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3 09:37: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优秀(9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组织过《走路》这节歌唱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走路产生了兴趣:课间与自主性游戏时都会时不时地模仿小乌龟、小兔、小鸭等小动物秀上一回。为了有效地把“迎合孩子兴趣点”与“拓宽孩子知识面”融为一体,我以《不倒翁诙谐曲(AAB结构)》为材,设计了“蚂蚁搬豆”这一韵律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到音乐表演以及邀请舞游戏的乐趣,同时提高AAB结构合拍动作的能力,为幼儿的自主性表演增添活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运用创编的动作参与表演。

  2.随乐曲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等动作。

  3.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和与同伴交流,享受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蚂蚁头饰(头箍与毛根条自制而成),图谱,记号笔,音乐《蚂蚁搬豆》(原曲为《不倒翁诙谐曲》)。

  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初步的了解。

  环境空间: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或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出示“神笔”,师画小蚂蚁,引出主题。

  (1)师:瞧,今天老师又带来了神笔。看,这次它能变出什么小动物?(师当场画小蚂蚁。)

  师:我们和小蚂蚁打个招呼吧!在幼儿随意打招呼后,师尝试启发幼儿用这样的节奏进行打招呼。(拍拍拍拍拍,嗨,你好。)

  (自我评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主要节奏前置,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2)借助提问与表述,巩固幼儿对小蚂蚁特征的认识

  师:小朋友喜欢小蚂蚁吗?那谁来说说小蚂蚁长得什么样?幼儿表述后师简要总结。(六条腿、一对触角,头,身体,尾部。)

  师:小蚂蚁长得那么可爱,怪不得小朋友都喜欢。现在,我们也把自己变成小蚂蚁吧(提示幼儿戴上头饰)。

  (自我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重温蚂蚁的特征与习性。)

  2.创设情境,感受乐曲,自主表演

  (1)创编、表演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可爱的小蚂蚁,老师就来做你们的蚂蚁妈妈吧。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吧!呀,我们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然后师将幼儿动作巧妙组合,形成固定节奏。)

  集体练习蚂蚁走路动作(跑跳步)(走走走走走走)。

  师:哟,这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红蚂蚁吗?孩子们,打个招呼吧!怎么打呢?

  (个别演示,后优化组合: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花,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继续向前走,看见小树,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蜗牛,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

  (自我评析:这里借助情境创设,看见小花、小蜗牛等,使走路与打招呼练习变得有趣味性。)

  师:我们走得有点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吧!

  师:我们刚才来的时候,都看见谁啦?随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师幼一起理解图谱。

  师:休息好了,宝宝们,我们把刚才的打招呼游戏连起来表演一下吧!

  (走走走走走走,打招呼。)

  师:宝宝们,配上音乐一定会更好玩儿!我们先听听看,再来试试看。

  播放音乐(幼儿听,师随图谱指示)。

  再次播放,幼儿随乐曲逐步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动作(二到三遍)。

  (自我评析:图谱的运用,目的是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与掌握A段音乐的四个乐句,为合拍练习降低难度。)

  (2)发现豆子,创编表演蚂蚁传递信息的动作。

  师:宝宝们,又有点累了,我们坐下来喝点水吧!

  师:哟,宝宝别动,妈妈发现那边有个东西。哦,原来是颗大豆子,比妈妈的身体都要大好多倍。妈妈来试试看,能不能搬起来?(师示范,搬不起。)

  师:妈妈搬不起来,怎么办?(请别的蚂蚁来帮忙)那我们怎么告诉其他蚂蚁呢?(用触角传递信息,碰碰身体、屁股、触角、肩膀??)

  听音乐来一次(将消息告诉别的同伴)(走走走走走走、碰触角;走走走走走走,碰碰肩:走走走走走走,碰碰手;走走走走走走,碰身体。)

  出示图谱,听音乐完整演示一次(传递信息)。

  (自我评析:这是A段音乐的重放。设计蚂蚁传递信息这一游戏情节的目的是: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幼儿学习合拍地表演。另外,借助图谱使幼儿对乐曲理解的难度降低。)

  (3)创编、表演搬豆动作

  师:这么大的豆子我们该怎么搬呢?(幼儿演示,然后师请幼儿听音乐演示:或联手推、或联手抬??) 出示图谱,幼儿完整表演。

  (自我评析:这是B段音乐。图谱的运用,使幼儿一下子区分出A、B两段音乐的不同,这也为蚂蚁搬豆动作的创编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3.完整表演,并尝试进行邀请舞游戏

  师:豆子终于搬到家里了,我们都累了,休息一下吧!(幼儿回座位)宝宝们,今天我们去公园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遇到好朋友,打招呼:豆子搬不动,告诉伙伴;最后大家一起把豆子抬回家。)

  师:听着音乐,我们来完整地表演吧(整体练习一到二遍)。

  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A段第一遍音乐个别表演,A段第二遍音乐进行邀请游戏(一请二、二请四、四请八、八请十六);B段音乐联手搬豆,直至搬回家(表演游戏二到三遍)。

  (自我评析:为了让活动价值的递进性得以体现,这一环节尝试让个别幼儿进行邀请舞表演,一请二,二请四??这样的邀请游戏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4.休息感悟,分享快乐

  师:宝宝们,今天发生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团结合作力量大。)

  师总结:对啊,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团结合作,就一定能战胜它。就象今天,所有的蚂蚁宝宝都齐心协力,就把一颗大豆子搬回了家!刚才搬豆有点累了,让我们为好朋友捶捶肩、捶捶背吧!

  师接到电话:蚂蚁奶奶又发现了一条大虫子,我们一起去帮忙吧(蚂蚁搬豆的音乐起,师幼边做动作边出场)。

  (自我评析:通过相互合作捶背的方式,让相互团结、合作的行动自然传递;最后一个巧妙的电话,再次激起孩子的兴趣,使活动处于意犹未尽之中。)

  活动反思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明确指明:“艺术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要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使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从而丧失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蚂蚁搬豆这个韵律活动时,就有效迎合孩子的兴趣,将“蚂蚁走路”、“打招呼”、“搬豆”等动作融于老师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借助预设的游戏情节,增加了韵律活动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因为开心,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深刻;因为深刻,所以有效”的课堂优质效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油水分离法画荷花。

  2.能结合夏天的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荷花的不同形态。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色水粉颜料、油画棒、调色盘、刷子、画纸。

  2.魔术道具(乾坤袋)、范画、夏天背景图、PPT。

  活动过程

  1.魔术情境导入 ,感受荷花的.多种形态,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1)创设魔术师表演的情境,魔术师自我介绍后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夏天吗?想不想现在就到植物园看看夏天的景色呢?

  (2)表演第一个魔术“变夏天”,导入“夏天背景板”,引导幼儿欣赏并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荷花有哪些形态?”并小结。

  2.第二个魔术——荷花开了,示范讲解“油水分离”画法。

  师:下面我要表演的魔术就跟美丽的荷花有关,请欣赏魔术“荷花开了”。

  (1)在表演魔术过程中,讲解准备用具、荷花的绘画步骤。

  (2)魔术表演完利用PPT演示淡幼儿揭秘魔术的原因。

  3.幼儿学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画出自己喜欢的荷花形态,并大胆添画夏天的景色。(2)指导幼儿画完要画的内容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在画好的画面上罩染。重点观察幼儿蘸色、罩染的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快速、均匀的罩染方法。

  4.引导幼儿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1)创设魔法城堡正在装修的情境,引导幼儿将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魔法城堡的城墙上。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5.活动延伸。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学习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夏天等其它事物。

  (2)请小朋友回家为爸爸妈妈展示一下“荷花开了”的魔术。

  告诉幼儿魔术表演结束了,一起离场。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家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幼儿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3.通过折房子让幼儿知道房子的结构,有屋顶、墙面、门、窗。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房子。

  活动难点:

  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胶棒每人一支(26张),水彩笔、油画棒若干支,装笔小筐六个。

  2.折好的房子一个,二幅完整的折、贴、添加景物的画,(一块黑板,一块布、六块磁铁,课前将范画贴好}

  3.诚邀:亲爱的30班家长们,为了让您更多的了解万婴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快乐人生;为了让您更全面的理解《指南》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为了响应万婴教育机构园长观摩教学活动开放日;路园长将在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50分在多功能厅,为我们33班幼儿进行大班语言故事《小桃仁》的教学活动,欢迎您的光临,期待您与孩子同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园长妈妈用纸折了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30班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老师出示折好的一间房子,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房子就是园长妈妈的家,好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也折一个小房子,当作自己的家呢?

  3.瞧,这是园长妈妈的家,漂亮吗?(出示范画给幼儿欣赏折、贴、画自己的家)。园长妈妈画了些什么呢?(幼儿边看边说)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家画出来呢?

  4.现在我先来教小朋友折一个房子,变成自己的家好吗?等一会小朋友再把自己的家添画上美丽的风景好吗?

  二、讲解示范:

  1. 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2.我们把折好的小房子在反面用胶棒涂抹,贴在纸上,然后再请小朋友添画自己家小区的风景,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各种风景和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谁的家最漂亮,并请几名幼儿上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久违了,美术教学活动!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不荒废技艺和专业。然而,在我20年后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术教学活动,让我有一种担忧和压力,又有一种期待和挑战。担忧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常规养成是否好,压力却是,我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们一道折折、画画,体验、享受、欣赏孩子们的教学成果了,说到挑战,却是对我教育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检验。我喜欢这样的挑战,因为,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完善自我的。

  其实这节美术教学活动,是应30班朱老师的要求而上的,我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朱老师的钦点。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是那么的配合,家长是那么的给力,老师是那么的认真,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下来,幼儿掌握了折房子的要领,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老师们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组织、设计、示范、演示、讲解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认识。整个教学活动非常流畅,完成了教学目标。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了解小草的多样性,并对小草感兴趣

  能比较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不同

  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草的多样性,并对小草感兴趣

  难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不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并认识幼儿园里的几种小草,联系园林工程师讲解

  材料准备:有关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录像带,在幼儿园附近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介绍园林工程师并向他问好。

  二、在幼儿园里寻找小草

  1.请幼儿告诉工程师叔叔,幼儿园里有什么草

  2.工程师找出幼儿未知的小草,出示并告诉幼儿这些草的名称。

  3.启发幼儿向工程师叔叔提出有关这些草的问题,区分种植草和野草。

  4.观看录像:种植草和野草的生长,让幼儿知道人们为了美化和净化环境而铺上草坪,种植花草,因此要爱护它们。

  小结:幼儿园里有许多种植草,像草坪、金盏菊、菊花、沿街草都是人们种植的草,我们要爱护,幼儿园里也有一些野革,像蒲公英、空心草,它们是自己长的,我们也不能随便拔野草。

  三、在幼儿园外寻找小草

  1.带幼儿到幼儿园附近野草较多的地方。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这里有什么样的小草,也可以把每一种草拔一根来。 (幼儿分散寻找、观察、采集、交流)

  2.你找到哪些小草,它是种植草还是野草,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看看工程师叔叔找到了哪些小草,听他介绍其中一些草的名称、生长特征等。

  4.数一数,你一共找到了几种小草,谁找的小草最多

  小结:小草真多,大多数都是野草,有各种各样,有的'会开花、有的结籽了、有的有香味,它们长在树根旁、台阶边、墙缝里、草原上、山上、沙漠里……我们以后可以再到别的地方去找一找小草,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能简单讲述故事情节。

  2、尝试进行角色表演。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配乐《夜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展示几朵花,与蓝色小花对比,引导幼儿观察,导入故事。

  二、完整讲述蓝色小花故事。

  (一)教师一边展示PPT图片,一边讲述故事。

  (二)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老星星说了什么?蓝色小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三)引导幼儿简单复述图片内容。

  (四)提问:你们喜欢这朵蓝色的小花吗?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蓝色小花很善良、有爱心、帮助了老星星、还很勤劳,我们也要像蓝色小花一样帮助别人。

  三、情景表演

  (一)教师和幼儿互动表演角色。

  (二)幼儿分两组表演角色。

  延伸活动

  (一)回到家把《蓝色小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把《蓝色小花》的故事图片、教具投放在语言区域里,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和表演用。

  教学反思:

  1、 过渡过于生硬。当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我预期答案时,抓住小部分幼儿的答案继续深问。如:在“老星星开心吗?”这个问题中,幼儿的回答是开心,只有一个幼儿小声的'回答不开心。而我只是追着正确的答案继续问“我听到xx说老星星不开心,那老星星为什么不开心呢?”。可以改为“老星星为什么开心?”跟着他们的答案继续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

  2、每一个过程都应有总结。我在问完问题之后只是简单的过渡,如“大家都说了很多原因,我觉得都有道理,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于幼??的各种回答,我并没有加以总结,因此在最后重复该问题时幼儿的反应仍是各种各样,可见之前的提问是无效的。

  小百科:花,是一种用来欣赏的植物,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

  活动准备:

  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

  活动过程:

  1.玩手影游戏。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

  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

  2.画影子。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

  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

  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中班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二)中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活动二:参观花灯展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名称:迷路的小花鸭

  二、活动背景:

  随着幼儿园艺术教学改革的进程,新的歌唱教学的理念已逐步为大家所接受,接踵而来的是幼儿园的歌唱教材也日益短小、幽默,孩子接受一些情节性传统优秀歌曲的机会很少,而这些老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

  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歌唱教学"迷路的小花鸭",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以及歌曲表达的不同感情,在学唱的基础上,能根据图谱,使用欢快和慢柔的声音表现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尝试创编第二段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的歌词及小花鸭、鸭妈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尝试以音乐剧的形式对歌曲加以表演;

  3、产生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律动音乐;

  2、小鸭子、鸭妈妈图片,乌龟、兔子图片;哭脸、笑脸图片;

  3、有关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

  五、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活动室,营造音乐气氛

  1、播放音乐《小鸭嘎嘎》,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活跃气氛;

  2、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节奏做律动;

  (二)、播放"小鸭子迷路"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哭声:幼儿走到位置上时,教师把手放在耳朵旁,做神秘的表情:听!什么声音?这时突然响起哭声,吸引幼儿注意力;

  2、教师:谁在哭?(出示小鸭子图片)

  3、小花鸭为什么哭了?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欣赏歌曲第一段,学唱第一段歌词

  1、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它到底为什么哭了吧!

  2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第一段,提问:歌曲里唱到了谁?小花鸭到底怎么了?

  3、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就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妈妈!

  4、师生共同演唱第一段歌词;

  5、出示图谱:每一个×下面表示一句歌词。"这是鸭子的嘴巴,表示什么意思呢?你们刚刚听到老师在这个地方唱了什么?"(嘎嘎嘎,嘎嘎嘎)"鸭子在哭着谁呢?"(叫妈妈)(幼儿学唱第4、5、6句)

  6、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池塘边,柳树下),请幼儿贴图片;

  7、师生看图谱一起演唱歌曲第一段,校对图片贴的对不对;

  8、小花鸭迷路了,她是心情会怎么样?人难过的时候,声音会很快还是很慢?老师带来了两种小动物,分别是小兔子和小乌龟,该用哪一种动物表示这段歌词的速度呢?为什么?

  9、师生共同用慢柔的声音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创编第二段歌词

  1、提问:小花鸭迷路了,请你们猜猜这时有谁看见了呢?

  2、看见了迷路的小花鸭,会怎么做呢?(用一个动作来表示)

  3、抱着小花鸭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那他们会怎么唱呢?(啦啦啦,啦啦啦)

  4、房子代表什么意思?眼睛呢?

  5、共同演唱第二段歌词(播放第二段歌词课件,校对,体验创编的乐趣)

  6、猜猜这段音乐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声音来表现?(贴笑脸和兔子的图片)

  7、请幼儿讲述第二段音乐讲述的故事;

  8、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用不同的声音和速度来表现。可以分角色演唱;

  (五)、音乐剧表演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就把这首歌曲学会了,还自己编了歌曲,我们来夸夸自己吧。

  2、这首歌曲还可以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请你们来说说看,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

  3、我们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教师当叙述者,请几名幼儿分别当小花鸭,鸭妈妈,小朋友,引导幼儿创编各角色的对话,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六)、律动,结束活动

  1、小花鸭终于回到了妈妈的身边,真开心,它邀请我们和它一起跳鸭子舞来庆祝一下;

  2、天色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小花鸭再见!

  3、带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情景和自己的亲身经验充分的表现出了歌曲的鲜活形象。

  2、活动前续编可以更充分,玩编一编、画一画的活动感受伤心、互助和关爱。通过图片、CD等感受离开成人是危险的。

  3、通过续编过程和活动中充分的理解歌词使幼儿很容易的过渡到歌曲的表现。活动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4、不同轮唱形式使每个幼儿充分表现和感受歌曲的不同形象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折的方法剪蝴蝶,能够自画样稿,并尝试用点、线条以及简单图形装饰蝴蝶,初步感知对称以及画面的布局。

  2、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3、感受蝴蝶的美,产生爱护它们的情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教学准备:

  1、蝴蝶图片。

  2、范例一张。

  2、勾线笔、蜡笔、白纸。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线条和图案,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

  能尝试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蝴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1、欣赏蝴蝶图片

  提问: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瞧,美丽的蝴蝶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蝴蝶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仔细的看一看。

  小结:蝴蝶有细细的、长长的、两头尖尖的身体;有一对大翅膀、一对小翅膀,翅膀上还穿着美丽的衣服呢;头上有两根细细的长长的触角;有两只圆圆的、黑黑的眼睛。

  2、观察蝴蝶每对翅膀的大小及翅膀上的花纹。

  提问: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小结:蝴蝶的每对翅膀是差不多大的。上面的一对翅膀一样大,下面的一对翅膀一样大。蝴蝶翅膀上的花纹都是一样的。

  二、观察剪法,共同制作

  1、教师演示

  提问:瞧,老师还用彩纸剪了一幅美丽的蝴蝶找花呢!小朋友知道怎样来剪蝴蝶的吗?

  小结:

  (1)对折——将方形的纸进行对折,折出两个长方形。

  (2)画蝴蝶——对折线把这张纸分成了对称的两半,现在我们在这半张纸上画蝴蝶,只要画一半蝴蝶就行了,但必须从对折线上开始向外画。

  (3)剪蝴蝶——用剪刀沿着我们刚才画的线把蝴蝶剪下来。

  (4)装饰花纹——尝试用点、线条以及简单图形装饰蝴蝶。

  (5)添画背景——添画花朵、太阳和云来丰富画面。

  2、幼儿制作

  提问:接下来请你们来请三只蝴蝶到你们的花园里玩吧!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会制作样稿画一半的蝴蝶。

  2、观察幼儿是否能合理装饰花纹和添画背景。

  三、欣赏讲评,布置环境

  1、提问:啊,这里的蝴蝶可真多啊!你最喜欢那个小朋友画的蝴蝶呢?为什么喜欢呢?

  小结:我们身边的蝴蝶实在是太美丽了,它们一直忙着帮我们采花蜜,我们应该好好的爱护它们,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让蝴蝶们在美丽的花丛中快乐的飞舞。

  2、共同布置环境。

  活动延伸:

  学习用不同颜色的颜料对蝴蝶进行涂色。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是了解不同蝴蝶的形态,学习对称剪纸的基本方法,发挥想象剪出美丽的蝴蝶。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画蝴蝶完整的形状已经基本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对于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完成。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总之,本节课幼儿兴趣很高,绘画作品令我出乎意料。活动结束让幼儿自评互评绘画作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意图:

  蝴蝶是孩子们常见、喜爱的一种昆虫,有的孩子还有过捉蝴蝶的经历,但幼儿对蝴蝶翅膀的对称性并不一定了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三只蝴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图案的蝴蝶图片,发现蝴蝶的对称美,激发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经典)12-22

中班教案【精选】01-21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教案08-08

中班的教案07-18

中班教案[精选]08-22

(经典)中班教案09-02

(精选)中班教案09-15

[经典]中班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