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酱油、醋、油、可乐、橙汁饮料等,100毫升带橡皮塞的盐水瓶三个、透明塑料吸管三根、抹布、记录表一张。
教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一个,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牛奶受热后体积变大)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得瓶子、吸管、滴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细口瓶,套上塞子和管子。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改进方案三:用什么方法能看出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用记号笔标出加热前后水在吸管中的位置。)
改进方案四:水温变化越大,效果越明显。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示课件三)
(1)小组内要分工合作,注意交流一定要轻声。
(2)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慢慢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前后要用记号笔标出水在吸管中的高度,仔细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3)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4)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记录纸在抽屉里)
3.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4.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纪律好、合作好的小组)
6.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板书课题。(示课件四)
7.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吗?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酒、橙汁、牛奶。(示课件五)追问:它们会热胀冷缩吗?怎么研究?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师强调用刚才验证水的方法来。
3.下面请材料员用红墨水装置来交换另一种液体装置。生在换装置时,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师小结板书。(示课件六,完整表格)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板书课题中的液体及各液体名称,注意判断: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句话是错的)
五、拓展应用:
1.出示课件七——温度计,这是什么?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热胀冷缩性质)
2.出示课件八,老师去超市买饮料,想拿一瓶满的,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容器装液体,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后体积胀大)
六、延伸探究
1.出示课件九喷泉实验视频
2.留下疑问:为什么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它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验证方法就留待下一节课来研究。)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体积_________,受冷体积________我们把液体的这种性质叫作________。
2.把装满水盖上插有细玻璃管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________说明水受热后体积________。
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瓶子里装满热水,等水冷了以后,发现水面的高度会( ) A.上升B.下降C.不变
2.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体积会( )。
A.变大 B.没有变化C.变小
3.用水壶烧开水时,如果水装得较满,水还没烧开就会往外溢,这是因为( )。
A.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B.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C.空气体积变大挤走了水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超市里面的饮料都不装满,是因为商家偷工减料。( )四、综合运用。
将两个烧瓶中装满红色的水,盖上盖子并插入细管,再把它们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1.这时,你看到什么现象?
2.如果把冷水和热水中的烧瓶拿出交换位置,会有什么现象呢?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五、解答题。
冬天,小丽喝牛奶时想热一下,就把装满牛奶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拿出牛奶瓶,发现瓶盖鼓鼓的。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1.膨胀收缩热胀冷缩2.上升膨胀3.热胀冷缩
二、1.B 2.A 3. A 三、1.√ 2.X
四、1.放入热水中的烧瓶,细管中的液面升高;放入冷水中的烧瓶,细管中的液面降低。
2.交换后,冷水中的烧瓶,细管中的液面下降;热水中的烧瓶,细管中液面上升。
3.说明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因为牛奶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将瓶盖撑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节课将继续探究冷水以及其他液体变热和变冷的变化。针对本节课反思:
1.完善科学概念在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于冷水变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个过程具有何科学原因呢?在本节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认识热起来的变化,也需要孩子们探究冷下去的变化,这为孩子们形成完成的热胀冷缩概念打下基础。
2.实验探究、学会分析在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中,由于仪器的缘由,不能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依靠教师的体验并让孩子们逐一观察水位变化,为了更好的看出水位变化,在之前让孩子们解决“烧瓶中的水需要加多少?”“在放入热水中之前需要先做些什么”激发孩子们完善科学态度,在第一次未加红墨水,孩子们观察不易,因而需要加入红墨水,孩子们明显观察到水位的变化,也是课标需要孩子们相乘的体验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水位变化中,适时的让孩子们解释为何会上升,说明什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前科学概念。
3.科学名次的解释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膨胀”“收缩”需要孩子们先进行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膨胀”和“收缩”让孩子们表演式的解决,这对理解热胀冷缩打下基础。
4.学会应用,体验科学的魅力新知教学结束后,抛出,为何饮料瓶的上端都会出现一小段的空隙、烧开水装满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孩子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答。在本节课结束,适时的抛出其他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让孩子们课后去探究。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04-03
热胀冷缩教案09-04
《液体压强》说课稿 12-10
对教案的总结反思06-14
大班教案与反思12-14
小班教案与反思06-01
礼仪教案及反思02-14
马路反思教案09-13
小班教案及反思10-18
小班优秀教案及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