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工教案1
设计思路:
在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自己母亲的脸是圆圆的,太阳是圆圆的,车轮是圆圆的,他们对圆充满着好奇,而采用圆形纸片折叠出的各种几何图形所拼搭出的动物、人物、物品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画面更深深吸引了他们想去尝试的欲望,本活动是圆形折叠粘帖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目标:
1、学习将圆形折叠成正方形,并用正方形演变成飞鸟的身体和嘴巴的技能。
2、学习用辅助材料添画相关的内容,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范例两幅。
2、大小不等的彩色圆形纸若干,胶棒,作业纸等操作材料。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范例,幼儿观察。
二、讲解示范。
1、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图片上有什么?飞鸟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由几个圆形拼贴成的?(重点讲述飞鸟的嘴巴与身体)
图片上还有什么?这些形象你们会做吗?(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丰富画面)
2、示范飞鸟身体各部分的折法。
提问:图片中什么地方是你不会做的,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重点学习飞鸟嘴巴、身体的折法。
3、粘贴。
复习飞鸟眼睛粘贴方法,能粘贴在恰当的部位。
要求幼儿掌握粘贴的顺序以及各部分粘贴的部位,尤其是鸟尾巴(粘贴在纸的反面)。
三、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圆形折成半圆形时要对整齐,折痕要明显。
四、结束讲评。
1、展示幼儿作品让大家欣赏。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幼儿之间互相交流操作经验。
手工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烟花图片,感受烟花的造型美、色彩美。
2、尝试用各种点、线组合绘画烟花。
3、能够大胆表现烟花,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烟花ppt、视频、音乐、黑色卡纸(背景图)、颜料、棉签、小抹布 展示板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看,这是什么?
烟花到天空中怎么样?
教师:过年过节的时候,夜晚的天空中真热闹。随着“呯,叭”声,一朵朵烟花爆出来,五颜六色,真是好看极了。
2、观看图片,感受烟花的美。
(1)浏览部分图片,整体感受。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烟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重点欣赏几幅烟花图片。
教师:有那些颜色的烟花?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可动作模仿)
观看线条组成的烟花。
教师:烟花打到天空中,慢慢散开,越变越大!它们有的线条长,有的线条短短的,有的都变成小点啦!有的线条直直的,有的弯弯的,还有的像闪电。(观看单个烟花图片)教师:这个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最里面是什么颜色?然后呢?(观看一组烟花图片)
教师:有的`烟花也像小朋友一样,有的是几个好朋友密密的靠在一起。它们有的散的比较大,有的刚刚散开。有的在高高的天空中,有的在矮一点的地方。
3、幼儿创作。
(1)出示材料、范画,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美丽的烟花!烟花“啪”的升到天空中,散开来,越放越大,我们画的时候可以画完一圈再画一圈,用不同的线条和点子进行装饰。
(2)师生共同示范,完成范画。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4、展示、评价。(大背景图,有城市楼房剪影)
教师:这么多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打扮的真美!
教师:说说看,你喜欢哪幅烟花?
手工教案3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2、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出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重点:
学习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出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准备:
点心图片、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们在家里或者是在外面都吃过什么样的小点心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家过年的时候都吃过什么样的小点心。
2、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的这些小点心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并幼儿所作出的回答。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请你们说了说自己所吃过的见过的一些小点心,今天苏老师也带来了一盘小点心哦,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出示做好的泥工:小点心。
2、教师:小朋友,瞧,苏老师这里的做了很多好吃的小点心哦,请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这里有细细长长的小点心,还有方方的小点心,还有一些圆圆的小点心,这些点心上面还有很多的花纹呢!
3、教师:小朋友,这些小点心好看吗?现在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吧!
教师示范操作: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搓成长长的,可以把它压成扁扁的,还可以把它团成圆球……
教师提问幼儿说说除了这些想想还可以怎么进行操作。
4、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来做出一盘小点心呢?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三、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传发操作材料。
2、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这些小点心吧,等下看看哪个小朋友做得最好看,看起来最好吃的样子哦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在幼儿进行操作的时候边讲解,并鼓励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制作出来。
四、结束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把你们做好的小点心看一看吧!
教师提问部分幼儿说说自己所制作的小点心。
2、教师将制作的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出示。
3、收操作材料,结束本次活动。效果分析:
手工教案4
相信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甜筒冰淇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用橡皮泥做冰淇淋甜筒。
制作对象:
冰淇淋甜筒。
制作目的:
通过活动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
制作材料:
黄色、绿色、蓝色、白色四种颜色的橡皮。
制作步骤:
第一步
将白色的'橡皮泥做成锥形的样子,然后用尺子压出纹路;
第二步
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蛋卷筒,用尺子划出纹路哦;
第三步
用蓝绿色的橡皮泥搓成小的粒子;
第四步
将这三部分组合在一起,把彩色的粒子洒在白色的雪糕上面就是我们的甜筒冰淇淋了。
手工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七巧板的由来及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能力目标:①掌握七巧板的分图方法,能自制七巧板;
②能够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选择相应的游戏方法;
③掌握对幼儿的七巧板游戏进行指导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自制七巧板、掌握七巧板游戏规则及基本玩法,让学生体会到七巧板的乐趣和创意完成后的喜悦,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
教学难点:七巧板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有趣的七巧板”(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问题导入
以动画的方式导入“七巧板是什么?”这个问题
二、讲解七巧板人文背景
让学生了解七巧板是由北宋年间黄伯思发明的“燕几”演变而来的
三、讲解并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1、讲解演示七巧板的分图方法(五条线的划法)
2、用剪刀沿线沿线剪裁并将裁开后的每块板涂上不同的颜色
四、讲解并演示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
1、依图成形
2、见影排形
3、自创图形
七巧板游戏规则:
1、拼摆任何图形都必须把七块板全部用上;
2、各板在拼摆时不能重叠放置。
五、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指导幼儿拼图时应当注意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来选择难以不同的图形
六、小结
再一次强调七巧板可以使幼儿在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6、大班艺术手工活动《可爱的`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卡纸制作蜗牛,表现蜗牛的身体。
2.通过观看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剪和折的方法。
3.在手工活动中,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有小箩筐一个(里面有各种颜色的卡纸)
2.记号笔,固体胶,剪刀
3.蜗牛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要是有人碰碰它,赶紧躲到房子里。你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动脑筋想一想哦!(这是蜗牛)
2.你们喜欢蜗牛吗?我们一起来做可爱的小蜗牛。
二、课件演示
三、观察学习
1.认识做蜗牛的材料。(剪刀、固体胶、记号笔、卡纸)
2.出示一只做好的蜗牛,幼儿观察。
3.示范蜗牛制作方法:
(1)用记号笔在卡纸上画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用剪刀剪下来。
(2)画上两个大大的眼睛,用剪刀剪下来。
(3)在校园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这是蜗牛的房子。
(4)还要剪下一条长长的触角,用手对折拉开。
(5)最后,请固体胶来帮助把它们变成一只可爱的蜗牛。(大大圆对折做蜗牛的身体,房子贴在身体上,触角贴在蜗牛的头上,再贴上两个小眼睛,蜗牛就变出来了)
(6)还要贴上小草,给蜗牛做朋友。(用绿色卡纸对折,画上小草剪下来,再打开折一下,小草就可以立起来了)
四、动手操作
重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画出有个性的“房子”,将做好的蜗牛放在纸上,再在旁边添加草地就完成了。
五、作品评价
幼儿相互欣赏同伴制作的蜗牛,感知体验成功制作小蜗牛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可迁移其他材料制作蜗牛。
2.举行蜗牛展览会。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形象可爱的PPT图片,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介绍,让幼儿能清晰的了解蜗牛的制作方法;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记忆制作的步骤。出示做好的蜗牛成品时,能详细介绍一下蜗牛,效果会更好。
手工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左右对称图案的剪纸,乐意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制作方法并大胆表现各事物形象。
2、对剪纸活动感兴趣,感知图案的对称美。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勾线笔、糨糊、白纸、剪刀、爱心制作示意图、欣赏范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图案,感受其对称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剪了一个爱心图案,漂亮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剪出来的吗?(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请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将手工纸一折二?)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
2、出示爱心制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幼儿观察,归纳为: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制作过程。
师:在画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它的一半图案又会是怎样的.呢?
二、请幼儿尝试剪爱心,将爱心贴在白纸上当成花儿。
针对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爱心图案不能连接等问题。
三、运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拓展。
1、请幼儿为花儿剪叶子。
2、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案(小猫、小狗)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儿,小猫、小狗也来了,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来呢?如果你有信心也来试试吧!
3、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图案进行制作。
四、欣赏教师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力。
1、出示蝴蝶、蜻蜓的剪纸,让幼儿欣赏。
师:除了地上的小动物,空中也飞来了小动物,你们看是蝴蝶、还有蜻蜓呢!真漂亮。
2、欣赏镂空的剪纸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也制作一幅剪纸画,漂亮吗?只要一把小剪刀,几张彩纸,就能够变出这么丰富多彩的画面,剪纸有趣吗?下次老师再教你们更多剪纸的方法,剪出更精致的图案,好吗?
手工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纽扣是圆形的,并且有扣眼;
2、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搓圆、压扁的技巧;
3、使幼儿体验做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橡皮泥、小木棒、纸制的衣服(每个幼儿一份);2、各种颜色的纽扣若干只;
3、塑料布(铺在桌子上);4、轻音乐(幼儿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播放)。
三、活动过程: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衣服,可是,它被可恶的巫师施了魔法衣服变得不漂亮了,孩子们你们能让它变得漂亮吗?
2.出示衣服:a、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看看上面少了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回答,以此激起幼儿的兴趣;
b、教师总结幼儿的答案,并在此提问:那你们见过纽扣吗?他是怎么个样子的?
3.出示纽扣:教师出示各色、大小不一的纽扣;让幼儿观察纽扣的形状以及它的.基本特征;
4.做纽扣:
(1)a、师:咱们小朋友想不想帮助老师也做个漂亮的纽扣,让衣服恢复它的漂亮呀?
b、教师示范,并在做的过程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做的?
(过程省略)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播放音乐(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轻松快的气氛玩中学 );
5.展示幼儿作品;
6.结束活动、整理用具。
手工教案8
手工活动——气球变变变(大班)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材料左右对称地装饰气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乐于参与手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的气球,纸绳、卡纸、双面胶、木胶
2、范例
3、气球充好气,放置在礼物袋中
4、录音机、《铃儿响叮当》《碰一碰》磁带
活动过程:
1、送礼物,烘托节日气氛。
(1)圣诞节快到了,老师有礼物送给你们,高兴吗?(放音乐,气球从礼物带里倒出,幼儿拿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你拿到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比一比大小?
(2)请幼儿根据气球的颜色、大小等特征带着气球排排队。
2、气球变变变。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我拿到了一只不一样的气球!3,2,1(出示范例小小鸡)。我的气球漂亮吗?怎么会这么漂亮的呢?
(2)出示其他几个范例,拓展幼儿的想象。
气球变变变,变成------,气球变变变,变成-----。
(3)你的气球会变成什么呢?
(4)根据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示范装饰气球。
重点引导幼儿注意两边对称。
(5)你们想把自己的气球打扮得更漂亮吗?
想好你想把气球变成什么?它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其它部位用什么材料装饰,装饰在什么地方?想好了,就可以开始动手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合理布局,并及时展示幼儿有创意的装饰方式。
4、请装饰好的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5、与气球娃娃跳舞。
手工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冰淇淋的色彩和形状,了解冰淇淋的基本特征。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冰淇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冷饮店的场景、架子上放上一些做好的冰淇淋
小纸杯、橡皮泥
透明果冻杯、各种种子(如绿豆、赤豆、小麦等)柠檬、吸管
面粉、颜料、小勺、冰淇淋盒子、
三、活动过程:
1.以开冷饮店导入,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夏天到了,天气真热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冰淇淋吗?我的“清凉一夏” 冰淇淋店开张了!看看都有哪些冰淇淋,什么口味。你最喜欢吃什么冰淇淋呢?(欣赏感知各种冰淇淋的色彩和形状)这些冰淇淋看上去又好看又好吃,来买的顾客非常多。我都来不及了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2.观察几种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的冰淇淋,引发幼儿制作的愿望。
师:看看都有哪些冰淇淋呢?哪些你是会做的呢?(对幼儿自己会做的教师简单提示下就可以了。)
如:透明果冻杯、橡皮泥、各种豆子粘贴制作的冰淇淋,最后再插上柠檬片和吸管装饰一下就是冰淇淋了。可以把橡皮泥捏成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哪些你是不会做的?教师进行重点示范和讲解。
如:小纸杯、橡皮泥做成的'甜筒,把小纸杯先装满,然后再拿另外的橡皮泥搓成长条,慢慢地从圆的上面开始绕圈,一圈圈地往上叠,最后把头拉上去竖起来一点就完成了。
@_@我是分割线@_还有面粉做的冰淇淋,教师示范捏一个五角形,提醒幼儿你想捏什么形状就捏什么形状,然后用小勺浇上你喜欢的果酱(颜料洒上去)。
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冰淇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他们粘贴时要小心,做的时候可以多动脑筋想一想,做出和别人不一样形状的冰淇淋。
4.展示讲评
我们小朋友做的的冰淇淋真好,谢谢你们!你最喜欢吃哪个冰淇淋?你要买哪个冰淇淋?引导幼儿从形状、味道上面来讲,然后教师把冰淇淋卖给这个小朋友。
教师还可以特别推荐几个与众不同的冰淇淋,引导幼儿来欣赏
手工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圆形的基础上学会点、线及颜色的运用。
2.大胆尝试装饰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水彩笔、棒棒糖、范画。
活动过程:
一、有限出示几块棒棒糖,棒棒糖有个助攻不同的颜色没让幼儿感受颜色。
二、再次出示图片,提醒幼儿在纸上能够画出美丽漂亮的棒棒糖颜色、花纹,让幼儿观察棒棒糖的装饰画,有线条形状、圆点形状。
三、示范其中一间作品。
四、幼儿开始作画,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进行指导。
五、幼儿画好的作品进行讲评,特别是颜色、形状、线条。
六、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家相互欣赏。
手工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纸工制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活动准备:
剪刀、纸工第16页《小挂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请你们抬头看看,我们班教室里有很多挂饰 漂亮吗?
没有这些挂饰教师好看不?为什么(幼儿回答)这是老师制作的挂饰,我们小朋友会制作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没做好的挂饰请你们动手试试(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二、小挂饰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及结构特征。
提问:一会在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怎样才能使线穿进去?
幼儿回答后并小结。
2、教师讲解并示范
将图形剪下,延边沿处剪开。(黑线处不易剪得太开,因提醒幼儿小心)
将大图捏折弧线,两端粘合成锥体圆盘,中间穿上一根挂线。
小图对折后并粘合,粘合四周夹入一根线,线的另一端用小圆纸片固定在圆盘四周。
轻轻地拉住挂线,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将吊饰挂在窗口,十分好看。
3、提出手工的'作业要求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继续制作,完成作品。给完成好的幼儿予以表扬。
小朋友,你们都非常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制作小挂饰吧!
四、活动结束教师与幼儿共同用制作好的小挂饰装饰自己的教室,收获成功喜悦。
手工教案12
活动设计:
《漂亮的毛衣》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毛衣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生活用品,每当孩子穿上新毛衣,就会情不自禁地向同伴炫耀,有时她们还会观察比较,发现毛衣上的花纹、图案、颜色等带来的视觉美感。
我班孩子能剪会粘,爱动脑会思考,她们在以往的剪贴活动,拼贴图案、设计花纹时经常能用到一些对称的知识,以及规则排列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手工操作经验。基于孩子原有的能力水平,本活动旨在引导孩子通过有目的欣赏,感受毛衣上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设计特点,并能迁移经验设计毛衣。结合本人的微型课题研究,我为幼儿准备了折剪用的色纸、服饰上的亮片、己剪好的小图等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在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大胆发挥想象,设计出漂亮的毛衣。
活动目标:
1、欣赏毛衣,感受其图案和花纹带来的美感。
2、看图示折剪连续纹样,用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装饰毛衣。
3、利用珠片等辅助材料有创意的装饰毛衣,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设计毛衣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毛衣若干件,从络下载毛衣图片制作成PPT。
2、各种颜色的蜡光纸条,珠片等辅助材料,以及卡通小动物图片等。
3、幼儿每人一件即时贴毛衣底板。
4、剪纸图示(附一),范例若干(附二)。
活动过程:
一、欣赏毛衣,关注图案纹样。
教师身穿带有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毛衣出场,看看老师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
“教室里有这么多的毛衣,你最喜欢哪件?你觉得毛衣哪里很漂亮?“(毛衣上的图案和花纹很漂亮)
“看看这些毛衣上哪些部位有花纹?”(胸前、袋子、领子、袖口、底边)
“这些花纹是什么样的?一样吗?”(有的花纹一个连着一个,有的图案不一样)
:底边、袖口处一个连着一个,连续出现的花纹叫连续纹样;单独出现的图案叫独立纹样。
二、观察图片,丰富装饰经验。
巩固知识,发现纹样:“老师身上的毛衣哪些地方的是独立纹样,哪些地方的有连续纹样?”
逐一观察,PPT图片:“这些毛衣的花纹在哪里?是什么纹样?”
三、学看图示,尝试折剪连续纹样。
1、出示范例,观察发现
“这件毛衣是怎么装饰的?哪里有连续纹样?哪里是独立纹样?”
2、猜测方法,提问讨论
“底边上连续花纹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3、魔术导入,见证奇迹
出示长条型纸条,变出爱心纹样的花边:“这是什么?看我对折、对折、再对折后,咔嚓一剪刀,然后轻轻打开,变成了什么?”
4、出示图样,揭示方法
“第一步是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折了几次,是怎么折的?谁能用纸条试一试。”(将长条形的纸短边和短边对折、对折、再对折)
““第三步做什么?从哪边开始画?谁能看着图示来画一画这半个爱心?”(请一名幼儿到视频投影仪上操做,半个爱心像数字2的前半部分)在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将连接点剪断)
“最后一步是什么?我们在展开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幼儿尝试,初次探索
幼儿尝试在图是的指示下进行爱心花边的折剪。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两个筐,一个是放有铅笔、剪刀和纸条的工具框,另一个是垃圾筐,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剪下的纸屑要入筐。”
6、分享经验,交流困难
“你成功了吗?你在操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7、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两个孩子成功与失败的作品,发现有的孩子剪的断点的情况。
“请成功的幼儿说说,你是从那个边开始画的?是折痕边还是开口边?”
“折叠的纸条一边是像门一样能打开的,我们叫它开口边,另一边是像门轴一样打不开的,我们叫它折痕边。”
“如果画的太满,就容易剪断,上下左右要留有空隙。”
教师:剪出连着的漂亮花边,画与剪是关键,画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隙,剪的时候要从折痕边入手,不然就会断开。
四、继续探索,掌握折剪方法
1、出示不同形状的折剪示范图,鼓励幼儿按图的示范进行折剪。
“除了爱心以外,我们能折剪出更多的图案吗?”
2、幼儿尝试,继续探索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请你挑选喜欢的图案,看着图示来学一学、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3、幼儿看着图示,继续探索,剪出不同图案的花边。
五、迁移经验,用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装饰毛衣。
1、观察材料
“看看材料盒中还有哪些,你可以用它们怎样打扮毛衣?领口和袖管上的花纹,可以怎样装饰呢?如果要设计有规律的连续花纹,我们可以怎样摆放?
2、设计毛衣
“请小朋友撕去底板上的不粘胶,把这件白毛衣装饰一下。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花纹,哪里用独立纹样装饰,哪里用连续纹样装饰。”
教师巡视,给与不同能力的幼儿不同的建议和帮助,提醒幼儿保持桌面整洁,工具用完放回框中,最后将垃圾放入垃圾箱。
六、幼儿相互欣赏设计的毛衣
展示完成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介绍自己设计的毛衣的图案。
活动反思:
一件漂亮的毛衣,其图案的点缀、花纹的排列,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孩子是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来创造美的。本次活动从欣赏入手,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毛衣上独立纹样和连续纹样的设计特点;进而通过范样的,让幼儿发现利用多种材料有规律的.装饰美,利用美工区剪下的图案,装饰在胸前当独立纹样,选用不同颜色的珠片间隔排列,装饰领口和袖口处的花边,底边是用看图示剪纸的方法,制作出的连续纹样。
但是对于怎么剪,凭借他们以往的剪纸经验是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在本次活动中重点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了简单的剪纸图样,孩子们发现从“折痕边”往里剪,可以剪出不同的镂空花边。在此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去解密图示,给幼儿自主去探索方法,允许幼儿出错,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再次尝试。
当孩子剪出镂空的连续图案时,他们的笑脸个个兴奋起来,在下一步的装饰制作中,他们发现剪下的图案还可以装饰在不同位置,将毛衣点缀的更加华美。摆上一个个独特的图案,贴上一条条连续纹样,捡起一颗颗亮晶晶的珠片,很多孩子做得入了神,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边摆一边念叨,尽管制作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孩子们全神贯注的摸样,好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当看到自己的毛衣展示出来时,孩子们个个自信满满,积极地介绍着,这是我制作的毛衣,中间的小花是独立花纹,下面的连续花纹是剪出来的……谁说不是呢,二十一世纪的服装设计师由此诞生!
手工教案13
一、目标
1、学习用撕贴的方法粘贴大树的树叶。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撕贴习惯。
二、准备
1、固体胶、抹布、撕碎的.各色彩纸若干。每组一个放碎纸的盆,粘贴用的大树若干。
2、教学自制图片一套。
三、过程
1、引出课题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太阳光照在小朋友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上的小草穿上了新衣裳,太漂亮了;太阳光照在花园里,花儿都开放了,哇,真美丽!太阳光照在小河里,小鱼快活的游到了水面上,他们高兴的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太阳光照呀照,当快要照到大树身上的时候,突然天空中飘来了一片乌云,乌云遮住了太阳,于是,大树就没能穿上新衣裳。
2、讨论
(1)、大树没能穿上新衣裳,身上会怎么样?(冷的)
(2)、还会怎么样?(生病的)
3、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大树(幼儿讨论后回答)
——去超市买衣服给大树穿;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给大树穿;用废纸撕成树叶,涂上胶水贴在大树身上。
4、教师示范
(1)、先给大树的身上涂上很多胶水,尽量不要把胶水涂到大树身体外面。
(2)、把废纸用两只手撕成很小很小的碎片,边撕边贴。
(3)、给大树身上全部贴上碎纸后,再用手轻轻压一下。大树伯伯的新衣裳就做好了,花花绿绿的好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撕纸并把它撕的小一点,边撕边贴。
提醒幼儿要把胶水涂在大树身上,要涂的多才能粘的牢。
6、幼儿互相讲述:看看谁做的新衣裳好
手工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 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 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
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 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 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相机鼓励: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你们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们会有更好的作品。你们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说得多好呀!今后继续努力!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娃娃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交流信息、引入课题——表达设想、自主设计——讨论制作、合作加工——反思评价、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评议,实现互动学习,促进技术思维。
具体包括:
(1) 设计图的交流评议
(2) 作品的交流评议
(3)问题和体会、发现的交流评议
3、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 通过课前调查、作品展示拓展学生思路
(4) 设计过程中鼓励创新
(5) 作品交流注重特色介绍
(4)课尾的拓展延伸
手工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青蛙。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5、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青蛙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青蛙折纸上进行装饰。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些小青蛙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青蛙?为什么喜欢它?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青蛙?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青蛙吗?
2、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怎样把一张白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的小青蛙范例,分析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教师演示并提示步骤要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1)、拿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先找到两个对角,把正方形的折纸叠成三角形,再打开;再把其它两个对角对折,再打开;把四个角沿着折成的线向中间聚集,聚集后形成一个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中间对折一下,再打开,然后沿着中间那条线,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向斜上方折,折后再把后面的两个角往斜下方折,这样一个小青蛙就形成了。再画上眼睛就更生动了。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手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手工教案】相关文章:
手工教案06-12
美术手工教案05-21
手工活动教案05-30
手工灯笼教案10-27
[荐]手工教案07-04
大班手工的教案10-11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10
大班手工教案01-24
蜗牛手工教案01-07
手工鱼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