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19 18:27:08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

  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歌颂

  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

  1长江之歌

  左所小学李密翠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自探

  1、教师预设的自探提纲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纲进行自探学习,自主解决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3、展示自探成果(通过班级交流及时反馈与矫正自探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仿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

  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7、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8、熟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指名学生逐节朗读,学生评价;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9、师生归纳小结。

  三、运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四、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听《长江之歌》。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二、探究学习

  1、出示自探提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出示第1节:

  (1)自由读,要求: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4、出示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学生谈收获。

  6、教师小结。

  三、运用拓展

  1、朗诵比赛。

  2、学唱歌曲。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潮()推()薄()

  朝()堆()礡()

  2、填空。

  走出()推动()

  乳汁()回荡()

  力量()清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一、钢笔描红

  这次钢笔描红的一段话选自课文《秦兵马俑》。我们先来读一读,从“惟妙惟肖的模拟”、“生动地再现”、“形象地展示”中,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字里行间流溢着赞颂、自豪之情。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钢笔字的特点,细细揣摩一下运笔方法。同学们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二、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每组的词语,想想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原来,我们发现普通话中的轻声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呢!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

  三、辨析词义

  读一读每个句子,再进行尝试性填写。你填的合适吗?

  关于对于为了由于自从经过

  (1)(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一连看了好几遍。

  (2)(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4)(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邓亚萍常在双脚上绑上沙袋练习打球。

  (5)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经越来越少。

  (6)我(自从)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壮多了。

  (练一练)为了由于关于对于自从经过

  写好字()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学校过去一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这学期,()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写字“大比拼”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同学们写字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同学们近一学期的努力,大家写字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词造句呢!试试看。

  四、[标点符号]

  读一读书中的一段话,试着给它点上标点。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游览了黄山。黄山上的怪石千姿百态,有趣极了。其中比较奇特的有“猴子观海”、“仙人踩高跷”、“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远远望去,真是惟妙惟肖。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黄山怪石》。每想到,这篇作文竟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了。我高兴极了!

  (练一练)

  最近我读了海洋的秘密学到不少知识对被人们称为蓝色宝库的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要是有人问我你长大了当什么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我要当一名潜水员投身大海的怀抱里探索海洋的秘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12个成语。

  2、读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3、口语交际:畅想未来

  4、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熟记12个成语

  它的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能适当运用。

  1、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12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切入口。如:高朋满座宾客盈门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相见恨晚交浅言深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情同骨肉十指连心在学习时,我们先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12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从从整体上感知这12个成语都是表达朋友多、情谊深的,而且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接着,们再逐一了解成语大意。

  二、读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一部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从内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又用较长篇幅告诉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还讲了许多我国历史上发奋求学、终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内容广博,非常丰富。特别是它采用三言韵语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试试看。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摘自《三字经》

  三、口语交际

  畅想未来

  (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我们有梦想,我们就能实现

  假如没有想象,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灯,我们可能夜间还生活在黑暗里;假如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汽车、轮船、飞机……假如没有想象,又怎能会有宇航员一次次登上月球。……

  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家熟悉的孙悟空、阿童木、匹诺曹……有了想象,才有了我们爱看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小灵通漫游未来》……

  想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展望未来,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的梦想,对未来的憧憬,在无限的空间,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人,一件件离奇的事,一个个奇幻的景,一件件奇妙的物……

  四、毛笔字

  本次毛笔临写的“司”、“氧”都是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和口”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整个字的重心平稳。“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这一笔: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峰向上轻快挑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8-01

语文下册教案01-3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9篇08-15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28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01-29

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07-25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1-03

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教案04-08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01-19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编钟》语文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