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案设计

时间:2024-06-26 08:01: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洞庭》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洞庭》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洞庭》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教学时间:2

  4,学生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古诗,初步理解。

  3)、搜集有关诗人和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积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课文示范朗读,背景音乐,镜子,盘子,海螺。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诗人和古诗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我还创设了几个激趣的小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激趣引题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古时候,曾有许多文人墨客被那美景所陶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记忆力,看谁能在10秒中的时间里,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或平时积累的写景的诗。

  倒计时:十、九、八……

  2、引题解题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多数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也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佳作——《望洞庭》。(板题,解题)

  2、资料交流

  学生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交流后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的附近,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3、介绍诗人

  而远望洞庭美景的这位诗人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板书)

  你对刘禹锡了解多少。学生交流,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

  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他能诗能文,擅长书法,现存诗800多首。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岁考中进士,有“诗豪”之称。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望洞庭》就是他在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听。)

  二、初读感悟

  1、播放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检验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4、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读出诗的感觉,读出美的感受。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美的诗,我也想来试一试。(师范读,配乐)

  6、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

  7、作者在诗中都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同学们把你读到的景物画下来。

  8、展示,再齐读诗。

  三、理解诗句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找一找,那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生齐读,师板书)什么时间。(秋天的夜晚)

  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湖水和月亮)晚上的湖水为什么会有光。(月亮照在水中)从湖水中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月亮)几种景物。

  (两种)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有月,两种景物融合在一起,非常——“和”,“和”怎么理解。(和谐,宁静)

  能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月映湖水,水中有月,多么柔和的美啊。谁来读一下。(指导读)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示一面模糊的镜子和一面干净的镜子,指一名同学照镜子)照这两面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多找几名同学感受一下)古代的时候镜子都是铜制的,而铜镜在没打磨之前看起来就是这种朦胧的感觉,也就是下一句诗所说的——“镜未磨”(板书)“潭”指什么。(水,洞庭湖水)“潭面”。

  (水面,洞庭湖面)“无”。(没有)“潭面无风”。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用比喻句来说一说这句诗。(指导读前两句)

  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把海螺放在盘子里)让你想到了那句诗。(板书: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这个谜底在诗的第三句(齐读,师板书:遥望洞庭山水色)我们知道“望”是向远处看,那“遥望”呢。比“望”的程度更深更远了。

  作者远望什么。(洞庭山水)

  这里作者又连续运用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用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指导读)

  4、齐读全诗,指名板前叙述在诗中所看到的景色。

  5、作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对洞庭山水的喜爱和赞美)

  6、指名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7、三分钟,试着背诵,并加上动作。

  8、指名带动作背诵,师带动作示范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游戏:赛诗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能在1分钟内背诵积累过的古诗更多。

  2、播放儿童歌曲《望洞庭》

  五、全课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而它们其实只是我们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家名作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六、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我认为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做的较好。而且课中我努力营造各种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读和背,是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望洞庭》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望洞庭》教案08-10

望洞庭教案15篇02-13

《春望》教案03-11

望海潮教案11-14

《望海潮》教案优秀12-15

《望蓟门》阅读答案与解析01-18

望天门山教案08-26

《望天门山》教案01-01

《社戏》的教案设计06-09

麋鹿教案设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