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古诗教案

时间:2024-05-17 07:40:46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古诗教案汇总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古诗教案汇总15篇

幼儿园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解决词语

  6、“远芳”用组词法解决;“侵”直接告诉;“晴翠”出示图片结合理解。

  7、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同桌练习说一说。)

  8、你能想像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

  9、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10、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11、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可以直接告诉。)这里的王孙是同一个人吗?但他肯定是诗人的朋友。

  12、读诗句。

  13、作者是第几次送别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吗?)

  诗人第一次来送别友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二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三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时溢满了离别时的哀伤和诗人的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15、送朋友那天,郊外的景色是如此美好?难道是“芳草不知愁滋味,只作好景向春生。”作者的心里明明是如此的悲苦,却为何还把景色描绘得如此美丽?

  16、配乐再读古诗。

  四、完整读全诗

  1、出示全诗,再指名读。

  2、全诗前半首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半首用一个“又”写出了诗人离别时满怀的忧伤。

  3、请大家再读读古诗,想想白居易既然是写离别时的`诗,为何还要写野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呢?(出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配乐再读古诗,在古时候,诗人写完一首诗后往往用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今天也来试着唱一唱这首古诗。

  5、第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诗中的画,画中的诗。

  6、第二遍如果你能勇敢一些,就跟着唱一唱。

  7、第三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让学生扮成顾况对白居易的诗作出评价。

  你们学完了古诗,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你是当年的名士顾况,读完了这首古诗,会怎么评价这首古诗呢?

  六、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后来果然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留下了《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千古流传的名篇,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古诗,读一读。

幼儿园古诗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古诗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显得有点枯燥,但通过故事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先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意义以及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传统活动,明白诗人要写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准备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老师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1.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幼儿园古诗教案3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幼儿园古诗教案4

  教学活动:

  游子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感受故事的凝练,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儿学唱。

幼儿园古诗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想象小男孩学钓鱼时可爱的姿态及路人问路时的转们、专注神情。

  2、培养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

  课件动画图片、诗句卡片、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小儿垂钓课件)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幼儿举手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讲得也很好,你们刚才讲的连起来,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讲故事:一天早晨,有一个小放牛娃起床后,没有洗脸,头发也没梳就急急忙忙来到小河边钓鱼,他随意坐在长满莓苔的石头上、身旁边还长了些草,正当他专心致志钓鱼之时,一位过路的人远远地向他问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样走?小孩急忙向他摇摇手没有回答他,因为他怕响声把快要上钩的鱼给吓跑了。

  刚巧这个有趣的情景给一位写诗的人看见了,他立刻就写出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二)欣赏古诗

  诗画欣赏一遍

  提问:刚才听到的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听一遍,仔细听好这首诗有几句,都讲了些什么?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幼儿在回答之时,同时出示诗句)

  (三)分句理解诗意

  1、“蓬头稚子学垂纶”谁知道“蓬头稚子”是什么意思?(刚才看到的动画里小男孩头发怎么样?“蓬头稚子”就是指这个头发很乱的小男孩。“学垂纶”就是学习钓鱼的意思)

  2、“侧坐莓苔草映身”谁来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古诗里的小男孩可爱吗?我们一起用喜欢他的语气来朗读第一句与第二句。

  3、“路人借问遥招手”请小朋友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紧张盼望着鱼儿快快上钩时,谁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样做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害怕吓走上钩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那人的问话)读这句话是声音应该怎样?(轻点)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声音吓走小鱼?(除怕路人的问话声,脚步声、还怕什么声音呢?(害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连起来朗诵(集体朗诵)

  5、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

  我们除了用动作来古诗外,还可以用那些形式来表现古诗呢?

  好,现在就用吟唱的方式来唱唱我们今天学的古诗吧,我们可以用哪首歌来为这首古诗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儿唱古诗。

  结束: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回家把这首古诗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幼儿园古诗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古诗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幼儿园古诗教案8

  《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幼儿园古诗教案9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梅的生长很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细地数一数,就会发现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只有一层,那么它有很大可能鲇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如果它的花有两成两层以上,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红、白色、黄色等多种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顺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调本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事受

  中班奥尔夫音乐歌唱《小黄鸭合唱队》优质课视频+课件+教案+音乐

幼儿园古诗教案10

  活动目标

  1、喜欢古诗,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能大胆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动作表演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能让红旗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猜猜它是谁?”

  (让幼儿了解风的知识,引出古诗《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看!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

  我们一起念解落三秋叶。

  2.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学习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教师:谁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教师: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教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课件,加强幼儿对古诗《风》的'理解。

  教师: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反复念读。

  教师:表演得真棒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教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那就更棒了!

  三、游戏:听古诗选图片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示范。

  教师:古诗里藏着风娃娃呢,老师念一句古诗,你看看它在哪张图片上,

  就把这张图片高高地举起来。”

  2.适当地提示幼儿选择正确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解落三秋叶。风娃娃在哪张图片上呢?快找找。教师: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片呢?谁能说说?

  3.教师出示图片,分句念古诗,幼儿跟读。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句古诗。

  4.教师完整地念古诗《风》,幼儿表演风的动作。

  教师:风娃娃想请小朋友来表演,我念古诗你们来做动作。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的意思了。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幼儿园古诗教案11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儿童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词汇:叶子、飞、吹、飘。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大风和树叶》、《叶子飞》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种各样的秋叶)放《大风和树叶》音乐,幼儿随老师扮秋叶飞进教室。

  2、凉凉的秋风吹过来,许多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有些小树叶飘落到我们教室了,我们一起去拾小树叶吧。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3、谁来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4、老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5、小树叶累了,我们让它飘落到小椅子下休息会儿吧。

  二、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叶子飞》。

  1、有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叶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的名字叫《叶子飞》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4、放录音《叶子飞》,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5、提问:诗歌里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们飘落的时候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词汇:叶子、飞、吹、飘(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三、学习朗读诗歌《叶子飞》

  1、幼儿跟念儿歌——集体念儿歌——分男女念。

  2、老师扮演大树和风,幼儿扮演小树叶,边表演边进行朗读。

  四、创编儿歌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小树叶的形状,你还能说出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像什么?我们来把它编到儿歌里去。

  五、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叶子,也把它编进儿歌里去好吗?放《大风和树叶》的音乐,幼儿学小树叶飞出教室。

幼儿园古诗教案12

  《咏柳》古诗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古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垂柳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小朋友,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树》。

  二、新授,学古诗《咏柳》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小树都睡醒了。

  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树的名字?(幼儿答:……)

  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幼儿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树的图片,看谁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猜)

  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听:

  播放《柳树姑娘》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

  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也很喜欢柳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古诗录音)。

  三、表演、唱古诗。

  1、读诗,师领读,生跟读。

  小朋友,我们看着柳树姑娘,和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1)老师这有一些柳树姑娘的图片。(出示图片)

  春天柳树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指着柳枝问:这是柳树姑娘的什么呀?柳树姑娘的头发往哪个方向长的?你觉得柳树枝还像什么?(幼儿答:…)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一起来看老师的图片。(出示碧玉、绿丝带与柳树的对比图)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些绿色的石头是什么?碧玉。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个词?碧玉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指着图中的绿丝带问:这是什么?绿丝带。过去的人也给绿丝带叫做绿丝绦。“绿丝绦”你在哪里听说过这个词?绿丝绦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

  2、柳树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咏柳》。

  3、根据《小松树》改编,旧曲新词唱《咏柳》。老师示范,学生跟唱。

  老师把《咏柳》变成了一首歌儿,我们一边看着柳树姑娘。一边学歌,好不好?

  4、创编舞蹈,老师示范,幼儿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边唱边跳,才更开心,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最优美?

  5、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四、手指游戏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们坐好吧。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五、活动延伸,画柳树、贴柳树

  小朋友,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的下,柔软的柳枝随风摇呀摇,春天多美好啊。柳树多美呀,谁想来画一画?

  画大树要先画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试一试。

  柳树枝怎么画呢?柳树枝上还长了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一画,画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画柳树。看谁的柳树姑娘画的又快又美丽?

  1、分小组来画一画。

  小朋友们一边画柳树姑娘,一边听配乐古诗朗读。

  2、展示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

  大家的柳树姑娘都非常漂亮。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六、结束。

  《咏柳》教学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幼儿园古诗教案13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等多种游戏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

  2、挂图:一去二三里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筷子、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1)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2)提问:你们听说过用数字做的诗吗?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教师用缓慢的语速朗诵古诗一遍。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叫什么诗?

  (2)师出示挂图,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1)古诗中有什么景物?

  (2)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3)引发思考并回答: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领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幼儿回答后,跟念古诗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2)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4)幼儿用筷子或积木敲击节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

  6、活动延伸:

  出示古诗字谱,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认识古诗中的数字)。

幼儿园古诗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幼儿园古诗教案15

  《春晓》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幼儿园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古诗教案02-02

古诗《草》教案02-01

清明古诗教案12-14

古诗优秀教案11-05

古诗春晓的教案08-25

中班教案古诗《春晓》01-21

小班语言古诗教案11-12

古诗词教案05-1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