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蜓、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蜓、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正面和侧面动态人物。
2.学会合理安排构图。
3.在绘画过程中感受班级团结友好的氛围,萌发热爱班级、热爱同伴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小朋友书:美工》
2.班级集体照。
活动过程:
1.引题:看照片回忆班级过生日的有趣的事。
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讨论:这天是谁的.生日?你们当时是这样给他过生日的?你们当时的样子表演一下吧?请说说当时的心情。
2.出示范画观察人物的动态,分析画面构成。
(1)观察人物动态。
正面唱歌的人是这么样的?侧面跳舞的人是怎么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生日会中人物的服饰,表演细节,人体的四肢,关节部位的变化。
(3)思考能烘托气氛背景。
画面中除了有庆祝生日会人物,添画上什么更能表现过生日的高兴心情呢?
(4)合理布局主体与背景关系。
哪些应该画的大?哪些画的小?哪些在前面?哪些在后面?有很多东西要画,画不下怎么办?
3.幼儿使用《美工》"有趣的事"进行作画。
先在画面中心位置画出主要人物,表现正面或侧面动态。
添加人物的节日服饰和愉快的表情。
添加表现生日会热烈的背景,如蛋糕,彩带,音乐等。
大胆用色彩烘托画面气氛。
4.相互欣赏与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从人物动态,细节表现,节日气氛的表达等方面相互欣赏。
大班教案 篇3
以“水”作为活动的依据(缘由)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正处于一个各种能力逐步发展和提升的年龄段,其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游戏活动中的表征水平逐步提高,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认知都会有一个新的层次,他们会对我们日常见到的各种事物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有人问某个事物的一些知识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表达他们所认为的别人所不知道的一些方面,以此来显示他们的聪明。这是小孩子普遍的一种心理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一种不接或缺的存在,它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孩子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东西。把“水”作为一个活动的主题,能够使幼儿更深的了解“水”这一物质,通过水这一物质,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奥秘,还可以以这一主题的进行,让他们拓宽思维,对于其他的东西也有更广泛、更深刻的见解,由此想到了“水的知识”这一主题。会不自觉地表达他们所认为的别人所不知道的一些方面,以此来显示他们的聪明。这是小孩子普遍的一种心理行为。
主题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水的一些简单的物理性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2、尝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为“水”这一主题增添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幼儿们从小就养成不断积累知识的习惯。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的的准备(环境、道具、资源等)
1、幼儿活动的地方:知识的讲授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团体活动可以在教室或者院子里或操场开展,实践体验就需要孩子们走出学校,到学校外进行实践。
2、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要用到的道具有水、笔、纸、画板、钢琴或手风琴等乐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有表演需要的道具时,可以自行准备。
3、在实践时,孩子们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或一些公众场合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主题活动的具体过程
“水的知识”这一主题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有关水的知授、有关水的团体游戏活动、涉及水的方面的一些实践活动。所以,活动的具体过程就需要三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课堂的知识讲授是不会像传统老师上课那样,只是一上课就告诉孩子们水的一些知识。它是这样进行的:由老师带来一杯水,先让孩子们观察这杯水一两分钟左右,然后让他们说出他们就眼睛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再由老师根据孩子们说到的现象或词语,向孩子们传授一些简单浅显的的知识,如水的形成过程、分类、用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等。接下来,老师可以就“水”这个字眼,让孩子们把知道的有关带“水”的词语、成语、神话故事等说出来,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抢答,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再由老师进行补充孩子们不知道的一些知识,这样有利于幼儿们掌握更多的知识。除了以上这些外,老师还可以扩展一下孩子的思维,例如让孩子们说一下,看到水他们会联想到的到什么、水能用来做些什么、怎样的水不能喝等。老师做这些不仅可以是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水这一物质,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就这一简单的课,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细致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获知欲望,可以是他们不仅仅可以“意会”,还能“言传”。另外,如果课堂条件允许的话,的动画片对水这一物质产生不同的见解。
对于美术这方面,需要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还是按音乐那样分的小组,要进行小组画画。这个活动要在学校课堂上完成,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内部进行分工,画出他们所认为的水或有关水的一些东西,任由孩子们发挥想象,老师不要进行干预,直到孩子们自己完成。当然不仅仅是完成一幅画而已,小组内可以出来一个同学对他们小组的这幅画做一描述,如果他们小组的其他同学还有要说的,也可以进行补充。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孩子听完后,如果有要问的,也可以进行发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先让孩子们通过图画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班的孩子差不多都五六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他们的想法,对好多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以画画的方式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这些孩子都还是很童真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很会大胆的想象,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所创作的图画是他们脑中真实的反映,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潜力。进行图画的描述,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基础。而提问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提问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的想法,知道一些别人能想到而自己想不到的,被提问者可以培养他的临时应答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来说越早越好。所以这不单单是一堂美术课,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具备这些能力,以后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当然,活动结束后,老师也可以像音乐那样,对于集体认为好的小组发奖状进行鼓励。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孩子要进行语言或其他方面的鼓励,让他们再接再厉下次表现的更好。
活动反思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调整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不是教师、学生反复研讨和记诵的不容置疑的圣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有计划地增、删和前后顺序的排列,让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教学效果更显著。
本课原来的教学顺序是先利用气泡图进行水知识的汇总(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一种回顾),再让学生通过手摸的方法再一次验证水的特点,顺便理解固体、气体和液体概念。用这个顺序教学,虽然是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但由于出示的方法过于平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要对以前的知识进行空泛的整理,回忆知识的难度过大。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后面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物体中通过感觉器官来寻找水作为本课的引入部分。(教学过程中的“谈话引入”和“分辨材料”两部分内容)
教师通过谈话,先让学生来猜猜里面是什么。如果不打开袋子,看看能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简单的两个小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快地被吸引,探究的兴趣也被激发。同时有了这一部分的知识铺垫,为后面的说“水”做好了知识的准备,教学效果很好。
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效地使用材料组织教学
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物质基础。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供学生探究。在上课时,常常会因为材料而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不过,如果教师在分发材料时有效地进行一些调控,也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如:在本节课中,“哪一组坐得最好,老师就先给哪一组发材料。”教师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堂纪律,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这可以说是材料的第二生命。
3.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每一学科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科学课也是如此。在科学课中,除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外,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如同说教,效果不佳。在本节课,我进行了教材的处理,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了思想教育的尝试:本课从“水的了解、水的重要、水的多少、水的污染”这四个对“水”的认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学生在看到水是如此的稀少,但还有如此多的浪费和污染,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我们应该怎么做?
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地展示出了学生完整的思想转变过程,最后通过教师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表演各种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变化的美与趣。
2.尝试大胆表现、绘画出各种运动造型。
3.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记号笔若干,绘画纸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入场:
跟随旋律做一些肢体动作。
2.赏析影子表演:
(1) 观看影子运动造型。
下面要请小朋友看一场有关运动的表演,说说看见了什么运动项目?
(2) 出示影子造型。
鼓励幼儿表演各种各样的运动造型。
3.创作影子运动造型画:
师:怎么把影子画在纸上,变成有趣的'影子画呢?
(1) 欣赏范例,说说影子画需要什么材料?应该注意什么?
(2) 看教师示范画影子画。
(3) 请把你最喜欢的造型画成影子画。
4. 幼儿作画。
5. 欣赏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各种动物卡片,让幼儿绘画动物的影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儿童了解甲骨文,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它是象形文字。
2、感受十二生肖字体的的演变过程,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在儿童了解殷商文化时,注意激发儿童对甲骨文的兴趣。使儿童知道,安阳是甲骨文之乡,激发儿童热爱文物,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我是安阳人的本土自豪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有关殷墟的资料,殷墟、甲骨文、青铜器的.各种图片,
2、设置“殷商文化区十二生肖图片以及相对应的象形字,让儿童观看、交流,进一步了解殷商文化。
3、十二生肖字体演变课件。
活动过程:
1、了解十二肖中的12种动物,知道其顺序,理解其含义。鼓励儿童说己喜爱的生肖动物及自己或家长的属相
2、向儿童讲解属相是我国古代用代推算年龄的一种方法,以及人们是如何发明这些汉字的。
3、探究甲骨文:
(1)、什么叫甲骨文:让儿童自己选择所喜欢的十二生肖动物,引导儿童看一看,想一想,互相探讨所选择的十二生肖动物名称。
(2)、让儿童具体感知一下甲骨文的特点,然后教师演示十二生肖甲骨文演变为简化字的例子,如,“马”让儿童感受字体的演变过程,
(3)、介绍甲骨文的常识,如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当时还没有纸和笔,最初是一种占卜用途)
(4)、教师:在遥远的过去,安阳是一个繁荣的都城,甲骨文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仍被世界上的人使用,成为唯一流传到今天的文字,真的让我们从内心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先直是太了不起了。
4、儿童操作,人手一份十二生肖的象形字,让儿童按顺序摆出。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精选)大班教案05-01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综合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