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案

时间:2025-09-02 09:19:49 教案 我要投稿

《花的学校》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的学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的学校》教案[合集15篇]

《花的学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

  4、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四、课时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联想感知,激趣导入

  1、用一两句话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如果不信,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学生画出文中生字、词,标出小节。听课文录音,认真听生字发音。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理解“狂欢”,用“急急忙忙”说话。

  (三)学写生字,书写评价

  1、出示本课要写的13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点。

  2、重点指导“荒、舞、臂”的'写法。

  仔细观察字形。“荒”字不能多一点;“舞”有四短竖;“臂”要写得上宽下窄。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画一画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的感受。

《花的学校》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泰戈尔印度

  降润碰触裳扬臂

  横平竖直方正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加细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分不开的。本堂课我有个别同学是手把手指导的,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的字会有进步的。

《花的学校》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板书: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2)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3)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4)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荒山、互相、能够、猜猜、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6)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是把枯燥的检查预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体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爱好游戏,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竞赛和评选是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2.选字组词。

  裳

  棠

  海

  衣

  湿

  碰

  撞

  润

  潮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标出。

  (1)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2)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3)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4)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参考答案

  1.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猜出

  手臂

  2.棠

  裳

  碰

  湿

  湿

  3.(1)梅花 (2)菊花 (3)牵牛花

  (4)腊梅

  4.落下

  荒野

  口笛

  一群一群

  突然

  跳舞

  狂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1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13)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出示美丽的花儿图片,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小练笔,写一写,是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参考答案

  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

  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泰戈尔名言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5.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7.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9.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0.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其他资料】

  雨天

  作者:泰戈尔

  翻译:郑振铎

  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上,不要出去呀!

  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场去的大道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风在竹林里咆哮着,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

  扬()

  臂()

  棠()

  场()

  壁()

  二、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花儿们每天在()学校里()做功课,当()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在()上跳舞、狂欢。他们的家在(),在()所住的地方,他们的妈妈在家里着急地等着他们。

  四、重点段落品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又指(深层意思)。

  2.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象加以描述。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

  ()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

  ()的牵牛花

  参考答案

  一、衣裳

  飞扬

  胳臂

  海棠

  一场

  墙壁

  二、一串一串、一朵一朵、一只一只

  哗哗、隆隆、嗖嗖

  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明明白白

  三、地下

  关了门

  雨

  跑出来

  绿草

  天上

  星星

  四、1.自然界的电闪雷鸣

  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2.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尤其是充满爱——神圣的母爱。

  五、示例:紫色

  白色

  红色

  粉色

《花的学校》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作者泰戈尔的资料。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一幅“花的学校”。

  七、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动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花的学校》教案5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重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给本课生字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学习第1、2自然段,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的动作,体会大片花儿的兴奋、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5、6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一照,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降临,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总结

  1.说说课文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让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其他事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花的学校》教案6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花的学校》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a、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3、指导学习第六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一句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七至九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花孩子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花的学校》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荒”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假”,并能够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读写“落”等13个字和“阵雨”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4.初步感受拟人手法的妙处,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样子,参照提示语写一句“有新鲜感”的话。

  教学重难点:

  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够尝试想象画面,写作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猜一猜,花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课前认真预习了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课件出示)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碰触 放假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触”,后鼻音“荒、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 荒 笛 舞 狂 墙 假 触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带角的虫子”就是“触”。

  (2)指导写字。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横,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3)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读得通顺、流畅,读出诗歌的节奏。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3)在读好长句的基础上分段朗读诗歌。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 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走进这首充满妙趣的诗歌。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再读课文,边读边关注你画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分享交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有意思?

  2.借助一、二、六自然段,想象情景,感受拟人手法。

  (1)相机引入第一段。

  (2)“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像唱歌一样,真是快乐极了。

  哗啦啦、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伴随着这样愉悦的歌声“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你又感觉到什么?

  整首诗都洋溢着这样欢乐的气氛,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那么问题来了:东风怎么会走路、会吹口笛呢?(探究表达方法)

  是啊,诗人把人的特点赋予了东风,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诗也就变得更有趣味了。这样的手法真好!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拟人。我们一起读。现在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读这一段。像这样有趣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来继续读。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地跳舞、狂欢。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花很欢快了?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4)花儿也会跑、会跳舞、会狂欢哪?是哒,在这里聪明的诗人又把花儿当作人来写了。把人的特点赋予花儿,这样花儿就像人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了。这样的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想象情景呢!

  (5)想象一下: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闭眼想象着,加上花的动作,我们一起读这一部分。

  (6)继续分享。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在这一个段落中,哪些词语又深深吸引了你呢?为什么?

  “互相碰撞着”“拍着手掌”“冲了出来”这些也是人的动作。用人的特点来写树枝、雷云和花孩子,真是有趣,隔着文字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欢快的情绪了。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读这段话。

  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象声词)

  (7)吹口笛、跳舞、狂欢、拍手……花儿们为什么这样欢乐啊?

  (8)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研读剩余段落,认识“花的学校”。

  (1)花儿们在学校里上学可不止这些有趣的事情,你对他们的学校还有哪些了解呢?读一读剩余的段落,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2)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他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说花的家在天上?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感受花儿们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指导朗读。

  4、在诗人泰戈尔的笔下,所有的事物的生活就像人的生活一样,有动作、有表情、有情绪、有感情,让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又优美可爱。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呢!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拓展阅读泰戈尔的《云与波》

  2、圈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说一说原因。

  3、思考:“住在云端的人”和“住在波浪上的人”都邀请“我”,“我”为什么没有去?

  五、作业设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附:

  《云与波》泰戈尔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

  “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

  “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的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来到岸边,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

  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着舞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花的学校》教案9

  再读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边读边圈画词语“跳舞、狂欢、做功课、放假、冲了进来、急急忙忙、扬起手臂”

  联系生活

  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

  师引导:

  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

  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

  花儿做的功课会有哪些?

  他们放假了是怎样的情形?

  引导学生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圈画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结合阅读提示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图书《榕树》。

  1.划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1)有新鲜感的词语:

  蓬头、差异、纠缠、挣扎、萧萧

  (2)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①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吗?

  ②你的大黑影边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2.反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花的学校》教案10

  学习目标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到感情朗读课文上。让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从中读出滋味。

《花的学校》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和枝杈的前后交叉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写生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示美,锻炼同学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同学准备学具:绘画工具资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考虑,是什么把我们的学校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同学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同学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交叉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同学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良莠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同学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三、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同学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资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花的学校》教案12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1、画出“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很美,画面感很强,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花的学校”根据自己的认知,用画笔画下来。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2、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像、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教师预先用手机录制的课间校园小视频,看录像:“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让学生演一演,自己会怎么想。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通过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3、放飞想象,说写结合。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的。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该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可爱、向上,体会到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读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懂。诗人总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那么清新自然,犹如雨后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但是学生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如:“他们的老师是谁”?“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句子中,既然是“狂风”又怎么是“簌簌”地响。作为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把这些作为教学预案去充分准备。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进一步熟悉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预案做详实,可操作。

  2、学生在课前画的“花的学校”,在课文研读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再次画“花的学校”,并把两幅画进行对比。

《花的学校》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赏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花的学校》教案14

  课文原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

  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ng)野 口笛(dí) 罚(fá)站 放假(jià) 衣裳(shng)

  教师相机点拨:

  “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

  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à真假()暑假()假()发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xxxxxx在天上轰响,xxxxxxxxxx落下的时候,xxxxxxxxxx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xxxxxx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xxxxxx。他们的家在xxxxxx。(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

  (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指导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读着这些想象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七)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清风一吹,他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蝴蝶一来,他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知识点

  一、我会写

  落luò(落下、掉落、落落大方)

  荒huāng(荒凉、饥荒、荒野)

  笛dí(笛子、长笛、笛声)

  舞wǔ(跳舞、舞蹈、歌舞)

  狂kuáng(疯狂、狂风、狂喜)

  罚fá(罚款、处罚、惩罚)

  假jià(假日、暑假、假期)

  互hù(互相、互补、互助)

  所suǒ(所以、住所、所有)

  够gòu(不够、能够、足够)

  猜cāi(猜想、猜测、猜中)

  扬yáng(飞扬、飘扬、扬起)

  臂bì(双臂、臂力、手臂)

  二、我会认

  裳shang(衣裳、青裳)

  三、多音字

  地dì(地下) de(高兴地)

  假jiǎ(真假) jià(假期)

  四、近义词

  轰响——轰鸣 湿润——潮湿 碰触——碰撞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五、反义词

  湿润——干燥 狂喜——沉痛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六、理解词语

  湿润:潮湿;湿润。

  荒野:荒凉的野外。

  狂欢:纵情欢乐。

  碰触:接触、碰撞。

  扬起:高举,卷起。

  七、句子解析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就是花和孩子一样的生活。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3.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花儿的学校只要一下雪,孩子们就冲出教室,大家在操场上尽情舞蹈,你瞧风中的梅花还随风摇曳,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身姿,又像在与雪花比美。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写想象中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5-9):放假时,花孩子们冲出学校,回到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花的学校》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花的学校》教案】相关文章:

《花的学校》教案10-18

《花的学校》教案08-25

《花的学校》教案10-25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08-16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通用04-04

(精选)《花的学校》教案15篇04-02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09-07

《花钟》教案11-27

花的勇气教案12-04

《花钟》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