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案

时间:2024-10-25 09:22:53 教案 我要投稿

《花的学校》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的学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花的学校》教案

《花的学校》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2、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1、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2、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3、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花的学校》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

  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ng)

  教师相机点拨:

  “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

  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à 真假暑假 假发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在天上轰响,落下的时候,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他们的家在。(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

  (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指导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读着这些想象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七)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花的学校》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板书: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2)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3)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4)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荒山、互相、能够、猜猜、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6)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是把枯燥的检查预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体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爱好游戏,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竞赛和评选是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

  【课堂作业新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1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13)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出示美丽的花儿图片,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小练笔,写一写,是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参考答案

  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

  狂欢

  花孩子跑出来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花的学校》教案】相关文章:

《花的学校》教案01-20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通用10-28

(精选)《花的学校》教案15篇12-23

花的勇气教案11-11

花钟的教案02-19

《花的勇气》教案03-29

《花钟》教案11-13

《花钟》教案04-23

翻花绳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