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9 08:22:0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必备(6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会按照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能利用废旧物进行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收集各式各类的盒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都是什么?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自由操作并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盒子与盒子相比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正立方体,有的是长方体,种类真不少。就连盒盖也是品种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块,很乱。下面请小朋友学习营业员阿姨将各类盒子分分类好吗?要求按一个共同特征分类,看哪组小朋友想的办法多。

  3.幼儿分组分类。

  4.提问:你们一组按什么来分的?你还会怎么分?

  (三)结束部分1.师:盒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处处要用到盒子。可是有的盒子用完就扔掉了,很可惜。我们好好想想怎样来很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变废为宝呢?

  2.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做装饰品、玩游戏等)3.玩运盒子的游戏。要求双脚夹紧盒子往前跳,双手同时也搬运盒子。

  四、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利用盒子做装饰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2、学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故事复述有兴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经开始《我是中国人》的主题

  (材料准备)故事图书、录音

  教学过程:

  一、翻阅图书,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出示图书),引导幼儿阅读图书封面,了解故事名称,引发兴趣。

  2、师生共同翻阅图书:·你看到了什么?

  ·它在讲述一件什么事情?

  二、听赏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提问:1、传说中地和天是怎么会分开的`?

  2、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什么?让自己的声音变成什么?

  3、太阳和月亮又是他的什么部分变的呢?

  4、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盘古变成的?

  三、再次听赏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讨论:究竟有没有盘古?(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 小结:这个故事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四、跟着老师学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中提供录音、故事书、图片,继续学习故事。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幼儿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条理、完整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三张有益于纺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节目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如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1:“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我帮奶奶剥花生,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2:“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纪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能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记往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评析

  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活跃、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的示范模仿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发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活动中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小伙伴的示范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经验、情感、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与了解生物的进化,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

  2、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习性。

  3、幼儿能够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对远古生物进行想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画出恐龙的基本形态;

  2、难点在于恐龙的种类及生活习性不好掌握。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恐龙挂图、恐龙玩具、有关恐龙的视频、背景音乐、VCD《一只小老鼠》;

  2、学具准备:恐龙蛋若干个、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3、分组制作恐龙材料:手工纸、酸奶盒、胶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游戏:《一只小老鼠》;师幼互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课程!

  (二)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出示立体活动教具恐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哪里?”

  (2)教师提问:你们见过真的恐龙吗?(没有)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真的恐龙了呢?(幼儿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大约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恐龙,在以后的1亿多年里,恐龙的家族越来越庞大,后来它们好像在一天之间突然消失得干干净净,科学家们认为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生存环境才会在地球上灭绝的!现在,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探讨。原来恐龙生活在远古时代!

  2、欣赏“恐龙”挂图,观察其外形特征;交流讨论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习性。

  (1)师:“你喜欢那种恐龙?”

  (2)教师讲述恐龙的种类;

  (3)引导幼儿说说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

  (4)观看有关恐龙的视频,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不同的特征。

  (5)师:“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3、欣赏示范画,引导幼儿尽享创想;

  (1)幼儿欣赏范画,想一想自己心目中恐龙的形象;

  (2)知道恐龙的绘画步骤、以及组成部分;

  4、创作部分: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2)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3)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的大胆创作。注意幼儿个体差异;

  5、作品评价、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教师提出鼓励及表扬!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恐龙家族里的许多的成员,都有哪些呢?(复习巩固认识的恐龙)还有一些恐龙如:水龙、梁龙、巨龙、、、、、、。

  活动延伸:

  1、游戏活动——恐龙蛋变、变、变!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恐龙蛋,看看神奇的恐龙蛋会变出什么龙来?

  2、制作恐龙:把幼儿分成三组:

  (1)组:用手工纸折恐龙;

  (2)组:用橡皮泥捏恐龙;

  (3)组、用酸奶盒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恐龙:

  3、开展恐龙展览会:把恐龙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幼儿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恐龙。

  活动反思:

  1、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爱玩儿、爱发现、爱创作的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在这个活动开始的部分,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大胆的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整节课来说,气氛都很高涨,课堂秩序也很好。

  2、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鼓励幼儿的大胆创作。

  3、在创作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绘画技巧的幼儿,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笔来,独立创作出许多造型夸张、想象奇特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幼儿明白如何化繁为简,灵活运用图形的组合变化出各种动物的形象,更加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信心。

  不足之处:

  1、在范画展示时,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作;

  2、由于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3、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但在绘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是本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为此,我通过鼓励幼儿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经验的提升和分享,多加引导,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应采用与幼儿共同合作,鼓励这些孩子,并带动所有幼儿愉快创作,争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得更好!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糖的制作过程感兴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等活动,知道糖的不同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活动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种经验。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糖,布置"各种各样的糖"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各种各样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种类。

  1、参观糖的展览。

  教师: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现在请大家去参观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动:我看到的糖。

  教师:清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样的?

  3、教师小结:糖有很多种类,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细细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圆糖;有的是动物形状的糖等。

  二、讨论: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讨论糖的用途。

  教师: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糖,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结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烧菜,酿酒,腌菜,休闲娱乐等。

  3、根据糖的用途进行分类。

  教师:这里有这么多种糖,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吗?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讨论糖的味道。

  教师:你吃过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尝活动。

  教师:小朋友随意品尝两种糖,比一比它们的味道一样吗?

  3、集体交流。

  教师: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糖的味道并不一样,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软糖,有的是酥糖,还有的糖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觉…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种类。

  1、讨论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3、了解蔗糖的种类。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了解图意。

  五、要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买糖果,使幼儿了解买糖的过程,并学习自己买糖,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设计这次活动时,我主要是结合了本班自主游戏“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儿的特点延伸的一个活动。我设计的美术活动《甜蜜蜜》分四个环节,环节设计比较清晰,而且在执教的.过程中整体氛围不错,幼儿比较感兴趣,能大胆、积极地表现。当然,我认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

  1.未向幼儿介绍材料

  活动中材料比较丰富,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没有向孩子们介绍材料名称以及其作用,导致幼儿出现并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材料,这个工具应该如何使用等等问题。

  2.未考虑幼儿生理特点

  活动中有个环节,是小朋友帮助小牛笨笨完成心愿制作一颗长满棒棒糖的树,课前我就把自制的树固定在黑板上,然后幼儿做好的棒棒糖贴在树上,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身高局限只能贴到下面的树枝,而贴不到上面的树枝。并且树制作的太简单,假如在树上画点树轮或是贴上几颗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强了幼儿的兴趣。

  3.活动目标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动目标是:1.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制作自己喜欢的棒棒糖。2.愿意参与美工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两个目标定位有所偏差,一个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定的,一个则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下定的目标,两者不一致。

  这次的公开课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感谢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获了不少。今后我会针对性的进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教案 篇6

  一、单元教材分析:主题《我们的树朋友》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树叶们不约而同地换上了彩色的装束,微微泛黄的柳条、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装点着秋天的大地。

  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有些树不落叶?引发幼儿主动参与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建构属于自己的鲜活的关于树的新经验,知道树的独特作用。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和表现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树的认识,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家园合作中需要家长配合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请家长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和积累一些有关于树的知识,让幼儿对树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

  2.请家长带幼儿去小区或附近的公园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让幼儿数一数发现了多少中常绿树,多少种落叶树。

  3.父母和幼儿一起查找树木过冬的.相关知识。

  三、讨论主题中各领域的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流程预设

  5.设计意图

  活动反思与建议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幼儿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对集体各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情。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经典】11-24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8-19

驴大班教案01-06

大班安全的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