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13 08:17: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幼儿要尊重、关心家人,体验互爱之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彩虹图片,故事课件,七彩带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你们仔细听,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他)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是彩虹,

  1、出示彩虹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彩虹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呀、形状呀等很多方面。)

  2、已有生活经验中了解彩虹的七彩与拱形的特点。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彩虹的特点,像拱桥、有七种颜色等,你们想一想,我

  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彩虹?

  3、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二、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说了很多东西像彩虹,有香蕉、虾等,今天,老师要给大家

  讲个故事,故事中就有一位像彩虹一样的虾公公,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七彩虾)

  2、故事中讲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朋友们真棒,听得都很仔细。

  三、出示ppt,分段欣赏。

  提问:

  1、小青鱼是什么时候背着虾公公到河面上去的?

  (雨停的时候)

  2、虾公公到了河面看到了什么?

  (彩虹,蓝蓝的天,绿绿的草)

  3、虾公公把彩虹当成了什么?

  (七彩虾

  4、彩虹不见了,虾公公是怎么说的?

  模仿虾公公伤心,闷闷不乐的样子)

  5、有没有谁来帮助虾公公?

  (有,小青鱼)

  小青鱼是怎么帮助虾公公的,我们继续往下听一听。

  6、小青鱼想了个什么办法安慰虾公公的?

  (变成七彩鱼)

  7、虾公公后来开心了吗?

  (开心)

  四、完整欣赏故事(视频)

  1、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青鱼吗?为什么?

  (小青鱼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五、表演《请你和我跳个舞》

  我们一起来邀请你的'好朋友挑个舞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七彩虾的故事中,把彩虹形象的比作虾。这让我们小朋友的兴趣点马上提升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彩虹的时候,小朋友形容颜色是五颜六色的,通过点数和讲述颜色幼儿知道了彩虹的七彩色。在这样逐步了解完故事内容后,我和小朋友们又一起分享了这个故事。在这一次讲述中,小朋友们又延伸了更多的内容,比如彩虹是在打雷后才出现的,小青鱼用彩带做了七彩衣服。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不仅可以通过故事本身的内容进行讲述。通过图片我们也可以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细节的内容,再通过幼儿的话进行补充。因此,通过图片,我们可以请幼儿编出很长的故事来。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的兴趣,感受春天的舒适感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示力。

  3、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模仿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知识有一定的节奏感。

  物质:

  《春风》磁带,钢琴。

  重点:

  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发展幼儿协调性。

  难点:

  能够听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春天真美丽,到室外感受春风拂面。

  二、展开

  1、带幼儿感受春风,进教室。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小结:春风拂面,春暖花开,引导幼儿表达表达春风的感受。

  2、听音乐,感受节奏

  这个曲子好听吗,你们听到这么欢快的曲子,想到了春天的什么啊?

  3、引导幼儿做动作,创编动作

  春天风一吹,柳树怎样了,春雨沙沙,小鸟叽叽喳喳讲不停。

  教师可以现制定动作,然后可以请幼儿创编动作。

  三、结束

  春天太美了,小朋友要快乐的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用自己的歌声来赞美春天是我们最美的抒情方式,我们班的.孩子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音乐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依据季节,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开展的。

大班教案 篇3

  意图:

  一次餐后散步,孩子们发现一只可爱的小瓢虫停在一片冬青树叶上,因而驻足观看。由于大家观看时声响太大,小瓢虫吓得飞走了。孩子们追了一会儿,可小瓢虫还是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孩子们有些失望,惦记着小瓢虫的去向。根据这一情景,我设计了手工活动“小瓢虫旅行记”。

  目标:

  1.尝试用彩色纸浆制作立体小瓢虫。

  2.能运用辅助材料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小瓢虫旅行的1青景。

  3.体验自由创作的快乐。

  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到小区绿化带和公园里寻找瓢虫,对瓢虫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2.幼儿操作材料:红、白、黑等颜色的稠纸浆每桌一份,牙签、火柴头若干,大纸盘每人一只,棉花、树枝、树叶、窄纸条、各种形状的彩纸片、记号笔、固体胶、透明胶、剪刀、糨糊、各种颜色的稀纸浆、塑料刮刀、擦手布。

  3.各种形态的瓢虫图片,瓢周娟虫旅行的视频(选自互联网《瓢虫恋爱史》视频1、23——4、37、、之间的一段),电脑、投影仪,一幅由16张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拼接而成的大路线图(16张卡纸均可取下,让幼儿用于设计旅游景点)。

  过程:

  一、用纸浆制作不同形态的立体,小瓢虫

  1.利用已有经验导入课题。

  师:你们见过小瓢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欣赏各种形态的瓢虫的图片,观察并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师:今天我也请来了几只小瓢虫,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瓢虫图片的幻灯片,最后把所有图片定格在同一画面上。)

  师:找找看,这几只小瓢虫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师:我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浆,现在就请你们用纸浆来做立体的小瓢虫吧。

  3.幼儿用纸浆制作立体小瓢虫,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二、为瓢虫设计旅游路线图

  1.观看《小瓢虫旅行》的视频。

  师:小朋友们做的瓢虫真可爱,现在请它们在你的盘子里休息一会儿,看看我带来的瓢虫都去干什么了。 (幼儿观看瓢虫旅行的视频,教师为视频配音。)

  2.想象瓢虫会去哪些地方旅行。

  师:看来小瓢虫很喜欢旅行。你想让小瓢虫到哪儿去旅行呢?

  3.幼儿制作旅游路线图。

  师:刚才你们说了许多很好玩的地方,可是小瓢虫还不认识这些地方呢。不如我们把刚才说的好玩的地方做到这张卡纸上面,为小瓢虫做张旅行图,然后用纸浆把它们连起来,让你的小瓢虫快乐地去旅行吧!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纸片、棉花、吸管、棒子、树叶,等等。你可以选择最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 (幼儿到户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欣赏幼儿合作完成的瓢虫旅行图。

  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的稠、稀两种纸浆,既可当橡皮泥进行立体造型,又可当水粉颜料进行平铺涂色。在幼儿灵巧的手中,各色纸浆变成形态各异的瓢 虫和五彩斑斓的小路;小小的牙签成了瓢虫的脚,黑色的火柴头成了瓢虫的触角;树叶、纸条、棉花变成了天空、大海、花园、房屋、球场等瓢虫爱去旅游的景点。丰富多样的材料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活动中,瓢虫和旅游景点的设计及制作对幼儿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我把活动过程安排为“引入课题一幼儿操作一再引入一再操作一作品评价”,这样有利于幼儿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

  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

  (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

  出示1—8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

  (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

  (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

  (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

  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双手环抱)

  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d、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

  (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

  延伸环节:

  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5

  大班语言分别是什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分别是什么,大胆表述自己对同伴分别前想说的话,诉说不忘记朋友的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分别是什么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分别是什么。

  2、大胆表述自己对同伴分别前想说的话,诉说不忘记朋友的方法。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分别时的.情感,感受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课件《分别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小朋友,这里有只叫拉比的小熊,你们看拉比怎么了?它为什么哭,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基本部分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大概内容。

  (1)播放课件第一段

  提问1:拉比上学第一天都没哭,怎么现在哭得像小女孩?

  提问2:棒棒虎听到拉比哭了怎么说的?拉比听了棒棒虎的话怎么样了呢?

  提问3:老师告诉了大家什么?棒棒虎是怎么做的?

  提问4:你觉得分别是什么?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心里感觉怎么样?

  (2)播放课件第二段

  提问1:鸭嘴兽老师说分别是什么?

  提问2:你觉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长时间呢?

  2、播放课件第三段

  提问1:老师带着大家给拉比开了热闹的欢送会,它们是怎么欢送拉比的?

  提问2:放学后,拉比对妈妈说了什么?

  提问3:拉比对棒棒虎说了什么话?

  3、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1:你觉得分别这个游戏有趣吗?拉比怎样才算玩赢这个游戏?

  4、我会记住你。

  (1)播放课件我会记住你

  提问1:图片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提问2:你怎么样才能不忘记朋友呢?(引导幼儿懂得分别后要经常记得朋友,记得给好朋友打电话,珍藏好朋友的礼物,怀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提问3:你怎样才能不被别人忘记?(知道经常记得朋友,朋友也不会忘记你;多为好朋友做事;送小礼物给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个照;给好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对好朋友说一句分别的话等)

  三、结束部分

  提问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说吗?

  小结:孩子们,分别虽然会有一点伤心,但它就像一场游戏,大家说好不见面,比一比谁能在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对方的样子。我们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不忘记朋友。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不被别人忘记。老师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见面了,一定还能像现在一样亲热。我们都会赢的!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2、利用小草进行编织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草的多样性及特征。

  4、了解草能做药材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

  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一个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1、草的特征

  (1)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

  (3)小朋友在草地上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

  (4)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

  2、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

  (2)请幼儿用手拔一些草,并说说什么感觉。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

  (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

  (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

  (5)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草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3、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划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的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

  (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4、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

  (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向幼儿讲清楚草的特征及用、害处,还可以让幼儿联想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纺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等明天》大班教案06-10

大班让座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