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4 11:42: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一、导入

  1、杜甫是我国唐代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写的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

  2、齐读诗题《绝句》。

  二、自由读诗

  要求:

  1、坐姿端正,注意保护眼睛。

  2、想办法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三、检查读诗情况

  1、指名读,生评价。

  2、再指名读。

  3、男生读、女生读。

  4、齐读。

  四、学习生字

  1、诗句中的生字宝宝都会读了吗?

  ⑴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齐读。

  ⑷ 组词。

  2、学写生字:

  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中有两个生字长得非常像,是谁呀?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指导学写:含、岭。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字宝宝读好了,古诗是不是会读得更好呢?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

  3、齐读。

  4、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了,不知小朋友读懂了些什么?

  5、自由汇报:

  随机指导读好第一、二句。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多么美的色彩、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再齐读。

  6、小朋友,这首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质疑、借助图画突破难点。)

  ⑴ 千秋雪:

  (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西岭(岷山),你们觉得它与别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对,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杜甫称它为──千秋雪。

  ⑵ 窗含:

  请小朋友看课文插图,诗人这时候是在哪里看皑皑白雪呀?是啊,诗人这时候坐在窗前,远望西岭上那千年不化的积雪。请大家读──窗含西岭千秋雪。

  ⑶ 东吴:

  东吴是一个地名,它离诗人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可远了,你看,(指图)好像有一万里。所以说是万里船。

  ⑷ 齐读: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⑸ 再读:

  窗含西岭千秋雪,泊东吴万里船。

  7、诗句的意思理解了,我们读古诗一定会更棒的!齐读。

  六、体会意境

  1、通过画面理解竟境:

  ⑴ 师配乐朗诵:

  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像,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汇报。

  ⑶ 从这你可以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⑷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2、师:(配乐)是的,诗人杜甫出生在战乱时期,生活漂泊不定。直到48岁来到草堂的这段时间,生活才比较安定,心情也格外舒畅。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树枝上嬉戏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3、让我们再一次与杜甫大诗人的心情融合到一块,拿起书来大声地读读这首诗吧。

  七、背诵古诗

  1、指名背。

  2、齐背。

  八、拓展

  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篇。希望小朋友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2.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将近四年,再说我们的校园是温州市最美的学校了,老师也清楚同学们特别喜欢自己的校园,而且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带有女字旁、虫字旁、提手旁、反犬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词语搭配。

  3、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4、让学生读句子,逼供练习加标点的符号。

  5、在读背中积累语言。

  6、练习看图编故事,写故事。

  7、口语交际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带有部首女、虫、才、 的生字。

  2、练习词语搭配。

  3、造句。

  教学难点:

  1、编故事。

  2、能说会道。

  教具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2、练习词语搭配。

  3、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4、练习加标点符号。

  重点难点:

  1、积累带女、虫、才、 的生字。

  2、练习词语搭配和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汉字真有趣。

  1、出示偏旁卡片,学习认读女字旁、虫字旁、提手旁、反犬旁

  2、出示四组字,让学生认读。

  3、小组讨论交流这四组字有什么规律?与偏旁部首有什么关系?

  4、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带有下面部首?

  三、读词语,说一说。

  1、出示词语,自由认读。

  2、指名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全班齐读这些词语。

  四、读句子,选一个带点的词造句。

  1、读句子。

  2、说说非常和保护的意思。

  3、指名练习用非常和保护说话。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复习学过的标点。

  2、说说各种标点的用法。

  3、学生练习加标点符号。

  4、讲评学生的练习。

  5、全班齐读句子。

  六、作业

  1、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

  亻

  2、加标点,读句子。

  ①小马生病了吗 ② 你看 这里的花多美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夜宿山寺》并背下来。

  2、读背儿歌《我喜欢》。

  3、说话写话救小鸟,在说话中懂得要保护小鸟儿。

  重点难点:

  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背一背。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短文,师纠正字音。

  3、小组讨论不理解的意思。

  4、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题目。

  2、问;你喜欢什么?

  3、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4、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

  6、说说小朋友喜欢些什么?

  7、有感情地齐读。

  四、说话写话。

  1、揭示说话写话的题目:救小鸟。

  2、针对题目提出问题

  (1) 谁去救小鸟?

  (2) 小鸟怎么啦?为什么我们要去救它呢?

  (3) 有什么办法救小鸟呢?怎么救?

  (4)结果怎样了呢?

  3、出示投影图,让学生说。

  4、学生练习编故事。

  5、指名说故事,学生评议。

  6、学生练习写,师指导。

  五、作业

  1、读背《夜宿山寺》

  2、修改写话。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后展开联想,把故事便完整。

  2、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重点难点:

  能将图意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能说会道。

  1、出示四幅插图。

  2、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3、小组交流互说。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让你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曾经关心过谁?是怎样做的?

  4、指名逐图说说,集体评议。

  5、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后,知道大家刚才很认真观察图画,而且还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四、作业

  把四幅图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粒种子”,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指名读词语: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 渴 喝 声 音 赶 光

  2、齐读生字。

  3、指导写“渴”

  (1)师先示范笔顺。

  (2)用红笔描出三点水旁,再请学生思考:“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3)请学生在书桌上用手指边写边说笔顺后描红。

  4、同样方法自己学写“喝”,说说“喝”为什么是口子旁?

  5、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总结评比。

  评出写得较好的学生表扬。

  四、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渴 喝 声 音 赶 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动物园的晚上 第一课时。

  2、 在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中介绍动物睡觉的知识。

  3、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让学生了解动物、喜爱动物、保护动物以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教学准备:1、在上课之前,布置教室,创设动物园的情境。

  2、在学课文之前,要求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查阅、积累有关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字介绍、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见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动物园吧?可是有谁晚上去过?想了解晚上的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动物园的'晚上 第一课时》。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正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3)抽查生字识记情况。(4)指名朗读课文,正音,适时进行评价、鼓励。

  3、读读议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睡觉知识?(5种)

  4、指导理清课文线索:板书 一(1—2)狗

  二(3—5)长颈鹿

  三(6—9)蝙蝠

  四(10)大猩猩

  五(11—12)大象

  六(13)小明的话

  三、指导学生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收集各种动物睡觉的知识以及喜爱动物的生活习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⑴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⑵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⑶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⑴认识自然段。

  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⑶男女生分段赛读。

  ⑷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⑵指导朗读。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⑵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⑶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⑷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⑶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⑷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⑸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⑹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语文教案 篇7

  骆驼寻宝记

  一、导入课文:

  本学期你们学过童话吗?

  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吗?

  写这只普通的丑小鸭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写一个人的人生)

  所以我们学习童话的意义所在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

  二、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我读到几种动物去寻宝?同学们要用笔粗略记下来。)

  教师只读到“骆驼一路前去……”

  2、在学生没有读到课文的情况下,以下的内容让学生去猜。

  思考题:

  其它动物坚持到底了吗?

  骆驼寻宝会有怎样的遭遇?它是怎样对待的?

  结果会如何?

  三、讨论:学生自己在想象;发表个人的想法。

  四、给学生发下文章,学生自己出声任意读教师没有读到的内容。

  教师重申提示学生思考的以上的三个小题。(1、2、3)

  提示:1、动物们都一个个走回头路了。没有坚持下去。

  2、骆驼不灰心,踽踽独行,涉过了冷水滩,趟过冰凌湖,穿行热风洞。尤其是穿行热风洞它用了四个小时,进行详写。

  3、它闯出了峡谷,来到了珍宝关。真是应了那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来到了美丽的“世外桃源”。

  教师过渡语言:

  1、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美丽的仙境。

  2、一骆驼艰难跋涉到来的目的是寻宝,它马上开始找宝了吗?(学生可能众说纷纭,但教师一定提示:它碰到了仙女。

  3、面对仙女送到手的宝物,骆驼的`态度如何?(学生能答出来所给的宝物)这一段是骆驼面临命运的抉择的时候。同学们,越是在舒适幸福的环境中或者一帆风顺时,人都会迷失,而骆驼却是这样面对的。

  (插入有关作者介绍)

  4、骆驼的正是具有坚强屈的精神,找到了 “宝”?这个宝是什么呢?

  5、我们生活中的宝又是什么呢?

  (朗诵诗歌)

  五、作业:

  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那你想不想也成为象陈伯吹那样优秀的童话作家?那老师给大家个机会。课后创作一篇童话,题目自拟,内容不限,留待下节课我们进行评比,看谁的想像力最丰富,联想最奇特。

语文教案 篇8

  1、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作者的所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作者的所悟。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3、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4、拓展: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语文教案 篇9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时像......有时像......“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师板书:秋。对了,那么,在练习1中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有关于秋天的成语呢?(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真棒!是的,秋天不仅是农民伯伯丰收的季节,它更是一个游玩的好季节。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从上到下的顺序: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鸟儿在空中欢快地飞翔,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你们观察地太仔细了,说得真好!

  在这秋色宜人、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也想去游玩吗?(想……),好的,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秋游。师补全课题:秋游。(齐读课题)。

  题解:秋游,是秋天去郊外游玩。

  春游呢?春天地郊外游玩。

  二、听朗读带,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小眼睛静静地听,听完之后,说说:在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秋天美吗?请大家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黑板:

  Liáng bái tù nóng tián zhuī zhú hǎn jiāo wài qiū fēng

  凉 白 兔 农 田 追 逐 喊 郊 外 秋 风

  Kāi xīn yí wàng wú biān

  开 心 一 望 无 边

  A、谁来当第一个小勇士?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男、女生分别读。

  C、在这些词中,你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的?(老师结合挂图给学生释词)

  郊外:城外、野外。远离城市之外的地方。

  追逐:追赶。

  一望无边:望,往远处看。一眼望不到边。

  ②出示句子,这些句子你会读吗?

  A、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B、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③字、词、句子我们都会读了,那么课文你们也能读好吗?(师点名读,其他学生给予纠正)。

  过渡:师:咱班同学不光能读好课文,而且还会欣赏自己的伙伴了,真了不起!哦,还有同学都想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回,老师请大家分组来读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秋天到底美在哪儿?

  2、哪们同学说说秋天到底美在哪儿?

  师板书:

  秋天美

  天空美 农田美 欢乐美

  四、精读一、二自然段

  1、师:是啊,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

  读到“郊外”这个词时,注意“郊”字中“交”最后一笔是“点”,右边是双耳,不是单耳。

  2、到了郊外,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了天空,怎样的天空?(美的天空)。那么,它美在哪儿呢?

  (美在它的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说明天空非常广阔)。

  注意“望”字中的“亡”字最后笔是“竖提”。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同学们再想想)它们还像什么?

  谁还会用“有时像……有时像……”说句话?

  (老师给出语境:夜晚的月亮有时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有时像一个大大的月饼。)

  3、今天,我们一起遨游了天空,那么下节课,我们去秋天的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教学反思:

  本课不论是写秋景还是秋游,都是以“秋”字入手的.。现在正值秋节,所以我用三个有关“秋”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世界。在教学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朗读带,并且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所听到的景物,这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把他们带入课文。在字、词、句的练读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话”,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模仿与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练就孩子的胆量和思维的灵活度。再读课文,就给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秋天的美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引导并培养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内容,比如:天空美、农田美、欢乐美……。我设计本课教学环节的最终目的:把孩子对秋景的喜爱上升到对秋天大自然的赞美。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过多讨论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充分地各抒已见,增加课堂上的多元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