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

时间:2025-07-30 10:54: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完成练习第8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七折”、“八折”的意思,并用分数来表示。

  如:七折:50元

  50×7/10=35元

  八折20元

  20×0.8=16元

  或20×8/10=16(元)

  说一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1、学生观察图文

  2、讨讨“七折”、“八折”的意思

  3、交流

  4、分数表示

  5、再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问题。给予肯定,对质量单位的换算巩固。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完成练习第10题注意:“吨”和“千克”的换算。

  2、完成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算再验证结算的结果的'合理性。

  1、复习单位换算

  2、读题,理解题意。

  3、列式计算。

  4、全班交流。

  1、学生先估算

  2、进行精确计算

  3、比较方法

  交流反馈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板书习题: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2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的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教学例4:小黑板出示: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问:要列出方程解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先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根据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列方程,要按照题意把文字叙述的内容“翻译”成等式。通常是按照题目叙述的顺序写出等式。你试一试,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试做,板书:6x-35=13,让一学生到黑板上计算。)

  提高练习:(出示)一个数的6倍减去7和5的积,差是13,求这个数。

  学生试做。提示:在“解”字的后面先要写明设哪个数为x。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教师行间巡视,收集不同的方程,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做,问:这里前两题与后两题有什

  么不同?

  3.做练习二十七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第(1)题,问:这道题里包含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找出来吗?(原有的+又运来的=现在一共有的)下面两小题,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做完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7题。

  课后小结: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1~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5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

  学生做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2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xx年比20xx年增加多少元?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 10(米) 15-10=5(米)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第5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7

  课题:练习一课题:练习一

  内容:练习

  课时: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

  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1、倍数和因数。练习第一题,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你认为对于倍数和因数有哪些值得注意?

  2、第2题,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

  3、第3题,分一分。

  4、1——20以内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进行分类;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奇数优势合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二、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1、(1)我是比3大的奇数。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

  (2)我是一个偶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乘积是18。

  (3)猜数游戏:一行6、7人到前面,给大家看出谜底,象上面一样,让下面同学给出谜面,这几个人可以抢答,直到给出的谜面足以确定这个数且有人猜到这个数为止。

  教学反思:

  这里的练习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在3、4题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1、2题上学生还是有点费力气,尤其是第二题,这里有好几个答案,对他们进行方法法的指导,学生终于可以顺利的找到全部的答案。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13页第5题。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明确实际上就是找90的因数。

  2、第6题。中间的数其实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此它们的和必然是3的倍数。

  四、总结,阅读。

  阅读《你知道吗?》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材料。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8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有关习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和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行程应用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5千米。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要求: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解答)

  (1)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2)相遇时,乙离B地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4)相遇后,乙车再行几小时到达A站?

  2、先画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3、比较以上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出:

  (客速+货速)×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客速+货速)=相遇时间

  三、指导练习。

  1、求路程。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向相反方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40+32)×4=288(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一个是相对开出,一个是相背开出,为什么列的算式是一样的?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为,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都是求甲乙两地路程,为什么要加上12?

  (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300-(40+30)×4=12(千米)

  :以上各题有的`相向而行,有的背向而行,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路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求相遇时间。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2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与前一题比较,题目不同,为什么列的算式相同?

  :以上各题有的同时出发,有的不同时,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先求出共同走的路程,再用共同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

  四、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60米,经过8分后两人还相距7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3、课本练习十四10、11、12、13、15题。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9

  教学内容:

  练习五的第3-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复习用的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下面的口算题,指名口算。

  3.2?0.8=40.81?0.09=92.4?1.2=2

  42?0.7=606.4?0.08=8036?0.06=600

  2.6?0.13=20xx?0.5=704.8?0.04=120

  84?0.7=1206.3?0.09=7072?0.6=120

  指名说一说口算“6.4?0.08”、“36?0.06”和“2.6?0.13”时,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2、教师出示下在两道题,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85.1?0.23=3704644?0.86=5400

  做完后,让两名学生对照自己做题的过程,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审题,找出每道题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名回答。

  2.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3.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6题。

  先让学生观察左面一栏各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的移动情况。要求学生根据第1小题的计算结果,直接写出第2、3小题的得数。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是怎样根据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而使商不变的。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右面一栏的3小题。做完后问: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被除数不变。除数是第2题比第1题缩小100倍,也就是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商扩大了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第3题的除数比第1题的除数缩小10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商扩大了10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5.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先审题,第4道小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根据这些特点来做题。做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来计算的?”“哪道题的商比被除数大?”

  6.练习5第8题中第1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7.练习五第9题。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题意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五第8题中第2、3行的6道小题和第10题。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0

  教学内容:

  练习五第11-1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重点、难点:

  提高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下列口算题。

  24?80=0.3 2.7?30=0.09 3.2?0.4=8

  0.63?0.09=7 49?0.07=700 5.6?0.08=70

  72?0.09=800 5.4?0.09=60 4.8?0.12=40

  26?0.13= 3.6?0.03=120 25?0.05=500

  2.笔算下列各题。

  111.3?53=2.1 10.81?0.47=23 25.2?0.18=140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法则。

  二、口算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11题。

  让学生直接把答案写在书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数点移动和商不变的性质。

  做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师让学生审题,并提示根据左面第1栏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按照右面各栏已填出的数与第1栏对应数的.变化,填写各栏的空格。

  做完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样考虑的?

  四、笔算练习。

  练习五的第13题中第1行的3道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师让学生审题后,想一想,这道题中各小题是根据什么来做题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五的第15题。

  让学生审题后,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五第17题。

  教师先提示: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改写的方法应是怎样的?学生计算时,教师要注意改写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明每道题是怎么改写的。然后教师:改写的方法要根据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以进率。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练习五的第18*题。

  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必要时教师提示:这四道小题是应用乘、除法的意义,根据等号右边的得数与左边已知数的大小比较,来判断应该填什么运算符号。

  集体订正时,教师提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经过得数与左边已知数的大小比较,来想81○0.5=40.5,因为乘数大于1,积比被乘数小,所以在○里应填“?”。其他各题可以类推。

  六、作业。

  练习五的第13题中第2、3行的6道小题和第16题。

  课后: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训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小组间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计算。

  ÷=÷=÷4=÷2=

  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评议,导入新课。这是除法的计算,那吗这节课我们复习出发的应用。

  二、除法的应用。

  1、第六题。

  让学生读题,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单位“1”是谁?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最后全班订正。

  2、第七题。

  提问学生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列式,学生独立计算,同桌订正。评议。

  3、第八题。

  方法同上,但是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本题。教师巡视,主要辅导后进生。

  4、第九题。

  出示题以后,让学生说明六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了出算式并计算,全班订正。

  5、第十题

  独立作,教师巡视,针对问题,重点辅导。

  三、课堂,教师。

  板书设计:

  第八题

  算数法:7.9÷=

  方程: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每秒x千米。

  x=7.9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二、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3)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完成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要分别计算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2、完成练习第二题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本市空气质量加以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

  1、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2、列式计算

  1000×=

  1000×=

  3、反馈

  1、学生读题

  2、分析题意

  3、列式计算

  4、集体订正

  运用乘法中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完成练习第3题

  4、完成练习

  4-7题

  1)这些题目都是分数乘法在具体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说说这些分数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说说你让计算是怎么做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读题

  2、分析题目

  3、先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通过计算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练习板书: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4

  练习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乘除,并且掌握小数除法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会运用学过的简便算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八第5题)

  1.6÷0.46÷0.55÷0.25

  0.45×20.25×87-6.28

  1.2÷0.30.76÷419×0.8

  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1.8810÷5÷0.64÷2.5

  ⑴让学生观察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

  ⑵说一说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八第6题。

  重点指导:

  7.2÷1.6+0.8(16.8+1.47)÷0.719.8÷3.3

  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后,说一说可以怎样简算?

  ⑵归纳板书,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板书:

  7.2÷1.6+0.8(16.8+1.47)÷0.7

  =7.2÷0.4÷4+0.8=16.8÷0.7+1.47÷0.7

  或者=7.2÷0.8÷2+0.8

  或者=7.2÷8÷0.2+0.8

  19.8÷3.3=19.8÷3÷1.11或者=19.8÷0.3÷11

  三、攻破难题

  1.练习八第10题: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5.8÷4.21的准确值?

  20xx.320.420.38

  85.8÷4.21≈20.38

  20.380

  4.21)85.80

  842

  1600

  1263

  3370

  3368

  20

  2.练习八第11题:小龙买了1千克糖果和3千克饼干,付了45.6元。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付了21.6元,这种糖果和饼干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已知小丽买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共21.6元,而小龙也买了1千克糖果、3千克饼干,共45.6元,那么(45.6-21.6)元的'差价就是2千克饼干的价格,即1千克饼干的单价为:(45.6-21.6)÷(3-1)=12(元),1千克糖果的单价为:21.6-12=9.6(元)

  3.练习八第12题:我们知道:(+)×0.3=4.2,而且÷0.4=12。

  算一算:=?=?

  分析与解:因为÷0.4=12,所以=4.8

  =4.2÷0.3-4.8=9.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八第7题。

  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八第8题。

  生独立审题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计算。

  3.练习八第9题。

  3.和复习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15

  练习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重点:能应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教师抽卡片,学生口答,主要训练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

  2.4÷0.684÷0.040.49÷0.7

  6.3÷3.196÷0.61.55÷0.5

  0.35÷0.0736÷1.20.412÷0.04

  2.第6题。

  ⑴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情。

  ⑵说说商会怎样?

  ⑶生根据第1小题的计算结果写出2、3小题的结果。

  3.练习五第8题的第2横行。

  0.16÷0.25126÷4515÷0.06

  首先让学生观察除数的小数位数,再说说应用法则怎样进行计算。指3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指导练习

  1.第5题。

  根据学生情况,限时让学生把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P.22页第7题。

  ⑴首先让学生观察各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思考怎样利用这些特点来计算这几道题。

  ⑵再让学生说一说哪道题的商比被除数大?

  3.第9题。让学生独立审题,列式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第8题的第1、3横行和10题。

【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二数学教案04-11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与练习206-02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加减法练习课》06-05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练习04-11

五年级数学教案:《复习一》06-02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09-09

《整理与练习》教案10-07

练习5教案12-09

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