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出示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出示课件:拓展练习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出示课件)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小青蛙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靠声囊发声
3、原来小青蛙不用嗓子,靠声囊发出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小青蛙和小黄莺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对话)谁来读读小黄莺和小青蛙的对话,看谁读的好。
(1)指名读(2组)(2)生评
4、学习生字:响、远、音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组词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黄莺飞过花丛、飞过稻田,瞧,这回又飞到了哪?(绘画树林)它听见谁在唱歌?(蝉)蝉的歌声又是怎样的?蝉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女生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蝉歌声的句子,用“~~”划出蝉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蝉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声
3、在这一段中,课文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蝉是怎样唱歌的。小黄莺在密林里,听见蝉的歌声,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读读
第四自然段,然后和你的同桌合作,模仿我们刚才学习过的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自然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读一读,待会请一组同桌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改的编成果。
(1)请一组生读改编对话,师读旁白。
同学们明白了吗,原来蝉不用嗓子,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你们俩改的、读的真不错,给你们颁发“最佳编剧奖”。现在我们来把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次,就请你们俩来读小黄莺和蝉的对话,刚才那两组同学来读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的对话,我们全班同学来给你们做旁白。)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的演出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欣赏欣赏吧。
1、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平时以为歌手都是用嗓子来唱歌的,可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些歌手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比用嗓子唱歌的歌手唱得还好啊!)
3、出示句式:“小明今天生病了,但是。
他今天不是值日生,但是。”谁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两个个句子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过渡:太神奇了,这些小动物竟然不用嗓子就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觉得有趣吗?老师现在来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我把这些词卡弄乱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还记得这些小动物的歌声以及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上来连连线,并用一句连贯的话说出来。
2、生连线,师指导说。
四、课外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不用嗓子唱歌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谁能像我们刚才那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用()发声。
(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
五、指导书写
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远: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元”,再写走之底。
音:上下结构,大小相当。
六、总结
《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有这么多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喜欢这个奇妙的大自然吗?其实,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奥妙在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巨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高启山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教材分析: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学要求下面还为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动物的插图。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了以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想一想:“我们”来干什么了?
美术课上,为学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话游戏”
时间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草地上面,让学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来玩童话表演游戏。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头饰代表的一个小动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头饰,按照想象好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教师提示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先想象好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戏中允许跟预先设计的有变化,大家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组的“童话游戏”讲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小组的童话游戏”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学作补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四步: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呢?
告诉学生:把每一个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写进去,写的通顺、明白就可以了。
写完了,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再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让大家提点建议,修改一下。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对学生的“剧本”提出好的建议。教师批阅的重点是学生的“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情节是否明白具体,角色对话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教师批阅后请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意见改一下。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学生写完以后,把自己写的童话“剧本”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组织学生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就在“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剧本喜欢的人少,教师引导同学去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让同学给他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指导这个或这些学生按照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导学生将“剧本”发到网上去,写信寄给手拉手小朋友,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擦旗卫丹
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大胆地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风,让学生认一认:这个字念什么?
2、让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介绍:风。
3、今天我们来学习《画风》(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看到题目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擦、旗、卫、丹、显、斜、男、艺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让学生到前面选读:
(3)开火车,分小组读。
注意: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看电脑,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让学生说说遇到了哪些难字,分小组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学生遇到的难字,大家共同交流。
艺: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乙”字是一笔写成,笔画是:横折弯钩。这个字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旗:左右结构,部首是“方”字旁,右上边是“R”下面是“其”字。
擦: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间的笔顺是:撇、横撇、点、点、横撇、捺。这个字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丹:第三笔是点,中间的横要长一些。
卫:笔顺是:横折钩、竖、横。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谁能画风”,丹丹说画不出来,小艺开动脑筋画出了旗子飞舞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他的启发下,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景物描绘了风的样子。)
5、学生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提出不动的问题,可以在书中做好记号。教师走下去巡视,收集学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0、画风
擦旗卫丹显斜男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看电脑画面出示的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说说图画的意思。
(第一幅图:重点抓住同学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第二幅图:同学们共同努力,用画笔画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李卫提出了问题,丹丹说谁也画不出来)(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画不出来)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
③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①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②说说小艺为什么这样做?
③同桌间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怎样做的,你能认认真真地读读书,与大家说说吗?
(5)让学生读第五自
然段——第八自然段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画出了被大树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板书这些要点。
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能画出风呢?(有小艺的启发;大家知道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风;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等。)
第九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三、布置作业:
1、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25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