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31 22:04: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学习课外识字。

  2、认识新笔画:“横撇、竖弯钩”。

  3、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谈、请教的能力。

  4、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3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插图,学习课文,认识5个汉字,学会写2个,掌握新笔画“横撇”。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插图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示:

  (一)导入:小朋友,每天上、放学或是周末休息,你们都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你们愿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想发现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吗?

  1、观察32——34页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3、学习书写“外、多”。

  (二)、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学习

  二、自学检测

  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板书词语:“外面、世界、认识、中山路”,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认读生字:外、面、世、界、多、路

  三、合作探究

  (一)、识字方法总结

  1、你还认识了哪些汉字?怎样认识的?

  2、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认识生字呢?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3、把刚才认识的字给小组的字给小组同学读一读,让他们听你的字音读得准吗?

  4、讨论怎样向别人请教,谁来评价一下他这样做合适吗?生生互评。

  5、小结:向别人请教时要谦虚、有礼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好感,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二)、出示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留心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认识很多字。”指名认读,纠正字音,从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写字

  (1)观察“外”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好看呢?(左短右舒展)

  (2)、“多”字两个“夕”字上下排列,第二个“夕”的撇从第一个字的点处开始写。

  (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书空。

  四、达标训练

  学生练习写一写生字,互相评一评。

  五、堂清检测

  1、按笔顺规则写字

  外:共()笔

  多:共()笔

  2、读一读

  外面世界认识很多

  3、说一说:怎样向别人请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课文,完成课后认字习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能认更多的字,你们把这些字带来了吗?

  1、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汉字。

  2、小组中互相教一教。

  3、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样向别人请教的?

  二、自主学习

  1、读一读金钥匙和冬冬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2、采用喜欢方式认读课本35页的字词?

  三、合作探究

  1、这段话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词吗?

  2、昨天你们为什么找到了这么多字呢、(因为留心)那在你找到字的同时一定看到了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吧?对呀,这就新奇有趣。

  3、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字词,纠正字音。

  四、达标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11、12单元的字会不会认,要求会写的字会不会写?如果都学会了,奖励自己三个五星。

  2、开火车读字词。

  五、堂清检测

  1、读一读

  道站所店角市路

  2、你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3、课外认识15个以上汉字。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长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讲稿中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诚挚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结构严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他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全文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这三部分紧密联系,融成一体。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

  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四、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五、学习第三部分

  明确: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探究活动

  1、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那么,本文是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呢?试根据课文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意义等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品德: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认识到某一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热忱: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意义: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2、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采用“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表示让步关系。在偏句里用“即使”“哪怕”引出一层说话人认为是达到了某种极限的情况作为让步的条件,来强调和突出正句的意思。与“即使”“哪怕”相呼应的关联词有“也、都、总、还”等。这样的句式先退一步,再进两步,强化了肯定的语气,充分突出了优秀品质的意义。

  第一句,强调和突出了“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偏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单纯的才智成就”,连才智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品格,这还不表明优秀品格的意义吗?这句中的“即使”后面引出的是已经出现或存在的实际情况,这种让步不带假设性。

  第二句退一步讲“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被继承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也对欧洲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表明优秀品德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这句中的“哪怕”后面引出的是尚未出现的情况。这种让步带有假设性、预见性。

  二、小结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语文教案 篇4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研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2、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d.“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f.“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g.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h.“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②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三、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四、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五、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俺国古代科学技术成绩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需要善于考虑,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俺们首先可让同学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局部,每局部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资料处置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同学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无论处置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同学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同学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同学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考虑。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溢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同学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学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同学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考虑,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俺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俺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局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当打捞铁牛的责任,更烘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学习“例文”《摘茄子》,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懂得怎样记一次劳动。

  2阅读“习作要点讨论”,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

  3能仿照“例文”写一记一次劳动的习作,做到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劳动经过写具体。

  二。教学重点:

  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写亲身经历,并写具体、充实。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参加一次劳动。

  (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例文,这是一位农村同学写的记述摘茄子劳动过程的。

  2.自读例文,你知道些什么?想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写劳动要交代劳动的时间、地点、人物。

  3.再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的?每一节都写了什么?

  :按照顺序把摘茄子的.经过分成四步来写:茄子的长势——爷爷教“我”摘茄子——“我”学着摘茄子——摘完茄子,每一步都写得较为细致,这样就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了。

  4.教授方法:要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要抓住劳动过程的几个要点,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叙述,同时要注意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具体。

  5。模仿例文,运用写法。

  (1)你参加过哪些劳动?可以是农活、家务活、自我服务劳动、在校的集体劳动等。

  (2)口述劳动的经过,要求把劳动的经过分成几个要点进行叙述。

  (3)同桌互说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5)指导写稿,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7摘茄子

  茄子的长势——爷爷教“我”摘茄子——“我”学着摘茄子——摘完茄子

  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书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8

  总体教学要求:

  1、教给幼儿安全知识,预防事故发生。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3、发展、开发幼儿智力。

  4、使幼儿具备上学的书写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5、学说普通话,具备一定的拼读能力。

  6、认识周围事物,知道事物的变化。

  7、锻炼身体,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8、教给幼儿一些音乐知识,会唱简单的歌,会跳简单的舞,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

  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18个复合韵母。

  2、会拼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3、通过拼读,认识一些事物。

  4、学说字、词、句。

  5、会根据拼音作画。

  6、通过拼读,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

  7、会正确书写音节词。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拼音教学内容:复习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及其学习复韵母相结合的拼读,个别整体认读音节,本册教材主要由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三部分组成,教材编排力求符合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每个复韵母都配上一幅图,以插图指导幼儿正确发音,以字母与图象教幼儿熟记字母,同时认读四声的标号。通过23个声母,声母与单韵母相拼音节的学习,使幼儿学会掌握简单的拼音技巧,用韵母带调的拼音方法,不数调,一口读出,并初步地学习了部分整体认读音节及其直呼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拼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2.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为幼儿升入一年级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4.这一学期幼儿主要掌握九个复韵母,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拼、读、写的方法。5.通过游戏活动能正确书写和拼读音节,字母之间不混淆。

  三、根据以上分析制定相应的组织与实施措施。

  拼音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为了使幼儿所学拼音知识,能够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根据汉语拼音的教学规律,并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采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图为主,以读为主,帮助幼儿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把重点,难点穿插于一日活动,使幼儿的语言听辩能力逐步提高。

  四、家园联系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园与家里的学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家长每日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拼音要多读,多写,对孩子不懂的和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教师。

  第一课时复韵母

  教学内容:ai

  教学目标:1、掌握ai的读音和字形,能正确书写。

  2、拼读音节,感知ai音的存在。

  教学重点:认ai的读音和字形。教学难点:拼读音节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汉语拼音王国里有一小家叫复韵母的,妈妈生了9个女儿,分别叫ai、ei、ui、ao、ou、iu、ie、ue、er。今天我们来和大姐ai交朋友,我们先和她打招呼:ai姐姐,你好!

  二、教学ai的发音

  1.师讲ai的'发音要领,幼儿学发ai音。2.师讲ai的字形书写。幼儿书空。3.教念发音和字形口诀。

  4.强调记住ai的字形:ai由哪两个字母组成?谁在前?谁在后?。5.学习四声

  (1)出示ai的四声

  (2)观察声调打在谁头上?复习标调歌。(3)练习四声发音。

  (4)师说声调,幼儿发音。(5)区别二声和四声。三.教学拼音学话

  幼儿试拼,指名拼,师教幼儿读字、词、句,并讲字、词、句的形式。四、指导书写ai

  1、幼儿观察ai占哪个格子?师示范每行写六个的方法。2、幼儿书写,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写边记读音和字形。3、表扬写的好又快的孩子,鼓励不会写的孩子。

  五、总结:

  今天认识的朋友是谁?

语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的象声词、对话以及“小熊还在睡觉”和“小熊睡得很香”两句话。

   2. 启发幼儿体会作品中的母子情感。

   活动准备

   1. 熊宝宝一个,动物图片。

   2. 幼儿操作材料“小熊醒来吧”。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熊宝宝和动物图片,教师富有激情地朗诵,一直讲到“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师:小熊在干什么呀?有哪些动物在叫?是怎么叫的?帮助幼儿学习有关象声词,指导幼儿边学习边表演该动作的动作,幼儿教案《幼教小班语文教案《小熊醒来吧》》。

   师:小熊有没有被吵醒?谁会吵醒小熊呢?引导幼儿通过想象,说出熟悉的动物及发出的.声音,如小鸭呷呷,大狗汪汪等。

   3. 幼儿想象后,老师继续朗诵下一段。

   师:小熊醒了吗?谁叫醒了它?妈妈是怎么说的?带幼儿一起学说妈妈说的话,体验妈妈说话时的亲切、温柔的语气。

   4. 启发幼儿思考问题。

   师:为什么那么多的声音没有吵醒小熊,妈妈只说一句就叫醒了小熊?(那是妈妈的声音,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妈妈的声音最熟悉)

   5. 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一起学说象声词、对话以及“小熊还在睡觉”和“小熊睡的很香”

   6. 启发幼儿思考:

   师:小熊爱妈妈吗?妈妈爱不爱小熊?小朋友爱不爱自己的妈妈?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呢?

   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不错,我们小朋友应该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10-28

语文天地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0-08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经典]语文教案12-26

【经典】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精选)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