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33、《火车的故事》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演变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旁”。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3、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2.量词“列、节、辆”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
2.用“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火车的成长过程。
3.对“创举、夕发朝至、世界屋脊”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车吗?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这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原来……的句式说话,比如当有学生说“问了爸爸,知道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我问了爸爸,原来火车……”)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把不会读的字从文中划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读书情况。重点指导第三节和第五节的朗读。(随机正音)
3.学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里的词语宝宝坐着火车来了,让我们赶紧和他们认识一下,做个朋友吧。(此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词语坐着火车出现,没有课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一列火车或让学生扮演火车,把词语卡片贴在学生的胸前出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自己看着车厢里的词语读一读。
②请小老师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一读。
④齐读。
(出示的词语:郊游 弄明白 查书 提速 不断 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此处延伸“一辆汽车”) 修建 世界屋脊 创举 做梦 一名学生 蒸汽机车 内燃机 磁悬浮)
3.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4.再读生字:(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能认识他们吗?出示原来的“火车”,生字去掉拼音,让学生认一认。
三、学习课文
孩子们,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预设:
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很快(借此理解:飞驰而过)……
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由机车带动的……
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
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随机理解:世界屋脊)
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读明白的,那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并组组词。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书写要求。
3.反馈,指导: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范写。
注:①“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②“晚”的撇是从口中出来的。右边部分要在左半格中占一些位子。提醒“晚”字不可多点。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书写作业 。
5.优秀书写作业 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向,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
(二)学生各自读课文,思考。
(三)反馈交流:
注:预设
“鼓励”什么意思?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②孩子们,面对小明的'不理解,如果你是爸爸,你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③是的,爸爸说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小明的——鼓励。(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④孩子们,再平时的生活中,谁在什么时候给过你鼓励,他是怎样鼓励你的?
⑤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机车”是什么?
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学生读第三小节后回答,教师板书)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
③作者是怎样把火车的变化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这一节,看看哪些词把火车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了。
(读后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最早)蒸汽机车——(后来)内燃机车——(再后来)电力火车、磁悬浮
A. 读括号里的词。
B. 说说有了这些词,你知道了什么?
C. 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不同时期的火车,教师适当解说,学生简单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D. 现在你就是火车,你能用上“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吗?
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②讨论说。
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
什么叫“夕发朝至”?
①给“夕”和“朝”组组词。(夕阳、朝阳)你现在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②知道了“夕发朝至”,那你一定也能说说“朝发夕至”的意思了。
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自由读——指名读——齐声朗读。
“世界屋脊”是什么?
①出示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
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你觉得在这样高的地方修建铁路,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地势高,工作人员缺氧;地势高,运输困难等方面稍作补充。)
这样艰难、这样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像这样的举动就叫做——创举。(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①这么了不起的工程,所以课文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指导朗读句子。
②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③现在,你想怎样夸夸那些做出创举的人呢?
④再读“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句话。
是啊,我国的火车在不断的提速,不断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相信,等小朋友们长大了,会有更多的创举。
(五)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课文,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自豪吧。
三、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练习题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机车:(最早)蒸汽——(后来)内燃——(再后来)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真是了不起
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①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②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③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筛选整合信息。
3、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意义:做学术研究要严谨。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跟狗有关的,看看这些小狗。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有关狗或者犬的成语、熟语。现在我们先让大家来说一说,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生回答)从大家所收集的资料来看,狗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还真占着很重的地位,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特点,凡是讲到狗的,大都不是赞扬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还说狗是说不尽的呢?作者正是从他自身的亲身经历入手,来感受这个“说不尽”。
二、学生自读,思考探究
(1) 问题一:阅读文章1—4段,找出体现中西方对狗不同态度的关键词
(小组讨论)
西方:挖空心思 骄傲 自豪 骄宠
如婴儿般 如情人 搂 亲吻 爱抚
中方(我):惊异 恶心 不幸 恐怖
绞尽脑汁 虚伪
过渡:生齐读第4段,思考:是否只有作者一个人对狗有这样的看法呢?
不是,而是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的。
(2)问题二:在中国,我们对待狗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找出关键句)
第一种: 狗在汉语的原始意味就包括着卑贱的意思。
善良的汉人对狗的成见很深
体现:狗的成语,熟语都是贬义的。
第二种:在汉语的语义形成的初期,狗和鸡鸭龙马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很受宠爱的。不走极端的汉人,有时对狗比西方人更宠爱。
体现在: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中,把自己的孩子称为“阿狗”之类。
小结:由此可见,不仅在中西方存在着对狗的不同态度,就是在中国人之间,对狗的态度也是有所不同的,难怪作者要说是“说不尽的.狗”。
过渡:那作者为什么要提起这个说不尽的狗的话题呢?难道作者就是在单纯的写狗吗?
(3)问题三:作者提起这个话题的原由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写狗吗?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开头提出原由,结尾阐明目的)
明确:不是,作者提起这个话题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作者深感不易,由此以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作为例子作为证明。所以作者论述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 从而提醒我们做学问要严谨。
三、 总结:
本文以翻译最难作为引子,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困难,从而评判做学问的不严谨,提醒我们做学术研究必须具有严谨的作风。
四,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主题方面的资料(如:
“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美饮食文化差异”,“颜色在东西方的不同运用”等等)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翻译最难 引子
说不尽的狗 (中西的区别) 自身 例子
(中国本民族的不同) 民族
翻译难,比较文学之难,治学严谨 结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划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读、写、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4、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字词。
2、读通课文。
3、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1、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揭题。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
二、预习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借助词典理解新词。
2、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夜景色?
3、按“总一分一总’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
2、理解词义。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无瑕,没有斑点。 萦系——围绕,牵挂的意思。 浩瀚——广大,繁多。
3、写反义词。朦胧(清楚) 增添(减少) 驱赶(迎接)
4、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色景象? 板书:仲夏夜,秋天,初冬夜,春天。
5、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明亮的故乡月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时常萦系着作者思乡的心。· 第二段;(2~6)故乡一年四季各具魅力的月夜景色,突出月夜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第三段,(7)赞叹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美丽,那样地让人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一,第三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明亮、纯洁无瑕、晶莹剔透。
2、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课文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叫人思念。
4、感情读第三段。
小结:课文第一、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明亮而美丽的。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叫人思念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3、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4、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6小节,思考;(1)故乡月夜景色美在哪里?(2)边读边圈。(3)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完成课后练习2。
3、出示句子:(1)仲夏夜,海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着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2)夜空里没有一丝云彩,如银如水的月光倾洒在海面上,没有一点阴影。
(3)这样的月夜,看一眼,都让你陶醉。
(4)复习“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方法和步骤。 A、理解词义。 B、体会词的感情色彩。 C、感情朗读。
①“追赶,驱赶”把明月写富有人动作;表现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
②“如银似水,倾洒“写出了月光的质地,写出了月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到月光的海岛是如此的明朗。
③“陶醉”写出了作者陶醉于水产丰富的喜悦之中,体会作者思乡爱乡之情。)
板书:追赶晚霞,驱赶余日,迷人,似轻纱,如银似水,暖意,银光闪闪陶醉 (5)指导感情朗读。
二、积累句子。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2、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
三、作业:摘录比喻句,反问句。
总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明亮 晶莹剔透纯洁无瑕仲夏夜追赶晚霞驱赶余日秋天 迷人似轻纱 如银似水初冬 暖意春天 银光闪闪陶醉 美丽叫人思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 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 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 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 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课后 :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睹、弛”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词语提炼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3.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前谈话
同学们,旅游,能让我们旅途中放松心情,收获快乐。有一种旅游必须身临其境,有一种旅游却可以足不出户——就是“神游”!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去神游一个美丽的国家:泰国(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有着“千佛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 随处可见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泰国还有“万象之国”的别称呢(出示图片)你见过大象吗?你能说说对大象的了解吗?
一、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对大象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大象
1.让我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泰国大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巡视指点
2.交流初读收获:泰国大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抓住文中的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来概括地说说 板书(印象)板书:中心句
(自由说)点评 {你说的很有意思。
{你很会抓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你还会从课文中找中心句来说呢!像这样的句子谁再来补充?
小结学法: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都了初步的印象,像这样的课文,我们有时候可以抓住中心句来读懂它。
3.现在请你带着对泰国大象的感受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描写大象的词语吧
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效果,你能说出几个词语呢?
简单交流——点评,引导归类
{1.准确,量大——你找到了描写大象悠闲、聪明而有灵气的词语
{2.只找到一两个词语——你找到的是描写大象……谁还有补充吗?
小结:【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很细致,记住了很多词语,不少同学还在文中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真是个好习惯。
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描写了大象多方面的特点,让我们来分类积累一下:(出示表格)试着自己积累一到两组,速度快的可以多积累一些,把字写端正。
交流:你积累了哪组词语?谁来补充?——
4.老师也摘录了一些,请你先对照一下,没有写的可以补充完整。
5.朗读词语: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词语吧,你看到了怎样的大象?谁来读?第一组
{读得不好:不要紧张,你把语速放慢点,可能就会读出那悠然自在的感觉,你再试试!
谁再来试试!{真是一头悠闲自在的大象啊}——请女生像她一样,一起来读读
第二、三、四组词语:
后面三组词语请大家先自由读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大象的特点。
谁来读第二组?
{我想,如果你能加点气势,肯定能读得更好!你再来读读!——谁再来读读?
{你真是一头勇猛、能干的大象!
{请男生一起来读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大群勇猛、能干的大象。}
第三、四组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小结:我们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悠闲温和、勇猛能干、聪明而有灵气的大象。在平时读书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分类积累词语,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运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请你用概括小标题的形式简练地写在语段旁边。——板书:画面 巡视指点
自由交流:相遇 按摩 跳舞
同学们刚刚说到的'大象会为人们做按摩非常有意思,老师和大家一起合作地来读读这个画面:请同学们读大象的句子,努力体会蓝色的词语,其余老师来读!
小结:这画面可真有意思啊!
四、升华感情
1.但是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是——看大象跳舞(生接)——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出示第5自然段部分
2.让我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描写大象跳舞的词语,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预设:
【动作:你说的这些都是大象舞蹈的——板书动作 你找到了这一句
大象的舞蹈动作有哪些?拿起笔圈一圈!交流——在一般人印象中,大象总是很——笨重的——可是这里的大象的舞蹈,却给人?的感觉——谁能带着轻盈的感觉为我们读读第二句。
{读得不好:你读书时可以想象一下画面,用轻快的语气,可能会读得更好!你再读读!——轻盈多了!谁再来读读?
{读得好:真是一头舞姿轻盈的大象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象的舞蹈,读出节奏感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画面——你感觉到了那里热烈的气氛 板书
怪不得人们都要拥上去和大象跳舞呢,这个拥字让你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表情引导:人们是那么快乐,脸上都带着快乐的笑容,那大象呢? 板书表情
大象也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读最后一句:我想,如果大象会笑……
4.小结:这样热烈的气氛,这样快乐的人群和大象一起舞蹈,其实这就是——“与象共舞”, 这境界如此美好,怪不得最令作者难以忘怀!
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融入热烈的气氛中,与大象共舞吧!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觉到自己仿佛已经身在泰国了。
【作家冰心曾这样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这与象共舞的境界就是一种真正的美,和谐的美。 板书和谐
这样的和谐之美都来源于作者那美妙的文字。
五、小练笔:
作者正是通过围绕中心句写的方法,抓住热烈的气氛、大象的动作和表情,以及人们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那和谐美好的境界。我们也来学着写写吧!
1.看视频: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视频,分别是看大象投篮和倒立。请同学们边看边注意当时的气氛,大象的动作和表情,想象人们的感受。听清楚了吗?
——观看视频——我们还可以从图片中寻找灵感。出示图片2张
2.回顾词语:看了视频,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你还可以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出示,哪些可以运用?现在我们要开始写了
3..出示题目: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以它为开头,模仿者作者围绕中心句写的方法,把那快乐的气氛、大象的动作、表情和人们的感受写出来。
2.学生开始写 幻灯片展示
3.交流点评3-4人
六.总结全文
“与象共舞”这样的美好和谐的境界,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最向往的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小到一朵花,一棵草,也能达到这“与象共舞”的和谐境界!让我们共同期待!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悠闲、温和 相遇 中心句
勇猛、能干 气氛
聪明而有灵气 按摩 动作、表情
跳舞 人们的感受
和谐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后记: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语文教案 篇9
一、材料导入
课间展示阅读材料投影,学生自读(名字为《让孩子多睡会儿》)上课自然导入
二、落实重点,明确选材真实可信的范围
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逐步填齐24小时时间“表”:
重点内容:以“我”为中心;
标出相应时间所在的地点;
标出相应时间接触的人;
标出相应时间的常规活动;
补充假日部分,小表作为补充。
2.分析图表,小结选材范围以及可以生发的主题:
地点:学校、 家中、 路上
时间:11小时---12小时—1小时
主题:友情、 师生情---亲情---关爱,个人意志品质的磨练
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写过的作文题目所选的题材,提出并自己把材料放进表内相应内容
学生可以把三个地点发生的事情任意变化时间,社会生活接触时间少,多数属于所见所闻,感触不多,不作为重点选材范围,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大社会背景,而天天奋战的课堂、天天滋养我们的家庭是生活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随手可以提取题材,生发积极向上的主题。
三、 进攻难点,力求选材找到合理新角度
在“我”熟悉的领域选材,表达相应的主题,歌颂真善美,就拿到了基本分,情节语言生动一些,属于中等偏上的作文,如果再想拿高分,就要出新。
看图表,我们可以创新的题材已经不多,既让人相信又是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很少了,可以继续尝试,继续观察,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在同样的主题下同样的题材下尝试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哪怕就是一点点,也可以让阅卷老师发现一点亮点,无形中分数就从中等又上移了一步,成为比较优秀的作文。
1老师引领全体同学归纳所写过的作文的选材新内容、新角度
家庭:母爱—曹倩雯作文写妈妈悄悄看化学书(新题材)
欧阳北平写妈妈自己下班也被雨淋了但是到家了还是给孩子送伞,结果回家后细心的孩子发现妈妈发烧了,然后大量的心理描写,接续前文大量的铺垫。(新角度)
个人成长----宓源 写作业坚持与否,个人意志品质磨练
学校类:
师爱:辅导——?需要新角度
学生生病,老师背着送医院,题材不新,还可以不可以变换角度(个人认为不宜大力提倡)
友情:同学矛盾---?
“我”的成绩单下来了,一个同学给自己开心,自己还误会,然后听说这个同学也考得不好,自己通过一系列矛盾的解除刻画人物(新角度)
社会类
关爱:张秉义---买篮球杂志时候和遇到乞丐时的选择,(新的角度)
张思泽--是否搭陌生人车子,被搭和要搭车两个角度
2老师让学生自己就同样师爱、母爱两个主题找新的角度
3交流、归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经典]语文教案12-26
【经典】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精选)02-02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掌声》教案12-08
语文《荷花》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