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1-21 17:19:1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通用(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其用途。

  2、学会正确地使用肥皂,增强自理能力。

  3、在吹泡泡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肥皂若干。

  2、纸塑杯子、盛水脸盆、擦手毛巾、吸管若干根。脏衣服一件。

  活动过程:

  1、通过触摸、闻等活动,引出肥皂话题,并引导幼儿感知它的外形特征。

  (1)请出“神秘嘉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将肥皂用布包裹好,放在不透明容器里,摇一摇、闻一闻、摸一摸。

  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展示出来。

  (2)引导每个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亲自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征。

  (3)共同讨论,。

  2、操作实验,感知肥皂遇水后的特征。

  (1)引导幼儿将手沾水后擦肥皂并搓一搓。

  (2)提问引起幼儿思考,肥皂遇水后的特征。

  3、了解肥皂的`用途。

  (1)出示脏衣服,启发幼儿谈谈怎样让它变干净。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洗衣服。

  (3)与幼儿讨论、说说肥皂的用途。

  4、玩吹泡泡游戏,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自然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参与讲述表演故事。

  2、知道蚯蚓的本领及其与泥土的关系。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蚯蚓图片一张,小型头饰若干(与幼儿数相同),教师资源,《谁松的土》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 以谜语形式导入

  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整天躲在泥土中,他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蚯蚓)

  你知道蚯蚓长什么样吗?(出事蚯蚓图片)他生活在那里?(土壤里)他有什么本领?(给庄稼、树木松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蚯蚓的故事,好吗?

  二、 播放教师资源《谁松的土》

  1、提问:小桃树都问过那些小动物?他们都是怎么回答的`?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请幼儿举手回答。

  2、再次请幼儿听故事。

  3、表演故事。

  将幼儿分成五组,分别扮演小桃树、小蜜蜂、小蝴蝶、啄木鸟、小蚯蚓。教师讲述故事旁白,幼儿说出所扮演角色的对话。

  三、 师幼共同讨论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四、 活动延伸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教师播放《谁松的土》语言盒带,到角色区表演,进一步模仿简单的对话。

  2、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的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其中分角色进行表演故事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很有趣味性。通过活动不仅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同时知道其他动物的本领。让孩子用优美的动作去表现蚯蚓松土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孩子们不太敢与自我表现通过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也敢于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进行表演。后面部分让幼儿观察实物时,更直观,能便于孩子们的观察。孩子们在看到真的蚯蚓时,表现得很兴奋很惊奇。通过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触摸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动效果非常好。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外面下着雨,忽然一个孩子指着外面说:“看,泡泡!”孩子们立刻围拢过去。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个泡泡大、那个泡泡小、那个泡泡没有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由此,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玩的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帮助幼儿积累运用多种工具吹泡泡的经验。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配置好的泡泡水,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和废旧材料。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有一些调配泡泡水及吹泡泡的经验。

  3、课件:情景是一个小朋友在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起幼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

  1、呈现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观察。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吹泡泡。

  3、自由讨论:说一说用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否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不一样。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运用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一些半成品材料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进一步了解工具的变化能改变吹出泡泡的样子。

  [效果分析]

  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本活动通过观看——实践——探索——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同时积累了新的经验,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第一课 《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快乐”

  教学准备:录音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快乐!”有的说:“不快乐,家长让他们学习这个班,那个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想不想快乐?!”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再接着说:“想快乐,那就来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快乐宝贝。

  板书----快乐宝贝

  (二) 展开新课:

  1、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把书打开,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 教师让学生看书上,领唱和齐唱部分的歌词,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练习:

  A、教师读领唱部分的歌词,学生读齐部分的歌词,让他们学着配合。

  B、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4、教师教唱本首歌曲:

  A、分句教唱。

  B、分段教唱。

  5、利用录音带,指导学生把唱的不准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6、练习。

  7、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结:

  表扬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多练习这首歌曲。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日、月、水、火、山、木、人、口,正确发出卷舌音:山(shan)、水(shui)。

  2、通过对照阅读图文的形式,初步了解文字的起源。

  3、在游戏中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增强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只,实物投影仪。

  2、各种报纸每人一张。

  3、小黑板两块、红色粉笔两只。

  4、已认识的字卡若干张,如:大、小、高、矮、笑、哭、前、后,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猫捉老鼠》,复习、巩固已经认识过的汉字宝宝。

  1、(老师戴上猫的`头饰)师:看,老师变成什么了?(小猫)现在,小猫我又要来捉老鼠了,你们会被我捉到吗?(不会)这么自信?那我们开始游戏吧!

  2、游戏方法:老师转身背对幼儿学猫叫三声后再转身举起一张字卡,幼儿必须立刻说出字卡的名字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做错者即会被猫捉住。

  例如:

  “大”——幼儿两脚分开,两手侧平举。

  “高”——幼儿踮脚两手高举。

  “笑”——幼儿摆出各种表示笑的样子。

  “哭”——幼儿小声地哭泣,如果声音过大,被猫听到也会捉住。

  二、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和发展。

  1、师:刚才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开心)今天,有许多别的字宝宝也想来跟我们一起玩,大家拍手欢迎它们出来。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的三种变化,教师简单介绍“象形字”的由来与“现代汉字”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会写字,如果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就会用画画的形式,时间长了,他们就发明了像“日”这样的象形字。而现在的人呢,越来越聪明,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现在的汉字宝宝。

  3、幼儿依次观察“月、水、火”的象形字由来与变化,进一步感知、了解文字的起源。

  三、鼓励幼儿自己阅读图书,根据图画和象形字的提示,认读现代汉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对文字的敏感性。

  师: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本书,上面还有许多这样从图画变来的字宝宝呢,请你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说一说。

  四、尝试认读汉字。

  1、教师逐一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然后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读两遍,并把字宝宝放在黑板上。

  2、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读:

  (1)教师读字音,幼儿举字。

  (2)幼儿扮演小老师。

  (3)教师举字,幼儿读字音。

  (4)打乱次序进行阅读。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地发音。

  3、引导幼儿理解词义,如“日”就是太阳、“口”就是嘴巴。

  五、操作活动“寻找报纸上的字宝宝”。

  幼儿每人一张小报纸,一支铅笔,鼓励幼儿在报纸上寻找今天认识的象形字,并用铅笔把字圈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六、幼儿操作活动:描画汉字。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铅笔在田字格里进行描画汉字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一台及课件,每人一张画有小猪图案的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找脚印”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我们跟着脚印找找看它是谁?去哪呢?(学生进入活动室)

  二、 播放多媒体,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1、出现小猪,你们猜一猜小猪要到哪里去呢?我们跟着小猪去看一看。

  2、果园里有哪些水果?

  3、提出疑问:小猪噜噜逛果园会吃到什么水果?(芒果、荔枝、香蕉)一边观看多媒体一边提问:芒果是什么颜色的.?荔枝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三、讨论各种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

  1、问:小猪噜噜逛果园吃了什么水果,噜噜记不住,小朋友能不能帮噜噜想个办法记住自己吃过的水果?

  2、学生讨论。

  我们可以在噜噜的身上做个记号,吃了芒果就在噜噜身上做个记号,吃了香蕉也做个记号,这样噜噜就不会忘记了,可是怎样做记号呢?

  3、学生讨论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如:圆圈、箭头……)

  四、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小朋友快去帮噜噜画记号吧,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噜噜还没有吃过,小朋友可以喂它吃,我们一起行动吧!学生绘画。

  活动结束:

  学生拿自己的作品向同伴或老师解说噜噜吃了什么水果,活动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中结束。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感知、理解并表达诗歌内容。

  3.体验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1.图片:《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一副。(带绿色的糖纸)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体验戴上眼镜后事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平时我们看到的各种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如果我们戴上有颜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又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幼儿体验戴绿色的眼镜,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1.师:当你戴上绿色的眼镜时,你发现了什么?

  2.师:你发现什么东西变绿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

  师:图上的小朋友看到的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四、教师结合图片示范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老师把刚才看到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提问: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呀?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变成什么了?

  五、教师再次示范朗读诗歌并配以动作。

  六、幼儿学说儿歌。

  1.幼儿集体练习儿歌。

  2.组织幼儿分组练习儿歌。

  3.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边完整朗诵诗歌。

  七、教师小结。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9-12

(精选)小班教案12-18

小班的教案07-15

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经典】02-20

【经典】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经典)03-11

小班教案(经典)11-23

(经典)小班教案10-31

【精选】小班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