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教案(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1、游戏目标:
(1)能提出问题"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
(2)在提出问题后,能够迅速反应出问题的答案。
2、游戏准备:
(1)藏宝图路线图
(2)两种大小的不同颜色的圆片若干
3、玩法及规则:
参与游戏的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幼儿身上贴上一个不同颜色的大圆片,其相对应的颜色的小圆片都贴在藏宝路线图的起点。
开始游戏,每个幼儿先拍手两次,再拍桌子两次,重复做动作。首先一个幼儿开始提出问题(如:花园里面有什么花?),幼儿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开始回答,回答的内容不能重复,回答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迟疑的幼儿倒数5秒还没回答出来的,视为游戏失败,失败的幼儿在藏宝路线图上对应的颜色的圆片就不能前进,其余成功的幼儿则可以在藏宝路线图上前进一步;游戏继续开始,上一轮失败的幼儿开始提问,重复游戏,直到到达藏宝路线图的终点,游戏结束。先到达的幼儿给予奖励。
备注: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当幼儿到达藏宝图的'某些地方时,可以开启路旁的房门,在房子里面找到拼图的一小块儿,当到达终点时,收齐了所有的拼图,幼儿合作将拼图拼好,按照拼图的指示,在活动室里找到宝箱。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有用的橘子皮
活动目标:
1、在看看,闻闻,尝尝中,引发幼儿的思考兴趣;
2、通过活动,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陈皮食品、菊花茶;
活动过程:
1、看看,闻闻陈皮食品,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说说人为什么要吃陈皮,它对人有什么作用?(通气、止咳)
3、品尝陈皮食品;
4、想想还有什么植物吃了可以治病的,(菊花、人参、板兰根等)
活动反思:
在讨论橘子皮的作用时,有一个孩子说:“把釉子的皮放在冰箱里可以使冰箱里的臭味跑掉,我妈妈经常放的”,这下孩子们象找到知音了,纷纷附和说:“我们妈妈也放的”,徐安小朋友就问了:“为什么釉子皮可以让冰箱里的臭味跑掉呢?”我就告诉他:“因为釉子皮会散发出一股清香,会把冰箱里的味道吸到皮里去,冰箱就不臭了”,他听后有点半信半疑,我就对他说:“可以回去问一下你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跟老师说的一样,好吗?”他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问他:“你有没有问爸爸妈妈,你爸爸妈妈怎么说?”他告诉我:“他们说的跟你一样”,这下,他完全相信了。看来,孩子的求证意识比老师还强烈,所以,作为老师,不管什么时候,都绝对不可以给孩子错误的信息。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什么树洞、山洞,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好像显得特别的喜欢,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在有洞的物品上挖呀,扣呀。随着“神秘洞”主题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洞的认识也逐渐丰富了,而且他们时常在课间活动、户外活动的时间寻找各种不同的洞。有时当他们找到一个不同与别的孩子发现的洞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的开心与兴奋。随着孩子从认识客观物体上的洞到自己身上一些特殊的洞,兴趣是越来越浓。于此同时,从大班健康目标出发,它也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物体的某一特征或形态。从孩子兴趣出发,结合纲要目标,,就形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依据目标,结合兴趣,我为此次活动指定了一下目标;
1、 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建构洞,并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建构不同大小、形态的洞;
同伴间合作是一种水平比较高的学习方法。进入大班后,这种学习方法使用的非常多,它要求幼儿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要学会照顾到他人的建议,不能随便按照自己的意愿单独进行。这对幼儿社会规则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伴的力量总要比个人强,对于实践探索类的活动是比较适合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解决的,它需要长时间、且不同的场合实施。为此我把同伴合作放进了我的第一目标。
2、 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来穿越洞;
我把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来穿越洞作为第二目标,原因是在个人单独建构和同伴间合作建构所形成的洞肯定存在大小、高低的不同,要想通过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幼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钻圈四个,课桌四张,铺与桌下的地垫四张,照相机(将孩子好的创意拍摄下来,进行展示,让孩子有机会欣赏自己的创作,同时也可以鼓励其他的孩子来学一学,起到经验分享的作用)。
场地安排如图。
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介绍,引导鼓励;
学法:实践探索法,合作学习法。
整个教学活动分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钻洞”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它们乐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将孩子带进操场后告诉他们老师要带他们去穿越有很多的洞,你们愿意吗?准备好了吗?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老师抓了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依次钻过了圈的洞和桌子的洞,并在钻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钻圈的方法与钻桌子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也会在钻的过程中提醒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玩的开心,而且身体各个部位也得到了活动,起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
二、尝试个人建构人体洞;
1、 引导孩子尝试建构人体洞;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将幼儿排成一个大圆,提问“刚才我们钻的都是用物品现有的洞,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身体也来搭个洞,行吗?”说完这句画,孩子可能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所以这时需要教师一个简单的示范起到启迪的'作用。教师用自己的手臂在胸前一围形成一个洞,请幼儿说说老师是用什么搭成了一个洞。除了手臂,你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分?在得到了启发之后,就请孩子分散进行探索尝试。分散探索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观察孩子的表现,能根据孩子的个体能力差异进行指导。
2、集合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经验分享;
孩子在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孩子用响亮的、完整的语句来表述,因为语言的训练是渗透在任何的活动中。同时勇敢、响亮的回答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在孩子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后可引导其他同伴集体学一学,及时做到经验的分享。于此同时教师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你还能用不同的地方来搭洞吗?你搭的洞同伴能钻过去吗?钻的时候会倒塌吗?为接下来的合作活动埋下伏笔。
3、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了第二次的探索。在这个环节中,有孩子可能会想到几个孩子一起搭的洞就会变大了。当孩子出向这样的行为,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表扬。
三、同伴合作建构大小、形态不同的人体洞;
在第二次集合介绍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就从个人搭转变到了多个人搭,从单独探索进入合作探索。这一次探索的要求就是鼓励孩子们自由结合进行搭洞,对于有创意的作品要留影,并鼓励其他的孩子也来学一学。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组与组之间互相合作,钻一钻对方的人体洞。而重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根据洞的不同形态选用不同的穿越方法,有的是要弯腰钻,有的需要爬着过,有时甚至还要匍匐过等。在集合介绍的时候,教师要请孩子来示范比较,选出比较合理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通过三次的分散探索,相信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为此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将照片展示出来,并开设一块适合的场地,供孩子们继续探索游戏。
大班教案 篇4
一、主题产生的原因:
一天,晨间谈话,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外出旅行的事情。争先恐后告诉我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坐过的交通工具等—————阳阳:“我回老家浙江,坐过飞机、火车”,余在洋:“我去香港时坐过火车”,豆豆:“我去四川坐过飞机和轮船——————”我不禁问一句:“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你们能去这么远地方玩吗?”“不能,”我询问道:“我们来进行一个‘运输’的研究活动”。孩子们高兴地拍手叫好。
二、预设学习目标:
通过运输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谈话能力、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预设学习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各种的运输工具,进一不激发幼探索的兴趣。
2、在探索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不同运输工具的看法,培养幼儿的分析、辨别能力。
3、知道各种运输工具的名称、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运输过程中所需遵守的规则和方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5、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运输工具,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能与同伴、家长、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合作,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协助精神。
四、家长参与、社区资源:
1、帮助收集一些有关运输工具的玩具、图片、图书资料。
2、请家长利用家中电脑上网,让孩子与熟悉人作一次交流。
3、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引导孩子发现各种各样的运输并和孩子交流。
4、亲子活动:一起制作《我喜欢的`运输工具》
五、主题知识网络:
运输的工具、对象、规则、以及运输途径。
六、主题活动网络:
语言:
1、谈话:上网去。
2、文学欣赏:我自己的书。
3、讨论:爱心行动。
4、交流:我知道的运输工具。
5、讲述:动物园搬家。
6、军民大生产。
科学:
1、未来的运输工具。
2、运菜。
3、爱心行动(二)。
4、古老的运输工具。
健康:
1、运砖。
2、搬气球。
3、运玩具。
4、赶马车。
社会:
1、运输的规则。
2、热闹的马路。
3、我们去远足。
4、海陆空三军。
美术:
1、手工:繁忙的港湾。
2、绘画;马路上的车。
3、绘画、我们去旅行。
4、手工、爱心行动(三)。
5、折纸:飞机。
音乐:
1、游戏:捕鱼。
2、歌曲;小熊过桥。
3、游戏:小兔和狼。
4、律动活动:学军律动。
七、环境创设:
1、墙饰布置:各种运输工具的图片、幼儿的作品展、未来的运输工具。
2、区域材料提供:收集各种运输工具照片、图片图书。
玩具
美工区:蜡笔、橡皮泥、各种纸盒。
阅读区:各种运输工具的字卡、儿歌、图书。
大班教案 篇5
学习要求:
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体验有笑声和没有笑声的不同感受。
学习准备:
用旧纸箱做的“神气箱子”一个,小录音机一台各种动物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教具“神奇的箱子”,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老师这里啊有一只神奇的箱子……”
2、教师边演示边教具边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开头至不用打针吃药了)让幼儿充分感受箱子的神奇。
3、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第二部分,(从“大家都不来看病”到“谁也想不出好法子”)
4、教师提问:“小动物没有生病,为什么妈妈们还很着急呢?”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没有笑声就不开心,不快乐了
5、师:“我们一起来帮助鼹鼠医生想想办法,让小动物们快乐笑起来好吗?”
6、教师讲故事最后一部分,在讲到“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时,老师打开箱子里的`录音机,播放笑声磁带,并翻转小动物,出现笑脸的教具,然后再接着讲述故事。
二、制作和游戏
1、教师用神奇箱子收集两个孩子的笑声(用箱子内的录音机)。
2、提出任务,现在我们的笑声也被关进箱子里了,我们谁也笑不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没有笑声会有什么感觉?如果谁憋不住笑,就要把他记在记录卡上。
3、幼儿制作卡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笑声记录卡。
4、游戏:长着小胡子的人,给每个小朋友一撮小胡子,把自己的小胡子放在鼻子和上唇之间,让头往后仰,上唇往上翘,不让胡子掉下来,因为笑而让自己的胡子掉下来的幼儿将被记录在记录卡上。
三、分享体验活动。
1、师:“很想笑但不能笑,你感觉怎样?今天谁没憋住?笑得最多?(比较记录卡上的次数,并和大家分享为什么没有憋住笑)
2、畅快的笑,打开神奇箱子,播放幼儿笑声,让幼儿畅快地笑一笑。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1-24
(精选)大班教案05-01
大班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12-04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11-10
大班教案[精选]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