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9 15:26:0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小学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学生知道手脑要并用才能有创造。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思考

  1.板书课题:

  1 人有两件宝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双手事情创造(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思考做工才能(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劳动两件宝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做: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双手、做工、才能、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农民_______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思考“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讲讲你或别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办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师解释”创造“:想办法做出自己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做的。使学生知道手脑并用与创造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创造。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别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办法激发兴趣,帮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工()做()才()公()作()寸()

  板书设计:两件宝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思考 创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 自主学习

  (一) 解决字词

  霉臭 冲鼻 橱窗 攒钱 捐钱 寒颤

  撵 出殡 奚落 怦怦 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

  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 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 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 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 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 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 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 板书

  罗伯特

  丽莎 战斗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 合作学习

  (一)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从何处看出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环境中(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生活环境 2)罗伯特的经历及其心理感受

  2、看到罗伯特的遭遇,你感受到了什么?

  3、如何评价罗伯特这个孩子?(结合事例用自己的话)

  (二) 学生小组讨论: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 各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

  三 探究学习

  1、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方法及作用

  2、 找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说明理由

  四 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五 作业:略

  《黑孩子罗伯特》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霉臭( ) 模型( ) 奚落( ) 玫瑰( ) 店铺( )

  攒钱( ) 寒颤( ) 禁不住( ) 捐献( ) 救济(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lǜ dǒng chú shuì yìyì

  失业( ) ( )事 ( )窗 上( ) 小心( )

  yǒng zàng niǎn pēngpēng bìn

  ( )出 ( )礼 ( )出来 ( )跳 出( )

  3、 文中几次提到玫瑰花红得像丽莎的脸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第四段中提到了玩具店的店主,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5、 文章开头一段似乎与整个故事情节无关,能否删掉呢?

  6、 希特勒对犹太人,澳洲对土著人的`灭族屠杀,我国古代称一些少数民族为匈奴、鲜卑等,这些种族歧视现象在今天的世界还存在吗?如果有,你能列举一两件事吗?人们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从这些历史中得到哪些教训?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在教室里,罗伯特一天的心思都放在那架战斗机上了,好不容易才等到该放学了,谁料尤金太太突然宣布说:“丽莎得了肺炎,住院治疗需要很多钱。她爸爸自从S纺织厂倒闭后就失了业,家中生活很困难,希望大家能帮忙捐点钱。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商量一下,捐多捐少都没有关系。”

  “肺炎严重不严重?得了肺炎会不会死?”一个女孩问。

  “可能。”教师点着头回答道。

  丽莎可能会死?罗伯特听了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要是丽莎死了,岂不是永远见不到她了吗?呃,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罗伯特摸了摸裤子的口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三步两步地冲到讲台前,把钱全部掏了出来。他把钱交给尤金太太说:“给丽莎治病。”

  “哦?”教师愣了一下说,“最好先回去跟你妈妈商量一下。”

  “我妈妈不知道我有这么多钱,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罗伯特一提到战斗机就想哭。

  “罗伯特,这些钱你存得很不容易,你要全捐给丽莎 ?”

  “……”罗伯特点了点头,就赶紧转身跑出了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泪水就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他怕老师再多问两句自己就会改变主意。他是多么喜欢那架战斗机呀!可是他也怕丽莎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想到战斗机,想到丽莎,他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1、 概括选段大意。

  2、 文中画“~~~”的句子采用的是对人物的何种描写?如何理解其作用?

  3、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动词?请你简要谈一谈。

  4、 “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此处的破折号表明人物说话断断续续,请你分析一下,小罗伯特为什么会这样?

  5、 罗伯特为什么“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6、 如果你是罗伯特,你会怎么样做?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外阅读

  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把你推向了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wáng)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跑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使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能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着污言秽(huì)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1、 罗杰·罗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是谁把罗杰·罗尔斯推向州长的宝座的?

  3、 皮尔·保罗先生用看手相的方法给学生上课,是不是“迷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 罗杰·罗尔斯为什么能真的成为纽约州州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 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

  4、 学习通过神态、动作描述的方法。

  5、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难点:学习通过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童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我什么喜欢?

  二、 识字写字。

  1、 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

  2、 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 借助图片识字:学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汉字。

  4、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汉字。

  5、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6、 写字指导。

  三、 出读课文,了解童话古事内容。

  1、 自由读课文,借助图画,说说童话故事的内容。

  2、 看图听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插图了解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插图,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

  二、 小组任选自然段,练习朗读,体会童话 内容。

  三、 小组展示:比赛读出语气。

  四、 重点品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五、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五、六段,说说你的想法。

  六、 思考: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七、 小组练习看图复述课文。

  八、 小组合作,自编、自演童话剧。

  九、 板书设计。

  狐狸、小松鼠、小白兔: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葡萄是甜的! }应亲自尝试

  十、 作业。 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一枝蜡烛。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这个活动布置了两局部内容:一是引导同学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同学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同学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同学自身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同学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同学自身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本局部布置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同学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同学发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同学朗读能力,激发同学的读书兴趣。

  过程:

  1、自身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协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身想方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同学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身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同学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身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身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身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身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同学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竞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同学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0-08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11-06

小学语文教案10-22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2-2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30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07-24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0-13

小学语文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