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22 11:37: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意图:

  春天天气干燥,许多幼儿由于不爱吃蔬菜,经常会流鼻血、便秘,同时在幼儿午餐时,我们也观察到幼儿不太爱吃芹菜。为了让幼儿对芹菜的外形特征及功用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了培养幼儿养成爱吃芹菜的好习惯,我们选择了《好吃的芹菜》这个活动。

  二、教案: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体验操作的乐趣。

  2、 初步了解芹菜对人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棵芹菜,三盘洗烫切好的芹菜。

  2、 酱油、醋、糖等调味料若干,小碗、小勺人手一个

  3、 录像片:幼儿大便很痛苦的样子

  活动过程:

  1、 出示芹菜,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芹菜的兴趣。

  提问:

  (1)芹菜象什么?

  (2)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2、 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1) 看录像,提问:录像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幼儿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2) 请幼儿在芹菜的茎中寻找能帮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纤维。

  小结:芹菜是一种粗纤维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使我们大便通畅,芹菜还有

  药用价值,可以治很多种病,芹菜全身都是宝。

  3、 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自己动手凉拌芹菜。

  三、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用各种容器收集雨水,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收集到的雨水的多少。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雨水的成器、记录纸和笔、量杯、雨具。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回忆上次收集雨水的快乐经历。

  1、说说录像里自己和同伴们在做什么,有哪些快乐的经历,谈论收集雨水的好处,如浇灌植物、排涝、冲洗道路,雨水经过处理也可饮用等。

  2、谈论各自收集雨水的方法:用什么盛器?在哪里收集?

  3、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收集的雨水多,有的人收集的少,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说说各自的推测。

  二、再次实践探索

  1、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表示自己准备去接雨水的容器和准备去接雨水的地点。

  2、按照自己的推测去收集雨水。

  3、听信号在规定的时间里出发和集中。

  三、观察比较

  1、集体目测比较谁收集的雨水多。

  2、将每位学生收集的雨水倒入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记录在各自的记录纸上。

  3、和上次的记录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可以多收集雨水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

  1、交流各自的发现。

  2、通过观察量杯刻度,找出今天收集雨水最多的几位学生,并从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去证实,刚才大家寻找的原因是否正确。

  3、从记录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活动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这些泡泡的特征,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重点)

  2、能看懂记录表的意思并能清楚地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

  3、能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难点)

  【活动准备】

  幼儿有用圆形器具吹泡泡的经验;

  记录纸若干张记录笔;

  实验材料:有铁丝围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吹泡泡器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吹泡泡》。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

  1、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答圆形的)

  2、你们看老师手里的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用圆形的吹泡器试吹一次,让幼儿观察)

  二、展示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讨论猜测;不同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猜一下。

  1、出示记录表,幼儿认识记录表

  师:(老师准备记录表格贴于黑板上,让幼儿认识)。这张记录表上把我们要用的吹泡器具都画下来了,上面有一些什么形状呢?(幼儿答: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你们觉得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正方形呢?三角形呢?长方形呢?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幼儿进行大胆猜测,记录幼儿猜测结果(幼儿觉得不确定的可以用?表示)

  师: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了,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画下了,画在这个表格的第二行,也就是我的猜想那行,一整行都要填满哦,如果你觉得不知道的话,那就打个?号。

  3、教师对记录表上的猜测进行总结。

  师:画好的`小朋友请你们来介绍下。(选取两到三个小朋友进行介绍)

  三、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将班级幼儿两个为一组,教师强调实验纪律与要求。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吹泡器,你们看看有什么形状?请你们每个人拿一个放进肥皂水里,蘸一蘸,然后等到水不再滴下的时候,将吹泡器放到嘴边,轻轻的吹出泡泡。吹完以后和你一组上的小朋友交换,换一种形状进行试验,仔细观察每一种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四种形状都吹完后将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上。如果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就在相应的图案下面画上一个圆圈。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将幼儿记录卡收回。

  四、猜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作对比。

  把幼儿记录卡收回,贴与大记录卡下面。

  教师再做一次实验(如幼儿还有不同意见)

  师:我们刚才做了实验,实验的结果我们已经贴出来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猜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呢?用三角形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正方形,长方形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共同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呢?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想法)。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具,只要器具中间是空的,它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记录表格上与小朋友们操作的结果是一样的举手,得到表扬)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泡泡都是圆的》,老师觉得小朋友们表现很棒,都参与了实验,积极性很高,我们下课以后一起去玩吹泡泡吧,看谁吹的泡泡最多,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

  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

  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么了?(水很脏,需要换水)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可以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

  幼儿讲述。

  教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么帮小金鱼换水的?

  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换水的?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可以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可以呢?

  :让我们一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之后,放开一头,里面有水流出来。

  师:老师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原来老师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给鱼缸换水吗?

  让我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两头,不能让水流出来啊,要不然可能会失败,一头放进鱼缸里,一定要让它进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头对准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吗?

  师: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你的吸管满水,而且没有空气?

  师:老师这里有几种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让吸管满水没有空气,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在记录表上。

  幼儿填写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结果,如果你觉得它可以,你准备怎么做?

  师:你们的想法会不会成功呢?我们一起到后面去试一试,试一试之前,我有几个操作要求,

  记录表放回凳子后面,4个小朋友一组,每种材料都要试一下,尽量不要让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节约用水,试完之后,要回来把你的'记录表填写完整,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样,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操作。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

  师:结果已经出来了,看来用针筒来给吸管吸满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样正确的让你的吸管吸满水,而没有空气呢?这个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请张老师来帮我一下。

  两位教师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两头手中拿,对对齐,另一位小朋友,小针筒,手中拿,吸满水,慢慢对准吸管口,轻轻按下小针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满水针筒就停止,两手捏住吸管头,小心别让水流走。然后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视频,一头放进鱼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开,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开,水开始流动。

  师:这个方法学会了吗?那你们可以和视频中的老师一样合作给小金鱼换水吗?

  幼儿给金鱼缸换水,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讲述虹吸原理

  师:小金鱼说,谢谢你们帮它们换水,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换水实验运用了一种科学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对水的压力把水从高的容器导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们知道刚才为什么要把鱼缸放在高一点的小椅子上了吧!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这个虹吸原理。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根据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汽车、汽车图卡1套。

  2.自备不同汽车声音的录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建立共享区域,让幼儿互相交换汽车玩具玩。

  2.引导幼儿从汽车的名称、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车。

  3.请幼儿根据汽车卡片中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说说是按照什么分类的。

  4.以“我的车开来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为汽车玩具进行分类。

  (1)启发幼儿根据汽车玩具的颜色、大小和功能等进行分类,将车停在不同的停车场里,如按照车的功能不同分别将客车、货车以及特殊用途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3)请全体幼儿一起检查一下这些车停得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听录音,辨别特殊汽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可根据声音的不同开进不同的停车场。如根据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将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请幼儿将各种玩具汽车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其进一步探索,加深对车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陈皆佳)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

  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

  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

  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

  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

  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

  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

  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

  二、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活动准备]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0-13

中班科学教案09-01

中班科学教案10-2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2-18

中班科学教案12-24

中班《滚动》科学教案12-21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10-17

中班科学教案:水11-25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