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礼品,和弟弟妹妹一起活动,表达对弟弟妹妹的关心。
2、主动与弟妹进行交往,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准备表演的歌舞、故事等节目。
2、与邻班联系互动事宜。
活动过程:
1、展示分享幼儿为弟妹做的礼物,并互相欣赏说说。
2、讨论如何向别人赠送礼物,练习说祝福的话语。
3、带领幼儿有秩序地来到小班、中班,鼓励幼儿大方地向弟弟妹妹赠送礼品。
(1)主动寻问弟妹的名字。
(2)向弟妹介绍自己的礼品并赠送,说祝福话语。
4、和弟弟妹妹共欢乐。
(1)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
(2)与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如"听音乐抢凳子""捉迷藏""击鼓传花"等。
5、师幼分享和弟弟妹妹一起过节的乐趣。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各行各业劳动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均有独特的意义。
2、会用恰当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成人劳动的认识。
3、具有理解和想像各种职业与人们生活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故事内容的挂图;
2、交通警察、医生、园林工人等职业人们工作时图片;教学重点与难点会用恰当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成人劳动的认识,具有理解和想像各种职业与人们生活间相互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以指偶皮皮自我介绍导入
师:(出示指偶皮皮)大家好,我是皮皮,我也是一名大班的小朋友。我平时最喜欢吃糖果、做游戏,经常缠着妈妈到儿童乐园去玩。我总想着,要是长大了也能这样多好,不用去工作,吃吃玩玩多快乐!幼儿观看指偶表演。通过指偶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师讲故事《皮皮的梦》引发幼儿的兴趣
1、设想和讨论。
师:梦里皮皮到了哪里?
(1)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怎么会这么乱?
(2)皮皮来到医院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为什么?
(3)花园里是怎样的景象 ?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怎么会这么脏乱?
(4)师:你喜欢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了解交通警察、医生、园林工人的工作内容及与我们生活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中,交通警察、医生和园林工人可以做些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结合PPT着重让幼儿了解三种工作的意义。)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对故事感兴趣,通过讨论谈话等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理解各行各业劳动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均有独特的意义,并会用恰当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成人劳动的认识。三、拓宽延伸
师:我们的小记者们已经做过调查,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说一说你身边的人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回答问题。引导幼儿了解每一种工作与人们生活的独特意义,激发幼儿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真棒》。
根据故事《小河马,你真棒》自制小动物图片。
请有特长的幼儿准备1个节目(如舞蹈、书法等)在活动中展示。
活动目标
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入话题
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棒之处,你们有吗?是什么?(请2~3位幼儿说说)◇教师小结:刚刚我们说的最棒之处就是指我们身上的长处,也就是我们的优点和特长。
2.欣赏故事《小河马,你真棒》
出示故事中小动物的图片,并猜猜它们有什么最棒之处。
教师讲述故事1~4段,同时根据故事的情节,依次出示故事中小动物的.图片。
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都有哪些最棒之处?小河马为什么哭?它有最棒之处吗? 是什么?
教师讲完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小河马为什么笑了?它知道了什么?
3.引导幼儿翻看幼儿用书《我真棒》
发现、了解自己的最棒之处。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长处,教师有意识地请有特长的幼儿表演节目。
操作幼儿用书《我真棒》,寻找表现自己长处的图片,和同伴说一说,并对自己说句"我真棒"。
幼儿讨论:怎样使自己不断进步,有更多的长处?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就能拥有更多的长处,变得更能干、更棒。
4.展示活动"我真棒"
鼓励幼儿在活动室中的表演区(歌舞、讲故事、11,品)、手工区(折纸、剪纸)、建构区等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真棒"之处。
幼儿将自己的最棒之处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在"我真棒"主题墙上,让幼儿相互学习。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一、活动的产生
“间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老师分发,或偶尔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按老师要求协助分发。一天,一向文静的方坤对我说:“老师,今天我来发间食吧!昨天王林是一个一个发的,太慢了,我想两个两个发,行吗?”听了方坤的话,我非常欣慰,看来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我马上同意了她的请求。
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的要求引发生成的。“分间食”探究性活动适合于任何一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孩子们都能亲身经历,都可以动手尝试,并从中受益!
二、预设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分配食物的方法,增强幼儿公平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三、活动说明
分间食的活动,可以从易到难。开始分的`时候间食数量种类可以少些,幼儿容易操作,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数量种类增多,不能平均分配等。
四、活动准备
1、间食。2、垃圾桶。3、笔和纸。4、小盘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吃间食
1、幼儿坐在一起随意的吃。
2、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随机引导,引发幼儿讨论。
如:幼儿在吃食物时抢起来了;有的幼儿不吃;对吃多吃少有分歧;这样随意吃好不好?应该怎样吃好?
……
(二)第二次分间食
1、幼儿自愿结合,两人一组,取回所需的物品。
2、幼儿分间食,作记录。
3、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分配情况,教师适度让幼儿尝试给更多的小朋友分间食……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解读画面,感受、理解各种“爱”的表现,并能大胆连贯地讲述。
2、在说说、拼拼、议议中,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公益广告《family》《和谐生活》剪辑影片
2、《爱》课件
3、立体拼图
(二)经验准备:
有一定的环保知识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目的:解读画面,感受爱家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温暖。)
1、欣赏“family”——这录像里有些谁?
2、认识“family”——哪个字母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孩子?
3、猜猜“family”——“family”可能是什么意思?
4、家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地方,说说家里谁让你最温暖?你让家人温暖吗?
小结:家人的爱让我们时刻温暖
(设计思考——通过直观的欣赏公益广告,尝试从自己对家人的爱出发,激发幼儿的回忆,说说熟悉的爱。)
二、猜猜讲讲(目的:猜测画面,感受爱他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快乐。)
1、出示图片,猜猜我们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
出示六幅图片线索,猜测故事
出示两幅图片线索,猜测故事
(设计思考——让幼儿尝试寻找图片间的内在联系,在挑战幼儿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爱他人的情感)
2、欣赏视频《和谐生活》(设计思考——采用和第一环节不同的策略,以视频进行验证)
3、两个故事中有个共同的地方你们能发现吗?
4、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
小结:身边的爱让我们彼此快乐。
三、拼拼议议(目的:拼图组合,感受爱地球的重要,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1、如果没有爱我们会怎样的呢?
2、小组拼图,尝试推测图片寓意。
3、四组合一,感受大爱。
(设计思考——在推进中,发现大爱是从每一个小爱开始的,地球的每个角落都需要爱)
总结:小爱让生活美丽,大爱让生命美好!关键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相信你们能让明天更美丽。
活动反思
一、内容选择源于幼儿兴趣所在
活动来自我们大班的主题《我们的城市》。在其中《广告》这个活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广告,常常在自由活动时听见孩子在模仿广告里的语言或动作,“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在孩子单纯的模仿广告语时,我静静的思考,广告除了能给孩子欢乐外,让他们消费意外,还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于是我开始留意起广告来。有许多“公益广告”深深感动了我。如何将这一类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公益广告带给孩子,成了我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今天为什么选择央视的“family”和东方卫视的《和谐社会》呢?第一个是他用了生动形象的字母动画讲述了一个家庭成长的故事,故事很短,但爱却很深。而另一个广告中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助人为乐,相亲相爱,社会是一家的故事。这两个广告所表达的离我们生活很近,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其实教育资源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每个资源都能变成教育的契机。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价值体现源于孩子发展目标
《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给孩子们一个积极的自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许多人的爱,他们习惯了获取爱,而吝啬于说出爱、付出爱。本活动以“爱”为支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爱心行为,让孩子感受爱是双向的,体会从爱家人——爱他人——爱地球的小爱到大爱的递进。引导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的人。整个活动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奠定健全的幼儿人格更是举足轻重。
三、教法攫取取源于孩子年龄特点
本次活动孩子们的.状态投入,语言表达积极,想象力丰富,特别是第二环节中,大家的故事编的都很温暖。这与我选择的教法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特点,我今天选择的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看图讲述。但不同于小中班的是,我不再给予完整故事,而是选择只给他们一些图片线索。这样他们不仅要感知事物的表征特点,还要在观察细节后,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这样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活动的三个环节内容形式上采用了平移法——爱自己、爱他人、爱地球
情感上则使用了剥笋法——由小爱到大爱的情感递进
1、爱家人环节主要采用了;情境启迪法
通过观看视频,在老师情感和语言的启迪下,感知家人的爱,特别有孩子说到父母相互间的爱温暖自己,让我也很感动。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爱。所以激发了幼儿大量的生活回忆。
2、爱他人环节主要采用了:猜测想象、讨论分析法
这一环节出现的图片中包括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孩子通过看看、猜猜、议议从抽象简洁的图片细节中想象可能发生的故事,两次图片出示从6到2,孩子的各项能力都在挑战中发展。
3、爱地球环节中主要采用了材料操作法
幼儿分组拼图,与之前两个环节不同的是,这里幼儿从反面感知没有爱的世界变化。通过逆向思维,做出正面解释。当四组的拼图完成后,大家会欣喜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小故事都是大故事中的一部分,情感迁移逐步从小爱跨入了大爱,进一步深刻地体现了活动的核心价值。而四幅图片的设计也正是我园园本课程“绿色环保,健康生活”部分中的——节约能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珍爱动物、心理健康。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人一支铅笔、两只空盆、记录表格(《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请每人剥一个花生果,观察其结构和特征。
3.幼儿说花生的样子。
二、了解花生的用途。
1.幼儿互相交流花生的用途。
2.教师小结。
三 、剥花
1.猜猜花生仁有几颗。
(1)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2)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3)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2)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1)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共同分析,这批花生果中几粒花生仁的比较多。
4.交流分享。
(1)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品尝自己剥的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花生仁的滋味。
活动结束:
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10-03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7-18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8-17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10-10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8
大班社会教案11-10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10-24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6-29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12-21
大班社会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