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25 08:56:4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不同。

  3.发挥想象力,能用肢体模仿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毛虫手指偶、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

  2.《毛毛虫变变变》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1.出示毛毛虫手指偶,请幼儿猜猜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

  2.出示《毛毛虫变变变》故事图卡,讲述故事:毛毛是一条小毛毛虫,她全身绿色,身体圆圆胖胖的,样子很有趣。

  有一天,毛毛在树上休息,看见一只小蜻蜓,小蜻蜓身上着一对美丽的翅膀,薄薄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蜻蜓也看见了毛毛,它对毛毛说:“毛毛,你什么时候才长出翅膀?等你长出翅膀来,我们就可以到处飞,我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毛毛说:“好哇!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

  小蜻蜓飞走后,毛毛一边努力地吃叶子,一边自言自语:“快点吃,吃饱了,就会长大,就会长出翅膀啦。”一只小蜜蜂飞到毛毛身边,说:“毛毛,好久不见。你什么时候长出翅膀?等你长出翅膀来,我们就可以到处飞,我带你去一个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毛毛说:“好哇!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

  几天后,毛毛开始不停地吐丝把自己捆起来,变成了蛹。小蜻蜓和小蜜蜂找不到毛毛,不知道她去了哪里,都很挂念她。过了一段日子,毛毛终于从蛹里钻出来,在阳光下慢慢张开翅膀。她看见自己长出一对色彩缤纷的'翅膀,惊讶地说:“我长出翅膀了!”毛毛长大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毛毛高兴得拍拍翅膀,飞到花丛里跳起舞来。她还发现自己长了长长的吸管,可以尝到香甜的花蜜。毛毛开心极了,从此以后,她便可以和小蜻蜓、小蜜蜂一起,每天快乐地在花丛里飞舞、采花蜜了。

  3.与幼儿讨论:

  毛毛是什么样子的?(全身绿色,身体胖胖圆圆,样子很有趣。)

  小蜻蜓的翅膀在阳光下会怎样?(闪闪发亮。)

  小蜜蜂想带毛毛去哪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

  毛毛长大后,变成了什么?(美丽的蝴蝶。)

  变成蝴蝶后,毛毛可以做什么?(在花丛中飞舞、采花蜜。)

  4.出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向幼儿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

  毛毛虫和蝴蝶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请幼儿用手指和身体模仿毛毛虫在叶子上爬行,用双手模仿蝴蝶在飞舞。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故事。

  能说出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动反思

  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值得欣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感知秒、分、时等地时间单位,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

  2、能在给予的时间上大胆表达与演示。并能在钟面上根据时间提示正确画出时针和分针。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准备:挂图闹钟日历幼儿用书

  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时间)时间可以从哪里知道呢?

  (二)感知不同的时间单位1、感知时间单位"秒"提问:

  (1)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他们谁走的最快呢?那你知道一秒有多长吗?

  (2)听闹钟感知一秒的长短,

  (3)小结:秒针走一步滴答一声就是一秒。

  (4)你能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做什么事呢?(幼儿自由回答后师进行小结)

  2、感知时间单位"分"提问:一秒钟我们做不了什么事,那一分钟有多久,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吗?

  (1)让幼儿知道60秒=1分钟,看闹钟知道一分钟有多久。

  (2)请幼儿用一分钟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

  4、感知时间单位"时"

  (1)提问:你知道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吗?我们上几节课是一小时呢?

  (2)出示挂图:你觉得这些事能在一小时完成吗?

  (3)如果给你一小时,你会做什么呢?

  (三)理解"天"

  (1)闹钟中能告诉我们秒、分、时的时间,日历中能告诉我们天、星期、月、年的时间。你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在一天中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呢?

  (2)看幼儿用书说说一天中小朋友会做什么,在什么时候?

  (3)第二天我们可能还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但我们的天数还一样吗?为什么?

  (4)师结时间的`一去不返,如何珍惜时间(用前面的谜语做小结: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抹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四)操作活动:

  看幼儿用书P3—4根据提示画出时针和分针。

  (1)看操作书说说少了什么?

  (2)讨论如何画时针和分针

  (3)幼儿操作

  (4)讲评

  活动反思:

  观察记录本次活动,我首先用谜语的方式引入,然后和小朋友探讨钟面的结构特点。大暴雨说:“钟面有12个数字”,宝宝说:“钟面有两个指针(不要求掌握秒针),然后教小朋友认识整点。活动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制定了丫二班的时间表,一起讨论几点起床、上学、上课、午睡、午餐,然后指定一个时间表,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巩固小朋友对于整点的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活动“滴答、滴答几点钟”,对于整点的学习小朋友基本都学会了。

  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地回想了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参与程度比较好,可能和老师的奖励有关,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保留。但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由于时间不够,就玩了一轮,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机会在课堂上玩,感觉很失落

  调整思路:

  1、将游戏的环节留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时间中

  2、或者调整时间,减少开始的钟面结构的探讨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初步认识多种社区体育器材,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能积极参与锻炼活动。

  准备:PPT,事前已有的锻炼经验。

  过程:

  一、有趣的体育器材

  1、 谈话引题。

  师:小朋友爱运动吗?多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小朋友都会用哪些方法锻炼身体啊?

  2、出示图片。

  师:这些体育器材你们认识吗?在哪里见过它们?(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PPT,教师讲解。

  师:这些都是社区里可以见到的体育器材。有荡椅,漫步机,扭腰器,椭圆机,太极推揉器和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滑梯。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体育器材的'作用吗?(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小结:体育锻炼对于我们小朋友可重要了,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变得更好。

  每一样体育器材都有自己的名称和作用。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它们。

  二、我们爱锻炼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有趣的体育器材,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老师也和社区的叔叔阿姨联系好了,我们一起去玩一玩这些器械吧。

  教师带领幼儿至社区活动场地,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器材的认识。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查指导。项目主要以体验为主。

  三、延伸

  请家长有空可带幼儿去社区活动中心玩一玩这些体育器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们牙齿的构造及作用。

  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并学会刷牙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活动准备:

  牙齿模具、flash(牙疼怪谁)、 牙刷若干、饼干、镜子、刷牙儿歌等。

  活动背景: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游戏着,有的晒太阳,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丢手绢……突然听见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师,佳佳牙齿里有个黑洞”这时所有小朋友都跑过来要看佳佳的牙齿……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展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牙齿的秘密》,让孩子们了解“黑洞”是什么,怎样预防及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牙齿

  1、出示牙齿模具,让幼儿初步认识牙齿的构造。

  2、教师简单讲解不同牙齿的不同作用。(乳牙、恒牙、尖牙等)。

  3、让幼儿照镜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齿,发现相同和不同点。

  4、教师小结,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牙齿的构造及作用。

  活动二: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观看多媒体课件(牙疼怪谁)。

  “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什么”“小熊的.牙齿为什么疼”“是谁在小熊的牙齿上,它在干什么”“小熊的牙齿怎么是黑黑的”。(根据幼儿回答逐步追问)

  2、了解龋齿,找龋齿。幼儿每人一把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龋齿。

  3、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4、小实验。每人一块饼干,小朋友都把它吃完,并观察自己的牙缝里有什么。

  5、结合课件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并且讨论如何预防龋齿和怎样保护牙齿。

  活动三:我会刷牙

  1、借助牙模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刷牙的方法。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

  左边刷,右边刷,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齿白花花。

  2、教师小结: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对,我们的牙齿就会有蛀牙。

  3、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刷牙。

  4、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科学活动教案11-15

科学活动的教案08-23

[热]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8-02

科学活动排序教案01-01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10-19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