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教案

时间:2023-05-26 11:24: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1

  知识目标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

  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掌握描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以及相应的教法建议

  1、交流与直流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交流与直流的不同之处,即交流电的特殊之处.这既是学习、了解交流电的.关键,也是学习、研究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与已知的知识做对比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特点的方法,是物理课学习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

  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其区别的关键是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同时给出了恒定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

  2、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课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讲述方法.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配合讲解.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线圈通过4个特殊位置时电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

  3、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要注意在学生已有的图像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更要让学生知道,交变电流有许多种,正弦电流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课本中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

  4、在这一节中学生要第一次接受许多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电流、中性面、瞬时回值、最大值(以及下一节的有效值)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对中性面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确,中性面是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中性面时,其中感应电动势方向要改变.

  5、课本上介绍的交变电流的产生,实际上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为模型,以线框通过中性面为计时起点,得到电动势随时间满足正弦变化的交变电流.这里可以明确指出,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匝数、线框面积、转动角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共同决定.

  6、课本将线框的位置与产生的电动势的对应起来,意图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鲜明的形象,把物理过程和描述它的物理规律对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例如,如果在线框转到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开始计时,它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是什么样的?

  7、交流电的有效值、周期等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交流电的有效值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中的交流电有效值定义特别强调是从使电阻产生热量等效这一方面来定义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正弦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式,但不要求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有效值,课本上已经指出,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是有效值,家用电器上的标称也是有效值.

  交流电的周期描述交流电的变化快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交流电完成一次完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是交流电的频率.我国民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在一些欧美国家,交流电的频率是60HZ.

  8、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交流电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交流电的图像却可以全面反映某一交流电的情况.所以,要求学生能够从交流电的图像中得到描述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

  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

  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

  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

  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

  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

  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

  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 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

  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

  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2、难点:

  (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

  4、解决办法:

  (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

  (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

  (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3

  1、了解电流的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导率等概念。

  2、理解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1、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2、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的应用。教学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

  利用课堂实验对磁体的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进行演示、讲解。

  学时安排

  1、导入和实验演示20分钟。

  2、奥斯特的故事引出电流的磁效应20分钟。

  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

  4、总结和习题练习10分钟。课外作业

  结合本节课知识,搜集生活中电流磁效应的具体实例并进行分享。

  教学过程

  任务引入:

  1、初中我们学过磁,大家回忆一下,磁体分几个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样的?

  2、磁极之间不接触而会有作用力,他们之间通过什么发生作用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惑。

  实验演示:

  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分析:

  在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使得磁极间没有接触却有相互作用力。试验中,小磁针在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说明不同的位置磁场的强弱不同。

  基本概念:

  1、磁体与磁极

  某些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2、磁场与磁力线

  磁体两端磁性的区域叫做磁极。

  磁力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磁力线是互不交叉的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级,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磁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的N极指向;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磁力线越密集,表示该处磁场越强,磁力线越稀疏,表示该处磁场越弱。

  3、电流产生的磁场(由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引入)

  通电直导体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体,让伸直的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所环绕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方向。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力线方向(即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

  磁场相关物理量

  1、磁通

  通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某一面积上的磁力线的总数,叫做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用字母表示,单位为特斯拉(T)。

  3、磁导率

  磁导率是表示介质对磁场影响程度的一个物理量,=4π×10-7H/m。

  把任一物质的磁导率的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用表示,单位为安每米(A/m)。

  磁场强度只与线圈中的电流及线圈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与媒介质的磁导率无关。

  任务小结

  1、回顾本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2、通过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

  课后作业

  1、“磁力线始于N极,终于S极”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磁通”与“磁感应强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3、磁力线的特点有哪些?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多用电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它是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学完后,研究欧姆表的改装问题,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巩固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教学重点: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学难点:理解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处理:

  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课,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及相关练习巩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①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已熟练掌握了电路串并联的规律,会利用该定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

  ②掌握了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学习能力分析:

  ①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具备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力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②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及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简单的双量程多用电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思辨、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

  PPT课件、探究学案、指针式多用电表、数字式多用电表

  五、教学流程图

  学生

  给出各种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评价方案,选择方案?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欧姆表的原理

  改进方案,引导发现本质规律

  出示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路图

  单量程多用电表

  双量程多用电表

  课堂总结交流

  分析组合,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吗?

  探究一: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1.给出器材

  待测电阻Rx

  电源:E=2V,r=0.5Ω

  电流表A:Ig=10mA, rg=9.5Ω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变阻箱R0:0~9999Ω

  滑动变阻器R:0~1000Ω

  电键、导线若干

  若还需其他器材,可自选

  2.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电流表表头与其他元件进行组合)

  3.评价方案

  教师:如果能从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电阻值就好了,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设计吗?

  设计利用表头测电阻的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代表板书设计方案

  学生分析比较几个方案,从中选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空间,便于课堂的教学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头直接测电阻

  1.出示电流表表头刻度盘。给出相关数据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为例),

  引导学生进行表头刻度改装。

  2.对刻度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若电流表内阻rg未知,怎样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

  4.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本质规律。

  若将变阻箱换为滑动变阻器R,还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吗?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具体数据,分组进行计算,改装表头刻度。

  学生发现刻度与R0的取值有关。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盘。

  学生发现电流表内阻rg未知,可进行测量,再调节R0,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同时也发现,总内阻不变。

  学生发现只要将A、B接线柱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指针满偏即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无须知道各元件电阻为多少。

  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促成学生有效的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调整引导思路。

  欧姆表原理

  1.出示改进后欧姆表原理图,结合探究过程,讲解欧姆表的原理;欧姆调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电阻的决定因素;刻度盘的特点。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调节R使得指针满偏(欧姆调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针指在中间刻度处,所测电阻值是多少?

  把此电阻称为中值电阻,中值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欧姆表刻度的特点:

  学生深化理解欧姆表原理等相关内容,把握欧姆表的本质规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盘刻度

  由电源电动势和表头满偏电流决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学生设计电路图

  通过分析,体会等效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探寻本质规律

  探究三:简单的单量程多用表

  1.出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原理图

  要求学生组合成简单的多用电表,注意电源与表头的连接。

  2.引导分析电路结构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实现创造。

  体会等效的思想

  简单的双量程多用表

  出示双量程多用电表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各挡功能,

  分析各档功能,比较量程大小

  认识多用电表

  利用多用电表实物图介绍其功能,简单强调欧姆表使用的注意点。

  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

  交流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交流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表达及概括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节课本内容,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1、3题

  若有问题相互交流

  带着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5

  一、 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须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放松,除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物理生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平,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进度

  五、优生辅导计划

  1.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2.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3.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4.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5.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六、学困生辅导计划

  1.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目的性教育,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每天给他们留特定的作业,当天及时批阅及时改正。

  3.补课要课内外结合,以课内为主,并和优生结对子;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在课内,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有一些训练、发言的机会。

  5.对他们一视同仁,不歧视,多鼓励,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上进心,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激励他们进步。

  6.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6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高一内容掌握地比较好的学生不多,故加强基础教学。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甚至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分为选修3-2与选修3-4。选修3-2为电磁学的后半部分,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为教学的重点,选修3-4为机械振动、机械波与光。本学期任务较重,要求在本期内完成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以便后面高考复习时间上的安排,便于对学生进行高考的第一轮基础复习。

  本学期教学目标

  旨在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明白物理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体会到通过使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与便捷。本学期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向高考相靠近。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起来;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一、划时代的发现;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四章电磁感应)

  2

  三、楞次定律;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五、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习题课;六、互感和自感;

  4

  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5

  一、交变电流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习题课;(第五章交变电流)

  6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四、变压器;

  7

  五、电能的输送;习题课;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8

  一、简谐运动;二、简谐运动的'描述;(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9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习题课;四、单摆;

  10

  实验: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1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2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二、波的图象;三、波长、频率和波速;(第十二章机械波)

  13

  四、波的反射与折射;习题课;五、波的衍射;六、波的干涉;

  14

  六、多普勒效应;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5

  一、光的折射;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光的干涉;(第十三章光)

  16

  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习题课;四、光的颜色色散;五、光的衍射;

  17

  六、光的偏振;七、全反射;八、激光;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8

  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振荡;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章电磁波)

  19

  四、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五、电磁波谱

  20

  期未复习;

  21

  期未测试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7

  知识目标:

  1.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2.渗透控制度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

  教学难点:

  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讲授

  库仑定律教学过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

  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们带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不会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实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二、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

  3.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

  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

  (2):静电力恒量。重要的物理常数=9.0×109N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

  的。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

  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

  擦力是并列的。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其它的力平衡,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加速度。若点电荷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相对运动,那么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除了仍存在静电力之外,还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场力。

  (5) ,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能理解为Q1Q2,受的力也不等。

  三、库仑研究定律的过程

  1.提出假设

  2.做出假说

  3.实验探究:

  (1)实验构思

  (2)实验方案

  (3)对假说进行进行修正和推广

  4.思考:(1)库仑通过什么方法比较力的大小?

  (2)库仑通过什么方法比较电荷量的大小?

  5.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方案:

  a.q1、q2一定时,探究F与r的关系

  结论:F∝1/r2

  b.r一定时,探究F与的q1、q2关系

  结论:即 F ∝q1q2

  6.思想方法:

  (1)小量放大思想

  (2)电荷均分原理

  四、库仑定律的应用

  完成课本例题1和例题2.

  五、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

  不存在的.

  B .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C .根据 可知,当r趋近于0 时,F趋近于∞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

  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两个半径为0.3的金属球,球心相距1.0放置,当他们都带1.5×105 C的正电时,相互作用力为F1 ,当它们分别带+1.5×105 C和1.5×105 C的电量时,相互作用力为F2 , 则( )

  A.F1 = F2 B.F1 <F2 C.F1 > F2 D.无法判断

  3、已知电子的质量1=9.10×10-31g,质子的质量2=1.67×10-27g,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3×10-11(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值)

  (1)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质子给电子的的引力为多少?

  (3)电子给质子的库仑力?

  (4)电子绕质子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提供?

  (5)在电子、质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放一电子,与质子、电子构成等边三角形,求此时质子受到的合力?

  答案:F引=3.6×10-47N F电=8.2×10-8N F电=8.2×10-8N F合=14.2×10-8N

  六、小结:

  (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

  (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球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了解了简谐运动的位移特点的基础上,以简谐运动为例,学习描述振动特点的物理量,为描述其他振动奠定基础。进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应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频率与振幅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2、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3、相位的物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交流电后对周期性的运动应由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但对振幅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振幅。

  五、教学方法

  思考、讲授、实验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弹簧振子、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疑惑

  (二)精讲点拨

  1.振幅

  演示: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距离,让振子振动。

  现象: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

  (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 的物理量。

  (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叫做振动的振幅。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②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③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④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2.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从O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OAOAO。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

  在判断是否为一次全振动时不仅要看是否回到了原位置,而且到达该位置的振动状态(速度)也必须相同,才能说完成了一次全振动。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连续的两次位置和振动状态都相同时所经历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

  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2)周期和频率

  演示: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下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让这两个弹簧振子以相同的振幅振动,观察到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的快慢,引入了周期和频率。

  ①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s。

  ②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Hz,1Hz=1 s-1。

  ③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1f

  ④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

  问题: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演示:两个不同的弹簧振子(弹簧不同,振子小球质量也不同),学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步,说明它们的周期不相等。

  猜想: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幅、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注意事项:

  a.秒表的正确读数及使用方法。

  b.应选择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作为开始计时的时刻。

  c.振动周期的求解方法:T= tn,t表示发生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d.给学生发秒表,全班同学同时测讲台上演示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实验验证: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实验一:用同一弹簧振子,质量不变,振幅较小与较大时,测出振动的周期T1和T1,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大小 。

  实验二: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 ,质量较小时,周期较 。

  实验三:保持小球的质量和振幅不变,换用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测出振动的周期T3和T3,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 。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 和 决定,而与 无关。

  ⑤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把周期和频率叫做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3.相位

  (观察和比较两个摆长相等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形)

  演示:将并列悬挂的两个等长的单摆(它们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同时释放,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 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对于不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不相同。

  要详尽地描述简谐运动,只有周期(或频率)和振幅是不够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

  相位是表示物体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阶段。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

  既然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来表示,那么若以x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代表时间,根据三角函数知识,x和t的函数关系可以写成

  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振幅,叫做圆频率,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2公式中的 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t=0时的相位 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2)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设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则据=2f,得到它们的圆频率相同,设它们的初相分别为 1和 2,它们的相位差就是 (t+ 2)-(t+ )= 2- 1

  讨论:

  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相位每增加2就意味着发生了一次全振动)

  ②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什么?

  (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乙总是比甲滞后3/2个周期或3/2次全振动)

  (3)相位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描述简谐振动特点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知道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标量,并与振动的位移与路程进行了比较,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也是标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3

  九、板书设计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物理教学反思04-28

高二物理教学总结05-12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01-31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05-01

高二物理教学总结三篇07-21

2022高二物理教学计划07-08

高二物理教学总结15篇05-25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15篇06-29

高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