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社会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条;
3、背景音乐;
4、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好玩的空气》通过看得见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子体验空气力量的存在。为了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我在活动场地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设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利用场地的标记让幼儿熟知游戏规则,能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我通过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发现,感知空气力量的存在。在幼儿自主的探究中,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秘密。从活动现场来看,我觉得游戏环节还是有点凌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游戏化、情景化,带领孩子们玩起来。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已经读大班了,即将迈入小学,面临的是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同时要结识新同伴,认识新老师,那么孩子在交往方面的能力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这是我关注的,在结识新同伴以前,我要先了解孩子与自己熟悉的同伴是如何交往的,于是我想到了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另外,我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的,使我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家长接触、沟通,那么把家长一起请到家中,既能帮助我了解孩子的现状,又能使我和其他家长有沟通交流的机会,于是我想到了请家长们也到家中做客,为了孩子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想到了让孩子做小主人,我来协助她完成这次的家庭聚会,于是有了以下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及玩具,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
2、能主动与长辈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3、通过与同伴一起游戏、运动、制作,具有较强的与人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请孩子自己预设,想请哪些好朋友到家中做客,并协助孩子一起制作邀请卡。
2、请班主任老师出面与其他受邀家长沟通,介绍本次活动。
3、和孩子讨论一些关于招待客人方面的常识,并让孩子积极参与购买食物、制定菜单等活动,并尝试制作一张购物计划书。
4、让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像幼儿园里那样归类摆放,便于同伴拿取与物还原样。
活动过程:
一、有客人来
1.今天你邀请的好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快要来了,你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孩子:把吃的东西放在茶几上,把饮料准备好,客人来了给他们倒。
2.客人来的时候你该对他们说什么?
孩子:我会跟小朋友问好,还要跟叔叔或阿姨问好。
3.当客人进屋以后,你该做些什么?
孩子:请叔叔阿姨坐下来,让他们喝茶,吃东西。
4.那小朋友呢,你会让他们做什么?
孩子:我先带他们参观我的房间,看看我的玩具房,然后让他们自己拿玩具玩。
二、和客人玩
1.和同伴一起画画:提供铅画纸、勾线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2.和同伴一起动脑筋:提供拼图、积木、飞行棋
3.和同伴一起做运动:提供跳绳、自行车、皮球、羽毛球、滑板车
4.和同伴一起做游戏:提供小医院(针管、盐水瓶等医用材料)娃娃家(娃娃、奶瓶、小推车等玩具)、
三、请客人吃
1、娃娃家的娃娃吃饱睡觉了,我们是不是该给自己做点吃的了?
孩子:恩,我的肚子是有点饿了。
2、今天我准备了饺子皮、肉馅,还有彩色的面粉,我们一起为爸爸妈妈做午饭,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用面塑的形式展示爸爸妈妈看,然后煮熟了请他们品尝好吗?
孩子自由讨论自己准备制作的食品。
3、今天做的东西是要吃到我们肚子里的,所以在做之前要做一件什么事?
孩子:把手洗干净。
4、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各种面点。
5、现在我们做好的点心放在锅里煮一下,想想看,吃好午饭以后还可以吃些什么?
孩子:吃些水果。
6、这个想法不错,那我们再一起来制作水果沙拉吧,等会儿吃好饭就可以吃水果沙拉了。
四、和客人交流
1、请爸爸妈妈相互品尝孩子们制作的面点,并以鼓励、表扬等形式肯定孩子的作品以及今天的表现。
2、请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谈谈对今天活动的想法或感受,或者通过今天的活动学到了什么新的内容。
3、建议其他家长再次组织类似的活动,为提高孩子们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平台。
4、让孩子礼貌地与客人道别,互换礼物。(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势:
1、活动得到了其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得以顺利开展,为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两位班主任老师无论从联系家长、发放邀请书等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在活动中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爱劳动、勤动脑的意识,以及活动后的点评,都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
3、活动内容健康向上,动静交替,既有技能知识的再现或提高(面塑自制点心),又有锻炼身体的器械,既有游戏活动如小医院、娃娃家,又有常识认知如:面粉是怎样变成面团的`,吃好饭马上运动好不好等。
4、整个活动体现了计划性、过程性与完整性,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实录(照片与录象),活动后有反思,可以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5、家长们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认知水平及与同伴交往方面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家长之间通过交流与互动就今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都表示愿意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6、孩子们通过本次活动体验到了到同伴家做客或做小主人,与同伴分享交流或互换礼物等交往方面的礼节,为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点心拿给爸爸、妈妈、老师吃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动手制作的快乐与成功分享的体验。
不足:
1、由于时间调整,孩子们是在兴趣班结束后来做客的,时间比较仓促,预设的部分内容未能按方案完全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2、活动中出现了男女分化的现象,表现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格差异或兴趣差异,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男孩子们在室外玩运动游戏,女孩则在室内玩区域游戏,出现了短暂的不团结现象,孩子没有自己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交往能力的薄弱环节。
思考:
在组织孩子结伴游玩时,是该注重成人预期的效果还是该注重孩子的真实表现,给孩子实现自我的空间?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在买卖东西和观察学习中知道如何有节制地用钱。
2、知道要爱惜钱,合理计划地用钱,养成良好的用钱的习惯。
活动准备
红包20只、钱(钮5元20张、100元2张、50元2张、10元10张、五元2张、一元一张),卖东西(一人一个主题每样五元、银行要准备存款单,说明有利息),短片展示,幻灯片,20个篮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发钱,认识钱币。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十元红包(内置钱币:五元。)
2、和幼儿一起认识钱币(二十、五十、一百元)。
二、设置场景,尝试用钱。
教师分别设置:银行存钱的、卖小吃的、卖书的、卖日用品的、卖玩具的、卖小饰品的、卖学习用品的,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买东西。
三、购物反馈,集体交流。
1、你买了什么东西?(幼儿介绍,教师不做点评)。
2、教师:呵,大家都会用钱了,不错啊,谁还有结余?
四、故事介绍,短片展示。
1、故事介绍
我这里就有一本《钱的学问》的故事,说的是小熊哥哥和妹妹用钱的事情,你听听……讲述他们乱用钱的一段。
小熊哥哥和妹妹是怎么用钱的?
你觉得好不好?会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对,乱用钱,没有节制的用钱是不行的.,你们来看一看。
2、短片展示
(小熊哥哥:“我上英语培训班都没钱了,我要买棒球拍参加比赛也没钱了,我把零花钱都买了游戏机呢!我要钱啊!”
小熊妹妹:“棒棒糖好吃,我的钱全买这个了,可我现在要买学习的书和舞蹈鞋都没钱了,爸妈我要钱!
熊妈妈:“钱、钱、钱,买米买菜,生活用品,哪样不要钱?象你们这样,我们全家喝西北风去!
熊爸爸:“买这买那,孩子们,你们以为爸爸是钱做成的?!难道你们以为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开车要钱、上学要钱、这就是生活——工作、挣钱,为下雨天做准备!”)
怎么会没钱?
如果你有钱,你会怎么花钱?
行,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再去用钱,可以去退货。也可以坚持你想要的。
五、幼儿再买,集体讨论
1、这回你是怎么用钱的?为什么改变了主意?一开始你买的是什么,后来呢?
没有改变主意的人,又是为什么?
2、如果你每月有一笔属于自己的零花钱,你会怎么用?
3、教师:你确实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可以买。还要根据你拥有的前的数目,合理计划用钱。其实,熊爸爸说的“下雨的时候”就是家里更急需用钱的时候。所以我们平时就要节约用钱、合理计划地用钱。
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那么钱用完了,没钱了怎么办?
2、讲述故事《钱的学问》第7页到第九页。(放书的幻灯片)。
3、教师: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钱的学问》这本书都告诉我们了。当然,现在我们不能象童话里小熊哥哥和妹妹那样去挣钱,但我们可以努力学本领,长大挣好多好多钱,好吗?
七、活动结束、延伸
可以在大班教研组开展“旧物拍卖”活动,以旧物代替钱,所挣的钱用于公益,让幼儿明白钱还有这样一个最好的用处。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01-13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6-29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6-29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4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10-31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3-22
大班社会教案07-19
关于大班社会教案12-31
大班社会教案[集合]07-28
【精】大班社会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