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培养语感。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连贯,把意思表达清楚,前后一致。
教学重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2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过程:
一.独立完成1-4题。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二.交流:
1、2题略
3题: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常间关联词语有:
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填好后引导学生读句子。
4题:交流时强调学生说明理由。
三.作业: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关联词语中的“即使……也……”运用不好,对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把握不好。第四题的形式学生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蒋介、引领、指导后在独立完成。
第2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3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完成阅读和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一.独立读文完成问文后练习
二.交流:1-3题略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报告一:山鸡妈妈孵不出小山鸡,因为吃了喷了农药的野草和种子,身体也有了农药。
报告二:燕子在哭泣,因为它的'老伴吃了打过农药的害虫,中毒死去了。
报告三:石油污染了海面,海鸥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报告四:由于工厂的黑烟多,形成了浓雾,小鸟迷失了方向,请求帮助。
三:口语交际练习
课前布置:搜集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练习生活实际谈谈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体会出小鸟的心情,能读出感情。学生口语交际有的说,但是说的内容提过简单,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
第3-4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5星期四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鸟的侦查报告》的写法
1、报告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
2、每个小故事都是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构成的一个个小童话。
3、每个小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环境污染给鸟类带来的灾难
4、报告从“农药”“石油”“黑烟”三个角度谈环境污染问题,线索清晰明了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1、写一篇侦查报告,内容自选。
2、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确定写作素材,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事
题目自拟
3、题材: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记叙文。
4、围绕环保主题表达出真情实感
5、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反思:学生习作语言的条理性差,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了解的更多,口语交际才能说出真情实感,写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复述课文,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厌恶战争,企盼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一些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课:
每个人都向往和平,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古诗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龙德在听到受伤士兵请求帮助的话后,他在想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
四、指导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故事:小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花了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确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还知道他家并不是经济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明白了约翰 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认识到这样更有利于他成长。
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十六人,基础整体来说比较薄弱,三个人成绩优秀,四个人成绩中等,五个人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 四个属于滞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仍有小部分人自控能力差,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课文的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读课文,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难点:体会到生活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内容
五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够说说“成长”两字包含的意思吗?
总结:是的。成长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成年的成长过程,即:个子的长高。二:思想的成熟包括性格,观念的变化等等。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个每个人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成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约翰外貌,语言的句子
2.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相互补充。
3.请同学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一谈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4.从学生一的回答中,你体会到约翰是歌什么样的孩子?
5.读一读这句话
6.外貌描写跟故事有没有关系?去掉行不行?
7外貌描写二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语言描写(四个描写语言的句子略)
1.从这些语言中你觉得约翰是歌什么样的孩子?
2.读读这句话。,读出亲昵的感觉
谈谈你对句话的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1.约翰的成长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约翰成长后,你觉得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课文最后写道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个子一天天在长高了,
生:我比以前懂事了,帮父母干的活多了,没有以前那么随便发脾气了......
生答外貌描写一: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师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聪明可爱机灵)
外貌描写二:第五天雨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有来买香肠了。(很有礼貌) 让学生理解成长的意思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文本,走进约翰
引导学生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找出四处描写语言的句子,感受句子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探究中自己明辨道理,自己懂得教育自己。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成长 开端:只买一根香肠,一听可乐(设下悬念)
发展 我的推测
红衣男孩雪天送报(加深悬念)
高潮:约翰有足够的钱却从不多花(揭开悬念)
结局:合理支配金钱,培养生活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1995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记忆犹新。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
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欣赏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1、 齐读课文。
2、 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问:按理讲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
明确: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问:那么这位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表现在哪里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3、问: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明确: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 等。
问: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⑧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节。问:这一节中大家对那些词句在理解上还感到困难?(学生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如无疑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众妙毕备”的“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精选]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