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13 10:02:1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集锦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引发孩子学歌的愿望。

  师:小朋友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弹奏歌曲曲调1~2遍,让幼儿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2)老师范唱,幼儿理解并朗诵歌词。

  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学唱歌曲2~3遍。

  3、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随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4、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活动反思:

  音乐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它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之一。这次在我们学习音乐《老师再见了》这个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听音乐时并没有在意,有的孩子还有点心不焉,没有很好的去关注歌词内容,自然对于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无法去理解感受。

  见此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深情地和孩子一起回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接着又说到老师和孩子就要分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陪着他们了,真的有点舍不得。我的言语一字一句地传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渐渐地孩子们受到感染,进入了状态。看着大家的神色有些安静和凝重,于是我重新播放音乐,这回孩子们的表现有了极大的变化,大家都唱得很低沉,神情中有一丝懂事。从他们如此种种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本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共鸣,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轻轻唱着歌,感受着现在的美好。

  小凡懂事地说:“老师,以后我会来看你们的。”我被他淳朴的话语感动了。或许这群天真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但以后如果他们回想起此时此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莞儿一笑,心里有一种久远的思绪。或是对自己幼儿园生活的怀念,或是回想起儿时的玩伴,我们老师的脸庞等等。如果他们的感受是甜美的,留恋的,那我们的工作就可以说有了回报。播撒希望,播撒爱,收获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些好奇付诸于行动,通过各种尝试增长知识。我本次的活动组织是为了满足孩子探究实验的需求。

  活动目标

  1、参与实验了解水滴在不同纸张上的现象。

  2、学会观察,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水滴在各种纸张的变化

  难点:观察并比较滴水之后的纸张

  活动准备

  1、不同的纸张(如:蜡光纸、纸巾、宣纸、塑料包装纸等)

  2、清水、颜料水若干、盆子若干、

  3、滴眼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坐好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

  二、基本部分:

  1、用滴眼器分别在塑料包装纸、纸巾上滴清水,看看大大小小的水滴或水印是如何形成的。

  2、讨论:让幼儿观察,滴在纸巾和滴在塑料包装纸上的水滴形状一样吗?

  3、让幼儿用滴眼器滴颜料水在宣纸和蜡光纸上,看看水印在这些纸上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与幼儿一起用颜料水在宣纸上作画,教师评论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

  我本次组织的活动,我班幼儿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在活动准备上还是欠缺一点就是:没能给幼儿准备围裙以至于在作画过程中有些幼儿的颜料水沾到衣服上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多多注意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是节肢动物,有吐丝结网的特性。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蜘蛛,对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厌恶的情绪。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蜘蛛结网的动画。

  2、彩条、橡皮筋、毛线、幼儿电脑、水彩笔、白纸。

  3、在活动室贴上幼儿活动前自己收集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活动过程实录

  1、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请幼儿观察:今天活动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幼儿自由观察贴在墙上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2、 师告诉幼儿:这些图片都是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真能干!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请小朋友们来看看。然后展示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让幼儿观看。

  3、师请幼儿讨论:

  (1) 你看到蜘蛛心里有什么感觉?

  (2) 蜘蛛是我们的朋友吗?你喜欢它吗?

  4、将幼儿分成两派:喜欢蜘蛛的坐到一边,讨厌蜘蛛的坐到一边。

  5、请幼儿分组商量:为什么喜欢(讨厌)蜘蛛?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

  6、请幼儿分组起来论述自己喜欢(讨厌)蜘蛛的理由,并鼓励幼儿用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7、师小结:两组的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蜘蛛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蜘蛛的小知识吧!

  8、展示课件:蜘蛛织网和捕食蚊子的过程。看完后请幼儿讨论:

  (1)蜘蛛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蜘蛛织网有什么作用?蜘蛛吃掉的'蚊子是害虫还是益虫?

  (2) 你对蜘蛛有什么新的看法?有改变吗?(幼儿可以重新选择到哪组)

  9、 师小结:蜘蛛有织网的本领,蜘蛛的身体内有毒,但是它的毒是为了捕捉猎物,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攻击我们。而且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害虫,所以蜘蛛对我们是有益的。

  10、师请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蜘蛛捕食的大多都是昆虫,那它自己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11、开辩论会:

  (1) 幼儿分组讨论、商量。

  (2) 幼儿分组发言,讲出蜘蛛是昆虫(不是昆虫)的理由。

  、展示蜘蛛和蚊子的放大图,师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请幼儿想一想:蜘蛛是不是和蚊子一样属于昆虫这个大家庭呢?要是昆虫应该有什么特征?蜘蛛它有吗?要是它没有,它又是什么动物呢?

  13、 师小结:昆虫应该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的特征,但是蜘蛛的身体 、却只有头、腹两部分,而且有四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

  14、请嘉宾给两组幼儿发小礼物。

  15、请幼儿扮成好忙好忙的蜘蛛,自由组合结蜘蛛网:

  (1)把彩条摆放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橡皮筋构成蜘蛛网

  (3)在电脑上画蜘蛛网。

  (4)用毛线粘贴蜘蛛网。

  、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活动结束。大班蜘蛛织网教案,蜘蛛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它们会利用自己吐出来的丝来捕食,很多幼儿都对蜘蛛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描绘一下蜘蛛结网的过程,便于幼儿更加的了解蜘蛛。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绘画等形式让幼儿对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能围绕课间活动与同伴用较连贯的语言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乐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录象、电视机

  3、绘画纸、水彩笔

  4、图片

  三、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们都是大班的小朋友,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小学每节课之间都有一个课间活动,这个时间不是很长,只有十分钟,那么在这个课间活动时,我们小学生可以干什么呢?上次,我请小朋友对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了调查,请你与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调查了谁?课间活动可以做些什么啊?(幼儿讨论,作答)师:谁来说一说你调查了谁,小学生是怎样进行课间活动的?(幼儿回答)师:老师也访问了一些小学生,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看录象)师:刚才小学生是怎样说的?

  教师小结:原来,小学生在课间除了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课前准备,上厕所,喝水,说悄悄话等好多事呢?

  师:刚才有位小学生说课间可以玩一些游戏,那么你觉得课间适合玩哪些游戏,不适合玩哪些游戏呢?为什么?

  师:在课间只有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小朋友适合玩简单的,活动量小的,容易操作的,安全的游戏。

  师:哦,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在课间可以做课前准备,上厕所,玩各种合适的游戏,请你也试着安排一下自己上小学的课间活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师:刚才小朋友都进行了课间活动的'安排,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小朋友都安排了自己的课间活动,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录象,讲的是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的课间活动,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男同学是怎样安排的呀?

  师:女同学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

  师:这两位同学的安排,你认为谁安排的合适,为什么?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自己的课间活动安排的合适吗?如果不合适的话,再去改一改吧!

  活动反思:

  《课间活动》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5、2的乘法口诀,能灵活利用口诀来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一节课下来,我思绪万分,从以下几点反思课堂:

  1、放手不是说话,要落实到课堂的分分秒秒

  也许是传统授课方式的习惯性,一开始放手不适应,总想帮帮孩子们,总忘记放手的初衷。

  2、孩子需要指导,手把手辅导点点滴滴

  二年级的孩子其实很小,不仅是年龄,还有心智和经验。开始是困难的,需要我们每一步每一句都给于点评和指导,要耐心的给他们时间和空间,看着他们点点进步,滴滴成长。

  3、孩子需要交流,生生互助成长飞速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由自主的伸出援助之手,没想到这种帮助是一种摧毁,想想难免伤感,教育中爱的迷茫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的应该是他的搭档——同桌,如果没有解决,还可以征求全班同学的帮助,以及同桌讨论等等。最后,才由老师点拨或帮助。

  相信孩子,他们总是会创造奇迹;帮助孩子,指导他们开始新的学习;放手孩子,给他们创造思维迸发的空间。

大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看到个别孩子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这一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激发幼儿拾金不昧的精神。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体验活动带来的'欢乐。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难点:角色表演。

  四、活动准备

  1、一分钱、警察帽子、音乐、有小朋友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物质准备)

  2、幼儿有听过《一分钱》的经验。(知识经验准备)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粉刷匠》。

  2、(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在哪里?是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

  3、(出示一分钱)认识一分钱。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

  2、朗读歌词—逐句学唱—完整唱两遍。

  3、表演歌曲:歌曲里唱了谁?那我们也学着歌曲表演吧?(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老师也编了一套动作,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把捡到的钱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叫拾金不昧的人)

  3、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六、活动延伸

  1、认识各种纸币。

  2、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拾金不昧的精神。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板法和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2、能大胆地进行陶艺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陶艺活动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恐龙化石》PPT一份,动感影集一份。

  2、陶泥人手一份,工具、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已制作恐龙作品,导入活动。

  孩子们,你们喜欢恐龙吗?

  瞧!这些都是你们做的恐龙,谁先来猜猜,这是什么恐龙?它长得怎样?这又是什么恐龙?它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认识这么多的恐龙。怎么现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恐龙了呢?

  二、出示恐龙化石照片。

  问:这是什么。

  问: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化石形成视频(看回答问题情况)。

  讨论恐龙化石的.组成部分:ppt帮助想象(头颈,胸骨,脊椎骨,尾巴,四肢)。

  三、教师示范。

  1、小组讨论:怎么做呢?

  2、教师简单演示,加强印象:1;制泥板 2;画形状 3;捏制龙骨 4;粘贴。

  四、幼儿操作。

  要求:两人合作,运用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完成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分工。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哪组是最快完成的,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合作的?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了解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2、学习根据问题猜测原因,培养幼儿勤观察,爱动脑思考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按照幼儿用书上的方式种植豆芽。

  材料准备:幼儿用书,每人一个小纸盒,1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出示豆芽:“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上的豆芽是从菜场买来的,请小朋友记住它的样子,等会儿老师要提问。”

  二、组织教学

  1、引发幼儿回忆豆芽的种植情况。

  教师:

  (1)上次我们观察了泡过水的豆子的变化吗?都有哪些变化?(大小、颜色、硬度)。

  (2)后来我们将豆子种在哪里了?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豆子不一样的生长情况。

  (1)教师:现在豆子长成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豆子都发芽,长高了吗?它们和老师从菜场买来的豆芽一样吗?

  (2)教师鼓励幼儿猜测原因。教师:想一想我们的种植方法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3、教师总结:

  教师:原来植物是需要阳光的。因为我们将中间的豆芽全部盖在了一个小盒内,它见不到阳光,进行不了光合作用,所以长的很慢。而且植物是向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哪里有阳光它就往哪里生长,所以当我们将盒子的口向旁边(或向上)开时,叶子就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往旁边(或向上)生长。

  4、鼓励幼儿再次做植物生长试验,进行验证观察。

  (1)教师:这里有一个纸盒,请你先想一想你向让豆子往哪个方向长。然后动脑筋改造纸盒。

  (2)幼儿思考并动手改造纸盒。

  (3)教师在盒内铺好塑料袋,请幼儿自己把改造好的纸盒内铺卫生纸,浇水种植豆芽。

  活动反思:

  1、我在组织幼儿观看植物生长时,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育教学中,我作为引导者去引导幼儿幼儿学习而不是去包办。

  3、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符合幼儿实际年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4、不足的是,在动手操作环节,我准备的操作材料有些不好操作,影响了操作时间。

大班教案 篇8

  走进诗歌,以美促情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春天》就是这样一首意境优美,节奏欢快的诗歌,《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那如何能让幼儿在诗歌的学习中既能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又能体验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快乐与热闹的意境呢?

  结合“同课异构”的要求,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四次欣赏,包括视频欣赏、配乐欣赏,看图欣赏,结构式图文梳理逐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内容。

  第一次欣赏。通过视频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多媒体虚拟了现实,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对春天的情感共鸣。融化的冰水,哗啦啦的溪流,破土而出的嫩芽儿,各种花儿竞相绽开的那一瞬间,孩子们都不由得“哇”的感叹,他们沉浸在春天的场景中,感受着春天的五彩斑斓,鸟语花香。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讲述的愿望。

  第二次欣赏。倾听感受诗歌内容,让孩子初步熟悉诗歌的语词语句,这在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诗人把春天编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从而让孩子欣赏配乐朗诵。孩子们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在老师有感情地诵读中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通过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歌美吗?哪句最美?引导幼儿将自己听到的诗歌进行回忆和再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组织语言,从而将幼儿听到的零碎的记忆进行初步的梳理,让孩子对诗歌内容能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理解诗歌做好准备。

  第三次欣赏。通过多媒体电子书的形式,将诗歌的内容以及文字做成图书的形式,让孩子看一看,听一听。一方面提出“诗歌里还有许多优美的诗句”,让孩子有目的的来听,诗歌里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说到;另一方面,生动形象的电子书结合了听觉与视觉的渲染冲击,让孩子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多方面的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在此次欣赏过后,我发现已经有一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跟着音乐和翻阅的电子书进行跟读,这时,我立刻进行肯定鼓励,请小朋友自己看着这本书来读一读,不知不觉中,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诗歌的内容。

  第四次欣赏。也是分段欣赏,采用ppt的形式,将图片和文字进行融合,帮助孩子分段进行欣赏: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诗歌里有哪些彩色的东西?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谁笑了?小池塘的酒窝是什么?小池塘为什么会笑出酒窝?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谁在歌唱?怎么唱的?帮助孩子逐段分析出: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春天是快乐的,春天是热闹的。其中,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又是重中之重。怎么样让孩子能感受到春天里动物的快乐和人们的快乐之情呢?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的游戏,让孩子们想想在春天里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并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让其他的孩子猜一猜“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游戏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所以当我提出:“在读这本会笑的书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跟刚才一样!”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并将快乐带进了诗歌中,从而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尝试利用动作、表情、语气等表达表现诗歌的内容,提升幼儿用多种途径表达的能力”。

  一花需引万花开。创编是大班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可供自主选择的操作材料,让孩子进行自主创编和记录,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好朋友说一说,跟客人老师说一说,《纲要》指出:语言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要尽量让幼儿多说,要鼓励幼儿说,哪怕他说的是错误的,要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所以在创编这一环节,我没有过多的让孩子非要按照诗歌的节奏进行创编,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将孩子们的记录纸订成一本新的诗歌集来结束活动。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我认识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培养幼儿向善向美的情感,而不是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从而开展有效地师幼互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8-08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经典)10-16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11-24

(精选)大班教案05-01

大班教案[精选]05-19

大班的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