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

时间:2024-08-19 04:09:1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狼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狼教案范文汇总5篇

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②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③ 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请列举带”狼”字的成语

  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

  二、 作品简介

  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 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

  三、 预习检查

  大家都预习了吗?谁愿意试读下列字词?

  四、 整体感知

  1、我来范读这篇文章,大家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有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有,就派代表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决。没有的话,老师有一些字词和句子,请同学们解释翻译一下

  4、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五、探究分析

  (一)遇狼

  (二)惧狼

  1、面对狼的跟随,屠户有何举动?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 投以骨,复投之;惧怕

  2、狼又有何行动?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贪婪狡猾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屠户为何不一次将骨头投尽,使两狼同时停止,可见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迁就退让

  4、当骨头已吃光时,屠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狼此时有何行动?可见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不善罢甘休

  6、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惧狼这部分?

  (三)御狼

  1、骨头已经被狼吃尽,此时屠户采取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2、屠户此时心态发生了怎样变化?

  由惧怕到果断抉择(或说勇敢反抗、做好战斗准备都行)

  3、狼的表现呢? 不敢前,耽耽相向

  4、狼此时在想什么?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思考屠户会怎么做,用什么办法吃掉(战胜)屠户;狡诈阴险

  5、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四)杀狼

  1、在狼与屠户目光对视的时候,狼想出了什么计谋来对付屠户?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前狼假寐,以诱敌。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由此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狡诈(狡猾)阴险

  3、此时屠户有何举动?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勇敢,果断,机智,细心,谨慎

  5、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杀狼这部分?

  (五)议狼

  1、面对这个故事,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和联想,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文。

狼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学生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况且书本的解释较全,借助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易于理解的的文章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肯定会有所得益的。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的精神,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 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启示: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狼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见过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些动物?最讨厌哪些动物?为什么?

  很好,上个世纪初,在美国洛杉矶西部的凯巴伯森林,人们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小鹿,恨透了狼,可是后来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让人们改变了看法。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那里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

  板书课题狼和鹿,

  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

  很好,大家也预习过课文了,在我们去凯巴伯森林之前,我要检查一下你预习的情况。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看谁能读的正确流利:

  贪婪 毒手 大约 提防 哀嚎 血泊 繁殖 灌木 蔓延 妖魔 威胁 毁灭 祸首 凯巴伯 葱绿 捕杀 其他 饥饿 悲惨 传染 一旦

  2.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讲授新知:

  同学们都预习的很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3、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四、练习朗读

  1、 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 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五、指导复述

  1、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 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 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 复述训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答: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答:

  2、想想人们该怎么恢复凯巴伯森林的本来面貌呢?

  七、板书设计

  19、狼和鹿

  狼

  鹿

  森林

  对鹿下毒手

  暗 算

  嬉戏

  活泼美丽

  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25年共被杀

  掉6000多只

  大量繁殖

  超过10万只

  闹起了饥荒

  死去6万只

  只剩8000只病鹿

  疾病流行

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并开展成语接龙(带狼的成语)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课文《狼》。

  二、朗读并熟悉课文

  1、听范读,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仿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关键字词句考察。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逐步引导疏通文意,明确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讨论赏析

  1、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明呢?

  请用:我认为,更聪明,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小组活动:文中有两个形象,请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表演一段情节。(注意行动和心理)

  3、根据同学的表演,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4、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思维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现在阅读我们共同查找的相关资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业布置

  1、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字词句巩固练习。

狼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用合适的方法理解“陷阱、驯良、诅咒、收拾、轻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诡计的。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知道要善于识破像狼一样的坏人的伪装,不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各种合适的方法来理解“陷阱、驯良、诅咒、收拾、轻蔑”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狼的阴险、凶残,重点了解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诡计的。

  教学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自制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师出示词语: jǐng (指名读)

  陷阱

  师出示多媒体,问:谁能看图来说一说什么是陷阱? (学生回答)

  师出示多媒体,问:谁掉进了陷阱?你对狼了解吗? (学生回答)

  2、师出示句子:

  (1)狼专门吃羊,吃鸡,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

  (指名读,指导朗读)

  (2)狼拖着硬尾巴摇了起来。 (指名读)

  师问: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

  3、引入课题:35 会摇尾巴的狼 (齐读课题)

  说明:

  教学一开始从“陷阱”这个词的理解引入到狼是一个专门吃羊,吃鸡的坏蛋,突出了狼的本性,为课文中心的理解铺下基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完成填空练习:

  一只狼掉入陷阱中,它用 方法想让老山羊

  (什么)

  救它。结果,老山羊 。

  (怎么样)

  板书: 欺骗

  35 会摇尾巴的狼——————老山羊

  一一识破

  说明:

  在此环节把板书整理归纳,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为下文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

  完成填空练习

  三、学习课文,深刻感悟

  (一)学习有关狼的句子

  1、快速读课文

  要求:找出狼为了伪装自己而说的花言巧语,用直线划下来。

  媒体出示狼说的5句话 (指名分句读)

  2、师述:驯服、善良,课文用了一个词是——(生答:驯良)

  哪些动物是驯良的?(学生回答)

  3、师述:狼赌咒说——(指名生答),狼赌咒说——(指名生答)

  你们刚才说的.话就是——赌咒,赌咒的意思就是发誓。

  4、师述:刚才,我听出来了5位同学读狼的话时语气是不一样的,聪明

  的小朋友也听出来了,谁来说?

  (急、很急、更急、非常急、急不可耐)(指名生答)

  5、指导感情朗读

  小组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交流读,齐读)

  说明: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一是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方法的运用来看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另一方面教师抓学生的朗读,通过狼5次说话的语气(急、很急、更急、非常急、急不可耐)突出狼的凶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的二期课改精神。

  (二)学习有关老山羊的句子

  1、师述:这篇课文里,大家都喜欢——(生答:老山羊),为什么呢?

  自己读课文,找找描写老山羊的句子读读,想想为什么喜欢老山羊?

  2、师出示:

  (1)“算了吧!你再会摇尾巴,再会说漂亮话,也骗不了我。” ……

  (分角色朗读)

  (2)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

  师问:“收拾”的 意思就是——(生答:处理……)请边做动作边读

  师述: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刚才的动作表示——(生答:“轻蔑”)

  “轻蔑 ”就是——(生答:轻视、瞧不起……)

  说明:

  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换词法、动作演示法等,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而抓住了描写老山羊的重点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读来理解老山羊不被狼所欺骗,从而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三)朗读全文

  四、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和词语

  2、书写指导:重点“虱”

  说明:

  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虱”字不要多了一撇。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欺骗

  35 会摇尾巴的狼——————老山羊

  一一识破

【狼教案】相关文章:

狼教案08-05

狼教案模板11-26

《狼》教案模板11-05

小羊和狼的教案01-15

狼的教学教案优秀12-25

狼和小羊教案09-17

《狼和小羊》教案12-19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09-07

狼和小羊教案【精】11-17

关于狼教案7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