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教案

时间:2024-11-16 18:55:3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 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合理就应鼓励)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 列出算式: 11-7=

  4、 研究算法。

  (1) 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11-7=?

  (2) 交流 11-7=4 11-7=4 11-7=4

  10 1 因为4+7=11

  10-3=7 11-1=10 所以11-7=4

  3+1=4 10-6=4

  (3) 小结算法

  5、 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 巩固知识

  1、 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 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 指导第3题。

  (1) 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 指导第4题。

  (1) 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 交流规律。

  四、 总结

  五、板书 飞行表演

  11-7=4 11-7=4 11-7=4

  因为4+7=11

  10-7=3 11-1=10 所以4+7=11

  3+1=4 10-6=4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

  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xx面,小兔在鸟的xx面,

  松鼠在小兔的`xx面,松鼠在小鸟的xx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

  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2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1、分小组模拟比赛。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八、回顾总结。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 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 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 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 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站是用人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4、作业指导:课堂作业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8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位置与顺序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0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 结合实践。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 练一练。

  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8+8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6+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乘车 p45

  教学要求: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

  (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2)集体讨论、反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小猫吃鱼p2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第一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06-01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06-10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0-24

【优】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06-11

幼儿教案音乐教案05-31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1-08

拼音a教案大班教案参考06-08

小班教案起床啦教案11-17

7的分解教案大班教案09-03

元日教案 《元日》教案优秀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