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到海底去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进行色彩训练。
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海底世界的造型及色彩。
教学难点
幻想创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具:海底世界范图
学具: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就是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想象,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愿望。如今,科学家发明了许多科学仪器和设备,人类可潜人万米深的海底进行科学考察工作,从而揭示了许多海底世界的奥秘。揭示课题(板书):“到海底去”
2.读画:欣赏课文中照片及学生作品。
小结:
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它们都有艳丽的色彩。照片除了鱼儿外,还
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水草、珊瑚、贝壳……在表现手法上,有彩色水笔,有蜡笔水彩,有水粉等。
欣赏教师课外收集来的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幅。
小结:条形、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扇形等。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小结:一会儿蓝色,一会儿是绿色,一会儿是紫色,但海水是以蓝色为主色调。海洋越深,色调越深;海洋越浅,色调越浅。三、课堂练习与作业:
1。以“色”为主,学画海底动物。
教师问:同学们喜欢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吗?答:喜欢。
教师:因为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我们要画海底世界,首先要学会画鱼,同学们说对不对?答:对!
A。讲解画“鱼”方法,教师示范
B。学生可模仿教师画“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画好“鱼”之后,再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C。教师巡视指导。
2:激发想象,构思作画。
3。教师将中幅蓝色图画纸分发到各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组同学在图画纸上用剪贴法集体创作一幅海底世界图,要求画面饱满,布局均衡,色彩搭配合理。看哪个小组创作的海底世界图构思最独特、新颖,画面最漂亮。
四、总结全课,课堂评价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乒乓之歌)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2、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线条来表现。
三、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5、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6、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五、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美术教案 篇3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闪光的名字》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创始在一个自制的立体小屋里面,进行展览。
2、在《纸偶剧院》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制作出与之相配的形象的纸偶,小组成员一起把这个故事用纸偶人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 容
第一周《闪光的名字》 《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三周《有趣的彩泥》
第四周《喂,你好》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第六周《花花衣》《金钥匙》
第七周《对印的花纹》
第八周《蜻蜓飞飞》
第九周《我也是艺术大师》
第十周《用画来写信》《有趣的瓶盖》
第十一周《回家的路上》
第十二周《今日的菜单》
第十三周《乘着大象》
第十四周《风来了》 《会转的玩具》(一)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板书设计
色彩的冷暖
颜色:1.暖:黄、红、橙
2.冷:绿、蓝、紫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生)绘画工具材料,各种童谣书等。(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根据童谣内容,创作童画。
(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教案《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
(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显形内容与目标
应知: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应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成头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分析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羽毛、彩纸、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 教师展示老虎、狐狸、蝴蝶的头饰,请学生进行造型设计。
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威武,狡猾和轻盈神态 。
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头饰的方法。
二、 结合学生音乐、语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制作的头饰题材。
根据实物和教材,学生更深入地落实头饰制作的要领和细节。
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制作。
三、依据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品,其实学生进一步了解头饰的多种创作思路。
布置头饰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新颖
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制作。
大胆设计,大胆创新。
四、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结,展示,讲评
五、学生戴头饰,摆造型,谈创作思路。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培养学生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
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体会协作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
记录学生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好看的头饰,有的老师也想不到,只要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制作材料和正确的'引导,他们会给我们意外的收获
课后反思
制作出一个头饰对于学生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要做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且想象力丰富的头饰来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他们想也想不到的制作头饰的东西,比如:可乐瓶、树叶、羽毛、毛线等等,学生拿到了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断地出现,这时,再加以引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创新。
(二)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用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二)难点: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二)教学器材:电视、电脑、录音机
(三)教学课件:《课件—美丽的天空》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生谈话,感受旅途中的
美丽风景、增长知识、见闻。
学生根据声音、图像展开想像,并用画笔表现出所想。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引到大自然中美丽的地方去游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知道了许多新的知识。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
师:今天我要组织一个旅游团,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看,这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你们猜到我们去哪儿了吗?
师:想搭乘本次航班的'同学用线画出在天空中见到的或是想象到的一种景物,作为此次航行的机票,在音乐声停止时,请你迅速把它贴在胸前。
2欣赏图片,
启发思路
⑴作起飞准备(放起飞声音)
⑵欣赏
⑶欣赏作业,选择作业形式
小组讨论,进行竞赛
根据课件内容,学生边讲解,边欣赏。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师:现在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师:各位乘客请注意,欢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此次空中旅行的导游,现在行你想象一下,待会儿我们会在空中看到哪些景物呢?(小组讨论,看那个组说的最多)
师:让我们透过飞机窗口,一起欣赏来欣赏大家提到的这些景物(出示课件,边欣赏,学生边讲解)
师: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为了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咱们一起把天空中美丽的景物表现在纸上,好吗?
师:见书,谁知道这些作业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你喜欢哪种?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还想用哪种表现?
3创作实践
学生创作。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创作一张美丽的天空。
教师指导
4
欣赏画面、讲故事
师:大家将自己的作品拼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画面内容,讲有关天空的故事。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教学难点:
把各种各样的钥匙组成一份装饰画。
教学学具:各种各样的钥匙,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各种各样的钥匙)
二、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钥匙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三、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1) 师:我这里一把锁缺了一把钥匙,老师请你们帮忙,来制造一把钥匙开这把锁,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2) 四人小组讨论要运用什么样方法来制造钥匙。
(3) 老师小结,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钥匙的图。
(4) 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我要设计什么钥匙(每个人设计要不同)再把钥匙组合成一份装饰画
四、学生动手剪制作钥匙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钥匙。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五、交流欣赏。
(1) 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 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10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11-05
【经典】美术教案01-10
美术教案[经典]12-07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精选]美术教案08-12
美术教案(经典)07-21
(精选)美术教案11-15
(经典)美术教案09-26
[经典]美术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