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时间:2022-08-15 11:25:29 教案 我要投稿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通过两个实验,观察晶体、制作晶体,并进行食盐记录。

  3、通过欣赏各种晶体,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蜡烛1只、火柴

  1、试验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观察和制作提示教学流程:

  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谁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画这些晶体。

  2、实验一: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观察提示: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镜下的细微颗粒和肉眼看到的颗粒形状一样吗?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生回答。

  总结: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体实验二: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蜡烛、食盐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实验猜想:我们制作的晶体和未融化前的晶体会一样吗?操作提示2:

  (1)把玻璃片用木夹子夹住,在离外焰5厘米以上的位置加热,缓慢移动玻璃片,使受热均匀。

  (2)有一半的溶液析出晶体后就不再加热,让水分自然蒸发。

  (3)请仔细观察结晶的过程,和结出晶体的颗粒形状。师:已经看清楚操作提示的小组来领材料。

  2、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学生领取玻璃片,制作并观察晶体

  学生反馈,教师帮助不成功的小组寻找原因:是因为加热过度,晶体失水的缘故。

  3、学习制作大晶体

  师出示自己培养的大晶体,学生观察,阅读课本第9页学习培养的方法。

  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培养。

  三、回顾课前的问题

  反馈学生的课前提问,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引导课后再研究。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体的晶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晶体的相关图片或课件、浓盐水、滴管、自制的大晶体

  学生分组:放大镜,食盐一包、白糖一包、味精一包、记录用的纸,玻璃片、夹子、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出示雪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5.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6.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介绍晶体的用途

  1、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2.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3

  课时

  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1、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2、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

  2、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3、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4、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学生活动: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2、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3、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4 、关于晶体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3、拓展活动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4

  教材简析: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教学背景: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教科学词汇:晶体学

  (二)过程与方法:

  目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食盐等晶体。标科学方法:实验探究、记录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重难点:

  制作晶体

  教具学具

  说明与提醒各种晶体及晶体用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

  1.选择大颗粒结晶的教学途的图片或多媒体盐、味精、烧杯、滴管、玻味精,不要选粉状的。准备课件,制作好的大晶璃片,矿物晶体。

  2.课外搜集有关晶体体及器材。的资料,包括图片、用途等。

  教学流程

  回忆用放大镜观察后赏一赏做一做谈一谈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晶体图片食盐晶体晶体用途活动过程基础设计

  一、画一画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同学们,白糖、食盐、味精这三种物质你们认识吗?首先请你在记录单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二、看一看

  看一看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味精的小颗粒。食盐、白糖和味精真的是我们记忆中的形状吗?接下来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记录单上。

  三、说一说

  说一说晶体形状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是怎样的呢?(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同一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板书:晶体

  四、赏一赏

  老师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的。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播放晶体课件。

  五、做一做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实验要求的有关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汇报。结合课件介绍食盐的形成。食盐来之不易,以后实验用盐时、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谈一谈

  这些美丽的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用途呢?你们课外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晶体的资料呢?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晶体,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5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师生关系融洽。

  2、但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了那些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7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所以评价时,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在“初识晶体,引入课题”和 “自制晶体”这两个环节中我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记录表展示和谈体会中我采取了口头表扬、自评、组评、展示等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放大镜07-28

放大镜属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05-20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08-08

夕阳下立夏祝福语06-25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08-12

《地板下的小人》读后感08-06

“三下乡”活动总结05-12

二下语文教学总结05-02

鲁滨逊教案08-12

《秋思》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