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时间:2022-07-25 09:21:14 教案 我要投稿

电子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子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子教案模板

  电子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教材只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 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计算器的具体应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是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三个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具体实践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告诉学生操作步骤和结论,让学生记住。这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法建议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并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适合采用尝试法或者实验法。在教学计算器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器,通过尝试,逐渐掌握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等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算例1,订正时要强调数字的输入方式(先输入高位数字),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练习。教学例2时,要注意与例1对比。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实际上是利用了交换律,所以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调整按键顺序,分布进行运算。教学例3时,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观察:例3和例2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思考:还能不能利用交换律运算?第三步验证结论: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虑方法:怎么办?需要应用什么按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清除数字键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电子教案模板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

  电子教案模板 篇3

  第一讲: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发言意识和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自我介绍,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询问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各种情况。

  导入新课:结合了解到的情况(猜测:参次不齐)给学生以必要的说明:(计算机基础好的,应谦逊,差的,不要气馁,大家要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产生于1946年,美国。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发展:以构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来划分,历经四代。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xx)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2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的特点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先让学生讨论5分钟,再请学生发言总结(你所了解到的计算机用途有哪些?畅所欲言,彰显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一些我国计算机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反馈与巩固:根据本节所学和你本人以前的计算机知识,说一下你对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知道有多少?找三个学生发言。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请你搜集有关资料,来说明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属于哪些领域。

  2、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第二讲: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内存条、鼠标、键盘各一个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导入新课: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我们这节课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组成。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一台计算机要处理和解决人们给予的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要有计算机的硬件{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要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的。出示CPU让学生观察

  1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组成,也有人称它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根据功能不同,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出示内存条、软盘和硬盘让学生观察并讲解。

  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执行的数据和程序,按工作方式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前者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全部消失;而后者只能读取,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外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的或需要长期保存的各种程序、数据等信息。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盘都属于外存。

  3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最常见),还有图形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等也属于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再让学生了解下显示器、打印机的分类

  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是计算机必须具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且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

  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都属于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是为了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例如:WORD、WPS、记事本等都属于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也就是“存储程序”的思想):

  程序装入计算机并启动该程序后,计算机便能自动按编写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

  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机器各个部分运行。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协调一致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反馈与巩固:提问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第三讲: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教学难点:对计算机配置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软驱、内存条、主板、显卡、U盘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系统构成。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机系统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以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有更大的帮助。

  讲授新课:出示一个主机箱,分别指出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等,并讲述它们的有关作用。

  一、主机

  是微型计算机最主要的部件,一般由机箱、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组成。

  1、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心脏,它决定计算机的性能和档次。另外对学生介绍一下有关CPU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的目前CPU研发情况。

  2、内存提问学生内存的分类及区别是什么?

  3、磁盘驱动器是微机的外存储器,功能是实现对磁盘上数据的读写操作,分为软驱和硬驱。

  4、光盘驱动器目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光盘驱动器有三大类:只读型、一次性写入型和可擦写型。

  5、显示卡又叫图形加速卡,也叫显示适配器,简称显卡。介绍显卡的分类情况。介绍以上几种部件,都要出示实物,对照讲解。

  二、微机的外设

  1、U盘

  它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存储交换产品,可用于存储任何数据文件和在电脑间方便地交换文件。

  特点:采用闪存存储介质和USB接口,具有轻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容量大、安全可靠、时尚潮流等特点。

  同时出示U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观察。

  2、显示器

  分为LCD显示器、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按工作原理分)

  3、键盘和打印机键盘有10

  4、10

  5、107键盘,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6、鼠标

  目前常见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

  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2、存储容量

  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存储设备可容纳二进制信息的最大字节数。

  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3、运算速度

  一般用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

  4、外部设备扩展能力

  指微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做答。)

  1、主机箱内有什么部件?

  2、CPU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3、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及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布置作业:

  1、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电子教案模板 篇4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一)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

  (二)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

  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

  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

  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

  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三)、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五、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作业:第53页帮蚕宝宝回家

  电子教案模板 篇5

  一、教材分析

  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电子地图的概念与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光盘电子地图和网络电子地图,所以本节课最好在微机室上,要保证每一个同学都有实践的机会,并熟悉电脑的相关操作。本节课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是电子地图及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光盘、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科技的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了解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网络电子地图。

  2、教学难点

  熟练操作电脑,学会使用光盘电子地图、网络电子地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文科平行班,与文科小班相比有相当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地图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对于电子地图知识应充分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参与活动、多提示学生。

  五、教学方法

  1.采用电脑演示教学,通过看图了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尤其是网络电子地图的运用。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将预习学案完成,并复习地图的有关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微机教室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对于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每个小组的疑惑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教学。(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现代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呢。当然传统的纸质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但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新的东西。把地图搬到计算机上,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地理信息,更方便的操作,更智能化的服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学用电子地图。

  首先,用教师电脑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然后宣布第一个探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由于本节课的的实践性较强,讲授新课时,首先完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熟悉微机操作,熟悉电子地图与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在微机上完成独立探究任务。)

  师生共同探究一:什么是电子地图

  设问:什么是电子地图呢?

  讲解:电子地图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除地图和地理信息以外,一般还包含有关的照片、图表等信息。

  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通过遥感系统(RS)获取地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入电脑,最后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处理的编程,进行二次开发,制成大家都能看懂的电子地图。我们这里需要大家掌握的只是会用电子地图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要去北京

 1、打开电子地图

  师生共同探究二:电子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1、选择交通线路

  2、确定后打开交通图

  3、到北京后,选择旅游景点,比如颐和园

  4、确定后可获得颐和园的相关信息

  在查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方向键来改变视野的范围,也可以通过左右键来放大和缩小对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相应的简介。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本上介绍的上海豫园

  设问:另外,在电子地图上还可以查到我国的地形图、政区图、降水图、气温分布图……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地图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

  (承转)除了这种光盘电子地图外,还有一种网络电子地图,那么网络电子地图又是怎样利用的呢?我们以图行天下网络地图为例,来学习一下网络地图的使用。

  师生共同探究三:网络电子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进入网站首页

  我们选择华东地区的南京为例,点击打开南京市区图

  通过放大和缩小按钮,可以选择你想要范围,还可以通过测距按钮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如图中的蓝色线段为鼔楼到新街口的距离为1797Km,如果想去某个地方而又不知道路线的话,可以直接点最上面一排的行车路线超链接。如下图

  只要在上面的文本框内输入起止点(如草场门到新街口),那么在图上就会自动显示路线

  (见图中两红点间的蓝线),另外右边还有公交车站的站点,所以运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同样在网络电子地图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我国的任何地方,比如下图的仪征市,甚至连镇的位置也能找到:

  (承转)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地图的功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电子地图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呢?

  师生共同探究四:电子地图应用领域

  1、 公众信息服务

  可以查到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可以充当 “导游”,显示出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并介绍有关内容。

  装有语音识别系统的电子地图,可以为盲人指路。

  在GPS技术辅助下,还实施对老人、小孩等移动目标的跟踪和保护。

  2、 智能交通管理

  电子地图一方面存储了有关道路的基本信息,例如道路状况、危险警告,收费地点、停车场所等;另一方面又实时接收相关的最新信息,例如交通事故发生地点、道路拥堵路段等。据此,人们可以准确选择最佳路径,节省交通时间。

  比如将电子地图和GPS结合起来还可以实现对汽车的导航

  3、政府管理与决策

  政府部门利用电子地图,可掌握所辖区域的各种信息,又助于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城市规划与管理 小区规划方案

  政府环保部门可利用电子地图,动态监控工矿企业的排污状况,对突发性污染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如对污水排水路线和燃气供给路线

  污水排水路线

  燃气供给路线。

  师生共同探究活动完成后,学生完成探究学案中的独立探究任务,主要让学生实践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主要给学生介绍了光盘电子地图和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大家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其强大的功能,了解目前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教师在电脑中显示检测试题。主要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随着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习也随之结束。在预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重点应放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上,并整体了解人类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九、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是在微机上操作,无板书。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因此需要老师完全讲解的知识并不多,关键是演示操作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操作独立完成探究学案上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一定要在微机教室里上,不然教学效果会较差。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会从内心领会电子地图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电脑操作等许多问题,教师应在今后多从此方面提高自己。

  十一、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电子地图及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二.预习内容

  1. 电子地图是一种 化的地图,它展示了某一地区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多种信息。

  2. 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⑴ :人们可以从中查到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⑵ :据此,人们可以准确选择最佳路径,节省交通时间。

  ⑶政府管理与决策:有助于政府部门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3.电子地图的特点具有: 、 、 、 。

  4. 在使用光盘电子地图时,先打开主界面,根据所要查询的内容找出查询哪一类地图,如查询省区图,要找 图,查询气温图,找 图等。最后从中找出要查询的内容。

  5. 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首先认识 :网络电子地图,在浏览器中的显示界面划分为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等区域。然后查询界面:主要包括确定查询 、选择 、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查询结果等步骤。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电子地图及其应用,拓展拓展学生的视野

  2、能够掌握光盘、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学习重点: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二、学习过程

  学生独立探究

  以查找北京西站至故宫的公交路线为例,利用网络地图的查找过程。

  活动提示

  本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网络电子地图查询某一具体的公交路线,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熟练使用网络电子地图的技巧。第一步:搜索进入北京电子地图的界面。

  第二步:分别在起始点和终点输入北京西站和故宫。

  [来源:Z|ks5u第三步:确定最佳行走路线。

  三、反思总结

  通过此项活动,你体会到电子地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优越性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电子地图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化的地图,它展示了某一地区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多种信息。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电子地图及其应用领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地图不能通过声音与读图者交流

  B.电子地图能显示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并介绍有关内容

  C.电子地图能及时接收道路拥堵段的最新信息,为人们节省交通时间

  D.利用电子地图,政府部门可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2.有关电子地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盘电子地图与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步骤一致

  B.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中,点击主界面的专题图区,即可显示专题内容图

  C.光盘电子地图不能实现图形的上、下、左、右移动

  D.网络电子地图的显示界面右部显示出功能键区和专题图区

  3.下列关于光盘电子地图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点击主界面上索引图中的上海市,即可显示上海市地图。

  B.点击主界面上的功能键区,可得到气温专题地图。

  C.点击主界面上的专题图区,可得到城市街区图。

  D.中国电子地图主界面右部的显示主要是功能区。

  4.下列不属于网络电子地图查询方法的是( )

  A.确定查询对象 B.选择操作功能

  C.确定操作方法 D.点击索引目录中的图录

  5.有关中国电子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界面图右部,显示出索引图和专题图区两部分。

  B.索引图包括中国全图、省区图和城市街区图三级。

  C.点击索引目录,即可显示行政区划、气温、航线等专题图。

  D.在某地区的地图上,点击鼠标左键和右键,可实现图形上、下、左、右移动。

  6.网络电子地图查询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

  A.确定查询对象、选择操作功能、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操作结果

  B.确定查询对象、确定操作方法、选择操作功能、显示操作结果

  C.选择操作功能、确定查询对象、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操作结果

  D.确定查询对象、选择操作功能、显示操作结果、确定操作方法

  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此回答7~8题。

  7.一中学生想利用暑假到青岛旅游,从电子地图上获得的信息有( )

  ①青岛的主要旅游景点 ②青岛主要景点的文字介绍

  ③各景点的乘车指南 ④某景点未来几天的旅客人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利用电子地图,可对老人、孩子实施跟踪、保护,需要( )

  A.GIS技术辅助 B.GPS技术辅助

  C.RS技术辅助 D.因特网技术辅助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熟悉网络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2、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和我们二中的位置,并加以标注

  电子教案模板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完整有顺序地口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感受互相帮助的社会新风尚。

  二、教学重点

  完整有顺序地口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三、教学难点

  讲述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说得具体生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明确本次说话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口述一件事。讲述的事可以是过去发生的,也可以是最近发生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部分讲得具体些;意思连贯,语句通顺。

  2、听说尝试

  第一次听录音《电子娃娃乘车记》

  要求:听清写了一件什么事,跟事情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次听录音。

  要求: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第三次听录音。

  完整练说

  3、说话练习

  1)自由准备,选择一件自己经历的事,进行说话练习。

  2)指名练说,评议。

  3)同桌互说,相互补充。

  4、小结。

  电子教案模板 篇7

  教材分析:

  1、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时间上与春节相距不远,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材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诗歌琅琅上口且生动有趣。

  3、全文工8句,前2句是全篇的总写,中间四句是对欢腾场面的具体描写。

  4、描写动物花灯如何“奇妙”,运用“吐、眨、追、立”等动词,表现了动物花灯个个跃跃欲试,活泼好动的旺盛生命力。

  5、调动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诗中提到了花灯的质地及制作方法。前后呼应“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学用具:挂图、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重难点:花灯如何奇妙,充分展开相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过节都去哪儿玩过,看过些什么?”

  2、生讨论,回答。(说出看花灯的活动)

  3、师:“家乡举办的灯会,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灯,说说你见过的花灯。”

  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师巡视,学生可采用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等。

  3、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花灯?

  4、全班讨论,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

  5、师:“大家都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花灯如何奇妙?”

  6、激发想象,师读1-2句,学生想象画面中人物欢聚一起,看花灯、过节时的热闹情景。

  7、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灯会上人生鼎沸的样子。

  8、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哪种花灯?

  9、分角色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读读

  10、你问我答

  a. 什么花灯吐泡泡?

  b. 什么花灯眨眼睛?

  c.花灯怎么做?(纸糊、纱做)

  d.走马灯里有什么?

  e.荷花灯里有什么?

  11、启发孩子指出花灯的奇妙?

  从文中找动作:吐、眨、追、立

  12、花灯的样子和形状?

  金鱼、猴子、小猫、老鼠、蜻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13、全班读7-8句,小结。

  14、引发学生“明年我也做花灯”的行动上。

  三、识字写字

  1、小组讨论识字,比一比谁认的又快又准。

  2、分别拼读各字,做“字娃娃回家”的游戏。

  灯-花灯金-金鱼猴-猴子睛-眼睛

  3、“夜、纸、吐、泡、立”五个字,互教互学。

  4、“各、奇、彩、追、眨”师教读,识字。

  5、开火车,巩固识字。

  6、选出你觉得最难写的字

  7、师示范指导写“真、年”字

  真:中间的三横用红笔标出

  年:

  8、其它由各个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9、学生书写一遍,再描红。

  四、拓展训练,结束全文

  1、比赛读一读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你喜欢的花灯?

  3、画一画它是什么样的吗?

  4、动手和爸爸妈妈学做花灯。(综合实践活动)

  5、师把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花灯给学生观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6、总结,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电子教案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2、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

  目的: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感受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对原子结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电子教案模板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要的介绍了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埃尼阿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可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带领学生参观多媒体设备,并请电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演示。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子计算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基本理解课文讲的几个要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来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先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学互相指正字音,识记生字。

  3、出示“史密森博物馆”“埃尼阿克”等较拗口的专有名词让学生读熟。

  四、再读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在课文中画一画,注一注。

  3、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

  (2)短短几十年繁衍了好几代。

  (3)和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称为“电脑”。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为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举例说明吗?

  出示投影:

  (1)媒体就是 ,像电话能 ,电报能 , 能 , 能 ,……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请学生充分地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

  (2)多媒体就是 ,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 ,又能像 ,还能像 ,……真是“十八般武艺精通”。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1)指名读课文。

  (2)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电脑是多媒体,是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段:

  (1)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拟尝试过吗?效果怎样?(畅所欲言)

  六、带领学生去微机室感受多媒体的奇妙。

  作业设计:

  查找有关多媒体的资料,以便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计算机 判断、处理信息 ――司令部

  多媒体 传送信息―――设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启发学生想象计算机会有哪些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认识。

  1、请举例说明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2、边演示边介绍你的电脑有哪些功能。(越多越好)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像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用上“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的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以在自己的习作重运用。

  作业设计:

  1、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2、收看中央电视二台的“互联时代”。

  板书设计:

  “电脑”发展史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多媒体功能丰富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课后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 篇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E-mail地址中各部分的组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

  2.难点: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能连通因特网。

  [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

  (2)电子邮件与其他传递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新授

  教师:在因特网上设有免费电子邮箱,当我们拥有这种免费电子邮箱后就可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了。

  (1)介绍申请免费电子信箱

  ①教师提出任务: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邮箱。

  ②教师演示申请过程,学生观看教师演示,注意观察操作步骤。

  a.在IE“地址栏”中输入“www.126.com”,进入“126邮箱”主页。

  b.单击“注册”按钮,进入“用户注册”页面。

  c.按照网站的要求,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写相关信息。

  d.全部填好并检查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

  e.如果填写信息有误,会出现提示信息。

  f.正确修改所填信息后,再次单击“完成”按钮,如果注册成功,会出现提示注册成功页面。

  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可以自主探索,并相互交流。

  ③教师指导学生申请邮箱,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④申请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申请电子邮箱的时候,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你在操作时有哪些出错的地方?

  经验交流:把自己操作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2)阅读电子邮件

  ①进入电子邮箱后,“收件箱”显示为“粗体”样式,表示有“未读邮件”。

  ②单击“收件箱”,进入“收件箱”页面,“收件箱”列出每封信的发件人、主题、日期和邮件大小等信息。

  ③单击邮件主题,打开邮件,阅读内容。

  (3)复习电子邮箱地址

  和平时一样,在寄信时都必须填写地址(通常我们把它叫做E-mail的地址),E-mail的地址是由符号“@”及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户名(即邮箱名),“@”后面是与邮件服务器相关的名字。例如:hkwqxx@126.com中,“hkwqxx”是用户名,“126.com”是邮件服务器名。

  3.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申请到了免费的电子邮箱,有了自己的“网上邮局”,那么如何使用自己的“网上邮局”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课后预习下一课。并请同学们下课后互相交换自己E-mail,以方便下节课的实践操作。

  电子教案模板 篇11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本模块在小学第二册(上)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学段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要求安排教学,主要内容是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报刊。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Word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小学学段其它模块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第二学段(小学5~6年级)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是《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的一节综合应用课,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分栏、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添加边框和背景、网络基础等有关的基本操作基础内容,这节课的特点:

  1、 涉及的知识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可谓是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的),正好符合信息技术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掌握了。

  2、 这节课的内容的连贯性较好,可操作性强,趣味性较浓,知识的迁移性较大。正好符合我的一种教学设想:教师用环环相扣式的教学设计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在课堂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在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分栏、添加边框和背景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学会设计、评价电子版报。

  (3)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2.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设计出不同主题、形式的电子版报。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创新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4)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掌握团结合作的学习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3)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4)让学生自己体会“凡事重要的是过程,不是最后的结果”这句话在课堂中的真正蕴意。

  学习者特征分析

  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分栏、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添加边框和背景、网络基础等有关的基本操作基础内容。这节课的特点:

  1、 涉及的知识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可谓是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的),正好符合信息技术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掌握了。

  2、 这节课的内容的连贯性较好,可操作性强,趣味性较浓,知识的迁移性较大。正好符合我的一种教学设想:教师用环环相扣式的教学设计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在课堂中。

  电子教案模板 篇12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朗读课文,分析理解

  1.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五)激情延伸,扩展思维。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六)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电子教案模板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课件一下载)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

  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例如:9-3,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

  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

  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1) 提问:为什么大家的计算结果不一样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笔算:先算乘法5×25,再算加法+68,结果是193

  计算器:

  2)教师说明:算术型计算器由于没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自动识别功能,所以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3)正确按键顺序: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练习5 2、5

  六、板书设计

  电子教案模板 篇14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 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 核素

  1. 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0

  电荷 -1 +1 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

  如果用 A 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 A ZX

  【迁移与应用】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2.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提高】

  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4020Ca 和4220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 (14 6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14 6C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点评】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31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

  并派代表回答。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1 氢 H 1

  2 氦 He 2

  3 锂 Li 2 1

  4 铍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7 氮 N

  8 氧 O

  9 氟 F 2 7

  10 氖 Ne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13 铝 Al

  14 硅 Si

  15 磷 P

  16 硫 S 2 8 6

  17 氯 Cl

  18 氩 Ar 2 8 8

  【媒体显示】

  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概括与整合】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

  质量关系

  原子核 (质子、中子) 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迁移与应用】

  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

  微粒或微粒组合

  决定属性

  质子

  决定元素的种类

  中子

  电子

  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电子

  2.现有 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n值

  微粒名称

  微粒符号

  【作业】书后练习1、2题

  【点评】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子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精选电子的实习报告模板集合5篇05-10

精选电子的实习报告模板锦集10篇06-17

有关电子的实习报告模板汇总9篇04-28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12篇07-21

实用的电子类实习报告模板汇总4篇07-10

【精华】电子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十篇07-09

【精华】电子类实习报告模板集锦9篇05-12

关于电子类实习报告模板合集8篇04-08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8篇06-29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9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