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6-03 15:05:0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九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要允许别人的质疑科学结论需要证据。

  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尊重证据。

  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并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同时,让学生知道,这一理论正受到新证据的挑战,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证据、认识证据、利用证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达尔文进化论资料、图片,尺蠖蛾、极地狐狸、沙漠狐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

  1 .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2 .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 .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 .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 .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 .学生交流。

  3 .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 .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 .学生讨论、交流。

  6 .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 .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 .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 .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 .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 .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 .让学生来认一认。

  3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 .谈话:近 100 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 .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

  3 .知道新发现对达尔文理论的挑战,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 ---

  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2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游戏: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科学教案 篇3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略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二、 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 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 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 观察淀粉(14分钟)

  (1) 谈话: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经过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类。同学们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 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2、碘淀反应(14-15分钟)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 变色)

  (四) 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学会加强自我保护,学会正确洗手、戴口罩。

  3、明白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知道它是可防、可治。

  教学准备:

  1、网上截取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的相关视频。

  2、洗手、戴口罩等相关动作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就藏在老师的谜语里,请你来猜一猜?猜谜语,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造成这场疫情的原因及相关的防疫小知识,学学一些防疫小妙招。

  二、倾听故事,了解内容。

  1、看绘本故事了解相关知识

  2、播放相关知识视频

  三、树立信心,学会预防。

  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呢?有哪些小妙招呢?

  (一)勤洗手

  1.洗手重要性

  勤洗手,流水洗,肥皂洗我们每天接触各种病原体最多的部位,就是手。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

  播放洗手重要性视频

  2.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掌心(内)

  双手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手背(外)

  掌心对手背沿手指缝相互揉搓,接着两手交替。

  第三步:洗指缝(夹)

  两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手指(弓)

  五指并拢半握拳,放在另一手的掌心旋转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第五步:洗拇指(大)

  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在手掌中旋转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第六步:洗指尖(立)

  五指的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的掌心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第七步:洗手腕(腕)

  手交替洗手腕。

  3、播放洗手示范视频

  (二)戴口罩

  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口罩的正确选择、佩戴及处置是有效个人防护的基础。

  1、戴口罩要点

  (1)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2)用口罩抵住下巴。

  (3)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

  (4)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仅用单手捏口罩鼻夹可能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

  2、播放正确戴口罩视频。

  (三)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4)科学消毒

  我们一定要注意居家的科学消毒,让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居家消毒的误区吧。(播放视频)

  四、故事结束,引发思考

  同学们生活中,你还有哪些防疫小妙招呢?课下不妨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人们抗拒疫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播放绘本故事结尾)故事虽然结束了,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很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够迎着春风走出家门,去拥抱美丽的大自然。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分享一首小儿歌,时刻提醒自己(出示预防歌)。

  五、总结课堂,引申课下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还学会了科学防疫小妙招,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一定会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学防疫,从我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由"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组成的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个合理的猜想。

  2. 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因素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者查阅过的两种感兴趣的天文现象,相对来说学生对月食了解的多一些,而对日食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会以为感兴趣就能有秩序的完成,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份兴趣来做科学的引导。

  3. 学生的实验方面状况分析:这节课内容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只能设计模拟实验,因此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比较困难,我让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降低难度,使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 时: 2课时

  课时1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时2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

(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三、课后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精品】科学教案汇编六篇05-08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5-25

【精华】科学教案模板7篇05-22

【精选】科学教案3篇05-09

有关科学教案4篇05-08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八篇06-01

中班科学教案3篇05-23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7篇05-22

科学教案集锦6篇05-21

【热门】科学教案合集7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