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09 21:10:2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九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小兔逃跑》这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情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兔变着法子想逃跑,想要离开妈妈的保护,但无论小兔怎么变,都逃不开妈妈的爱。这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独立性逐渐增强,希望自己能单独做更多的.事,向往一个独立的天空。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既有重复,又有变化,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满足孩子想象创造的需要。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初步学习运用句式“要是……就……”,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逃跑》

  兔妈妈和小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引出故事。

  1.教师谈话导入活动

  2.播放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提问:小兔说什么?妈妈为什么要追他?(让幼儿感受母子间的爱)

  3.播放变小鱼

  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那妈妈呢?为什么一眼就能找到小兔变的小鱼呢?

  4.情境互动:

  教师:现在老师来做兔妈妈,(戴头饰),请一个小朋友们来做小兔(戴头饰),其他的小朋友都做小鱼,看看妈妈能不能把宝宝钓上来:

  5.想象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想看,小兔还会变成什么逃走?大家讨论一下。(幼儿自由想象)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播放变岩石

  创编故事:要是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岩石,那妈妈就会变成什么呢?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岩石和登山人。

  2.播放花朵

  师:小兔这下该变成什么呢?完整播放花朵

  提问:小兔子变成什么啦?那妈妈呢?(花匠)

  表演: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花匠,你来找找看,哪个是兔宝宝?

  完整说图:请位小朋友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一下: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变成?

  3.播放小鸟

  师:小兔子还想逃跑,这回小兔会变成什么逃走呢?”播放小鸟停顿

  想象: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那妈妈该变成什么呢?幼儿想象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妈妈就会变成大树。

  师:现在我是大树,小朋友做小鸟,落到妈妈树上来休息。----(师幼互动)

  三、整体欣赏故事——变小船、空中秋千、变小孩

  完整将故事欣赏到结束

  1.提问:故事听完了它还想便变什么呢?

  2.点击播放——我就变成小船逃走!

  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出来“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会变成…”

  3.点击播放——秋千

  小兔子还想逃,它一下逃到了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

  表演:荡秋千和踩着钢丝走。

  4.点击播放——小孩(完整欣赏)

  师:那小兔还打算逃跑吗?

  它是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

  四、情感教育

  故事里的小兔子后来还打算逃跑吗?为什么?

  教育幼儿不乱跑:不管你想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学会用字组词。

  2。练习用字组词,拓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创造性组词的乐趣,学习分享同伴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便于广泛组词的常见玩具、图片(球、车、花等)。

  (二)经验准备幼儿有早期阅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词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拿玩具展示)

  2。师:我们还可以怎么叫它?

  3。师:那我们用它来组词,比比看谁想到的最多?

  (二)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启发幼儿大胆的用所给的字组词

  1。师:这个字怎么读?你们有谁认识它吗?

  2。师:你们还能想到那些词呢?

  (三)进行分组竞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按照学号的奇偶来进行分组,给出难易程度相当的字给两组幼儿,比比哪个组的所组的词的个数最多。

  (四)活动结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深化幼儿的记忆,增加幼儿的词汇量。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

  2、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

  【活动准备】

  1、《月光长廊》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将幼儿带入美好宁静的夜晚情景。

  2、观看完,提问: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有怎样的'感觉?

  二、基本活动。

  1、幼儿伴随背景音乐,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提问:这是哪里?月光下的长廊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小猫、青蛙在干什么?

  2、教师以舒缓抒情的语调朗诵散文,帮助幼儿了解散文的内容。

  3、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欣赏散文诗的动画,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提问:夜晚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和小猫在月光长廊中做什么了?青蛙为什么会捂住嘴巴?然后他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后来谁有加入了?为什么说月光下的长廊是最有趣的地方?

  (2)师引导帮助幼儿用听到的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讲述。

  (3)请小朋友一起学学小老鼠、小猫、小青蛙的动作。

  (4)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优美的意境。

  (5)提问小狗小猫跳的时候,为什么眯着眼睛?小老鼠和小青蛙为什么轻轻地迈着舞步?

  4、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师教学资源,唱诗朗诵散文诗。

  (1)跟随有声朗读。

  (2)跟随教师资源背景音乐朗读。

  5、教师和部分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轻轻迈动舞步,在宁静的夜晚随音乐跳舞,其他幼儿轻轻朗诵。

  【活动延伸】

  阅读区:请小朋友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表演区: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中进行表演。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单页、多页、跳页等阅读方式,观察、解读画面,逐步构建故事情节。

  2.感知绘本中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以及文字表现的特殊方式。

  3.大胆猜测、表达故事情节,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画过自己心中"可怕的大妖怪"。

  物质材料准备:绘本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比"妖怪",产生阅读兴趣。

  1.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大妖怪。

  "前段时间,我们一起画了可怕的大妖怪,谁来说说你觉得可怕的大妖怪是什么样的'?"

  2.看看绘本故事中的大妖怪。

  "你觉得这大妖怪可怕吗?为什么?"

  二、观察、解读画面,构建故事情节。

  1.音乐烘托,了解大妖怪的"可怕"之处。

  "为什么小动物会觉得大妖怪很可怕呢?""大妖怪是怎么吓唬小动物们的?""为什么这个"呔"要这么大呢?你们能来学一学大妖怪出来吓唬动物们的样子吗?"

  2.单页阅读,猜测大妖怪的新乐趣。

  "有一天,大妖怪又重新找到了乐趣,你们猜猜,他发现了什么?又打算怎么做呢?"

  3.多页阅读,感受大妖怪的心情转变。

  "谁来说一说,发生了一件怎样奇怪的事情?""这两页你们看懂了吗?这里讲了什么?""为什么来到山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大呢?""大妖怪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巨大,而它自己是那么渺小,心里会怎么想呢?""谁来说说怎么回事?这只大兔子是从哪里来的?"

  4.跳页阅读,讨论大妖怪的变化。

  "谁来说说大妖怪和小动物之间有了什么变化?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完整阅读绘本,分享交流情感。

  1.完整阅读,感知故事的结尾。

  "大妖怪为什么最后会和动物们成为朋友的?"

  2.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想。

  "你喜欢这只大妖怪吗?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是大妖怪,平时你会怎样和小动物们相处呢?"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心理的变化。

  2、通过绘本阅读,感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美好。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绘本人手一本、电脑。

  活动过程:

  一、简笔画导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我要画画喽,仔细看,我画的是什么呀?

  师:知道吗,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婷卡”,叫什么?

  师:这儿,有个故事,就是关于她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集体阅读绘本前半部分,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

  1、阅读画面一:

  师:婷卡在哪里?她长得怎样?

  师:是呀,只有一个纸杯蛋糕那么大,真小啊!

  师:诶,羊的身上长着什么呀?羊毛纺成线以后,可以做成什么呢?(羊毛衫,羊毛毯,羊毛围巾,羊毛手套,羊绒衫……)

  2、阅读画面二:

  师:看看,这些毛线团,哪个是婷卡的,为什么?

  师:为什么呢?

  唉,这样一个小小的毛线团能做成什么呢?

  只够给小老鼠织件小背心,或者给鸡蛋宝宝做件小外套。(点击课件画面)

  3、阅读画面三:

  师:为什么别的羊不让她一起睡呢?真的是怕压着她吗?

  师:婷卡在农场里受欢迎吗?别的羊喜欢她吗?

  师:这里有一些心情图,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婷卡现在的心情?谁来选一下?(个别幼儿操作)

  4、阅读画面四:

  师:谁来说说,小乌鸦是怎样逗婷卡开心的?

  师:如果你是婷卡,有一个像小乌鸦这样的朋友,你的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呢?

  这次谁来为婷卡选个心情图呢?

  师:这儿呀,还有太阳和雪花的图片,你们觉得哪个图片可以用来表示小乌鸦的对婷卡态度?为什么?(太阳)

  师:那,这个雪花图片,表示谁对婷卡的态度呢?为什么?

  5阅读画面五:

  师:猜猜,山坡上像紫色蜘蛛一样的东西可能会是什么呢?

  师:为什么羊儿们看到它就会兴高采烈呢?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呀?

  师:婷卡非常想知道紫色蜘蛛是什么样的,可别的羊是怎么回答她的?谁来学一学,态度怎么样?谁来选一个图片表示。

  师:唉,面对羊儿们冷冰冰的态度,婷卡的心情糟透了,谁也来给婷卡放上合适的心情图。

  三、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后半部分,寻找“紫色大蜘蛛”的答案。

  1、师:虽然,羊儿们不愿意告诉婷卡,紫色蜘蛛是什么样的,但是,婷卡真的很想去那里看一看,这是她最大的愿望。你们能不能帮帮她,有什么好办法呢?

  2、提出自主阅读要求。

  3、幼儿自主阅读。

  4、自主阅读后交流讨论。

  师:谁来说说,那片紫颜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近一点看看,原来是成千上万朵非常非常漂亮的紫色的花朵呀。成千上万是什么意思?

  师:婷卡的愿望实现了吗?她有没有来到那片紫色的.花朵呢?她用了什么好方法?谁来告诉大家?

  师:谁来学学婷卡,我做小乌鸦吧,我们也试试飞去紫色花朵那里吧。(师幼表演)

  5、阅读画面六:

  师:婷卡成功了吗?那她现在的心情,用哪个图片来表示最合适呢?小乌鸦的热情帮助,用哪个图片合适呢?谁来选一选!

  师:猜猜,别的羊知道婷卡实现了愿望,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他们对婷卡冷冰冰的态度,会不会改变了呢?为什么呢?

  6、阅读画面七:

  师:羊儿们的态度改变了吗?现在变得怎样?可以用哪个图片表示?

  羊儿们的态度从开始的冷冰冰到最后也变得热情友好了。

  四、完整欣赏,情感拓展

  1、完整阅读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这本图画书吧!(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2、情感拓展。

  师:想一想,为什么大羊们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婷卡却做到了呢?

  师:生活中谁也是长得小小的,但是同样有能干的本领呢?

  师:你们愿意做婷卡的好朋友吗?请你对婷卡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呢?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提高感知秋天美丽丰收的景色初步讲解诗歌的内容。

  2.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字卡:五彩缤纷

  2.录像机(多媒体)

  3.三幅场景图

  活动过程:

  1.一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是怎样吗?(农民伯伯在忙着收割,果园里苹果,桃子,橙子都熟了,有些树叶落下来,有些变成红色挂住树上等等)

  2.观看录像,让幼儿感受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丰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出示三幅图片(按诗歌的先后顺序来出示)让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讲述.

  出示图片1师:银杏,枫树,田野是什么颜色?水果是什么颜色?菊花分别有什么颜色?(让幼儿说出各种颜色名称,并引导教幼儿说出五彩缤纷的字卡)

  小结并带领幼儿朗读:秋天的雨……雪白的都给了菊花仙子.

  出示图片2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闻到了什么香味?(教幼儿学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

  小结并带领幼儿朗读:秋天的雨……常被那香味勾住.

  出示图片3师:树叶听到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了小朋友,开始冷了,衣裳都穿上厚厚的,那树上的树叶怎样?小动物又怎样?

  小结并带领幼儿朗读:秋天的雨……小动物准备过冬了.

  4.学习诗歌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些都是雨带给我们的,我们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秋天的雨》

  (1)幼儿边看录像边听老师朗读两编.

  (2)幼儿跟住老师集体朗读两编.

  5.结束部分

  歌曲《秋天》让幼儿唱着歌伴随下退场.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沙尘暴,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主题名称 奥运宝贝

  课题名称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2.发展幼儿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并注意保护牙齿。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录音带、录音机

  2、小狐狸的手偶、狮子的手偶

  活动流程

  1.放录音。师:这是谁的声音?(老虎)。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大老虎的形象、特征。

  2.出示故事挂图。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请幼儿观察:这只老虎和你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

  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只老虎从有牙到没牙吗?那就请认真听老师讲个故事吧!

  3.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小兔子和小猴子为什么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们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偶,教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出示挂图,教师提出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谁又去劝的老虎呢?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

  老师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教师进行。

  4.通过提问与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请幼儿上台模仿老虎的样子: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

  (3)这时候,谁来劝老虎了?出示狮子的手偶,它是怎样说的?(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大老虎听了吗?为什么没听狮子的话?狐狸这次又是怎么骗的?(出示狐狸手偶, 我的创新

  活动流程 集体模仿)

  (4)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半幼儿扮演狐狸,一半幼儿扮演狮子,全班进行故事表演。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请幼儿继续听故事录音。

  5.讲述故事最后一部分,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瘪嘴的老虎)

  (2)师:遇到了这么厉害的大老虎,小狐狸害怕了吗?小狐狸不但没害怕,他还想了一个这么好的办法,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狐狸?(如:狡猾、聪明、大胆、爱动脑筋、勇敢、机智)那大老虎被小狐狸拔了牙,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老虎呢?(如:无知、笨、不听别人劝告)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如:每天早晚都刷牙;不会上狐狸的当的;先动脑筋再做事;谦虚听取别人的劝告)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为故事取个名字?

  6.师幼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育幼儿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7.活动延伸:

  (1)将故事挂图张贴在语言角继续让幼儿观察、讲述。

  (2)在一日活动中反复让幼儿听赏故事录音。

  及反思 我运用丰富、灵活的引,来激发幼儿提问的欲望,这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大胆地将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我再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解答。最后我来进行性的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是怎样的老虎呢?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思考、交流、表达,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都提高了,让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猜测所带来的乐趣。

  2、 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懂得同伴间要互相体谅,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碗 、小老鼠、狗熊的头饰。

  环境准备:椅子排成圆弧形。

  活动流程:

  一、引出故事。

  1、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出示大碗)请幼儿用手摸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2、 师:这只大碗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要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里有谁?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它们碰到了谁,最后怎么了?

  教学建议:

  ①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并能说说碗的特点。

  ②鼓励幼儿学说新词:光溜溜

  二、 分段剖析故事(看课件)

  1、 发现蜂蜜。(开头至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么办呢?)

  师:(1)故事里有几只小老鼠?它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甜腻腻的会是什么?

  (3)小老鼠吃不到,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来想办法帮帮它们吧?

  教学建议:

  ①引导幼儿学习新词:湛蓝湛蓝

  ②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丰富幼儿有关甜食的常识。

  2、 意外得蜂蜜。(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只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师:大狗熊发现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会对小老鼠怎么样呢?你觉得狗熊会怎么做?

  (2)看课件并小结:让幼儿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像狗熊大叔那样宽容对待和体谅别人。

  (3)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表演大狗熊与小老鼠的对话。

  教学建议:

  ①引导幼儿在猜测狗熊大叔的态度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②表演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头饰,鼓励幼儿能用不通的语气来表现狗熊和小老鼠。

  3、 造碗屋(继续讲述故事至"小老鼠们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个洞--")出示倒扣大碗图

  师::想想他们会把这个倒扣的大碗干什么用呢?究竟老鼠们是做什么的呢?(继续把故事讲完)

  三、这个故事讲完了。

  谁愿意来为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赏课件。

  1、师:小老鼠和大碗之间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吧。

  2、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呢为什么?你做过宽容的事嘛吗?

  小结:能宽容别人,你会有很多好朋友。让我们都做一个愿意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进行经验迁移,宽容别人,会有很多好朋友。

  活动评价

  幼儿角度:幼儿在活动中有哪些表现令您印象深刻?为什么?

  教师角度:您认为在本次活动设计与组织中,什么元素是至关重要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使幼儿掌握诗歌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能运用“一个……一个……”的句式仿编,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兼容性、灵活性。

  2、让幼儿结合周围事物,大胆运用反义词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挑战性、竞争性。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通过物体的对比,感知反义词。

  物质准备 实物投影机、电视机、各种动物图片,“高――低、胖――瘦”、“一个.....一个.....”的词组。

  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放置一些动物玩具,有大的`,有小的。

  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熟悉诗歌内容,让幼儿了解到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

  师:小朋友,刚才电视里看到的动物有高,有低,有胖,有瘦,你还看到哪些东西可以用反义词来讲,大胆地说出来。

  (二)引导幼儿联系周围事物,激发幼儿仿编诗歌的兴趣。

  1.师:刚才大家会说那么多的反义词,你能不能用反义词尝试编诗歌呢?

  2.师:请你用“一个……一个……”的句式进行仿编诗歌,好吗? 看谁编得又多又好。

  (三)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仿编诗歌。

  师:小朋友,除了可以用小动物来编诗歌,还可以用身边的哪些事物来编呢?看谁能编得很奇特,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诗歌来。

  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观察相反的事物,并用反义词说出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

  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反义词词汇,并学会运用。

  环境中渗透:在分区角设置反义词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购买儿童诗集念给幼儿赏听。

  活动反思

  《对比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动物中有趣的相反现象,语言精炼,有节奏韵律之美,幼儿在学习中不仅会巩固反义词,还会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2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最新08-27

大班语言活动《拜年》教案09-14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教案07-06

(精品)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1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06-23

[经典]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09-1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听雨》09-02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九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