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铁杵持之以恒鸦雀无声铭记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阅读
良师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5.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
5.略。
【作业布置】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这篇儿童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易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全课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
练习
1扩词。
涂适余
卡免垫
2、仿词。
丁冬滴答马虎
冷清亲热高兴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悟词句,体会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2、读懂课文第二节,结合图文,感悟元宵节花灯的特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录音、板书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板书:元宵节
2、元宵节最常见的习俗是闹花灯、吃元宵。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起来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出示课题:2闹花灯(指名读、齐读)
说出合适的动词:()花灯(看、赏、提、做等)
3、学习生字:元宵比较:宵——霄——悄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说说元宵节的晚上怎么样?交流,出示:人流如潮
2、出示句子,读一读:“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学生字:锣鼓融彻
(1)同桌自学交流识字好办法。
(2)给生字找朋友。
三、学生字词语
1、师范读第2节,找找有哪些灯?用“——”划出。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灯?
2、出示句子:“最有趣的是龙灯……不停地摆动。”
(1)自读(读通)
(2)学生字:翻闪鳞禁(前鼻音)
龙追摆(做动作)
(3)开火车抽读生字
3、指导背诵这一节
自己背、师生配合背、看图师生配合背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自读、抢读)
2、词宝宝回家,读课文
(1)和好朋友齐读课文(2)师生配合读,男女声配合读
(2)结合投影试背课文
五、说话练习
1、说说你还知道什么灯?(出示图片)
2、你喜欢什么灯?它是怎么样的?讲听。今年你的元宵节是怎样度过的?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语文教案 篇5
《师生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文《师生情》第一,第二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第二段(即第2—3自然段)内容;(两位同学能准确阅读,其余同学理解内容。)会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一句话。(两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说、写,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说、写中培养表达和书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会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塑造尊重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二段内容,体会感情;会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一句话。
【授课班级】六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3课《师生情》的生字、词,请看老师的手语书写字、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拿出草稿本书写。)1.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2.师生齐点评。3.生阅读字、词。
(二)新授课文
师:三位女同学急匆匆地向医院走去,她们在路上想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同时板书:师生情)(生齐读课题两次)
师:(呈现课文内容)请郑同学阅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想一想全班同学的“心意”是什么?
生:??
师:同学们各有答案,带着你们的回答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
师:天下着蒙蒙细雨,一放学了,三位女同学干了什么?生:??(圈出动词)
师: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生:??
师:在路上,她们想了什么?
生:??(用“_____”划出句子)
师: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说明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生:??师:马上就要见到王老师了,她们商量着要告诉老师什么?
生:首先??然后??最后??
师:三位女同学商量见到王老师要做_____件事,首先告诉________,希望王老师安心养病;然后转达________;最后将全班同学凑起来的鸡蛋送给王老师,希望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说出横线需要填写的内容。)师:三位女同学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都表达出对王老师的.心意。是什么“心意”?
生:??
师:同学们对老师的想念、爱戴、尊重和祝愿。请同学们带着对王老师的想念、爱戴、尊重和祝愿之情阅读第三自然段。(三)说、写句子
师:三位女同学商量着见到王老师要做三件事情,首先告诉班里的情况,再转达全班同学的心意,最后才说出同学的祝福。三件事情的完成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文例句)生:??
师:请同学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句子。生:??(师指导易、郑两位同学表达)
师:请同学们将自己表达的句子写下来。(生书写,师指导易、郑两位同学书写,其余同学相互检查,师再检查。)
4(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段,知道王老师生病了,同学们都很想念、爱戴、尊重王老师,对王老师也有满满的祝愿。学会了用“首先??然后??最后??”说、写句子。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2.预习第三段(即第4自然段),想一想,三位女同学看到王老师了吗?
【板书设计】师生情三位女同学去看望王老师。三位背书包打雨伞提鸡蛋急匆匆地走想看到(想念、爱戴)女同学回想:和蔼可亲日夜操劳过度劳累(好)商量:首先??然后??最后??(尊重、爱戴)【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与学情分析《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 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 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 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 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 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 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目标与重难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蓝 又 等 11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 白 的 等 1个生字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说得好
小燕子,第二次,绿,紫
很好
第三次,皮有细毛,柄有小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随文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快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理解“独自、静悄悄”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游戏”等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做游戏的快乐,体会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你快乐吗?快乐就像阳光,像雨露,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快乐就像清风,像空气,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快乐就在你的身边。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快乐的人,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怎么都快乐》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怎”,翘舌音“绳”和边音“蓝”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讲、行、许”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玩、很、当、音”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水井边,来发言。事情理,说一遍。(谜底:讲)
街心两堆土,移走别添堵。人车各走道,畅通无拦阻。(谜底:行)
午前把话谈,很久都不完。语中多称赞,答应把愿还。(谜底:许)
形近字歌示例:
音:亲人来探望,钢琴奏乐章。歌随琴音起,情深意也长。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玩”左窄右宽,右部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很”左稍窄,右稍宽,最后一画捺要舒展。
“音”点写在竖中线上,“立”上横短下横长。
“讲”左窄右宽,最后两画有区别,第一画是竖撇。
“行”左窄右宽,左边的双人旁要写得稍高一些。
易错提示: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元—玩(玩乐)—完(完结)
艮—很(很多)—狠(凶狠)—跟(跟前)—恨(怨恨)
当—档(大排档)—挡(阻挡)
(4)多音字辨析。
得
dé:得到得过且过
de:听得认真
děi:得听我的得亏
巧记:时间过得(de)快,转眼上小学。考试得(dé)高分,得(děi)亏方法好。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诗歌写了一个人玩很快乐,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人玩都能找到快乐。这首儿童诗告诉我们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
(2)诗歌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一个人玩很好。
第2节:写两个人玩也很好。
第3节:写三个人玩起来更有劲。
第4节:写许多人玩更快乐。
(3)第1~3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节的结构相同,都是先写“几个人玩,很好”,接着写这样玩的特点,最后是具体的玩法举例。
学标点符号: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是一种标号,标志语言的`省略。如文中的“正好用纸折船,折马……”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家都很喜欢玩,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玩乐方式。那么,每种玩乐方式分别适合几个人玩呢?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