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6-30 09:22:4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的词汇:“采了一个又一个”。

  2.学习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重点:

  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学说词汇“采了一个又一个”,并能用动作表示。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蘑菇”若干,背景音乐,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呀,赵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神奇的小客人,它长着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你们猜猜它是谁呀?(小兔)

  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学习讲述。

  (1)师:“我们一起跟小兔子打个招呼吧!。”“小兔,你好!”

  (2)“小朋友们好。”

  (3)师:今天小兔子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愿意来听一听,看一看吗?”

  3.播放ppt第一页。

  (1)你看到了什么?(太阳、云朵、蘑菇、小兔子)

  (2)教师小结,边说边做动作: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云儿轻轻地在空中飘荡。小兔子提着篮子来到草地上采蘑菇。

  4.播放ppt第二页。

  (1)提问:哇,草地上的蘑菇真多呀,它们都有什么颜色的呀?

  (2)教师小结:蘑菇真漂亮啊!这儿一个,那儿一个。有穿着红衣的,有穿着绿裙的`,还有戴着花帽子的。

  5.播放ppt第三页。

  (1)提问:草地上的蘑菇这么多,小兔子在干什么呢?(采蘑菇)。

  (2)“是的,小兔子在采蘑菇,谁愿意来学学小兔子采蘑菇的动作了?”(幼儿尝试)“你来试试做采蘑菇的动作”

  (3)哇,草地上的蘑菇真多呀,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小兔子采了一个又一个,采了一个又一个,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说“采了一个又一个”)

  (4)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师幼一起边说边做动作)

  “啊!小篮子里已经装满了蘑菇。”

  6.播放ppt第四页。

  (1)“这是谁喊小兔子呢?”(妈妈)

  (2)“妈妈喊小兔子干嘛呢?”幼儿猜测。

  (3)播放音频“我的宝贝,快回家吃饭啦!”

  (4)小结:妈妈甜甜的声音随着风儿传了过来,我的宝贝,快回家吃饭啦!小兔子高高兴兴回家啦。

  7.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会讲的宝宝可以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

  8. 播放音乐,游戏“采蘑菇”,结束活动。

  “咦,好听的音乐响起了,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学小兔子采蘑菇吧。(师幼随音乐边做边说“采了一个又一个”)哦,我发现外面还有好多蘑菇了,我们一起出去采吧!跟客人老师再见。

  故事:

  小兔采蘑菇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云儿轻轻地在空中飘荡。小兔子提着篮子来到草地上采蘑菇。蘑菇真漂亮啊!这儿一个,那儿一个。有穿着红衣的,有穿着绿裙的,还有戴着花帽子的。小兔子采了一个又一个,采了一个又一个又一个。啊!小篮子里已经装满了。妈妈甜甜的声音随着风儿传了过来,我的宝贝,快回家吃饭啦!小兔子高高兴兴回家啦。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正确发音:嘟、咕、噜、呼。

  2、感受儿歌押韵的乐趣。

  3、了解儿歌《小猪胖嘟嘟》的含义。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DVD《小猪胖嘟嘟》 小猪头饰一个 儿歌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上头饰,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儿歌内容。

  二、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你们喜欢我吗?

  ——我是一只怎样的小猪(胖嘟嘟)

  ——我吃饭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噜)

  ——我睡觉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呼噜噜)

  ——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咕噜噜呼噜噜)

  ——现在老师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播放DVD,完整地欣赏儿歌。

  ——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四、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读儿歌。

  ——读得真好听!哪个宝贝来告诉洪老师,这是一只长得怎么样的小猪?(引导全体幼儿一起读:胖嘟嘟)

  ——依次引导幼儿读:咕噜噜、胖嘟嘟,纠正不正确发音。

  ——齐读儿歌

  ——现在老师要把这些可爱的`小猪送给你们,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你必须把这个小猪代表的儿歌大声读出来,你就可以得到这个小猪了。

  五、结束

  ——我们回家的时候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好,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小百科: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小班教案 篇3

  思 考:

  这个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能让她们通过此次活动能收获些什么?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艺术能力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价值?

  活动设想: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平时每当孩子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开心、快乐,甚至会自发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幼儿活动发展课程》小班下期的主题活动《唱唱跳跳真快乐》单元主题活动过程中,我班一个孩子过生日,大家都来为小寿星表演节目。有个孩子演唱了一首《王老先生有块地》,小朋友们非常喜欢,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哼了起来。而且我发现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重复的歌词,对固定乐句有着浓厚的兴趣。《王老先生有块地》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歌曲,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欢。因此我决定生成以下这次艺术活动《咿呀咿呀哟》。本次活动顺应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教师力求运用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游戏情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最佳教育效果。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验随音乐表演角色情景的乐趣。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2、探索歌曲内在结构,能用多种肢体动作感知、表现歌曲的固定乐句

  活动准备:音乐图谱、丝巾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边有一句非常有趣的歌词,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找一找。

  2、幼儿欣赏歌曲第一遍,提问:歌曲里边有一句非常有趣的歌词是什么?

  3、请幼儿第二次欣赏歌曲,听到“咿呀咿呀哟”就挥动小手示意。

  二、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固定乐句

  1、提问:歌曲有的地方是一会儿就听到“咿呀咿呀哟”,有的地方要时间长一点才能听到“咿呀咿呀哟”。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才出现“咿呀咿呀哟”吗?

  2、幼儿一边欣赏第三遍歌曲,一边看教师操作图谱,感知歌曲内在结构。

  3、幼儿欣赏第四遍歌曲,用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表示听到固定乐句。

  三、用多种肢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1、创设游戏情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很多能干的小木匠在盖房子,盖着盖着木头用完了,他们需要去锯更多的木头。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好吗?

  2、教师与几个幼儿示范锯木头游戏:教师用丝巾顶在头上,双手张开扮大树,请部分幼儿听到“咿呀咿呀哟”就锯木头,大树要慢慢变矮,最后倒掉。

  3、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大树和小木匠,随音乐玩锯木头游戏,表现固定乐句。

  4、启发幼儿劳动累了,用扇风、檫汗等肢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5、两组幼儿交换角色随音乐玩锯木头游戏,表现固定乐句。

  6、启发幼儿创造想象,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四、幼儿选择心情娃娃,回家与父母谈游戏感受

  资料延伸:

  手指谣: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鸡(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其他手指握拳,上下做啄状),咿呀咿呀哦,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鸭(右手手心盖上左手手背,上下扇),咿呀咿呀哦,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羊(两手放头顶,伸出拇指食指,其他手指捏拳),咿呀咿呀哦,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狗(拇指顶住太阳穴,其余四手指做扇状上下扇),咿呀咿呀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2、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背景音乐。

  2、毛绒玩具小熊(系红领结)一个。

  3、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听到老师说什么表情的时候,小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表演出来,看谁反应又快,演的又好。关上小门!

  二、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玩具小熊,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我们一起看看他长什么样子。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他脖子上系个什么?小熊长得漂亮吗?可这只漂亮的小熊每天孤零零,谁也不跟他玩,这是为什么呢?猜猜看!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得吧!

  三、观看幻灯片

  1、欣赏故事第一段:孤零零的小熊。(从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提问:

  ①小熊先去找谁玩?小猪和他玩了吗?

  ②小熊又去找谁玩?小熊和他玩了吗?

  ③大家都不跟他玩,小熊这时的心情会怎样?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去找河马。

  小熊伤心极了,他又会去找谁呢?(从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至你照着镜子瞧瞧)

  提问:

  ①小熊问大河马,大河马是怎么回答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小熊笑了。

  小熊最后笑了吗?接着往下看(从小熊心里想至故事结尾)

  提问:

  ①小熊真的笑了,小熊一笑,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家喜欢怎样的小熊?

  师小结: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观看幻灯片,自由讲述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呢!大家看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再来看这一张照片,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原来大家都喜欢开心的朋友,不喜欢板着脸的小朋友,“板着脸”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啊!看,我们小班的老师和小朋友笑得多开心呀!

  五、观看照片、体验微笑带来的欢乐情绪

  小朋友笑的时候真漂亮!微笑不仅能使别人喜欢我们,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如果经常微笑,我们就很少生病,而且越长越漂亮!

  六、结束部分

  小熊脸上笑咪咪的,小动物都喜欢这位爱笑的朋友。小朋友,你们喜欢他吗?听!音乐响了,我们带上微笑和小熊一起跳支舞吧!

  活动结束:

  给小朋友和小熊拍照留念。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图配文的线索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的内容,并学认“摇篮、飘、翻、吹、唱”的汉字。

  2、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创编活动。

  3、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摇篮一个。

  2、图画纸若干,水彩笔。

  3、配乐曲一首。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摇篮”问:“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绍诗歌的名字“摇篮”并集体认读。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诗歌里什么是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师逐一将字卡出示)

  蓝天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一出示“星、白云、飘”,重点帮助幼儿认读“飘”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行出示相关字卡,重点帮助幼儿认读“翻、吹、唱”汉字,并用动作表现,加以理解)

  3、根据图配文的线索图,幼儿集体学念诗歌。

  4、教师再次朗诵。(配乐)

  请幼儿说说与以往诗朗诵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感受配乐诗优美的意境)

  5、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6、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

  “除了诗歌里说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星、鱼、花、小宝宝,还有什么可以是摇篮?摇着谁呢?”

  7、幼儿绘画,创编。

  活动建议:

  1、创编活动中,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从只更换被包含物(宝宝),包含物不变,过度到包含物与被包含物都更换进行创编。

  2、绘画创编时,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洗澡成为孩子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动;它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幼儿快乐地体验洗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生活经验,学会如何洗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难点:洗澡的方法

  活动准备:小猪手偶、音乐《我们爱洗澡》、洗澡用品若干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使幼儿知道爱洗澡、讲卫生的重要性。

  2、根据生活经验的回顾,认识、了解洗澡用品的名称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猪手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宝宝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们喜欢它吗?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师:为什么不想和它做游戏?小猪可想和宝宝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这可怎么办呢?小猪需要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知道小猪太脏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小猪需要洗澡。

  二、了解洗澡

  ①师:你会洗澡吗?洗澡的时候都需要准备什么?

  ②出示魔术盒,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洗澡用品。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盒,小朋友猜猜里面藏的什?

  请幼儿伸出食指一起说:变变变师小结:哇,变出了这么多好东西!这些洗澡用品可以使我们变得干净、舒服。

  ③师:为什么要准备沐浴露?

  引导幼儿知道用沐浴露滑滑的、保护皮肤,用过后香香的。

  ④师:我们为什么要洗澡?

  师小结:现在天气热了,我们活动后会出汗,黏黏的,皮肤上会有污垢,污垢容易产生细菌,对皮肤不好,也会生病。所以洗澡可以让我们变得很干净,而且香喷喷的。

  三、洗澡的方法

  1、洗澡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准备好洗澡用品、脱衣服)

  2、师:你在家妈妈是怎样给你洗澡的?

  请幼儿两两结合,轮换扮妈妈为同伴洗澡,做动作演示。

  师小结洗澡的大流程:先洗头,洗身上,再洗胳膊、腿,最后是小脚,洗完后用毛巾擦干净。

  3、师示范洗澡的方法和动作挤点洗发露抹头上,抓啊抓,再用清水冲干净,再来挤点沐浴露,抹身上,先搓搓背,再搓身体,再搓搓小胳膊,再搓搓腿,再用清水从头到脚冲干净,再用毛巾把水擦干净,洗澡洗好啦!

  4、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学习洗澡的方法。

  四、体验活动播放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跟着音乐感受洗澡的快乐。

  师: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身上都会黏黏的,不舒服,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来洗澡!

  五、活动小结

  师:洗澡的时候会有很多泡泡,滑滑的、光光的,用手指轻轻一戳,就会破了,真有意思,洗完澡以后身上还会香香的呢,可以舒服的睡个好觉!小朋友要做一个爱洗澡、讲卫生的.好宝宝!

  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洗澡的快乐

  健康活动《我们爱洗澡》课后反思

  一、教材玩水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洗澡成为孩子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动;它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二、目标的达成本次活动主要围绕"我爱洗澡"为主线,整堂课都是贯穿愿意洗澡的积极情绪为始终,引导幼儿通过集体活动来感受集体洗澡的快乐,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做到动、静结合,尽可能的关注到群体。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第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故事的情景,让孩子们讨论小猪需要做什么,以达到目标1:让孩子知道爱洗澡、讲卫生的重要性。第二个环节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洗澡用品名称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最后随《我爱洗澡》的音乐,使幼儿跟着音乐感受洗澡的快乐。三、重难点的突破本节课我的重难点是:洗澡的方法。在学习洗澡的方法环节,我主要是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讨论、模仿洗澡的动作;老师再结合幼儿表现的动作正确示范洗澡的方法;最后是师幼共同学习模仿洗澡的方法、流程。在一环节中,幼儿一直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幼儿与幼儿之间没有很好的互动,所表现出的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

  三、幼儿的反思小班幼儿虽然有洗澡的生活经验,但孩子没有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加强幼儿的卫生行为意识。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比较浓,但由于老师说的太多,也没有很好地激发、引导孩子,以至于有个别孩子缺乏课堂兴趣。如:在认识洗澡用品环节,幼儿对老师出示的洗澡用品没有惊喜之情,更多的感觉是司空见惯。教师应变换更为神秘、新颖的方式以吸引幼儿。在最后音乐活动中,幼儿处于跟着老师做操的状态,没有更好地表现对洗澡的兴趣。教师因与幼儿一起探索、模仿,融入幼儿当中,真正起到师幼共同学习。

  四、不足之处

  1、教师在活动中,琐碎的语言比较多,如:对不对,是不是等,这样的话语很难使孩子在语言的发展方面得到一个锻炼,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减少琐碎的语言,语句应该干脆利落点,孩子的印象也会比较清晰。

  2、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求幼儿一起来洗澡,教师的指示不够清晰,不能仅仅是带操的形式,孩子在这方面没有更好的得到肢体语言的发展,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孩子领会动作的要领,没有培养孩子在技能方面的提炼,丧失了动作的协调性,如果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到了这方面的意识,逐步规范孩子的动作,我相信,音乐活动的目标达成就会更加明显。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9-12

(经典)小班教案10-31

(精选)小班教案12-18

小班教案[精选]11-06

小班教案[经典]11-08

[精选]小班教案10-24

小班教案【经典】02-20

【精选】小班教案08-23

(经典)小班的教案10-26

小班的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