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05-18 16:15:1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水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水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是幼儿了解水,知道水有浮力和冲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课件(流水:慢、较快、急) 故事《文彦博树洞取球》的碟片 洪水灾害片段

  2、幼儿活动材料:

  ( 1 )图片

  水面 水底 一套小物体图片(如石头、木头、球等)

  ( 2 )玻璃水槽、与图片一样的实物

  ( 3 )每人一只小纸船、小铁钉若干

  ( 4 )每组一个小水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 、看课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动作表现水流的速度。

  2 、谈话导入:水宝宝力气可大了,为什么说水宝宝力气大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二、了解水的浮力。

  1 、播放故事《文彦博树洞取球》,吸引幼儿的求知欲,并提问:

  ( 1 )文彦博用什么办法把球取出来的?

  ( 2 )树洞里灌满水之后,球会怎样?

  ( 3 )石头掉进洞里,灌满水,石头会怎样?为什么?

  2 、游戏《浮与沉》:

  为幼儿提供各种物体图片,幼儿认为沉的就贴在图片水底,能浮的贴在水面。

  3 、幼儿实际操作:

  幼儿用与图片相同的实物在水槽中进行实验,证实一下自己先前的猜测,从而了解哪些物体能沉,哪些物体会浮。

  4 、教师总结:水宝宝力气大,它能将许多物体浮出水面,如轮船、皮球等

三、了解水的冲力。

  1 、出示小水车,幼儿想办法将小水车转动起来。

  2 、幼儿进行实验:倒水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起来。

  3 、教师总结:水宝宝具有冲力,能使水车转动起来,帮助人类;有时候也能搞破坏。

  4 、播放电视,幼儿观看洪水时的情景,了解洪水的危害。

  四、游戏《看谁的小船有本事》:

  每人一只小纸船,一个一个向小船中投放小铁钉,看谁的小船有本事,不光盛的小铁钉多,而且不沉入水中 .

  五、活动延伸:

  1 、仔细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离不开水?

  2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哪些能沉?哪些能浮?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

  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10、(齐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⑤、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读)。

  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书)。

  10、感情朗读第五段

  四、激情导读,升华主题。

  1、读中升华:

  师:47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全班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五、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收集有关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驶、串、闭、贵怎么记住它们呀?

  2、师范写贵字。

  3、学生练写。

  七、板书设计:

  8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

  难点: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1、FLASH:(1)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根对水分的吸收。

  2、学生准备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根毛吸水的道理

  [复习提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什么?

  [提出问题]: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呢?

  [播放FLASH]:根对水分的吸收。

  [想一想]:(1)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2)吸水的条件是什么?(3)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

  [小结]: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土壤溶液中的水就通过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进入细胞中。同样道理,根细胞吸收进来的水逐步运送到植物体的各各种组织器官中。

  [设疑]:(1)什么情况下根会失水?(2)俗话说的“烧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补救?(3)盐碱地为何长不出庄稼?回忆旧知识。

  带着问题观看FLASH,并进行思考。(1)一般情况下,根毛是吸水的。(2)吸水的条件是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土壤溶液)的浓度。(3)水分由根毛细胞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结]:当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时,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溶度时,根细胞中的水就会逐步渗出去,造成植物体严重失水。这也是“烧苗”现象的原因。

  [补充]:盐碱地是指土层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致危害农作物生长或使农作物不能生长的一类土壤。

  [讲述]: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提出问题]:农田里的庄稼和其他植物为什么需要无机盐?又需要哪些无机盐?

  [展示]:请同学们把课前培养的小麦苗拿到课桌上。

  [播放FLASH]: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观察比较]:两部分小麦幼苗的生长趋势有何不同?

  [提问]: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无机盐的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植物吸收什么形式的无机盐?

  [讲述]:植物除了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何作用?如果缺少有何症状?

  [自学]:课外阅读——植物缺乏无机盐的症状。完

  对盐碱地了解后能明白盐碱地长不出庄稼的原因: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致使农作物细胞严重失水,不能成活。

  互相展示自己所种的小麦幼苗。

  重温实验过程。

  直观发现,浇自来水的小麦苗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而既浇自来水又浇含氮无机盐的小麦苗粗壮高大,颜色鲜绿。

  回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推测是溶于水中的无机盐。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成填表题。

  名称作用需要量较大的植物

  氮肥

  磷肥

  钾肥

  [讲述]:植物除了需要含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外,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生产中常用施肥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讨论]:给庄稼施肥时,是不是用量越多越好?为什么?

  边阅读边完成填表题,弄清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全班讨论,各抒己见。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过多施肥还会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

  (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xx=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水教案 篇5

  课题:水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关于方程式选择题试题大全,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选择题试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初中化学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初三学好化学方法

  进入,同学们又要一门新的功课----。同学们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学好,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是关于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善于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就会大大地提高。

  化学内容比较多,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 初中生物,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水的组成

  【—汇总】同学们注意了,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有兴趣的同学过来看看,认真记好笔记。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初中政治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初中的同学们对于上面提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已经有所了解了吗。如果大家还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就关注吧。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学中的重要用语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纯净物的组成,我们把这种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

  二、写法

  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稀有气体和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

  (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

  (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如氢气、氧气、氮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同学们要特别留意,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三、读法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到左读出元素名称,中间用“化”字连接。如NaCl读作氯化钠;MgO读作氧化镁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 制取氧气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初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见表2-7-2);

  表2-7-2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征多种变一种的反应一种变多种的反应实例共性都是化学变化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三、创新考点

  考点4.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点)

  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减沙自备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简便易行,三是要减少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

  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儿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

  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例题】

  例析: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另外还要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否则外界空气会进入试管①中,新生成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铜,等冷却后再打开,试管内已恢复至常温,铜与氧气就不反应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

  (4)防止试管②中的液体倒流回试管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①把生成的铜再次氧化。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关系,知道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大致情况。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干湿地区的分布。

  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读图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

  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几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则出现晴朗少雨的天气。正值伏天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时恰值水稻生长旺期,极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问】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同学也积极为灾区捐物捐钱,贡献了我们一份爱心,那么为什么1998年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伏旱”而出现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猛增,远远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并不相同,这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读图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约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约250毫米。

  【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为什么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洪水?

  【教师总结】上述现象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强弱相关。若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为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会出现年际变化。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7月、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长江流域所致。

  我们现在知道了夏季风既影响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还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出示景观图】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图。

  【教师小结】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以荒漠为主,二者的干湿状况不同、南方湿润而我国的西北干旱。

  【提问】什么因素导致两地区干湿状况不同呢?

  学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问】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区,干湿状况一定相同呢?请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周,找出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却分属于半湿润或半干旱的地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的东部属于湿润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蒸发量小,为什么蒸发量少呢?其原因是因为气温低。

  所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要看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空气湿润;反之,则空气干燥。科学家把我国划出四个干湿地区。

  【板书】三、干湿地区

  【读图4.22】我国有哪四大类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讨论】(l)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辅导】(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读图4.22】请同学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各自的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秦岭—淮河以南多利用为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半湿润地区为主的地区多利用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主要是我国草原牧区。所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为我们提供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不同,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就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巩固新课】

  【学生讨论】

  (l)为什么北京地区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降水会出现年际变化,对北京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3)能否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地种植水稻?

  【作业和练习】

  (1)填充图册,第11页作业。

  (2)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干湿地区

  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 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 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

  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四、本课总结 。

  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有关水教案范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有关水教案模板汇总6篇05-15

有关水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5-14

有关水教案锦集9篇05-07

有关水教案模板集合7篇05-02

中班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4-26

剪纸教案范文合集9篇09-06

剪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9-01

剪纸教案范文合集6篇08-29

剪纸教案范文合集8篇08-27

有关水的知识点总结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