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大班美术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意愿画表现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抒发喜欢春天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合理布置画面。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春天"。
2.收集关于春天的照片,制作欣赏范例《春天的故事》相册一本。
3.空白画册一本。
4.油画棒、彩笔、棉签(多于幼儿数)图画纸(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讲述眼里的春天天气给小朋友什么样的`感觉?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用好听的词说一说春天的变化。
二、集体欣赏《春天的故事》相册,感受春天的整体特征
(一)说一说
1.春天刚来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小草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3.谁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有什么变化?
4.春天里有哪些花开放了?花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小朋友在春天里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二)找一找春天的色彩在花、草、小河、小动物及小朋友身上找一找认识的颜色。并说一说春天哪种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三、创作
(一)出示空白画册,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思考最想画什么?怎样画会画得更美?用什么工具绘画最合适?
(三)示范使用不同绘画工具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线条的粗细变化提示幼儿:画大的轮廓时使用棉签,画细小的地方使用彩笔,大面积涂色时使用油画棒或者棉签。
(四)指导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
2.提示幼儿把最想画的东西画得明显些、注意物体的颜色、大小、位置等。
3.指导不同能力的幼儿绘画。
(1)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解决绘画上的困难。
(五)展评
1.集中幼儿作品,放到画册里2.组织幼儿欣赏并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自然结束活动
四、延伸
(一)将幼儿集体作品--《春天的画册》放入语言区供幼儿讲述春天使用。
(二)将准备的材料放置美工区供幼儿进行组合式绘制春天画册使用。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基本画出五官特征。
活动难点:
用绘画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一起欢迎妈妈们。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在生活中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自己的妈妈;
2、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大胆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我主要是发挥想象里,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从生活化的纲要精神来看,具体的就是我上述的内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卓卓小朋友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欣欣小朋友用吸管为她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小百科:石头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本身特质的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的美,升华和提升石头自然之美。通过精巧设计和绘画,给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玩石“鲜活起来”。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教材简解】
活动的选材主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身边的废旧材料,以小动物们去参加聚会而没有包包,请大家为小动物们制作一个动物包包送给它们,激发幼儿乐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在幼儿对各种小动物熟悉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双手,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看图示创作,展现完成作品的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感,并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我——小手能变废为宝,变出创意。
【目标预设】
1.能看懂图示,按图示步骤将马夹袋和纸袋制作成包包。
2.能用彩纸、动物头像及多种材料简单装饰包面。
3.大胆展示自己制作的包包,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看懂图示,按照图示步骤制作包包。
活动难点:能熟练地运用剪、折、粘贴等技能把包包制作平整、服帖。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纸袋和一个塑料包装袋。
2.双面胶、剪刀。
3.纸盘、黑色的纽扣、无纺布袋子、海绵纸、树叶、绒球、珠片、吸管若干。
4.幼儿对动物头像认识的经验。
【设计理念】
不一样的我,就是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变出我的创意。从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出发,小动物是小朋友都喜欢的一个对象,通过创设以小动物参加动物聚会的情境,展开幼儿为小动物制作一个动物包包,调动起他们积极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以及体验自己独立制作完成作品的成功感。
【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幼儿操作,初步完成包包——幼儿进行简单包面装饰——包包秀,送给小动物——整理结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放音乐)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呀要举办一个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走,听着音乐出发吧!(幼儿边拍手边找到空位坐下)
师:森林里真热闹,瞧!谁来了?(幼儿看展示板说出动物名称)
幼:小兔;大象;小熊。
师:小动物们都来了,它们去参加聚会缺少一个包包,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制作的材料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快看看是什么呢?
幼:马夹袋和纸袋。
师:小眼睛真亮,包包是这两样做成的'。
二、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
1.出示步骤图前4步
师:那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谁看懂了?(给幼儿时间仔细观察)
师:谁能来大胆地说一说。(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幼:(图1)对折。
师:谁对折?
幼:纸袋对折。
师:(图2)然后?
幼:用剪刀剪开。
师:用力折出折痕,沿线剪。剪下来纸袋的上面放进垃圾框。
师:(图3)第三步?
幼:用手把袋子打开。
师:(出示实物,请一幼儿尝试)谁能来试一试?
师:双手用力撑开袋子,让它站起来。(图4)接着?
幼:纸袋放进马夹袋。
2.出示步骤图后4步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看懂了前四步,仔细看看下面怎么做?
幼:(图5)用剪刀剪开。
师:在哪里剪?
幼:转弯的地方。
师:这次谁能来挑战一下?(出示实物,请一幼儿尝试)
师:从转弯的地方直直的往下剪,剪到纸袋边。不能往下剪哦。这里剪了,还有哪里也要剪?
幼:反面。
师:一共剪几次?
幼:4次。
师:(指图6)下面怎么做?
幼:撕开双面胶,塞进纸袋贴平整。
师:(指图7)这是什么?(纸筒)怎么做?
幼:彩色纸筒套进马甲袋的拎带。
师:(指图8)最后?
幼:连接起来。
师:两个拎带用透明胶带连起来。
三、幼儿操作,初步完成包包
师:做包包有这么多步骤,都会了吗?有没有信心帮助小动物做成包包?那就开始吧!
1.老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较难的制作步骤。(放音乐)
2.集中评价:
(1)展示成功的作品:
师:这个包包你们觉得怎样?
幼:纸盒站得直直的;包面贴得平平的;带子系得牢牢的。
(2)选择制作有不足的作品,提出要求:
师:这个包包也不错,如果纸盒能站得直直得就更好了……没有完成的可以继续完成。
师:你们真棒,能看图做包包了!那怎样把包包变得更漂亮呢?(幼儿自由表述)是的,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拿出彩色卡纸贴在包面上,把我们昨天做好的动物头像贴上去,来得及的小朋友还可以用桌上的纽扣、绒球、彩带等材料再装饰一下,看看谁的包包最漂亮。
四、幼儿进行简单包面装饰
老师巡回指导。
五、包包秀,送给小动物
集中一起,分组展示。
师:呀!森林里的动物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它们急着那拿包包啦!。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做好的包包吧!请这组小朋友先来吧!真棒!你想把包包送给哪个小动物!
评价要点:你喜欢哪个包包,为什么?
你觉得自己做的包包怎样?
幼儿分组展示,并送包包。
结语:小动物谢谢你们,说我们真能干。他们背上包包快快乐乐的去参加动物聚会了!我们小朋友收拾好材料也要回去了!
六、幼儿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对纸浆画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纸浆、水管、镊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管,师:这个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
2、水管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二、观察水管,对形状、外形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水管
三、出示纸浆。
师:小朋友请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是什么?(纸浆)
纸浆用来做什么的?(做纸浆画的)
四、介绍水管画
1、出示水管画,看看这个是什么上面有什么?(刚刚的水管、有纸浆)
2、做好的水管画怎么样?(很漂亮)
3、你们像不像来做下我们的水管画。
五、幼儿操作进行水管画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导幼儿制作时的一些制作方法。
六、作品展示
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幼儿欣赏。
反思
本次的纸浆课题为“水管纸浆画”,抛开平时的将纸浆直接制作在平面上,这次我们采用将纸浆立体化,使用我们常看见的水管作为底,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将纸浆展示在我们的水管上,纸浆画是我园的特色美术,在制作是幼儿也非常喜欢,对纸浆画的热爱程度也很高,作为我班,水墨画是我们的主要特色之一,与纸浆画相互交替相互学习,幼儿从中体验乐趣从中学习特色美术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感。立体化的制作和平板制作区别在于平板制作是简单,立体需要幼儿竖直制作,也增大了制作是的难度,但大班幼儿协调操作比较好,难度也比较低。制作出来的成品的美感也很高。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的太阳,感受线条与形状的变化所形成太阳的独特造型。
2、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色块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与形状,表现太阳的独特造型。
2、难点: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与色块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
活动准备:
1、范例:线条和图形造型的图片1张,太阳图形2张。
2、幼儿作画材料:勾线笔、彩色纸(红色、橘色、黄色)幼儿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不同的线条与形状,感受造型的变化。
师:今天线条宝宝们在天空举行了一场舞会,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出示三组图形和线条的范例)
(1)师:瞧,这群线条宝宝们在跳线圈舞,跳呀跳呀,真开心。它的舞伴在跳什么舞?(三角形舞)它们一直快乐的在跳着舞,直到最后。再来看看这边的线条宝宝们在跳什么舞?
(2)幼:这条线条宝宝在跳波浪舞。
师:对,它的舞伴也在跳着波浪舞,它们舞伴碰到了一起变换了舞步跳着色块舞了。
(3)师:这对线条宝宝们在跳什么舞?
幼:线条宝宝在跳着折线舞,它的在跳圆点舞。(它们有时碰到一起,有时又分开一会儿,舞跳得好看又好玩。)提问:你还能帮线条宝宝们想出有趣又特别的舞步吗?
二、欣赏不同线条与形状组成的太阳,欣赏太阳的独特造型。
师:突然一阵风刮过来,线条宝宝们都去哪了?喔,原来它们变成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它一同跳舞了。快来看看吧。
(1)它们围绕着太阳宝宝,在跳不同的舞步。有的在跳色块舞,有的在跳曲线舞,有的在跳彩虹舞......它们的舞蹈真有趣。
(2)这边的.线条们围着太阳宝宝在跳不一样的舞了,瞧,它们变换了跳舞的方向,有的跳起长方形舞,有的跳着......太阳宝宝开心的哈哈大笑。
三、幼儿创作太阳宝宝还有许多同伴也想来参加舞会,你们能帮它们想想和线条宝宝们跳跟别人都不一样的舞步吗?
1.教师提创作要求:
(1)我给每个人都准备了太阳宝宝们跳舞的地方。(一张彩色纸)
(2)先想好,线条们围绕着太阳宝宝要跳什么舞步?(用手在纸的中间比划太阳的位置)
(3)把这些有趣又特别的舞步记录下来。
(4)记录好的,整理东西,带着你的太阳宝宝进入舞池。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调整画面结构。
提醒幼儿耐心创作,不胡乱涂鸦。
四、舞会颁奖
师:今天的舞会要选出最有创意舞步奖,你是评委会喜欢哪一对舞伴?说说你选它们的原因。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当线条宝宝们跳舞。
活动反思: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作小结:看来,大家对太阳很熟悉。想更深地了解太阳吗?咱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大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划出太阳的有关句子,并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进行多向讨论交流。同桌讲述讲述自己的收获。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太阳杀菌的知识。”
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进一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是深刻的,所以,随着学生的随机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特别到位。
从个人自学到互动交流,学生头脑中有关太阳的科学信息陡然增长,清晰地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富有童趣、生动形象的网页资料使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大说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手法会使文章内容更清楚更明白地展示给读者,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了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8-13
大班美术教案09-29
大班美术教案03-17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02-02
大班创意美术教案10-23
(优选)大班美术教案08-18
大班美术教案【通用】08-15
大班美术教案(必备)08-15
大班美术教案优秀08-06
大班美术蝉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