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2-04-15 13:06:2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文言文教案6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文言文教案6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以活动为主,提供能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

  教材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本文难点不多、主题明确,学生便于把握,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因为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重在说理思辨,因而趣味性不强,较难出彩。

  基本构想

  突出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摸索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既重过程又重结论。教授传统课文,既教授传统内容,又体现新课改精神。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字;

  2.文章大意把握与主旨归结;

  3.说理性文言文论证手法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阅读材料。学生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课前早读阅读材料: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李选,史料《七国兴亡》,赞扬和批评《六国论》的文章各几段。

  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拨答疑法、讲解法、导引法、检测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请生介绍作者。战国时代,七国争雄争霸,秦由弱变强,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一段历史纵横捭阖,单是对六国被秦灭掉的原因,就有多种说法。同学们请看战国形势图。(出示多媒体画面:“秦灭六国”)

  那么,苏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又是怎样论证的呢?

  二、感知课文。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再注意一下不易理解的字词,可以划下来。再指四名学生个别朗读一遍。

  三、组成学习小组。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向本组成员提出,由本组成员互相解答。能够自己解决最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到全体同学面前,再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检查合作学习的效果 ,出示多媒体画面,生当 堂回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老师评点。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第一部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7)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8)斯用兵之效也 (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0)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小结:以上为实词,特点是数量多。译时要逐字落实,活用的要讲清用法,古今异义的要注意讲准确。学习方法是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积累。

  第二部分:(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3)诸侯之所大欲 (4)盖失强援

  小结:以上为虚词,特点是数量少,用法活。学习方法是:积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之不终也。

  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结:翻译句子是能力,原则:尽量直译,辅以意译。

  四、(探)合作探究,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1.本文的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地位?

  2.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下面的哪个段照应分论点一,哪个段照应分论点二?

  3.生齐读一、三段,分析作者论证证方法和思路。(正面引导,学习作者的论证艺术)

  生自由朗读二、四段,思考:对这个层次的论证,有两种观点(已印发给学生),一种认为论证严谨,有力,另一种认为论据不准确,不能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是苏洵写作的漏洞。你怎么看?生讨论,掀起高潮。

  师引导,明确:

  通过讨论,明确:议论文写作,要有内在的逻辑美。本文为典范的议论文,值得学习。也有不足。论据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论点也太绝对。

  苏洵作为大文学家,难道没有这点历史知识吗,难道不知道写作文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行文吗?请看“北宋的外交情况”(多媒体)

  生同讨论后明确:本文的借古讽今、高瞻远瞩不畏强敌的思想,形成文章的魅力;斩钉截铁、生动有力的语气,增添了文章的语言魅力。

  五、小结:七国的消烟已经散去,历史的回声永不消失,智者的思索不应停止。让我们带着积极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每一篇课文。作业:二选一:1。课个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分析其观点。

  2.选一个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可以模仿本文,也可以创新。

文言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教案 篇3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

  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

  日中:正午。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孰:谁。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文言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三、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读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 (2次)

  2、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六、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文言文教案 篇5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__ (子猷)语时了不悲___ 便径入坐(于)灵床上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

  ⑶古今异义

  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_ 今义:全,完全)

  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_ 今义:常做语气助词)

  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__ 今义:常表原因)

  ⑷文章结构:

  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

  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

  ㈠重点生字、词义

  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笃:___ 了不悲:_____ 舆:____ 恸:______

  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掷:__________ 恸: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_____ ⑥此已丧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闻消息__

  ㈡常考句子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____ )

  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齐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_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7.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并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8.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_

  9.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_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_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_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_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_ 请简答。(2

  13.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14.《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的独特个性的。

  1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_

  五、课外对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阴:旧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剡县,即今浙江嵊县。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四望皎然 (_______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 )

  17.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有一龌龊③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④之画。章侯头裸体⑤,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强:强迫。⑤头裸体: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诱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_____ )

  A.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_________ B.余悲之 (《捕蛇者说》)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 (《岳阳楼记》)_____ D.何陋之有_ (《陋室铭》)

  21.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________ )

  A.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读画录》 )_ B.何以都不闻消息_ (《人琴俱亡》)

  C.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______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陈章侯的品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习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喜欢的文言文,准备交流。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1、师谈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屏幕显示:诗词等)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了哪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二、温故知新,复习课内文言文

  1、谈谈对文言文的认识:

  师小结:文言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传诵,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回顾本学期学习了哪些文言文。

  4、小组合作,复习文言文。师提示:朗读,释义,明理,背诵

  5、小组汇报。注意生生互动,读得充分,入情,有韵味。形式多样

  三、归纳学习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满哲理,饱含人生经验的语言,能使我们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组上台,幻灯展示收集的文言文,汇报自学收获。

  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轮美奂。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妙文我们来不及看,同学们可以下课后继续交流。

  五、总结。

  板书设计:(略)

【关于文言文教案6篇】相关文章:

关于文言文教案三篇04-12

【实用】文言文教案三篇03-26

文言文教案模板八篇03-25

文言文教案合集5篇04-09

有关文言文教案3篇03-23

文言文教案模板9篇03-22

【精华】文言文教案4篇03-20

文言文说课稿11-09

关于草原教案04-12

文言文阅读答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