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活动中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沙上地域,初步了解沙上美食。
2.感受沙上文化的丰富,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沙上饮食文化产生兴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沙上美食若干。如:红薯、芋头、菱角、芦穄等。
2.《沙上美食》白板课件。
3.幼儿对沙上美食有简单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先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哪里人?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是我们锦丰本地人。有的小朋友是四川人,还有的小朋友是江西人,你们也是张家港的新市民。我们锦丰人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上"人。那你们知道"沙上"是指哪里吗?
2.介绍"沙上"名字的'由来。
看图,教师介绍。看,这里曾是一大片水域,因为江水的冲打,慢慢堆积起了沙滩,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围出一块块土地。种上家乡特产,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锦丰。沙上地区除了锦丰还有我们周边的几个乡镇如:三兴、合兴、南丰等。
二、以参观的形式,初步了解沙上美食有哪些?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沙上的美食,好吗?我们去看看都有哪些美食,一边看,一边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两位教师分别带两组的小朋友去参观,边看可以边作介绍。
三、分类欣赏"家乡美食"的白板引导幼儿知道一些沙上美食。
1.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刚刚看到了哪些美食?这类美食还有哪些品种?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食物,你家有没有?(亲一个本地幼儿回答,再请一个外地幼儿回答)。原来这些食物是我们张家港沙上地区所特有的食物。
四、品尝食物,学做礼盒。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我们沙上的美食远近闻名,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慕名前来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呢!小朋友,你们想尝一尝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美食。下面请你们轻轻的下去尝尝把!吃的时候,要先想想你吃的食物叫什么名字,看看他是什么样的?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
2.幼儿品尝后集体讨论:你吃了什么食物?是什么味道?
3.教师总结: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些美味的食物吧!
(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刀鱼、鲥鱼和河豚,长江三鲜味道鲜;芋艿香,番薯甜,茭白、秧草做菜棒;馓子、脆饼、炒米糖,吃在嘴里脆又香;沙上没死人人爱!)
4.做礼盒
(1)教师:今天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喜欢我们这里的美食,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个礼物盒送给他们,好吗?
(2)要求: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食装进礼盒,你送的是什么请你给你的礼物盒自上贴上相应的图片。去送给客人老师的时候,请你要介绍你的礼盒里装的是什么?它的味道如何?
5.幼儿装礼盒、送礼盒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集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一些美食呀,我们沙上还有许多美食呢!回了家以后请你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尝一尝,回园后我们再交流。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遵守规则。
2.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时的ppt课件 。
2.贴有交通标示的活动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游戏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样做?
2.出示喝水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为什么没有喝上水?应该怎样做?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那生活中是不是也要遵守社会规则?
3.出示生活中人们没遵守社会规则的图片“小区怎么了”,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
4.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做一做,玩一玩
1.游戏——安全过马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受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让家长懂得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掌握方法,家园一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幼儿将各种规则,化为心中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
小百科;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做馒头的活动了解馒头要经过和面、发酵、加碱、成型和蒸汽蒸等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三、活动过程
和面。
幼儿观察、摆弄面粉的形态,讨论怎样将面粉和成面,幼儿用带有标线的杯子实验和一碗面需要多少水。
(1)看一看:面粉是什么样?
(2)幼儿讨论:怎样使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操作:向面粉里倒水,用匙子搅拌。
(4)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①倒了三格水,和出的面粉像稀泥,稀稀的。
②倒了两格水,面粉能变成面团。
③倒了一格水,面粉能捏成面团,但还有多余的面粉。
发酵。
幼儿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暖和的地方用湿布盖好,第二天幼儿拿起面团闻一闻,面酸了。教师引导幼儿取少量的碱加水调匀后放在发酸的面团中揉,闻一闻直到面团不酸为止。幼儿用塑料小刀将面团切成各种形状的馒头。
蒸馒头。
将切好的馒头放到笼屉中蒸20分钟,热腾腾的馒头蒸出来了。幼儿品尝自己做的'馒头并分享快乐。
吃馒头。
幼儿掰开馒头,发现里面有小坑坑,怎么回事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用儿童语言表述。
点评
“做馒头”是以探究为主线的制作活动,题目贴近生活。做馒头要先发面,面变酸了再加食用碱,面不酸了再放到蒸锅上去蒸,这样馒头就做成了。馒头做成功的关键是要和好面,还要控制加水和加碱的量。对于活动的知识点,可以内化成幼儿的语言。如对发酸的面加碱会不酸,可以这样帮助幼儿理解:酸和碱是两个小淘气,一见面就打架,冒出许多小气泡,这个小气泡是二氧化碳。蒸馒头要加热,一加热二氧化碳就跑出去了,它的小房子就空了,就成了馒头里的小坑坑。小坑坑实际上就是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幼儿园的快乐,与人交往要和睦相处。
2.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
一、 谈话导入 。
师:小朋友你喜欢幼儿园吗?你为什么喜欢幼儿园?
生:喜欢。
生1:幼儿园里有许多玩具。
生2:幼儿园里有滑梯。
生3: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可以做游戏。
师:说一说你在幼儿园里是怎样与小朋友相处的?
生1:我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生2:我和小朋友一起摆积木。
师: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会去帮助他。
生2:小朋友摔倒了我去扶他。
师:小朋友做的真好。让我们去看看这些小朋友《谁做的对》。(出示课件)
二、 根据图片、理解内容 。
师: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玩球。
师:你看他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生:不高兴,因为他是一个人玩,没有朋友。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去找小朋友玩。
师:看谁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出示图片)
师:你看他现在高兴吗?
生:高兴。
师:小朋友在一起真快乐。让我们也一起来做游戏吧!
师:请你做一个高兴的样子。(生做高兴的样子)让我们看下面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出示图)
生:小朋友要去打球。
师:后来的小女孩要干什么呢?他们是一起去玩吗?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师:你看这俩位小朋友做得对吗?
生:不对。
师:这样小女孩很不高兴,会很生气。请你做个生气的样子。
师:如果你是这俩个小朋友的其中一个,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让小女孩和我们一起玩。
师:你们做得真棒,小朋友之间要团结。让我们去看看这位小朋友怎么了,站着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出示图)
生1:小男孩摔倒了。
生2:小男孩踩到香蕉皮,摔倒了。
生3:小男孩摔倒了,站着的小男孩在笑他。
生4:小男孩摔倒了,站着的小男孩在去扶他。
师:让我们听一听站着的小男孩在说什么?
师:小男孩摔倒了,很疼。可是站着的小男孩还在嘲笑他,你说他做得对吗?
生:不对。
师:让我们快来对摔倒的小男孩说些什么吧!
生1:我对他说:小弟弟,你疼不疼,快起来。
生2:你没事吧!我帮小男孩揉一揉。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小朋友听了很高兴。他说:谢谢你们。让我们一同再来看看这三幅图里的小朋友谁做的对吧?(出示图)
生:第一幅图的小朋友做得对。
活动延伸:
师:让我们也向第一幅图里的小朋友一样一起玩吧!请小朋友同我一起回到班级搭积木去吧!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多与小朋友一起玩,体验幼儿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豆豆的烦恼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
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
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
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
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三、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活动延伸:
我们到教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小朋友吧。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5
设计意图:
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活动准备: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小结:明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大家一块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5、中秋节的`活动结束。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春天的主要特征,提升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加深对春天的认识了解,感受春天的美和勃勃生机。
3、幼儿发展幼儿的感受力于表现力。
活动重点:幼儿认识春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活动难点:幼儿能根据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一段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各种鲜花的`图片、用于幼儿戴在手腕上的小花人手一朵、一段轻快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
2、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天气与冬天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花园里鲜花盛开,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春游。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各种鲜花的图片,幼儿观察。
2 、请个别幼儿学一学图中花开的样子,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一样的花开姿势,如:花开在上边、旁边或是蹲着开……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模仿开花的各种姿态,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姿势。
4、带上手腕花,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春天,大家多开心。啊!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像是一群春天的小天使,可爱极了!让咱们一起听着春天的音乐,跳起来吧!
2、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听音乐出教室,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让我们一起来布置美丽的春天吧!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画、贴、捏等方法创作春天景象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区上。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约定”的意义,知道约定好的事情应该遵守。
2.能在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公交车背景两张、小动物:狐狸、长颈鹿、刺猬、松鼠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约定”
师:大狮子有一辆漂亮的大汽车,它经常带着遵守乘车约定的小动物到处游玩。
提问:什么是约定?
小结:约定就是一起说好的事要记住并遵守。
二、演示教具,讲述故事,感受乘车规则的意义。
1、依次出示动物,讲述故事:
(1)今天大狮子会带谁去呢?(狐狸)小狐狸很爱唱歌,很爱讲话,所以,大狮子跟狐狸之间约定:不能在车厢内大声唱歌、讲话,保持车厢安静。
(2)第二个动物是谁呢?(长颈鹿)长颈鹿上车了,它的脖子好长,所以,大狮子跟长颈鹿约定:不能把脖子伸到车窗外面去。
(3)看看谁又上车了?(小刺猬)小刺猬的身上都是刺,所以,大狮子跟小刺猬约定:不能推来推去。
(4)最后是谁上车了呢?(松鼠)小松鼠喜欢跳来跳去,跑来跑去,大狮子和小松鼠约定:不能在车上跑跳。
(5)四个小动物坐下后,大汽车高高兴兴地向前开去,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好美丽的大海哦,还有飞鱼呢!”车还没停,小狐狸开始大声讲话,长颈鹿把脖子伸出窗外看大海,小刺猬推来挤去,小松鼠兴奋得在车上跳来跳去。大狮子被吵得没看清前面是红灯,突然一个急刹车,跳来跳去的松鼠一头撞在刺猬身上受伤了。大狮子非常生气。
提问:大狮子为什么会生气?不遵守约定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还记得小动物们跟大狮子之间的约定吗?(追问:为什么?)
小结:原来约定是为了让我们坐车时更加安全,更加有序。
(6)出示标志,讲述故事结尾:
大狮子再次提醒了小狐狸不能在车厢内大声讲话,保持车厢安静,长颈鹿不能把脖子伸到车窗外面,小刺猬不能推挤别人,小松鼠不能在车上跑跳。这次,大家都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约定,并很好地遵守了约定。大狮子非常高兴,开着大汽车顺利地带着小动物们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他们开始玩水、野餐,太有意思了!
二、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乘车约定
根据幼儿回答,师及时出示乘车约定图示贴在公交车背景图上。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什么约定呢?(追问:为什么?)
回应:
1.不能在车上吃东西——在车上吃东西,不仅会弄脏车厢,而且很不文明。
2.不能带危险品上车——是的,不能把危险的东西拿手上,不然要伤到别人,一定要仔细地包扎好。
3.不能乱涂乱画——是的,乱涂乱画会影响车厢整洁。
结合图示小结乘车约定:原来,我们乘车时不能……乘车时大家都能遵守这些约定,就能让车厢内既有序,又安全了。
三、身边的约定,再次感受约定的意义。
提问:在幼儿园,老师和你们又有什么约定呢?为什么?
不能发出噪音——是的,轻声讲话不仅对我们的'喉咙有好处,而且教室环境会让大家感到很舒服。
不能打架——是的,打架是件危险的事,不仅会伤害别人,自己也可能会受伤。
不能跑来跑去——是的,教室那么小,跑来跑去会摔倒,也会影响到别人。
小结:那么,约定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遵守。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对别人也很重要。
四、延伸活动
等下回到教室就是我们的喝水时间了,喝水的时候又要遵守哪些约定呢?让我们轻轻地去教室喝水吧,记得要遵守约定哦!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8
学习目标:
了解参观动物园要遵守的规则,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和设施的责任感。
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见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前在活动室四周贴上动物园、海洋馆里的动物图片。
幼儿自备参观动物园的照片。
《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4页。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出示参观动物园的照片,并分享当天游玩的趣事。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请幼儿观察棋盘的内容,向幼儿提问:
图中哪些小朋友的行为不对?为什么?
图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
参观动物园或海洋馆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3、利用活动室四周的动物图片,与幼儿表演去动物园参观。播放轻快的音乐,先假装乘坐地铁,再乘坐公交车来到动物园,之后到不同的地方游览,每到一个地方,请幼儿说出要遵守的规则,例如观看大熊猫时,要保持安静;观看水母时,不能拍打水族箱的玻璃;观看海狮时,不可随便喂食。
4、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描述他看见什么动物在做什么,例如“我看见大熊猫吃竹子。”
活动评价:
能说出参观动物园要遵守的'规则,懂得爱护动物。
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见闻。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的工作,体会妈妈的辛苦,为妈妈感到骄傲。
2、幼儿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亲情。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妈妈、感恩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孩子了解妈妈的一些情况(工作或家务)。
2、邀请妈妈来参加活动,让部分妈妈课前准备好讲述自己的工作或操持家务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了解妇女节。
1、师:你们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是谁的节日?
2、今天是三月几日?三月八日是星期几?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的妈妈来幼儿园,我们和妈妈们一起庆祝三八妇女节,大家开心吗?妈妈们开心吗?
二、夸夸我的妈妈。
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妈妈。谁来说说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属相(属什么生肖)、爱好(最喜欢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等。
三、妈妈们介绍自己的工作。
1、分别请工作性质不同的妈妈介绍自己的'工作。
2、妈妈工作很辛苦,回到家里还要忙什么?请妈妈来讲讲自己在家里要做什么?
3、教师小结:妈妈都有自己的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做饭、烧菜。有时还要陪小朋友游戏、学习,你们说,妈妈辛苦吗?
四、感恩妈妈。
1、刚才你们了解了妈妈们的工作,你们觉得妈妈们很辛苦,那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呢?(祝福语)
2、妈妈工作这么辛苦,我们除了说祝福话,老师觉得还不够。当妈妈累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3、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4、歌表演《好妈妈》
请幼儿站在妈妈面前,进行歌表演,让妈妈体会宝宝爱妈妈、感恩妈妈的心情。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让幼儿认识水果蔬菜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农民伯伯田间劳作场景录像
2.每位幼儿带1-2个水果或蔬菜
活动过程
一.提问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
那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二. 引导发现
1.观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收割玉米.摘棉花等)
农民伯伯是怎样劳动的,我们来学学好不好。(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劳动的时候累不累呢?(累)
那我们要怎样做呢?(爱惜粮食)
2. 小朋友秋天还有许多的水果和蔬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三. 交流讨论(给水果.蔬菜找家)
1.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是什么?
2.把带来的水果或蔬菜放到水果区或蔬菜区。
3.幼儿自由交谈,学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名称
外形.味道.及用途,然后进行分类。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大灰狼是否该救的讨论,能大胆地与同伴进行辩论。
2.思考大灰狼该不该救的理由,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狼的行为习性和有关生态平衡的出浅知识。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大灰狼该不该救》;教学cd《大灰狼该不该救》;阅读材料2《大灰狼该不该救》。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模拟狼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谁发出这样的声音?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播放教学cd,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
2.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原来,是老狼掉进了陷阱在呼救,你们说要不要救它?
(2)教师再次播放教学cd,让幼儿在对故事比较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展开讨论。
(1)幼儿自由结伴组成若干小组,围绕问题畅谈想法:要不要救老狼?为什么?
(2)幼儿分成"要救大灰狼"和"不救大灰狼"两组,每组幼儿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参与两组的讨论,了解幼儿的想法。
(3)持不同意见的两组,各自说出本组的意见。
(4)教师作为参与讨论的.一员,谈自己的想法:狼是肉食动物,但我们不能因为狼吃小动物而随便捕杀狼,这样会造成自然界生物链的断链和生态的不平衡。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和平相处。
活动建议:
1.活动中的讨论环节,教师可将自己作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语言区提供阅读材料2《大灰狼该不该救》,请幼儿自主阅读并完成提示内容。
3.活动后,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动物方面的百科全书请幼儿阅读,使他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伤害,使幼儿对如何保护狼等肉食动物有新的认识。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升中班了,有上中班的愿望。
2、懂得中班小朋友要努力学习,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
3、萌发升做中班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我要升中班了》。
2、和中班老师联系好参观事宜。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上中班的愿望。
活动难点:
懂得要努力学习,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
审美元素:
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有上中班的愿望,同时萌发升做中班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与中班孩子活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与哥哥姐姐一起玩的快乐,体验到自己是幼儿园大家庭中的一员。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引导幼儿说出幼儿园的活动室、厨房、医务室等地的位置。
教师:我们马上要到二楼去,你们猜猜,那是什么地方?
(教师不告知答案,幼儿自由猜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某中班参观,感受中班的环境。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和小班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观察中班的环境,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中班活动室的墙饰和小班不同,中班哥哥姐姐的个子比我们高……
3、引导中班小朋友与小班幼儿结伴活动
中班幼儿自愿选择一名小班幼儿一起游戏,让小班幼儿感受他们是怎样当哥哥姐姐的。
4、相互交流活动情况,进一步激发幼儿当中班哥哥姐姐的'愿望
(1)教师:刚才中班哥哥姐姐带你们玩了什么?你们高兴吗?中班哥哥姐姐的本领大吗?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升中班后,想做一名怎样的中班小朋友。
5、教师评价: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妇女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加深对劳动女性的尊敬和热爱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红花数朵(幼儿小组活动制作)。
2.请幼儿向妈妈、奶奶等了解她们工作的情况及做出的贡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挂历,翻到3月8日,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字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让幼儿简单知道,从前人们看不起妇女,即使她们参加劳动、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这个日子,劳动妇女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争取到了公平。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就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3.讲解什么是劳动妇女,请幼儿议论一下谁来过这个节日?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妈妈、奶奶、阿姨、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她们对社会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请幼儿夸夸自己了解的身边的女性(妈妈、奶奶、老师等),说说她们在工作岗位做出的贡献。
5.在教师的倡议下,引导幼儿给节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贺。
6.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各部门,给园长、炊事员、老师送花表示祝贺,感谢她们为小朋友做出的劳动。
7.晚离园带上礼物给过节的妈妈、奶奶等。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4
学习目标
知道保护环境的一些方法,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喜欢唱歌曲。
学习使用简单的记录表,对照实际生活记录自己的环保行为。
活动准备
《美丽村》电子书或幼儿用书。
歌曲《我爱地球》(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美丽村》幼儿用书或电子书,与幼儿重温故事内容:
这里是美丽村,可是,村里到处都是垃圾,一点也不美丽,还发出一阵阵令人厌恶的臭味,就连小鸟飞过都会用翅膀捂着鼻子。美丽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原来,村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很多的垃圾。熊妈妈扔掉塑料袋,猪爸爸扔掉吃剩的食物,猴子哥哥扔掉旧玩具,狐狸姐姐扔掉瓶子。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了垃圾,小猪不能在游乐场玩滑梯,河马先生也不能在河边钓鱼了。
牛村长看到美丽村的环境这么糟糕,马上请大家一起开会,商量保护环境的办法。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牛村长说:“好吧,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让美丽村恢复美丽。”村民一致同意牛村长的话,大家决心要保护环境。
首先,大家都尽量减少制造垃圾。熊妈妈上街购物时带着自己准备的购物袋,这样就可以少用塑料袋;猪先生想了各种办法不浪费食物;猴子哥哥也更加爱惜玩具,不再随意扔掉玩具……另外,大家还学到了一些珍惜资源的办法:河马先生会把垃圾分类后再放进垃圾桶。熊妈妈教大家制作再生纸、利用旧盒子给熊宝宝做数字卡玩游戏。狐狸姐姐则把用过的瓶子和盒子变成有趣的小玩意儿。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和用电。为了美化环境,他们还一起种植花朵和树木,让美丽村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在大家的努力下,美丽村终于恢复了从前美丽的面貌了。
2. 与幼儿讨论:
美丽村的村民怎样做,才使美丽村恢复从前的`面貌?(减少使用塑料袋、珍惜食物、爱惜玩具、把废物分类、废物利用、节约水电、绿化环境。)
你喜欢从前的美丽村?还是现在的美丽村?(自由回答。)
你会怎样保护环境?(自由回答。)
如果只有你保护环境,你认为地球会恢复美丽吗?为什么?(自由回答。)
3. 播放歌曲《我爱地球》,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4. 出示“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向幼儿介绍记录表的用法。
5. 请幼儿与爸爸妈妈完成“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然后带回幼儿园,看看谁是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价
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能唱歌曲《我爱地球》。
能使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活动建议:
《幼儿活动册》第11页可作为延伸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哪些行为是爱护环境的行为。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观使幼儿知道超市里的物品很齐全,并了解超市是方便人们购物的场所。
2. 观察、了解超市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尝试购物,遵守购物规则。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事先与附近超市进行联系;
2. 幼儿每人准备两元零钱。
活动过程:
一. 谈话讨论
1. 去超市我需要购买些什么?列出小清单
2. 在超市里我们怎样去购买物品?在购物时需要注意什么?
提出注意事项:
1. 仔细观察、不随意乱翻、乱摆,小心轻放各类物品。
2. 不将未付款的物品带出超市,在收银台结帐。
3. 注意观察标价,不超支。
观察货物的分类方式,学着迅速、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货物。
二. 去超市购物
1. 幼儿参观超市。
引导幼儿观察商品的归放排列、商品的标价、付款处。
2. 尝试购物。
(1) 指导幼儿独自或结伴购物。
(2) 观察幼儿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并协助解决。
(物品放置过高,超出购买范围,提醒找零钱,拿好清单,排队付款等)
三. 延伸活动:
与家长联系,到超市购物时可带孩子一起去,一起选择商品,一同付款。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05-18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10-11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0-31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合作的快乐07-16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10-31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教案08-07
社会活动教案06-09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垃圾桶的困惑》教案07-17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