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12-24 14:09:4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美术教案锦集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制作太空新居,感受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以及瓦楞纸的材质美。

  (二)学习用瓦楞纸塑造立体几何形状并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造型的方法和技能。

  (三)通过学习制作太空新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科技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基本几何形体以及复杂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

  (二)用瓦楞纸制作太空新居。

  三、课前准备

  课件、手工用具(剪刀、美工刀)、瓦楞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检查用具。

  (二)视频引入太空新居,带着问题“未来建筑有什么特点”师生一起观看科幻电影《20xx太空漫步》—引出课题:太空新居。

  (三)观察欣赏十大现代建筑,感受它们带来的美感(课件展示)

  1.引导学生欣赏当今十大现代建筑,从以下方面观察分析:(1)这些建筑有什么样的外形轮廓?(2)造型有什么特点?(3)外观装饰材质有什么特点?(4)怎样把瓦楞纸的'粗糙质感改造得具有科技时尚感?

  (四)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太空新居

  1.你认为太空新居应该有什么特点?

  2.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出有新意的新形体。

  (五)欣赏分析书中的太空新居

  分析书中学生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六)实践中体会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五、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用自带的纸板,分组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太空新居。

  2.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1)在纸上绘制太空新居草图。

  (2)根据太空新居草图分工制作主体结构基本形体,在制作一些小部件,然后组合各部分,最后局部添加特殊效果。

  六、作业展评

美术教案 篇2

  一、录像(音乐片段)

  1. 听歌学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曲,与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看那组同学唱得好。

  2.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词的内容讲什么?

  回答:这首歌是陕北民歌,歌颂黄河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二、提问:

  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发挥)

  答: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2、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黄河在九十万年前只是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是在独立的内陆湖盘水系的基础演变过来的。

  三、看录像“黄河一方土——壶口瀑布”

  1、 黄河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挥)

  答:气势雄伟。

  2、 为什么叫它壶口瀑布?

  答:滚滚洪流注入深潭,水波急溅,如茶壶注水。

  3、 黄河壶口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挥)

  答: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

  4、欣赏亚洲飞人成功飞越黄河的图片。

  四、欣赏黄河第一湾图片

  黄河第一湾与壶口瀑布有何不同?

  答:壶口瀑布水势汹涌,奔腾咆哮。黄河第一湾犹如静谧的`少女躺在大山的怀抱,文静娴淑。

  五、关于黄河的赞颂

  1、 欣赏关于黄河的诗歌朗诵

  2、 欣赏反映黄河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3、 欣赏关于黄河的诗词。

  朗诵《将进酒》

  放映黄河的图片

  提问:用《将进酒》的那一句诗词形容这张图片最适合?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是如何理解《将进酒》这首诗词的?(自由讨论)

  答:诗中鼓吹饮酒行乐,其实是借酒消愁,表现了李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同时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他的乐观自信,方纵不羁的精神。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 新授: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xx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 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

  (2)说说本课所得。

美术教案 篇5

  课题:蛋壳画

  课业类型:手工制作

  教学

  目标:

  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蛋壳的性质(易碎),。

  操作:使学生了解蛋壳画的特点,用正确高效的方法来完成画面。

  创造:学生能设计制作出精美的蛋壳图画。

  情感: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有趣的创作过程中探索出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蛋的结构性质,和蛋壳画构图的要素,为下一节课打基础。

  教学难点

  如何让这种初步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达标规程

  研究性查询资料(带着问题)——引导——师生探索体会——解决问题——拓展

  教具准备

  自然状态下各种不同颜色的蛋;几幅蛋壳画

  学具准备

  纸、笔、蛋壳

  其他

  共三课时完成,每课35分钟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和前提测评(1分钟)

  按常规进行。

  导入主题(7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蛋里有丰富的营养,但是蛋壳却可怜的被大家扔掉。大家想想看蛋就当我们的厨师,那怎么帮助蛋壳宝宝也找到一个工作呢?

  师:好,同学们在看完一个小的动画片之后告诉老师,好不好?

  生:好!!

  让学生看看一个关于鸡蛋的flash

  师:谁能告诉老师动画片里讲的是什么?

  生:------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动画片里一共有几种蛋呢?

  生:有白白的鸭蛋。

  师:对!还有呢?

  生:还有黄黄的鸡蛋和鹌鹑蛋。

  师:鹌鹑蛋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白相间的!

  师:对!!

  认定目标(5分钟)

  师:好!大家都很聪明!下面谁能告诉我有没有帮蛋壳找到工作呢?

  生:------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想好,那老师说几个你们先看看。

  一、汪曾祺写的《端午的鸭蛋》里面说:“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是不是一个灯笼的工作呢?

  二、将蛋壳直接干燥、粉碎,就成为蛋壳粉饲料,容易被家畜、家禽消化吸收——这就是很有营养的动物食品。——这又是厨师了(动物的厨师)

  三、先拿一只鸡蛋,在鸡蛋壳上弄一个小洞出来,再把蛋壳洗干净。接着,放一些水泥在里面。只要水泥一干,就在蛋壳里自己固定好了。然后你就可以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和嘴。这是杭州市西湖小学三(2)班的杨诗佳同学用蛋壳做的不到翁。——这不是又成了装饰品。

  四、

  师:好了!老师想了好几个。谁还能想出来?

  生:可以做蛋壳画。

  师:对!这位同学很聪明!我们可以把蛋壳敲碎,然后贴成画!同学们再想一想那蛋壳画的颜色是不是很少吗?前面我们看的动画片里只有黄色的鸡蛋、白色的鸭蛋和黑白相间的鹌鹑蛋,是不是只能画三种颜色的蛋壳画呢?

  生:我们可以在蛋壳上涂颜色的。

  师:对!

  导学达标(20分钟)

  蛋壳工艺品的制作种类很多,课文中主要介绍了镶嵌画的制作方法,也表现出了不倒翁蛋壳蜡烛是用什么做的。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一项完成。蛋壳有易碎的特点,活动中鼓励学生细致、耐心地完成作品。

  蛋壳镶嵌画的制作方法是:

  1、将鸡蛋洗净,剥去内侧的薄膜,用彩笔在蛋壳外侧涂上颜色。

  2、油彩干后,把蛋壳弄成适当大小的碎块,然后按颜色分别放入小碟中。

  3、在图板上用铅笔画好草图,(不要太复杂,因为蛋壳没有办法弄成太精细的画面)用彩笔涂上颜色。

  4、在图板上贴上双面胶,尽量不留空隙。

  师:同学们先按老师说的试试看。

  5、慢慢揭下双面胶上的纸条,用镊子将相应颜色的`碎蛋壳贴在上面,尽量不要露出白底。

  注意问题:

  1、图画边缘的胶水涂整齐,胶水要适量;

  2、将块较大的蛋壳贴在纸上后再按成小块,并用手指按碎;

  3、用小刀将小块蛋壳向图边缘移动,形成理想的形状。

  教师测评总结(3分钟)

  本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回收再利用,只是人们缺少发现和创造,不但浪费了不少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应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学会改造环境的本领。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学生找到善于发现的眼、勤于创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业要求:

  让学生回去初步尝试一下蛋壳画的制作,并收集一下蛋壳画的资料。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如果说史书兵马俑用文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文物兵马俑则以物质存在向我们展示出先辈的智慧、创造和成就。

  本课兵马俑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的欣赏评述活动中来。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的秦兵马俑进入学习活动。教材兵马俑主图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兵阵庞大的气势。挖掘整理的情景以及挖掘现场环境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这几幅兵马俑图片让学生对考古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教材的右下角有彩绘铜车马刚出土时伞盖碎成三百余片的情景和修复后光彩照人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劳动的艰辛。教材上角图片为一尊“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泥塑艺术的顶峰,它给世界艺术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本活动要求学生在了解考古过程的同时,对秦兵俑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欣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了解其造型特点,尝试用泥仿造陶俑的形状捏制一个泥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幻灯片,泥块等。

  板书设计:

  7.兵马俑

  艺术成就:(1)表情:千人千面

  (2)服装和动作:铠甲和布衣

  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4)头与躯体黏结。

  (5)黏结上肢,调整姿势,添加、刻画、装饰细部。制作要点:先做大体形状,再做细部修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哪些属于世界奇迹吗?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2、你知道秦始皇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3月,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3、板书课题:兵马俑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二、民主导学

  (一)欣赏、分析

  1、了解三个俑坑。

  (1)一号坑。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

  (2)二号坑。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

  (3)三号坑。三号坑最小,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2、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参观。

  欣赏《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

  3、同学们通过欣赏、了解,能说说自己想了些什么吗?

  (规模大;数量多;雕塑精美)(考古任务艰巨)??

  排列有序“高超艺术”。

  (二)体会感知

  1、选择部分陶俑、陶马,让学生体会感知,并说说其精美的艺术特点。

  (1)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身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2)军吏俑

  (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神情严峻,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

  (3)武士俑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头发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4)跪射俑

  (5)骑兵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6)一号铜车马

  (一号铜车马,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2、讨论: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兵马俑雕塑艺术上的精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以陶俑为例,从“表情”与“服装和动作”两方面欣赏其艺术上的精美。

  (1)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表情各异。(点名说一说)

  (2)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动作不同。

  这些兵马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三)尝试制作

  1、欣赏了这么多艺术品,请试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2、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自己尝试了,别着急呀,能试着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吗?

  (学生自由发言)

  3、那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按照大家说的步骤尝试制作一个俑人,要抓紧时间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4、完成了,谁能帮老师发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5、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再做细部的修饰。

  5、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动手尝试做一个陶俑吧。

  三、检测导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都完成了作品,请把他们放到老师准备好的俑坑里来吧,要仿照秦兵马俑给他们排好队哦,请把军吏放到前边的位置。

  1、请小作者说说你做的是哪类型俑人,并简单介绍.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服饰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评价。

  兵马俑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陶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是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1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精选)美术教案11-15

[精选]美术教案08-12

【经典】美术教案01-10

美术教案【精选】11-05

美术教案[经典]12-07

[经典]美术教案12-04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