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必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题目直接将降落伞称为空中花朵,就会使初读者产生好奇,甚至于引发他们的想像――满眼都是在空中飞舞的花朵。文章内容中卢诺尔曼与同伴的议论,非常生活化,而这些“不可思议”的念头的产生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经常会有的现象,这些适合儿童口味的语言在他们眼里就是最生动有趣的语言。另外,描写卢诺尔曼试飞时的情景也会使读者历历在目,如:“他双手紧紧抓住降落伞的底绳……慢慢地安全降落在地上。”因而,文章仅从语言文字上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学生流连于文字之中时,老师再适时启发、诱导,本文一定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以城市孩子居多,视野较开阔,富有想象力,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缺少探险的机会和胆量,因而在理解“从高处往下跳”时会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出现的14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飞成功的故事。 3.受故事的启发,培养学生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4.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发挥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力,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卢诺尔曼和降落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谈话:同学们,知道降落伞吗?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有关降落伞的事情,好吗? 2.交流:先是四人小组之间的交流,再由各小组推荐部分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 3.谈话:1)(肯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赞赏他们乐于学习的态度。) 2)提问:同学们,关于卢诺尔曼,你们还知道什么呢? [A、用课本但不唯课本,立足课本但不满足课本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体会。B、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C、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平台上展示他课外的学习成果,只会使他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只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鉴于以上三点,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对于卢诺尔曼,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学习《空中花朵――降落伞》这一课,看看他是怎样发明降落伞的。 2.播放跳伞表演的录像,请学生欣赏。 3.提问:这段录像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多媒体出示文字:(课文第一自然段)“观看跳伞……特别美丽。”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录像的情景,带着感情读好这句话。 5.谈话:是啊,当五颜六色的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的时候,不就是盛开的花朵吗?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在上段文字后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并引导学生齐读。 [不用刻意提示文章的写法,只是在老师看似无意安排中,第一自然是下文故事的影子,这一事实已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谈话: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2.谈话交流,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 3.谈话:(先对学生的读书效果给予评价),请学生再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不理解字词画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全屏出示所有生字。 2)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自由发言,说一说“演、沉、闻、纵”等字的记忆方式。 4)交流对“不可思议”等词语的理解。 5.学生流利、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注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得更好。 [认识生字是读通课文的前提,但三年级学生应以自学为主,教师应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为主,时间安排要适可而止。]
(四)熟读课文,赏析人物特点 1.谈话:同学们,看到大家刚才读课文的神情,(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表现,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感到许多同学挺喜欢卢诺尔曼这个人,是不是啊?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此时注意引导学生的发言,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熟悉,他的发言简单、笼统一些没关系。如:学生说:他爱幻想,他胆子大,他细心等,都可以。) 2.请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读,用心想,自己到底喜欢卢诺尔曼的什么? 3.组织全班性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我喜欢卢诺尔曼,因为他(……)” 请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先补充句子,再结合所选择的内容中的词句,具体讲喜欢卢诺尔曼的原因,最后朗读有关的课文。 (在学生赏析文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评价,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对发言者的重视,进一步激发后续发言者的兴趣。) (在学生赏析文章每一部分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充分地准备,一边做组织者,一边当听众,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以引导。 如: A、关于卢诺尔曼爱幻想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抓住了“不可思议”这个词以及“要是……”等句子,否则,老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一些幻想,可以建议学生用“……像……就……”的句式把它们说出来,以便加深学生对卢诺尔曼的印象。 B、关于卢诺尔曼能不放弃向往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留意了时间的变化和他读书受到启发后的做法。否则,要引导学生理解“萦绕、启发、揣摩”等词。 C、关于卢诺尔曼大胆实践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看到了他勇敢试飞的一面,看到了他胆大心细的一面。否则,老师可范读或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目静听,手上还可模仿卢诺尔曼试飞时的动作,让学生从这些动词中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4.看板书小结:由于卢诺尔曼“爱幻想,有目标,能大胆实践”,(此处的板书内容会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所以他的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赏析就是在欣赏中分析,在分析中欣赏,给小学生一些机会,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提问:读了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谁能够像卢诺尔曼那样大胆地幻想,说说降落伞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用途外,还希望它做什么?(可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再在全班发言。)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按笔顺正确地书写“出”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打算怎样庆祝新年呢!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书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教师板书课题:
13.老公公。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2)“老公公”是谁呀?
三、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读音。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4.做“拼音和字”的找朋友游戏。
四、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
2.组内交流,比比谁记忆字形的办法最好,组的词语最多。
3.小组汇报:
公:上下结构的字。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告诉学生上面的“八”是八字头。也可以用“去”来记,把上面的“土”换成“八”
就是“公”字。组词:公民、老公公、公鸡、公共汽车……
毛:独体字。可以用“手”字来记,把“手”字的最后一笔“竖钩”改成“竖弯钩”就是“毛”字。组词:毛衣、眉毛、毛线……
老: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记忆,“土”字加一笔长撇,再加上“它”字下面的“匕”就是“老”字。组词:老人、老师、老公公……
出:上下结构的`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学生书空。组词:出门、出来、出口……
年:独体字,可以按笔画笔顺记忆:。学生书空,组词:新年,过年……
来:独体字。可以用“米”来记,“米”字上面加一笔横就是“来”字。组词:出来。
4.抽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和会认字。
五、正确地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位置。
2.让学生逐个字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观察、说的基础上把课后练习2进行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4.学生试着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
5.教师重点指导“老和年”字的书写。
6.学生练习书写“老和年”字,写后进行评改!
7.其它几个字学生独立在书上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 篇3
《门上的画》
故事:门上的画(小班语言)
设计意图:
对于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选择了故事《门上的画》作为教学内容。。
3、培养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小鸡头饰。小白兔、小猫、小狗图片。三扇可以开的门,门上分别画有鱼、萝卜、肉骨头。欢快的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快乐地游玩。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
师:今天我要去小狗家做客,可我不知道小狗的'家在哪里,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去找小狗的家吗?
(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幼儿一起开着汽车去找小狗家)
(1)来到了门上画着鱼的家门口。
这扇门上画了什么?这是小狗的家吗?
(敲门)(出示门后的小猫)
引导小朋友和小猫有礼貌地打招呼。
小猫为什么要在门上画上小鱼呢?
(2)开汽车再去找,来到了画有萝卜的家门口。
语文教案 篇4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作者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
2、 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
【教学重点:】
同目标1、3。
【教学难点:】课文的二、三段用语典雅,引经据典,体现了赋的特点。可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很可能会象文中的童子那样“垂头而睡”。
【教法设计:】
针对教学目标,本课在诵读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习的参与,生成课堂。
【教学过程:】
一、 以课文在全册的位置分析导入
二、 诵读
1、范读,整体感知(如能找到好的诵读资源最好,否则由老师范读)
2、学生读,扫清字词障碍
3、师生边读边议,找出文章的思路:
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
(在此环节,可顺便解决赋体文的特点问题)
三、 问题设计:
1、欧阳子对秋声的描述如此优秀(千载以下,此文仍在传诵即是明证),可童子们为何听得“垂头而睡”呢?
2、如何才能把“课”讲得更生动,你能帮欧阳子出出主意么?
[对问题一的讨论,要紧扣文本。在讨论的起始,为了活跃气氛,可以以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来与之比较。可这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突破对课文难点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
对文本解读发现的答案举例:
(1)欧阳子是夜读有感,发而为文;而童子没有感觉,是在欧阳子的指使下被动听“秋”;情感基础不同
(2)欧阳子采用赋体来形容秋声,童子没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积累,故而不懂;文化基础不同
(3)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风华正;人生感悟不同]
[对问题二,只作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与吸收,属发展范畴。如课堂不能完成,也可留作课外作业]
四、 小结
本部分为对课文内容短小精致的描述,是老师上课重点“灌”的内容。说到这里,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的学习,其精粹内容,对文化的传承,绝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讨论,课堂生成都只是为下面的“灌”打基础,以使“灌”的过程自流流畅,水到渠成。仅仅停留在“生成”的课堂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
五、 作业
在熟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详细的注释,翻译全文。
(本次作业即是对第二课时所做的预习。第二课时预计在第一课熟悉文章、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从文字细节上去“读”课文,以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确立了《史记》的十大名篇,强调要“精读之”。节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出自这十大名篇。而《屈原列传》则再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阅读节选的三个“列传”片断,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和《语文读本》所选的《史记》里的文章,加深对《史记》这一煌煌巨著的理解。
二、诵读指导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最好手段。
经过两年半的高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这三篇史传应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
要求:
①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注意古今异义的词;
③归纳多义词的词义及词类活用的现象;
④归纳通假字;
⑤注意文言句式
三、鉴赏评价
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蔺相如和廉颇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主义精神。
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他的大智大勇,是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是集中地表现他建立在爱国思想基础上的勇和智,将相和则是集中表现他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境界。
秦昭王以十五城易赵国和氏璧,这一悬殊的不等价交换出于强秦之口,显然不是出于诚意。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赵国君臣十分清楚秦国的这种政治阴谋。经过权衡之后,他们决定通过外交斗争以求得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但是谁可以为此出使呢?在这紧急关头,宦者令缀贤推荐了蔺相如。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人们称之为“虎狼之国”,蔺相如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但是,由于他事前有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企图。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这种无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第一场外交斗争的失败。
在“渑地斗智”中,相如请秦王击缻,召入御史书之,请以咸阳为赵王寿,一次又一次狠挫秦王的锐气,直到盟会结束,秦王“终不能加胜于赵”。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再次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与蔺相如相较,资格老,建功早,他有“攻城野战之功,以勇气闻于诸侯”,位为国家的上卿。对于蔺相如由一个布衣之上一跃而为上卿,且“位居我上”,廉颇颇不服气。他认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声言要当众“辱之”。一个是勇将,一个是智士。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个在也”。而今二人相斗,如两虎相朴,“其势不俱生”,这将危及国家的安危。于是他顾全大局,称病不朝,“不欲与廉颇争列”。道遇廉颇,“引车避匿”。相比之下,廉颇意气用事,争个人名位,太渺小了。但廉颇毕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他的争胜,无非是争个人的面子。后来当他一旦明白过来,立刻悔愧交加,立即负荆请罪,肉袒谢相如。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样是出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就是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
《屈原列传》
司马迁在这篇史传中,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阐明了他的思想言行,评述了他的代表作《离骚》,著录了他的《怀沙》。目的之一是推崇屈原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
1.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叙述楚国和齐奏的关系,是以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主张的正确。楚怀王重用屈原为左徒时,齐楚从亲,秦不敢侵犯。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毁谤疏远屈原后,秦国就令张仪来离间齐楚的关系,破坏两国的同盟,以便各个击破。从此,楚怀王一次次上秦国的当,终至客死于秦。楚顷襄王继位后,仍向秦屈膝,放逐屈原,楚竟为秦所灭。楚国亲齐,秦不敢侵犯;亲秦,则吃秦的大亏。
2.司马迁对屈原的政治才能异常推崇。他认为屈原所理想的政治就是唐虞三代那样的政治,以为屈原的主张是举贤授能。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还称赞《离骚》“明道德之广崇,治礼之条贯,靡不毕见”。
3.司马迁赞扬屈原的高尚人格和斗争精神。楚怀王昏庸贪婪,对外亲齐亲秦摇摆不定,对内宠任奸佞,听信谗言。屈原虽不被重用,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挽救楚国危亡坚持斗争。司马迁认为屈原“志洁”“行廉”,“皭然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在叙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时,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称信陵君为“魏公子”,表现出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仰。魏公子礼贤下土,所养士人如侯嬴、朱亥都是不平凡的人。信陵君窃符救赵,全赖乎客。写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急人之难的高尚品德。信陵君礼贤以国事为重,这是司马迁的理想。这篇文章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侯赢隐身在看门人中,偏偏信陵君知道他是贤者,而且精心设计了礼请侯赢的场面。魏公子举行宴会,高朋毕至,贵宾满堂。公子本人率众多人马车辆,亲自去迎接侯赢赴会,这给了侯赢很大的面子。而侯赢穿戴着破旧的衣帽,表露出满不在乎的轻慢。公子亲自驾车,他却傲然直登上座。车到半途,他又下车去访问自己的朋友朱亥,站在喧闹的街市,故意和朱亥谈论了很久,倒把公子冷落在一边。但公子的态度却越来越温和,没有丝毫愠色。宴会上,公子当着满堂贵宾,赞誉侯生,又亲自问候生祝酒。末了,侯生却对公子说:“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用侯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用自己的倔傲放诞来反衬公子的礼贤下士和虚己待人,是不同寻常的举动。后来信陵君在窃符救赵的非常壮举中完全得力于侯生的策划,这才使读者明白“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其意是“今日我侯嬴也够难为公子了”,表示要以身相许了。侯生后来果然以死励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信陵君是个理想化的人物。
四、品味语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大量的对话描写,《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人物各自的言行,《屈原列传》中的人物对话,都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篇文章记事写人的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
结合三篇课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品味。
五、拓展训练
(一)按《廉颇蔺相如列传》书后练习四的要求,让学生读读史论,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质疑问难。
(二)读下面两段文字
1.《史记·益尝君列传》节文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素相。人或说秦阳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奏,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益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人奉献之昭王,更无他袭。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抓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储藏室)中,取所献狐王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益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更通行证),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驿车)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果追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益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差之,及孟尝君有案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2.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亡所以不至也。
练习:
1.两篇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2.你对王安石《谈〈孟尝君传〉》一文的看法写成一篇短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本领,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宇宙奥秘不断被人探索。我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我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如果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探讨机器人的本领。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机器人,孩子们的发抿创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想象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明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篇想象作文。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马路机器人可以说它的样子,也可以说它的奇特本领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7.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8.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9.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10.教师引导`小结: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11.拓展练习: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8
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锋(刀锋)(锋利)
蜜(采蜜)(蜂蜜)
蜂(蜜蜂)(黄蜂)
幕(开幕)(闭幕)
扫(扫地)(打扫)
慕(羡慕)(爱慕)
墓(扫墓)(墓地)
抄(抄写)(抄录)
炒(炒菜)(吵闹)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 天空飘着 气球。
(2) 池塘开满 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 骑驴
1、 读一读。
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着小毛驴,到北村去找朋友。
刚出村子,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快把驴压死了!“ 老爷爷听了,立刻下来,让孙子一个人骑,自己在旁边走。
没走多远,一个老人看见了,摇摇头说:“孙子骑驴,让爷爷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 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
又走了不远,一个孩子看见了, 很生气地说:” 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面跑。” 老爷爷赶紧下来,和孙子一同走。
他们来到北村,几个农夫看见了,说: “有驴不骑,多傻呀!” 老爷爷摸着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 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蹦膛5难丈。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蹦膛5淖颂。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