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

时间:2021-09-25 20:32:54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的运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8+5= 9+6= 7+5= 3+1+1=

  5+6= 7+8= 8+8= 4+2+1=

  2.请帮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萝卜。

  34+5 26+32 56+40

  96 39 58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学生试算,交流方法。

  2.摆小棒。说摆法。问:一捆几根?捆好的有几捆?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5+7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协商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1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你觉得应该还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二、拓展运用

  1.算一算

  2,看看下面藏着几?

  26+48=☆4 39+14=☆3 60+39=☆9

  37+12=☆9 54+16=☆0 45+8=☆3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13页例1、例2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要求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5+2=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边说边出示例2)?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4=9+9=26+4=14+5=

  7+8=50+13=9+6+1=5+7+1=

  2.笔算。42+56=

  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小精灵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摆小棒。

  (2)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

  指名汇报:先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满了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剩下2根。再把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7捆多2根就是72根。(多指几名同学边说边摆)

  2.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你会吗?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7加5得几?该怎样写?十位上又是几加几?(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达成统一认识:先算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进1得7。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过程,理解进位的道理,图形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笔算的对位和算理。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应用。

  3.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同桌复述计算过程。

  4.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小结: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5.设疑:要是从十位加起,你觉得计算有没有更方便?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提问: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道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误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判断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再判断十位需要不需要进1。

  4.脑筋加油站。

  2()4 7 ( )2 3 6

  +6 9 +( ) 9 + 2 8 +()9

  9 4 8 6 6 0 5()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错。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教后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4

  【教材依据】

  《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设计思想】

  教材从回顾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开始,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比较、推理、总结等方法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这样,使学生既能熟练旧知识,又能懂得已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

  【教学目标】

  情感:利用原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知识,通过观察情境图,适时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结合进位加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小养成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热爱国家。

  价值观: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意义。

  2、掌握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法选择】

  以活动为主,适当伴有讲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对比、学习、总结、积累经验。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比较、学习、总结、积累经验。

  【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1页情景图、第14页例3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6+6= 18+7= 39+5= 47+6=

  55+5= 64+9= 52+8= 33+9=

  【师指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时可以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相加,也就是先算个位上的数。】

  例如:26+6=32,先算6+6=12

  再算20+12=32

  2、用竖式计算

  22+45 36+51 43+15 21+56 54+23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导入新课(出示第11页情景图)

  师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2、学习例3(出示第14页例3图)

  35+37=

  ①、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a、指导学生分别拿出3捆零5根及3捆零7根小棒。

  b、教学生自主摆小棒。

  c、同学交流摆放结果。

  【方法一】:先加单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上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方法二】: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单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6捆加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e、师总结一、二方法的相同点: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这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单根的和整捆的加起来。

  ②、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汇报交流:

  a、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35

  b、计算时从个位加起。 + 37

  c、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72

  d、我想从十位加起。

  3、比一比

  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4、通报学生总结结果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5、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

  56+37= 46+24=

  56 46

  +37先算()+()=()+ 24个位是()+()=()

  ()再算()+()=()十位上是()+()=()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7+29= 26+38= 33+48= 36+39=

  3、教科书练习二第4~7题。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在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以充分的理解,并能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推理、总结的方法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为此我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这样,使学生既能熟练旧知识,又能懂得已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快学会新知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

  1、动手实践。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诱导学生把单根相加,够10根的要捆成1捆。再把整捆的相加,从而暗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在探究能否从十位加起时,我故意让学生试一试,不强调“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从十位加起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最后告诫学生这种方法很麻烦,不可取。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究,乐于交流。

  总之,在教学计算时,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抽象化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教案】相关文章:

1.《不进位加》小学数学教案

2.不进位加教案

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5.人教版数学教案

6.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7.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8.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我选我》教案

9.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