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丰富本班在自然角,我特意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从而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和热爱生命。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2、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3、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黄豆、绿豆和玉米种子。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和家长把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子如黄豆、绿豆、黑豆、玉米等种子带到班里。
2、 课前布置好的活动场地——种子展览会。在各种种子旁都有介绍种子的标签。
活动过程
1、进入课题:
师:今天吴老师和小朋友到种子展览馆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种子。我们出发吧!
2、介绍黄豆(黑豆)
外形是圆形颜色黄色(黑色)的。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炖着吃,还可以加工成豆腐、腐竹、豆腐乳、豆腐果、干豆腐等。
3、 介绍绿豆
外形是椭圆形的,颜色是绿色的。绿豆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煮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绿豆芽、绿豆汤、绿豆粉等等。
4、 介绍玉米种子
外形扁扁的,有点象一颗牙齿,颜色黄黄的。玉米的品种很多,有糯玉米、甜玉米、紫玉米等、可以蓁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爆米花。
5、 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从而种子发芽的秘密。
(1)、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
(2)、种子在没有水的透明瓶子中。
(3)、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但放在黑盒子里。
(4)、种子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中。
延伸活动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反思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大家一起来歌唱》原名为《山》。在设计开展这个活动前,我对原曲进行了充分地挖掘和理解,通过联系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发现原曲中的所唱到的“山”并不被城市中幼儿所真正的熟悉和了解。因此,纵然使我对歌曲歌词进行了大胆的改编。通过实施开展歌唱活动《大家一起来歌唱》,我发现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很重要。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中的歌声美,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2、根据图片以及教师的'指挥动作提示,学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3、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三拍子歌曲,并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唱出衬词。
活动准备:
1、有相关三拍子节奏的感受经验
2、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四季不用风景图、小鸟、青蛙、树叶、风娃娃等及其他典型动植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练声部分:(利用手式听音乐练唱)
二、分别出示四季的风景图,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欣赏歌曲的旋律,并猜想部分歌词。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以歌曲旋律提问:“春天的什么吱吱吱?夏天的什么呱呱呱?秋天的什么沙沙沙?冬天的什么呼呼呼?”
2、引导幼儿用三拍子的节奏回答
3、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同朗诵歌词,掌握理解歌词内容。
三、学习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完整地演唱歌曲。
2、教师用口型带唱,引导幼儿进行演唱。
3、以分组、对唱的形式进一步学习歌曲。
四、师生共同探索衬词的演唱方法,学会看指挥分声部演唱。
1、师生对唱。
2、分声部演唱。
3、完整合唱。
五、引导幼儿想象并进行初步地仿编。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对换后大人小孩的不同变化。
(2)体验做老师的乐趣与辛苦。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对换节》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我最想做的老师的事"调查表
根据“我最想做的老师的事”调查表上孩子的想法,准备相应的物品(如老师的工作服、口红、高跟鞋,等等),注意对孩子保密
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理解名字
(出示封面)这几个字认识吗?
什么叫“对换"?猜猜“对换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2)欣赏理解,感受变化
①出示第2面:
对换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参出示第3~15面:
对换节里,大人做些什么?
大人们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对换节里,大人做着小孩的事,他们很轻松、很快乐。
③出示第16~21面:
对换节里,小孩子做什么?
小孩们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什么他们会不快乐?
小结:对换节里,小孩做大人的事,一切都乱了套。
(3)大胆表述,体验对换
你想过对换节吗?
你最想和谁对换?
你最想做老师的什么事情?
今天我们也来过“对换节”。这里有许多老师的东西,你可以看一看,选一选,试一试,用一用。
幼儿感受、体验。(教师注意孩子的安全,如孩子穿上老师的高跟鞋走路等。体验的`时间可长一些,一日生活中的运动、学习、区角等环节都可)
(4)交流分享,表达表现
①出示第22~23面:
我们的“对换节”结束了,你有何感想?
故事里的对换节结束了,大人和小孩又各有怎样的感受?
现在,你还想和大人对换吗?为什么?
小结:有很多大人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还不能做。
②幼儿表现表达:
我知道,你们就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很想做大人的事情,很想对大人说说你们的想法。这里也有“对换节”的图书,你们可以把最想做的大人和老师的事情、最想对大人和老师说的话,画下来,说给大人们听。
活动反思:
故事中有“对换节”,小孩子可以做大人做的一切事情。故事通过讲述在对换节里大人和小孩角色对换后发生的有趣事情,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大人很辛苦!也让大人们清楚,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次对换引发了互相尊重、体谅的思考。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阅读活动,感受母爱的伟大。
2、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3、理解绘本内容,尝试用“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绘本内容,尝试用“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
难点: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三、活动准备:
《逃家小兔》PPT;优美的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1、出示封面ppt1,猜测故事内容。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朋友,我们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2、介绍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知道了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吗?
(二)观察画面,猜测故事内容,尝试创作对话。
1、出示P2,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象。
——小兔子要离家出走了,妈妈会怎么办呢?
——如果你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
——如果给你一个法宝,让你像孙悟空一样72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
2、出示P3、P4,初步感受兔妈妈的爱,熟悉句型“如果……我就……”
——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变成了什么?
——妈妈听到这句话会怎么办?
——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呢?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鱼呢?
(幼儿理解后,尝试分角色朗诵,学说句式“如果……我就……”)
3、出示P5、P6,继续推测故事情节,尝试用“如果……我就……”的句式创作对话。
——你们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吗?兔妈妈要怎样才能追到小兔?
——它们会怎么说?请你试着用“如果……我就……”的句式表达出来。
(三)完整欣赏,猜测故事结尾。
1、完整欣赏,幼儿适当补充。
——这个故事是不是象你们讲的那样呢,兔妈妈最后找到小兔没有呢?咱们来一起看看这本书吧。(有些故事内容需要故意放慢速度,留白让孩子补充,邀请孩子共同讲述,巩固句式。)
2出示P7P8,猜测故事结尾。
——小兔和妈妈最后快乐的在一起了,猜猜他们现在又会说什么呢?
(四)交流分享,感受母爱的伟大。
——你最喜欢兔妈妈变的什么?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是变成园丁呢?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大树呢?
——小兔子逃跑了,为什么妈妈要一次又一次的追呢?
大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1、了解吃药的注意事项。
2、与同伴交流吃药的经验与感想。
活动重点:了解吃药的注意事项。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吃药的经验与感想。
活动准备:吃药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如果生病了会怎么样呢?应该怎么吃药呢?
2、幼儿讨论后回答。
3、师: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他也要吃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吃药的.吧!
二、引导幼儿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吃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情境一:小朋友病了,妈妈要他吃药,他说太苦了,要用果汁或者牛奶喝药。医生说不行,吃药只能用白开水,不能用茶、果汁或者牛奶吃药。
师: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啊?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医生说了什么?
2、情景二:妈妈喊他吃药,他正在看动画片,说等一会儿再吃,或者晚上再一起吃。医生说不行,吃药不能多吃或者少吃,而且一定要按时吃药。
师:小朋友这次做得对吗?为什么?医生又说了什么?
3、情景三:小朋友觉得很难受,他就找到药柜,随便从里面拿了一种药就吃了下去,一会儿他感觉更难受了,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抢救后严肃地对他说:吃药一定要看清说明书,由大人拿药,不能自己乱吃药。
师:小朋友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呢?应该怎么做呢?
4、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我们生病的时候应该怎样正确服药呢?
2、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如果生病了就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话吃药;在吃药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果汁、饮料、牛奶或者茶服药;我们要按时吃药,不能多吃或者少吃,而且还要注意一定要大人拿给我们药吃,不能自己随便乱吃药。
四、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吃药的经验。
1、师: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呢?是怎么吃的?
2、幼儿交流吃药的经验。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吃药的经验。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幼儿对自身物品的情感。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让幼儿知道衣物随意摆放不是好习惯。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重点:让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服;
难点:叠上衣服
活动准备:
幼儿的外套,围巾,手绢。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找朋友)老师和小朋友做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最亲密的朋友,你们说说会是谁呢?”老师引导(我们的衣服),衣服让我们温暖,让我们漂亮,衣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舒服地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衣服在哪里呢?有在衣架上,有的在柜子里,还有的却杂乱的放在柜子上面,它们会伤心吗?会难过吗?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把它们叠整齐,放平整、让他们舒服些好不好呢?孩子们拍手称赞。
二,我拿起一件外套,一边做叠衣服的动作,一边说叠衣服的步骤,叠完以后,让幼儿拿自己的衣服,跟我学,配上轻快的音乐,编上歌词,跟着节拍,:“关上一扇门”(一只袖子向内叠上来)幼儿回应;关上两扇门(另一只袖子叠上来);‘叠一叠,折一折,我的衣服叠好了。”幼儿边说边做,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了叠外套,看他们兴趣很高,我又让他们拿出手绢、帽子开始叠。然后把这些物品摆放整齐,引导幼儿知道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自己的随身衣物不能乱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结束,幼儿满脸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情况:
整节课从内容到气氛都非常有吸引力,目标完成的很好,这节活动很成功。
不足:
有两名幼儿没有外套,只能和其他幼儿一起完成,
还有两名幼儿动手能力差,没完成目标,是其他幼儿帮助完成的。
教师评价:
活动完成的很好,如果能让叠的最快、最好的幼儿展示一下会更好。
我的反思:
如果再重新上一次的话,我会提前把这些细节考虑进去,是每位幼儿不留遗憾,我会更完善自己的活动方案。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三、活动重点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2、出示挂图,了解火的发展。导语:火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3、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b、点燃蜡烛,让幼儿用手靠近火,感受火能发热。
c、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结果,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d、了解火怕水的特点。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4、通过故事《火苗弟弟》,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a、火有哪些用途?(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b、火有哪些危害?(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5、让幼儿观看防火、灭火挂图,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a、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b、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或用水扑灭,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并立即离开;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6、游戏:着火了。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7、总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参观消防员演习或请消防员给大家讲解防火知识和故事。
大班教案 篇8
目标:
1、学习使用石头、橡皮泥、羽毛等多种材料制作石头脸谱。
2、初步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每人1—2块,橡皮泥、羽毛、树叶、回形针等辅助材料。
重点:学习使用石头、橡皮泥、羽毛等多种材料制作石头脸谱。
难点: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并结合简单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过程:
一、欣赏教师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
1、教师说:今天,高老师请来了几位奇怪的客人。
2、了解所用的材料: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奇怪的客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对了,这些奇怪的客人是用石头做身体,用橡皮泥做五官,再加上羽毛、树叶等材料制作成功的。
二、观察各种形状的石块,说一说自己想设计的脸谱。
1、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桌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把它们设计成什么样子?(请多位幼儿说出心中想设计的脸谱)
2、教师小结:对了。石头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石头脸谱: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脸、动物的脸、水果的脸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创作要求
四、幼儿大胆自由的创作
五、以音乐《十个石脸谱》及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作品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唱歌来介绍你的作品名称,音乐出现间奏,点到的幼儿唱:我做的是石头脸谱—猫。
2、幼儿游戏:《十个石脸谱》,通过点唱的方法介绍自己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二、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0-16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的教案05-29
大班教案[精选]05-19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12-04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