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2 13:02:4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备课思路]:

  第十二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所以我在设计此教案时,试图扣紧这一主题,先用《找朋友》这首歌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一种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在读课文这一环节则力争创设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师生比,有生生比;在识记生字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自学,或猜字,或请教他人;在检查生字的识记时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习12个副词时,不是去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力求使学生通过读进而悟,最终能使用;对于如何理解课文,我则试图创设请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又通过表演,自己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

  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ào(教室),教jia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jià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四、小结全文,并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制作朋友卡片(P75)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讠:读、课、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努力和投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毕升的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课

  1.同学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发明者就是——(板书:毕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学生回答问题。师小结:我们围绕课题提问,再把这些问题用一段通顺的话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归纳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四字词语。

  4.检查学生生字和词语掌握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请你朗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活字印刷术的重要作用?请你读课文7、8段,一边读一边勾画。

  2.说说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学生们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真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忘我的投入。请你们细细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最能表现毕升为实现梦想废寝忘食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

  4.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引导学生体会“若有所思”的'意思,体会“丝毫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一句话让毕升茅塞顿开,他猛地一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说完,他立即跑出家门。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妻子在后面的呼唤。”引导学生体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意思,体会“一点儿也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自言自语”“念念不忘”“冥思苦想”体会毕升为实现梦想的执著。(适时板书: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让我们体会到了毕升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投入,我们习作时也应该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鲜明、生动。

  四、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同学们,黑板上的词语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请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小猫生病了》。

  ·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 活动准备

  · 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 2.挂图若干。

  · 活动过程

  · 1.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 师: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

  · 说明:此语意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猫想出多种好办法。

  ·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 师:你们帮小猫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兔(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

  · 提问:请你猜猜小猫在信里对小兔说了些什么?

  · 说明:此过渡性提问为引出信的内容而设,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小猫生病了》》。

  ·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

  · 提问:小猫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 说明:这个环节意在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

  · 提问:你看懂了哪张画?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 帮助幼儿重点理解第二、第三幅画。

  · 第二幅画:小猫为什么哭?

  · 第三幅画: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

  · 说明:让幼儿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并讲述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

  · 3.读信。

  ·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说清楚小猫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让别人一听就懂。

  · 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幼儿复习巩固信的基本格式,从而能完整地读信。

  · 幼儿再次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

  · 请若干幼儿读信。

  · 说明: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讨论的内容,以便请不同的'幼儿读内容不同的信。

  · 4.讨论并讲述。

  · 提问: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样?

  · 师:小兔收到信后,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猫所有的朋友。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二、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屏风(Píng 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

  纳凉(nà liāng)乘凉。

  帷幕(wéi 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缓冲(huǎn chōng):减缓冲击力。

  伧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别(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堂活动

  (一)、导入:

  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 ;“屏”特点、作用 ;“屏”的分类 ;和写“屏”的'目的)

  (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

  2、句段品读:

  (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

  (2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质疑:

  (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

  (从文中“屏” 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为餐厅、宾馆中的“屏”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3)文章结尾说“我写这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作者不徒劳?

  (制作者和使用者认识到它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语文教案 篇6

  我的发现——

  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发现

  加上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和今天发现的反义词识字法一起说说(师可提供过渡语引导)

  同桌互说,在预习单上互评

  反义词一人说游戏

  师生对反义词:寒冷 高兴 喜欢

  我会认——

  整齐响亮准确地读好这六个生字,全班来挑战这个目标

  同桌互考互帮

  全班读生字

  示词语,再接再厉齐读

  师引导关注特殊词:高矮 胖瘦 美丑 新旧

  补充此类词语: 多少 正反 左右 出入

  引导生观察发现:两个意思相反的单字放在一起也能组词(板)

  反义词小结: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关于反义词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意思相反 字数相等

  有时……组词

  谁能来看着这些提示,当当小老师说一说反义词的知识

  有了这个好方法,以后自己学字就更加方便了!

  我会读——

  发现什么:一字多义,打字,都表动作

  读的要求——读懂字义

  预习时用什么方法弄懂“打”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的:

  师示引导用“换词法”

  迁移练习,老师演示解题过程,生关注老师做题的方法

  汇报学到的做题方法

  结课:预习单上出错的内容现在你试着想一想,看弄懂没有?改一改

  布置作业:回去读儿歌《人有两件宝》,看谁能在读音和内容上读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修改:

  1、在教学重难点把握上,可以考虑把“我会读”中的'“一字多义”放到第一个教学环节,用充分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因为,教材的第一部分“反义词识字”是比较容易的内容;

  2、一字多义的内容存在难度,原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用“换词法”来解题,并要求把解题的方法清楚表述出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这道题目,能意会打字的多义,并能在表达时自觉地配以动作辅助理解。因此,顺应学情,该题解决的策略应该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化解难点,用一年级能接受的方法来理解。

  3、该教学设计定位为说话训练,说学法训练,要求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方法意识,说方法与用方法。这个教学目的在每个教学环节都作此训练,会影响课堂节奏,雷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习厌倦心理。因此,需要考虑哪个环节需要这样做,怎样呈现这样的训练。

  4、关于说话中的评价,训练立足于平时,当训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用于引导学生学会说法的评价可以自然而然地隐身,不必次次说次次评,这样也影响课堂节奏。不要让评价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5、关于预习单的设计:表述应该更加简洁,准确,在利用上还要思考怎样利用学生在预习单上已有的成果。另外,是否每一次的园地预习都需要提供预习单呢?怎样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扶着学到放手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重点段落,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1、书写课题,释“启示”。

  2、自由读,找出文中我获得的“启示”。

  3、读“启示”,初步感知钓鱼这件事的.“是”与“非”。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创设语言情境,引读体会实践难。

  2、自由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4、体会关键句,读中理解:

  指名读、反复读、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深入领悟实践难。

  (相机指导朗读。)

  2、质疑问难“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回湖中?”

  3、自由读第4自然段,探究讨论。

  四、总结课文

  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初步领会启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活。

  2、初步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节说话课,我们要看图说说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说的时候要用上这样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图说话。

  1、安图的顺序,练习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放学后,小燕在家里扫地。)

  (2)集体评议。(平要求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要素是否说全、顺序有否点到。)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第二幅图意:吃过饭,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图意:扫完地,小燕在家旁边倒垃圾。第四幅图意:奶奶做针线活时,小燕帮奶奶穿针。)

  2、变换词序,练习说说每一幅的图意。

  移动卡片成: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2)集体评议。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3、练习用一句话说说小燕在家里会干那些事。

  移动卡片成:谁在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1)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共同评议。

  4、过渡:钢材,我们按照一定的句式,看图说话,小朋友发言很积极,说的也很好。小燕在家里,很勤劳,有许多劳动的本领,是个好孩子。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三、听录音练说。

  录音内容:

  最宝贵的东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个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仙人问他们要什么,老大说:“我要高楼大厦。”老二说:“我要绫罗绸缎”老三说:“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说:“我要劳动的本领。”仙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楼倒了,老二的零落绸缎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学会的劳动的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果实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里有哪些人?(听后讨论)

  2、第二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

  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来怎么样?

  2、故事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听后讨论)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本领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劳动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小朋友,那么,你有哪些劳动本领呢?你在家里会干什么呢?

  四、按以上问题发言

  五、。(略)

语文教案 篇9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桂花雨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桂花雨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