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时间:2024-10-19 09:58:59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1

  20xx年北京联合大学第xx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由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联合主办。为配合此次竞赛,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成立专门的组委会,负责竞赛的宣传、组织与后期的评奖等各项工作。

  一、竞赛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点问题,梳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增强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现决定举办第三届北京联合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以下简称“竞赛”)。

  二、竞赛主题与内容

  竞赛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活态传承;

  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概念、分类体系、学科定位);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热点问题;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价值与现状

  三、参赛条件

  1.本次竞赛参赛者为在校本科生。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赛,自愿报名,不限专业。

  四、组织方式

  1、本次竞赛分为初赛(笔试)与复赛(现场抢答与案例分析)两个环节,最终比赛成绩以初赛成绩(50%)+复赛成绩(50%)相加而得,以成绩排名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2、所有参赛学生统一填写报名表回执,发送至xx,经组委会统计后统一组织初赛笔试。报名截止日期20xx年5月13日。

  3、初赛形式:所有参赛学生完成指定的笔试试卷(闭卷)。笔试成绩75分以上者为优秀,成绩前30名者自动进入复试环节。

  4、复赛形式:

  ①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问题抢答;

  ②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状的案例分析;

  ③ 专家提问。

  复赛的具体安排待后续通知。

  五、竞赛时间:

  初试:20xx年5月21日上午9:00-10:30;

  复试:20xx年6月11日(文化遗产日)上午9:00-11:30

  六、颁奖仪式方案:

  颁奖拟定20xx年6月11日(具体时间拟根据领导嘉宾时间进行调整)

  1、颁奖嘉宾

  颁奖仪式将邀请学校领导及部分非遗保护专家参加,届时还将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到场表演。

  2、奖项设置

  竞赛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纪念奖30名。

  说明:奖项按答卷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设置。奖品由学校教务处、团委提供。

  3、专家讲座

  结合20xx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有关专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讲座。

  七、获奖支持:

  获奖者优先参加由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举办的研究生论坛。

  八、竞赛联系人:

  九、媒体支持:

  北京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我爱竞赛网、172校园活动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社科网、中国文物网等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激发我校师生关注、学习、传承优秀的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喜爱和热情,深化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主题,在继承、保护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经研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周国华

  副组长:明志华、沙国建、徐钊组员:夏铁军、石磊、万延庆、吴鹏及各班主任。

  三、活动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校营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固原市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活动内容: 推广太极拳

  五、活动对象:

  全体老师、全校3-6年级学生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4-5月份)

  在原有学校运动项目推进成果的基础上,由教导处、少先队、体育组联合围绕“太极拳进校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晨会等阵地,向全体师生宣传太极拳健身、推广的好处,并告知学校活动计划,从思想上做好非遗进校园的准备。

  召开班主任和相关负责人会议,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邀请镇关心下一代领导和教管中心相关领导到会作指示,体育组万主任带领大家学习活动方案。

  少先队拟“致家长的一份信”告知学校方案,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阶段:实施推广(5月-10月)

  1.组织班主任在体育组的带领下,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利用大课间活动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选出每班4人左右,为班级领头羊,课间先行练打太极拳。

  3.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的少年宫活动时间,开设专门少年宫活动项目,对各班精英选手进行培训,提高太极拳练打韵味。

  4.各班精英选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带领班级全体学生练打,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指导,纠正动作,完善拳法。在本校周边有社会人士开设太极拳训练班,邀请训练班的.老师来校对全校师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少年宫活动时间,邀请其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参与少年宫活动的指导顾问。

  第三阶段:验收评比(11月-12月)

  用比赛来促进各班练打进度,用比赛缩小班级与班级的水平的不平衡性。

  1.班主任集体展示,所有3-6年级的老师进行表演展示,对班主任设参与奖。

  2.组织评委组,对各班进行成果评比。在音乐声中3-6年级按照年级和班级顺序,逐个班级进场练打,从进场、队形、师生精神面貌、动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打分评比,每个年级评比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3.结合家校共同体学校特色,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在学校操场和前花园内划分区域,音乐响起,各班由课间活动状态,进入准备练打太极拳状态,学生分散进行,动作一致,营造全校练打太极拳的浓郁氛围,让家长看到同学们的练打成果,提高办学满意度;同时对家长也是一个“非遗”传承教育。

  4.在镇一年一度的半日开放活动中,将我校非遗进校园成果向全镇展示,以此推动太极拳在我校的推广发展。

  5.在高年级组织学习更高层次的太极拳。

  第四阶段:常态推进(12月之后)

  结合阳光运动一小时,学校体艺2+1活动推进,我校将太极拳运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全校统一的音乐声中进行练打,巩固成果,让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随时接受各级领导的验收指导。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非遗(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促使非遗(戏曲)进校园,进一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蚌山区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精心遴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戏曲曲目和葫芦工艺雕刻、蛋雕、万胜苗刀、心意六合拳、陈式太极拳等具有蚌山特色的非遗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让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20xx年,全面展开“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戏曲)进小学、进中学工作。在抓好中小学校“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基础上,要突出抓好我区乡(镇)、街道(社区)及农村中小学“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进戏曲文化学习的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特色化,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实现全区大中小学全覆盖,确保所有学生能欣赏到一场优秀的非遗(戏曲)演出。

  四、主要内容

  (一)整合蚌山区地方资源,以泗州戏、花鼓灯为重点,组织戏曲专家和各专业剧团,创作、制作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学生欣赏、易于学唱的戏曲曲目音像资料,供学校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

  (二)聘请和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深入学校开展非遗(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确保每个学校至少能听一次非遗(戏曲)知识讲座。

  (三)组织全区各戏曲院团配合教育部门通过校园大舞台、流动舞台车、校园文化周等方式,把优秀戏曲剧目送进学校、送到学生身边。同时采取请上来的`方法,组织全区各学校戏曲爱好者进剧场观摩演出,确保观看效果和艺术质量。

  (四)举办戏曲夏令营,以“讲授”“演出”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戏曲基础知识,通过艺术家们简明扼要、通俗明了的讲解,让孩子们对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授戏曲表演时采用体验式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老师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在游戏和示范之中,手把手地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举办中小学校戏曲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曲艺术,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区学校戏曲教育教学成果。

  五、职责分工

  区委宣传部负责活动的牵头组织和指导协调,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

  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与学校做好对接,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排出日程计划,做好组织保障、安全保障工作。

  区文广旅游局负责做好演出院团的资格认证、拟定剧目清单、审查剧目内容,加强戏曲专家培训,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教育体育局提供的日程计划,安排演出场次,做好演出保障工作。

  区财政局按照送戏进校园每场次2000元的标准,将全区20所中小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区文明办负责将“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对相关单位和学习进行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明办、区文广旅游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等区直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区“戏曲进校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通报情况,指导和推进“非遗(戏曲)进校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文广旅游局,负责日常“非遗(戏曲)进校园”的具体工作。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在各级主要媒体、单位网站上积极宣传戏曲知识和资讯;印制宣传材料,在演出、培训活动地进行现场宣传;利用文化场馆宣传栏、电子屏等进行专题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相关信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督查考评,强化管理。区委宣传部牵头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建立通报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教学和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推动“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4

  一、活动主题及意义

  以“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突出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展示我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传承非遗项目,增进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宣传定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让非遗项目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提高我县非遗知名度,弘扬我县文化特色品牌。

  二、主办单位

  xxxx文化馆

  三、活动时间、地点

  xxxxx

  四、具体安排

  1、设置拱门、横幅等宣传标语,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册》等宣传资料。

  2、现场剪纸、刺绣艺人创作展演,发放剪纸、刺绣作品。

  3、搭建舞台,现场展示定边说书。

  4、霸王鞭现场展示。

  5、道情皮影戏现场展示。

  6、电视台、媒体做相关宣传报道。

  “文化遗产日”活动经费预算

一、非遗项目展示演出:20000元

  二、搭建平台:展示定边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4000元

  三、演出主持:2人20xx元

  四、场地布置(舞台背景制作、拱门、横幅):20xx元

  五、宣传费(电视台、媒体等):20xx元

  六、宣传册、单印刷制作:1000册x10元=10000元

  七、其他杂支:20xx元

  合计:肆万贰仟元整(42000.00元)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5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职责分工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少先队大队部负责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报道。宣传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意义;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括;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成果、保护措施、取得的成就;我州国家、省、市、区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介绍;国家、省及我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等。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备,确保经费投入。

  五、活动安排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1、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上开设的宣传专题专栏,提高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认识。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2、搞好校内宣传,营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从20xx年3月起由香格里拉县文化局牵头邀请专门的指导教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保证每周一节活动课。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三)活动安排阶段

  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秉承传统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例如,举办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开展黑板报竞赛、六一节表演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锅庄舞等。

  (四)总结提高阶段

  认真做好总结,在20xx年6月12日举办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

  六、活动要求

  学校各科室要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各年级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学校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出台措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6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拟通过在全市部分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进行“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全学龄段的学生们在接触非遗文化的同时,感受其魅力,宣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特色、推广民族文脉。

  二、活动目的和宗旨

  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根植于筑城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将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和非遗保护成果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突出民俗,突出特色,突出原生态,展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新成果,让广大师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让当代的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贵州本地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在非遗文化的滋养中,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的自觉、自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活动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四、活动主题和口号

  (一)主题:

  非遗进校园,文脉永传承

  (二)口号:

  1.“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

  2.特色的文化,飞舞于校园

  3.非遗保护传承,展现生活智慧

  五、活动内容、时间、地点

  1.刺绣,进云岩区枫丹白露小学,20xx年10月—20xx年4月;

  2.苗族长竹舞,进乌当区下坝中学,20xx年10月—20xx年4月;

  3.布依族蜡染,进观山湖区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20xx年10月—20xx年4月;

  4.青苗刺绣,进息烽县青山中学,20xx年10月—20xx年4月。

  六、非遗进校园形式

  1.组织传承人或具备相关非遗知识的教师,每月到学生至少上两次课,教授学生相关非遗项目知识。

  2.在学校内制作非遗宣传栏,制作悬挂非遗宣传横幅,制作并发放非遗宣传资料,以介绍和展示我市各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保护成就。

  七、活动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学习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组织各校师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

  搞好校内宣传,营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着力打造学校非遗文化走廊,通过文化走廊的建设,让各校师生对非遗有更深地了解和认识,同时非遗文化走廊也是各校展示非遗校园传承成果的窗口。

  (二)组织实施阶段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在贵阳市的各个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试点采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保证每周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同时,根据实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

  (三)活动安排阶段

  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秉承传统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例如,举办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抄报竞赛活社团环境布置活动、开展黑板报竞赛等。

  (四)总结提高阶段

  认真做好总结,为下一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做好准备。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总结实施方法路径。

  八、实施效果

  1.让学生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广大青少年零距离、亲身参与、亲眼观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2.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全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在各校试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以兴趣为导向,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可谓给非遗传承传来“一脉香”。

  4.采取非遗进校园这样一个创新的形式,让我们能够看到非遗传承希望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及自豪感,使我们更加珍惜这种文化,自觉传承。

  5.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对于学生阶段来说,不但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而且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为非遗传承续上薪火,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行且有新的启示

  6.非遗文化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让这些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须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九、经费预算

  1.课时费:200元/课次×12课次×4项=9600元;

  2.宣传资料费:600元/所×4项=2400元。

  其中,校园非遗宣传栏制作:300元/个×4项=1200元;宣传横幅制作:50元/条×2条/项×4项=400元;宣传资料打印装订:200元/项×4项目=800元。

  3.材料费:2000元/项×4项=8000元。主要是“非遗进校园”所需材料的购买。

  合计:2万元整。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法制进校园宣传活动方案11-10

书法进校园活动总结 06-11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01-31

小学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总结04-09

[精选]活动方案12-31

活动方案07-30

活动方案[精选]04-25

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案05-14

玩具的活动方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