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4-06-22 09:02: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优秀】《八佰》观后感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八佰》观后感15篇

《八佰》观后感1

  妈妈、爸爸带着我去银兴影院观看了红色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了,一个小伙子端午和弟弟小湖北跟着叔叔参兵,军队被日本军围剿,他们三个侥幸逃脱了。随着难民他们来到了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是一座和上海英租界间隔一条苏州河的老银行仓库。对岸灯火辉煌的生活,让战士们羡慕,却不能进,只能死守仓库,四行仓库虽然易守难攻。但他们只有四百二十人,让他们处境艰难。而他们却对记者声称有八百人。

  在战士们死守四行仓库的四天里,日军共发起了二十多次进攻,他们从苏州河游泳偷袭四行仓库,国军关门把他们围攻击败。再一次,日军用挖掘机来挖四行仓库。眼看就要守不住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身上绑着炸药,第一个跳楼而下,用自己的身体当炮弹,轰炸挖掘机,随后有些战士也一个个跳下去,挖掘机炸毁,四行仓库又守住了。又一次,中国军队为了让国际战事观察团看到中国人反抗的的勇气和决心,决定升旗,战士们又一次用自己的身体和鲜血守住了国旗,端午也牺牲了。战争最后一次突围,是要求战士们通过垃圾桥撤退至英租界,团长谢晋元带领战士冲桥,而小湖北、羊拐、老算盘、老铁和齐家铭断后,他们成功突破敌人的`阻击。用他们的英勇行为唤醒了国人站起来共同抗日。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要感谢那些为新中国牺牲的烈士们,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能有了今天的幸福安稳的生活!

《八佰》观后感2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无法表达的东西,也有太多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情节,战士们浴血奋战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的表演,冲桥片段也略显浮夸,活下来的人都被关进租界的战俘营……尊重客观史实很有必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运用一些处理手法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了一部好的作品,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八佰》观后感3

  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近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八佰》,我被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

  《八佰》取材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八佰壮士”是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他们死守四天四夜,歼敌200余人,为淞沪会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影片中有一幕特别触动我,就是大家决定把旗帜竖立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中国军人为了护住旗帜,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来挡子弹,也不让敌军打倒旗帜。当一个个中国军人为了防守敌军,在自己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但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保住我国的领土,不惜一切代价,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英雄!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也会眷家恋母,却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在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大家一次次地被逼真残酷的战争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战士们不惧牺牲、英勇杀敌的'精神所震撼,同事们都为那段国破山河碎,壮士孤军浴血的历史落泪。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同事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热爱祖国。在和平年代,更应当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立足本职岗位,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国家、社会和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

《八佰》观后感4

  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家人们一起看了点映。一边是炮火纷飞、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子弹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现在的我们在这大荧幕上看着那段黑暗无边,泣血挣扎的历史,不是全貌,却也掀开了一角,让我们窥见那无奈、无助、无望被裹挟着、推动着,那无畏、无惧和无穷的力量在守护着,奔涌着。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抢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观后感5

  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聊天声和手机发出的亮光,没错,这里就是电影院。这是我自疫情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在祖国71岁生日之际,与家人在电影中激发爱国情怀的确是次特别的体验。

  当电影开始后,随着惊心动魄的剧情发展,电影进入了高潮部分,而此时你除了听见电影的对白以外,便只剩下观众隐隐抽泣的声音。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当日本的侵略军已经浩浩荡荡的攻到了四行仓库的楼下时,在面对人数是自己数倍,武器比自己精良的敌人,我们的战士是选择逃跑?还是缴械投降?不!他们选择了拼死一搏。战士们将炸药绑在身上,从二层跳到敌方阵营中,在他们跳下去之前都会喊出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和他们想对亲人说的话,希望让活下去的战友可以转告自己的亲人。此刻我陷入了沉思,他们明明都有亲人和家,却义无反顾的跳下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隔着屏幕看着他们在爆炸中消失的.身影,我同样感受到了英雄们为了祖国不被列强侵略,保卫祖国无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我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滴落。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情节是,日本军队经上级允许使用战斗机来轰炸法国租界边上的四行仓库,但我们的战士却不惜生命将国旗立在了楼顶,他们难道仅仅因为要立一个旗帜而不惜生命?不!他们立起的不单单是一面旗帜,而是一种精神,而是中国的象征,他们立起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树立起了中国的希望。告诉全世界中国还没有输!中国人民会战斗到底!

《八佰》观后感6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观后感7

  这部电影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主要讲述了几百名官兵的故事,其中大部分还是刚补充过来的湖北保安团新兵,加上少部分从淞沪战场下来的老官兵,他们被安排到四行仓库,电影开篇他们士气低落,面对战争惶恐不安。一开始只是被动进行防御作战,当中甚至有人想要逃跑,但是经过了几场战争,却发现日本军队正在图谋准备偷袭自己的同胞,也看到对岸人民对他们期盼的目光,爱国之心越来越被唤醒,这让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最后光荣地完成使命被载入史册。

  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河两岸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边是衣着光鲜亮丽一边是荷枪实弹。

  天堂这边的人想到地狱去。感触最深的是一位大学教授把妻子的项链丢下楼捐献出去,最后拿出柜子里的枪,朝着日军的方向开火;赌场的人看似放浪不羁,关键时刻也会拼了命的.冲过桥,给对岸的战士送去电话线;在看到一场战争胜利的鼓舞下,决心加入抗战队伍的青年学生,虽然三个中已有两个为战争献出了生命,但剩下的那一个也从不后悔加入抗战。

  地狱这边的人也想去天堂,端午、老算盘、小湖北从最初的胆怯想逃跑,到最后的克服恐惧奋勇杀敌,这些都源于他们对河对岸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行仓库保卫战之所以能够震惊中外永垂史册,除了战斗本身的英勇和壮烈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是一场被全世界围观的战斗!地面上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而空中各国的观察员们则拿着望远镜悠闲的观望,正如黄晓明饰演者所说战争的背后可能都是政治,战场戏台,这种事儿全世界绝无仅有!极大的讽刺着这些英雄们这几天的艰辛抗战与无畏牺牲。在这些政治者眼里生命不算什么,谢晋元团长说过他们没有退路,因为他们在上海就还在。这个民族还没觉醒,一旦觉醒将无人战胜。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起合力将日本赶出中国,将中国解放出来。这一过程中少不了各方势力的团结。

  2020年,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疫情。在疫情中,我们中国也表现出了其他国家不曾有的团结一致的举动,我想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将铭记先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而流下的血液和付出的艰辛,不忘国耻,在我们心中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们无疑都是英雄!

《八佰》观后感8

  《八佰》这部电影描述了在淞沪会战尾声时期在四行仓库发生的一场战斗。电影开篇演出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严重低迷,比刚挺进上海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完全不同。在血与火的战场,再勇敢的战士也经受不住身边战友们的持续牺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状态,在日军突击分队的攻势下,建制几乎被完全打乱。国府高层考虑九宫公约即将召开,决定留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以显示国军仍在坚守上海,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大帮助。

  电影然后描述了溃散的十余名士兵加入了守卫四行仓库的五二四团第一营,这些溃散的士兵,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部队,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随着战事的激烈程度,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边战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杀敌的勇气。守军们的顽强奋战被河对岸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百姓都深深看在眼里,在坚守了四天四夜之后,遵照上级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开篇很宏大,结局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遗憾点太多,更重要的是鉴于历史后来对这支孤军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团长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营又被日军俘虏受尽磨难。给人感觉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与日军血战到底来的痛快。

  比起20xx年播出的《捍卫者》有明显的差别,《捍卫者》描写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长率部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最终英勇战死。两场作战规模非常相似,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宝山保卫战姚子青率部守卫国土,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宁可全军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也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谢晋元团长率部守卫四行仓库,其发起意义在于国府高层想要通过在上海的坚守,引起九国公约在国际上更大的帮助中国,这是一场因政治外交发起的一场军事作战,军队必须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军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作战,在坚守四天四夜之后,谢晋元团长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结束这场战斗。军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这是小生看完《八佰》这部剧的感想,欢迎诸位看官游览,留言指出不足之处。

《八佰》观后感9

  前两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个电影。

  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被现场直播的战争。它以苏州河为界限,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这场战斗是淞泸会战的最后一役。团长谢晋元,明白这一站的意义,敌我战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悬殊,且易守难攻他是四家银行的合资仓库。有大量食物军用级医物储备,仓库附近还装有30万立方米的'巨型煤气罐。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不敢轻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强为避免战火波及租界,强迫国军指挥部命令谢晋元撤退。尽管谢晋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战的决心,但军令难为。

  他是一个看了就让人忘不掉的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800壮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我最难忘的一幕是日军带着“怪车”发起进攻,“怪车”将车上的流星锤高高举起,砸向了四行仓库西侧的墙上,守卫四行仓库的壮士为了保护西侧的墙很多都英勇的牺牲了。令我非常感动的是,那些曾经很怕死的人,现在也英勇无畏的参加战斗,浑身布满了伤痕。这个时候,日军高举着盾牌强行突袭到四行仓库楼下,四行仓库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危险。千钧一发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原来是一位英雄背着炸药包从楼上一跃而下,口里高喊着:孩儿不嫩能够尽孝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四行仓库的安全,其他人也英勇的跳了下去,四行仓库安全了。租界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我自己看到这里,也被这些英雄壮举感染了。

  10月30日当晚,800壮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电影的结局就定格在冲桥的这一幕。

《八佰》观后感10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河左边,是血肉横飞的战场,每位战士都战在死亡的边缘,河的右边是一派歌舞升平,人们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么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沉浸其中,久久深思。

  《八佰》这部电影生动地再现出了当时悲壮的场景。它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影片中的两个情节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就如第一个情节中舍身炸敌的勇士,他们悍不畏死,在身上绑上十几个炸弹,只为了能把敌人的阵容炸毁,和魔鬼同归于尽。可谓“忠孝不能两全”,一位勇士喊着:“娘!孩儿不孝了!”便拉开炸弹,跳了下去。他们那奋不顾身的一跳,是那样悲壮,让我热泪盈眶。

  如果要说谁最不怕死,那就要数升旗护旗片段里的勇士了,他们的抗日热情值得我们敬仰。一面军旗在四行仓库的顶端升起,一架日本的飞机炸毁了旗杆,战士们就用自己的'身子当支撑架,但是飞机再次把人架打散了。一个勇士冲出来迎战飞机,连被打中了腰也不知道,仍在抵抗。飘扬在四行仓库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它还是中国人不屈的抗战精神,誓死卫国的坚强意志!正是旗下那些伤痕累累的身躯、那些死不瞑目的双眼震憾了全世界。

  历史告诉我们:民散则国弱,国弱则受欺。现在虽然没有战争,但不可能一直没有。经济战争仍在继续,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八佰》观后感11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出自电影《八佰》。

  一年前,当我看到它的宣传片时就冲出来了一股欲望,终于,在这个国庆假期,我实现了愿望。

  它讲述了淞沪会战在上海市内的最后一场战斗“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河边是被称为“地狱”的抗战区,另一边就是“天堂”租界。抗战区这边炮火连天,租界这边就是灯红酒绿,同样身为中国人,租界这边只有很少的人关心中国军队,甚至把日军能不能在三小时之内攻下基地当作看点。这是多么可悲啊!

  战士们奋勇抗战的场面让我深受震撼。有一次护旗行动中,旗子被敌机射倒了,战士们不顾枪林弹雨,两步并作一步,冲上前去,死死地保住旗杆。密密麻麻的子弹像大雨一样倾洒过来,战士们也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迎接它。一个战士倒下了,另一个就冲上来接替。终于,他们守住了这面代表着中国军队不屈的信念的旗帜!也正是因为这次行动改变了租界的态度,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尽可能的帮助中国军队。

  《八佰》,这部让我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的`电影,让我看到了先辈是如何不畏生死,坚持到底的。我们不要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也不会忘却!

《八佰》观后感12

  “你们这里有多少士兵?”

  “四百三……”

  “我们有八百人。”

  他们也许只有四百多人,但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对外称声称他们有八百人。

  也许,他们不止“八百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习惯置身事外的逃兵,是无意闯进的老百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懦夫。但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这场战斗,从四行仓库内的士兵,到河对岸的人。没有人生来就是勇敢的,也没有人会义无反顾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人非草木皆有情,这样平凡的他们,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而更让我感动的,不是烈士们的牺牲和直到最后的坚守,而是许许多多的本是普通懦弱的人,因为他人的感染,因为民族的召唤,一点点蜕变成一个英雄的过程。他们也许对英雄没有标准的定义,也许他们甘于平庸,也许他们从未想过保家卫国,也许他们只是想回家……但是历史选择了他们,国家选择了他们,或者说命运选择了他们,他们被迫成为了别人所崇拜的人。但谁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却真的都成了英雄。

  “关公讲究的是兄弟情义,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当第一个年轻人跳下楼,以血肉之躯载着炸药奔向敌军,我觉得那一刻真的比刹那更短,比永远更长。他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但没有人会忘记他。“国人皆如此,倭寇安敢。”

  有许多人对于电影中护旗这一场景提出了疑问。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感动但却毫无意义的场景。旗子与信念固为重要,但明知道升起这面旗帜会换来无谓的牺牲,那为什么还要升起她?

  请大家别忘了这句话几番出现:“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们呢。”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们呢,看着中国,看着中华民族。在这一刻,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给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勇气,也宣告着,中国不会亡。

  也许他们不是不到八百人的壮士。

  他们何止八百人。

《八佰》观后感13

  “誓不轻易撤退,亦决不做片刻偷生之计。”“晋元未死前,全营官兵必向倭寇取偿相当代价。”这是谢晋元团长在进驻四行仓库前所立下的铮铮誓言。这荡气回肠的誓言拉开了一场八佰壮士的传奇序幕!

  这是一场在战略上毫无意义,在战术上毫无胜算的淞沪会战的尾声战斗,也是一场向全世界直播的战斗。它没有阻止日军侵略的铁蹄,也没有如有的人所期盼的引发国际社会的同情、调停,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战斗整整历经四天四夜,面对多出十几倍的日军,中国军队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最后以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代价,击毙200多名敌人。一条苏州河为界,一边是战火纷飞,血火满天;一边是歌舞升平的“东方巴黎”。这场战斗一面揭示着近代中国的悲情与屈辱,另一方面展露了华夏儿女的不屈与愤怒!

  电影中,作为江湖儿女的“刀子”,义无反顾地请命,勇往直前地奔跑,拉动着每一位观影人的心。四川军人陈树生为了阻止日军炸开四行仓库的墙体,在身上绑满手榴弹,然后毫不犹豫地拔下引线,从窗口纵身一跃,跟楼下地日军同归于尽。在赴死之前,他用鲜血在一块白布上写下给母亲的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壮哉,斯言!短短八个字,却能如此铿锵有力。白布血字,直击人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还有很多的主角配角用他们的角度为我们演绎了灭国亡种危险下我们国人的拳拳爱国情!

  短兵冲锋,平射炮猛轰,甚至是毒气瓦斯弹也仍未能撕开四行仓库的.防线。但惨烈的战斗换来的只是租界各国的不满与不安,为避免战火祸及租界,他们强迫国军最高当局向谢晋元下达撤退的命令。10月30日晚,这支孤军含泪撤进租界。

  影片从头到尾营造的真实感以及国人以卵击石但仍义无反顾的孤勇让人不禁唏嘘。除此之外,观影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剧中演员的浓重的湖北口音了。这是因为当时524团在淞沪会战中减员过多,由通城县保安团补充兵员,其中湖北人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20年的中国战疫第一线——湖北省和武汉市。华夏儿女总是在危难中爆发出令世人侧目的勇气和精神。中国人从来不缺少迎难而上,舍生取义的民族的脊梁。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来回望历史,我们也在创造并见证着历史。愿所有为民族的解放复兴而献身的英雄们安息,当下中国的强大,正是我等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愿!

《八佰》观后感14

  9月29日下午,平朔电力工程公司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三类人员一起到电影院观看了《八佰》这部新上映的抗战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了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有八百人。

  开始有一群人去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保卫上海,租界里面有很多的德国人,他们租了中国的国土。那些人在快到达上海时,遇上了日本鬼子,他们逃的逃,躲的躲,但还是没有逃过日本鬼子的'残忍的屠杀。他们到到达四行仓库,被安排完后,有一群平民来到这里,他们被送往租界这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和日本鬼子战斗了4天4夜。

  中间有个片段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陈树生绑着手榴弹跳下去的一刻,在历史上陈树生是一位抗日英雄,当时在四行仓库也是这样对付日本鬼子的,只有用这种方式砸进敌人们盾牌的隙缝,才能真正的摧毁敌人,战士们一个一个的绑着手榴弹跳下去的场面异常的惨烈。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辱的伟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军民伤亡了3500多万人。

  影片《八佰》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佰》观后感15

  今日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仅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并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我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我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我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齐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我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向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终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教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观后感】相关文章:

《八佰》观后感07-13

八佰观后感08-07

《八佰》电影观后感: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06-02

家教讲座观后感|观后感11-18

《沉默的教室》观后感-观后感02-19

简爱观后感08-20

《心曲》观后感07-05

《婚纱》观后感07-05

《夺冠》观后感06-26

《天道》观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