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侠客行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侠客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侠客行读后感1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
山为萍,云为涛,绝逸红尘任滔滔;千秋业,万古名,侠客一身血沾尘。
夕阳西斜,日暮孤影。孤傲的身影朝向远方,侠客负剑信步行向彼岸。
石破天惊。
“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石破天有一个并不很愉快的童年。他出生时,父母双亡,只能身为乞丐,被人所鄙视。
既生而混沌,更应心向光明,撕裂黑暗,重还一个朗朗晴天。石破天意外在侠客岛练成绝世神功,成为武林第一,从此行侠仗义,成为一代大侠。
我们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黑暗的过去,在这其中,又有很多人甘愿身堕黑暗,却又很希冀他人的帮助。总以为有侠者会拯救自己,拯救世界,但那仅是一个愿望,也仅止步于愿望。
正如石破天所言:“喜欢吧,看一眼是如此,过一辈子也是如此。”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感到困惑,感到不解:这还是我们所熟悉的吗?这种困惑我们都有,这并不值得讥讽,相反,我们要记住,生活不会因我们某一个人而改变,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我们即是英雄,亦是侠客,既可保全自己,又能护卫他人。我们所行即是阳光大道,我们所为即是正道凛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不是人心叵测,而是叵测害了人心。有形者无登峰造极,无形者何来登峰造极之说。”绑缚我们的与其说是名是利,不如说是自己。一味追求登峰造极,只会徒添烦恼。
在侠客的行程中,不持剑,不孤独,不问道,不超脱,我即是我,万中唯一。我什么都不是,却拥有一切。我仅演示一生烟云,半世独立。
天地四方动,世事为棋局。我辈侠客行,独留万古名。
侠客行读后感2
众人眼中的侠,或豪爽,或隐忍,或克己,或放浪形骸,他们的结局,总不过退隐——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
《侠客行》中的小丐,阴差阳错地成了帮主石破天,黑白双剑的爱子中玉,又和赏善罚恶二使结拜兄弟。和生性顽劣的石中玉外貌相似或许是他的不幸。与丁丁当当、阿绣的结识,遇张三李四得玄铁令也或许是偶然,但石破天毕竟不是痴儿,如果没有用一腔真诚对待其中的每一个,他也就不会尝到人情冷暖,书中写亲情、爱情、友情的篇幅不多,但每个情节都蕴含着,若光有这些“情”,叫做“少年行”也是可以的,“侠客”二字由何而来?我觉得真正像侠的部分,是他对人的牵挂和敢于舍弃牵挂的'超脱吧。有人说这种纯善敌不过险恶,但对石破天来说,“江湖”就是人间,别人用一生来行走所谓的江湖,他也在行走人间的过程中体会了闵柔的眼泪,白万剑的锋芒,还有形形色色的门派。
说起赏善罚恶令,各大门派谈之色变,无可奈何,有的人选择了“同生共死”,有的则选择“牺牲自己”,不得不说,在生命与大义之间的选择,不可能一点迟疑也没有,包括小丐救大悲老人的那一段,也不排除是小丐石破天受到惊吓不敢动弹才会挡了那么多刀子的呼啸声,如今接了这两块铜牌,出于大义,也出于探索。既然江湖就是人间,那么真正可怕的,便是人心。
侠客岛上,除了难以下咽的腊八粥,真正的秘密是蝌蚪般的文字,每个人凭着江湖阅历尽力地解读,终究一无所获,最终太玄经被石破天破解,原因竟然是他不识字。
这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啊,经历了太多的阴差阳错难免会无奈。石破天最后终究连自己是谁也不知,小说在他对自己的发问中终止。
我觉得大多数侠客退隐江湖,是因为认识了江湖,疲于在那里行走了。这种超脱和自然不一定就是好人的标志,一辈子争名逐利也未必是坏人,既没有好坏,就更不必说“影射社会现实”之类的了。但如果人间就是江湖,又该如何退隐呢?或许人间牵绊也难以割舍。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读后感3
明月照大江,清风拂山岗。燕赵之地的侠客身骑白马,头系胡缨,腰佩宝剑,驰骋在广阔的平原上。这样的一幅景象是无数少年心中的向往。
何为侠客行?侠客之行当干净爽利:纵马奔驰,矫健的身姿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当不为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一诺千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当舍身取义:“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之行是惩恶扬善,是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于艰险时百折不挠。侠客的胸中所装的是天下百姓,是仁义道德。
如何才能实现侠客行?侠客之行是大本领和高品格的外在体现。要行侠客之行就要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能力,否则遇事就只能哀叹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能力来自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执着磨砺。要行侠客之行还要有“深藏身与名”的高尚情操,做好事不为作秀,做无名英雄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愉悦与进退自如的爽利。而高尚品格的养成,则得益于对贤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学习与靠拢。
侠客之行不只在于勇。在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侵略,当时的中国最高学府——西南联大中,同学们群情激奋,相当一部分人投笔从戎,加入到抗击侵略的.队伍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的行为是侠客之行,但是选择留下继续学习又何尝不是侠客之行呢?读书为救国,倘若中国失去了最顶尖的知识分子,那么即使胜利了,又拿什么来建设国家呢?更何况于国难之时,为国著史可以凝聚民族意识,谱写歌曲可以激励抗战热情,学习数理化更是可以为国铸剑增强国防工业实力。为国为民者皆为侠客,不只在于勇也。
侠客之行当不违背法律。我们有必要将侠客精神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因为侠客精神是各自设定正义理由,行为方式痛快、壮烈,但往往是无视法律的。结果使得很多好汉本来是为了寻求一个社会公平而勃然奋起的,结果却给他人带来了更大的不公平,既无规则又期盼规则,即使盼来了最公正的法律最后也胸臆难平。所以侠客精神不等同于快意恩仇,在侠义与法律起冲突时,长剑最后要让步于法律的宣判。所以侠客行是在法律框架之下的为国为民之行为。
【侠客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读后感_读后感01-10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后感07-06
《羽毛男孩》读后感-读后感02-15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07-07
稻草人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伟大的悲剧读后感03-30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03-31
凡卡读后感 凡卡读后感12-11
西游记读后感摘抄-读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