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推荐】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1
放寒假后,妈妈说中央十套百家讲坛预告寒假将开播由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三字经》节目,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你先读读,等开播后,咱们再一起学。
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最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读一读《三字经》,吸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论理道德。谦让就是这数不胜数的道德中的一种。只有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知道自己的岁数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这就是一种美德。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就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每个人都被黄香的孝顺感动了。
《三字经》中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里出现的国家有: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等国家,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炀帝——杨广。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开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耻的`,恶人有恶报,最终,隋朝毁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亲建立起来的隋朝断送了。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一定会兴起。但是国家如果国家由昏君接手,这个国家就处于逐渐衰败的状态,最后灭亡。这就是国家为什么有兴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叙述完后,接着就是那些勤学苦读的人。孙康、车胤他们俩一个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一个是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他们虽然家贫,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这就是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共同的特点,他们能如此的勤奋刻苦里我敬佩!
讲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选一句语句来巩固巩固,比如说:曰仁义,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稳。就是说仁义理智信这五常是不允许混乱的。书中说仁义礼智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但在现代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有礼貌,做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要学好《三字经》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经读后感3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我可开心了。
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长大了就会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平时交朋友,要交善良、爱学习的朋友,不能交行为不好,不爱学习的朋友,否则你学了他会走上歧途的。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同学他原本学习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个爱打游戏的朋友,结果他每个星期都泡在网吧里,没钱用还到家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要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了解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
三字经读后感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5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以来,我一直坚持背诵《三字经》。每每读过几句话以后,我还要仔细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妈妈。今天早上我读到了"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一个叫孔融的孩子,年龄仅仅四岁就懂得谦让的故事。当妈妈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让孩子吃时,孔融主动拿起了一个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他说:"我应该吃小梨。"我当时真是吃惊,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让,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觉得脸红。
在家里,我总是和弟弟抢着吃,抢着玩,从没有想着弟弟小,我应该有个姐姐的'样子,为这事爸爸妈妈也没少跟我讲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气。现在我读了这几句话,觉得自己确实不应该那样做,应该懂得谦让。再想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脸红了。今天妈妈用面蒸了一条小鱼,非常漂亮,当时吃饭的时候我还在屋里躺着,跟妈妈怄气呢,弟弟敲门说:"姐姐快来吃饭,有小鱼。"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给我吃完了,后来弟弟又来喊我,唉,再不出来估计妈妈又要生气了,算了,吃饭吧。我出来一看,那条小鱼一动也没动,我看看妈妈,妈妈说:"弟弟本来已经拿到手里了,想了想还有你呢,说等你呢。"我二话不说几口就吃没了,弟弟端菜来了一看说:"你怎么这样啊你!"当时我还沾沾自喜,现在想起来觉得羞愧不已,弟弟还知道让着自己,而我却从来不体会弟弟的感受,真的不应该。
《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以后,我不仅要坚持背诵《三字经》,我还要坚持学习主人公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三字经读后感6
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对我们今天的启蒙教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是对儿童最基本的启蒙教育,也对我们当今社会教育儿童有着最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讲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恭敬师长,友爱姐妹,这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其次,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要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加自己的阅历,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字经》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仍然保留着它最初的活力,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给我们当今的社会提供了更为原始、更为传统的教育理念。
当代社会的启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更多的.儿童奔走于各种艺术特长班,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拼命的督促儿童学习各种艺术特长,以求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在儿童最开始接触人类社会的时候,学习一些更为接地气的传统知识不是更好吗?我们不批判那些从小带孩子去特长班的家长,我们只是呼吁家长们更多的把孩子们的时间留出一点来,让孩子们多学习一些传统知识和文化,这样对孩子的内在气质不是具有更好的补充吗?俗话说,腹中有书气自华,这不正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吗?
三字经读后感7
今日我读了《三字经》最终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我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能够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仅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日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一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欢乐只是暂时性的欢乐,并且这种欢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能够享受一下这种欢乐,可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我,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欢乐是永久性的欢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终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欢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可是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欢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经读后感8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山娃子,从小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满了期待和幻想。上学后第一次听老师读《三字经》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古人常说:“熟读三字经,便可以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对此我感触比较深。
《三字经》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尊重兄长,会谦让他人。学会谦让说来容易,要做到却有些困难。
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让我对谦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学校是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地方,平时喝的.水都是我们早上用瓶子从家里背来的,因此水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很珍贵。记得一次上体育课后,同学们口喝了来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洒到地上。他当时急得大哭起来,转身向旁边的同学求助,大家虽然都表示同情,却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为上厕所来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见到救星一样,用恳求的语气问我:“能让我喝点水解解渴吗?我只喝一点就好!”看着瓶子里仅有的一点水,心想两个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刚想拒绝,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着干干的嘴唇,又有点不忍心。正当我犹豫不决时,脑海中联想到三字经里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啊!我为什么不能向孔融一样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谦让给别人?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何乐不为呢。随后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里的水,虽意犹未尽但心里美滋滋的。
《三字经》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时刻指导着我,并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9
在炎热的夏天,我会伸开双臂,让茂盛的树叶遮住强烈的阳光,还大地、人们一片清凉;“谢谢,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还是谢谢你。然后在书桌的桌面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台灯,旁边有一个绿色的按钮,只有按一下,小台灯就亮了起来。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而我的周围也变成了茂密的树林?
教之道,贵以专……”当我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饱含深情地朗诵三字经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迪。在整篇当中,我最喜欢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它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人与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习惯、行为却相差很远。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后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贫苦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受人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脆弱。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啊!同学们,三字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永恒的经典吧!六年级二班周劲松
三字经读后感10
《古人读书的方法》讲了人人都可以读书,只有读书得法,才可能学到知识,有所收益。读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因人而异的。欧阳修善于积少成多,发明了“计字日诵”读书法。他用七年的时间背诵了十部书。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同样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
欧阳修给自己定量计字,他能严格要求自己。我要向他学习,做个有学问的人。寒假里,我就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坚持阅读。记得刚进入寒假()时,我挑选了五本书,打算阅读。可是,我仔细一看,头都大了!别看只有五本,页数可不少啊,一共1083页!在短短的寒假里,这么厚的书,又这么多本,估计读不完了!
妈妈鼓励我说:“你可以的.!”
“但愿吧,”我抬起头,“作业和读书都要完成,时间很紧迫啊!”
“作业不多,读书时间有的是!”
“那就制定一个计划吧!”我告诉妈妈,“每天一日三餐之后,我都拿出40分钟读书好了!”
这样就容易多了!我每天坚持按计划读书。读书时,我有一股非常幸福的感觉。一旦我读起书来,就什么也听不到了,而脑海里也浮现出书中的情节。有时候40分钟到了,我还舍不得放下书呢!
开学了,我发现这五本书我竟都读完了!太好了!我深深地感觉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冰心奶奶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籍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等着我去挖掘呢!
三字经读后感11
《三字经》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有,也都读过,但真正了解它很不容易。可以说它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书。上学期老师让我们背《三字经》,我时常坐在院子里,手捧着《三字经》,念念有词地吟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觉得《三字经》易记易读,秀色可餐,白纸黑字,三言韵语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进我纯真的心田。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立身处世,接人待物的准则。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中华历史及道德观都浓缩在这一千多字中了。确切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走进《三字经》,就像漫步在中国历史长廊中,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王道霸业,文治武功,又有血雨腥风,悲凉杀戮,强盛辉煌使人骄傲振奋,朝代败落使人汉颜痛惜。我们应学习历史,立足现在,古为今用。
《三字经》是国学之经典,中华文化之伟大尽展其中,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独具魅力而又璀璨夺目,而《三字经》不愧为华文化中一颗最耀眼的珍珠;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而《三字经》便是几千年沉入海底的一艘船,里面是一些数不清的财富。
诵读、欣赏、回味、咀嚼,最沁人心脾的是《三字经》蕴含的思想、馨香。影响最深的是最后一句话“人遗之,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上进,又有什么用呢?经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三字经》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因为它博大精深,我不敢说已经读懂它,我会一直坚持研读《三字经》,一点一滴地通透其灵魂,是我的灵魂芳香怡人。
三字经读后感12
这天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字经”。同学们你们对三字经就应都很熟悉了吧!这天我就给你们朗诵一段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同学们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为人们总是把坟埋在山下做丧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坟人做丧事。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镇上,但是邻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个卖肉的,孟子又跟着学起卖肉来。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校园附近,孟子这才跟着学生们学起读书来。有一天,孟子从校园逃学回到家,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机子上的线剪断了,以此来教育孟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觉得孟子这么做是不对的。以前有的家里因为太穷没有钱上学,那些人其实都十分想上学。之后,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最后转成了有用的人。我们此刻有那么好的生活环境,有的同学还不愿意图书。我们此刻就就应好好读书,认真读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说: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孙,东汉时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当他四岁的时候,懂得谦让之礼。一天别人给他家送来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觉的把大的放到一边,挑了个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哥哥们比我大,就应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就应吃小的。”大人们又之后问:“你还有一个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就应吃大的吗?”他说:“我比他大,更就应让着他。”
同学们,我们都就应像孔融学习,把好的、大的让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们。这样我们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13
疫情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感兴趣的书——《三字经》,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它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孔融虽然只有4岁,但是却懂得谦让,将大梨让给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换作是生活中的孩子,准会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却很谦逊,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为福彩的'一员,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学习孔融的谦逊礼让?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14
《三字经》是我小的时候爸爸送给我的礼物。那时候我读这本书只是觉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记。当我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再重新读《三字经》时,发现书中藏着很多道理和奥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告诉我一个道理:人在出生后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来处于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会出现差异,有了好与坏、善与恶的区别。“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接受正确的影响,使孟子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人。我们也应该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读这本书学到的另一个道理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努力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样,如果不学习,不懂得知识和道理,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古人读书时可以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今天我们虽然不用采取那样的做法,但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后悔自己用功太迟,这是古人给我们的训诫。“幼不学、老何为”,我应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还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都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这都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为我们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下班回家后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今后,我要用这本书中的道理来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确的路,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5
《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读后感觉很有收获。
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简洁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我对“孟母择邻”的故事印象比较深刻,“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为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学那么办丧事的人哭泣;母亲就带他把家搬到了闹市,他又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最后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还有“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讲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朝的残暴统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国历代朝代中最长久的朝代,读了《三字经》后,我对周朝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三字经》中对历史朝代变化的详述,了解了朝代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学生,犹如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怎能成大器?我们从小就应该立下鸿鹄大志,刻苦学习,勇攀高峰,长大成为栋梁之材。
《三字经》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学习……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小一本《三字经》,它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让我在读中享受着,成长着。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10-24
《三字经》读后感11-20
三字经的读后感09-19
三字经读后感09-20
《三字经》读后感08-29
《三字经》读后感12-14
三字经读后感07-18
三字经读后感08-07
《三字经》教案05-18
三字经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