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汇总(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爱,如春日里明媚的阳光;爱,如心灵上涓涓的细流;爱,如雨后那一抹亮丽的彩虹。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的爱,造就了孩子们伟大的`一生……
在饱含深情的爱的甘露的浇灌下,傅聪兄弟在强手如林的国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一封封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还饱含了父母在背后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一句句教导,无不蕴含着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亲情。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导。他们严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最最亲爱的孩子,他们愿意从零开始,了解肖邦、贝多芬、莫扎特……阅历此书,你会发现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种别样的深情……
书信,寄托着千万句关怀,千万条思念。在这一百多封家书中,我们所领略的不仅是文化的经典,更是那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录了弗雷先生从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我从《傅雷家书》中不仅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更多的是体会到,傅雷对其儿子的深切的爱。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4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聪的父亲——傅雷。在这一篇日记中教诲儿子要劳逸结合,不能想自己一样人老了就百病丛生。同时也希望服傅聪接触现实,观察体会伦敦的人情风俗。这样不仅身心得益,对他的音乐感受也有好处。
不仅如此,作为艺术家的他,为傅聪细致地解说了斯卡拉蒂音乐的特点,并为傅聪提建议——去大英博物馆学习。并且纠正了傅聪在写自己名字是时的.错误,他的细心,让我佩服不已。
通过阅读这篇日记,我感受到了傅雷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以自身为例,教育孩子要尊重身体。文章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淡如水,我想,这才是家书的特点吧,浓浓的亲情化做一个个普通的文字,就想一杯茶,仅喝一口,体会不出来什么,可慢慢地品,就会发现如此醇厚芬芳!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作为人父的成功和伟大,集中体现在他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书信中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的确,傅雷在家书中展现给我们的父亲形象,完全是一个严而不厉,能够心灵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亲形象。他对儿子没有普通父亲的高高在上和横加训斥,更没在教条式的'训诫。他对子女充满父爱,热情、真挚而坦诚,父子之间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为慰藉。他能够在儿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充满父爱的神奇之手,给儿子以温暖、鼓励,让儿子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与雨露。傅雷经常以十分平等的语气向儿子傅聪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细细品味,让人如沐春风,如遇甘霖,给人深深的启迪,受益良多。能够在工作之余长期互通书信,实则难能可贵,能够志同道合地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则更不失为我们作为人父或人子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我从《傅雷家书》中不仅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更多的是体会到,傅雷对其子女的深切的`爱。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和母亲就不常谈话了,母亲总是在我临走之前在我书包里放一封书信。里面有母亲对我这一段假期的看法,还有对我的鼓励,对我各方面的教导和关照。
我从《傅雷家书》中,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想到了母亲对我的教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的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情操,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的。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的温情,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家书》中我最受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傅聪虽有困难但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与他的父亲是分不开的。傅雷让孩子从小就经历挫折也会让付聪越来越好。
溺爱的孩子是经历不了挫折的,父母不会陪我们一辈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9
首先,傅聪介绍了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弹琴的技巧好了许多;工作忙累,每日坚持练琴好几个小时,可见他的刻苦用功。
其次,他也谈了谈他最近读的《人间词话》,“十分动人,许多话使人豁然开朗,好像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每次重读,仍然是新鲜而动人心魄的.”,这是傅聪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给傅聪许多启发与灵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还建议学艺术的人应该多读《人间词话》,用信中话来概括,是因为“读这样一本文艺批评,就像是受了一次深刻的艺术家的修养和人格的教育”,表现了他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关心。信中对比了欧洲大建筑与北京,借波兰人对傅聪的印象,和波兰文化部长说的话抒发了傅聪对国家的热爱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这封信表现出了傅聪不仅刻苦用功,潜心艺术,而且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虽身处国外,但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为自己做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读完《傅雷家书》后,给我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家书,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书。在这里,傅雷不只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好友、老师。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朋友的关心勉励,老师的谆谆教诲。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在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为此,他不断寄送大量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料,生怕儿子离开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党和国家的'爱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对待生活的问题,对儿子进行了引导,如在学习上应该劳逸结合,先学习乐理,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有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如在婚恋方面。都像是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他是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留学的.孩子的家书,但它并不是普通的家书,他又热恋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妙微又率直。在信中,作为父亲的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了,让每一个读到此信的人都深受教育。
在信中,傅雷把其毕生积累的对人生、对古今中外艺术、人生的感悟,点滴不漏的传给了儿子,其爱子之心可见一斑。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寒假,我对这本书进行了阅读,也读出了很多道理。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榜样。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教诲。但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他们的距离。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或许我们都应该向傅雷一家学习,多沟通,多交流,互相理解,像傅雷一家一样互相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启迪心灵之窗,打开智慧之门。
傅雷教子兼有言传与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的脾气暴躁,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也在数年后的家书中袒露自己的心声,内心充满了悔恨与热爱。
傅雷家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时间流逝中调整。他曾在书中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身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是啊,与父亲相处成朋友,是多少个儿女最想要的事情啊。父亲在孩子面前不用自持身份,高高在上。孩子不用介意父亲的想法,不用介意父子间的间隔,只需敞开心扉与父亲深入交谈,给你出谋划策。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可以让许多家庭借鉴,给后世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父爱尽在细节中流露。从中也尽显人生道理,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人还是要崇高的东西有所追求,让火焰照彻人间。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
从书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在演奏姿态方面。”
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这一封封书信里,他希望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教育分为很多种,有如狂风暴雨一般把你淹没的,有如小鸡啄食一般灵动而有趣的,也有如傅雷对傅聪所做的一般。
读傅雷寄给傅聪的.家书,我们读到了许多,有他对傅聪的思念,有他对傅聪的期望,更多的则是经验,人生的经验。
这本书也是有原则的,有坚持的。比如它所承载的人生信条,最基本的原则,等等。他在告诉傅聪,有些事要由你判断,但有些却不得改变。当然这不是没道理的坚守,因为这本书早已替他承受了后果。
傅雷的信中有一点再明显不过,那就是适宜交谈。在信中,人们往往能真正的交谈,透过层层面具的交谈,心对心的交谈。傅雷无疑在有意无意之间完美的利用了优点。
教育有很多种,能让人们所坚持的,大概就只有潜移默化了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感悟10-3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9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1-25
傅雷家书读后感11-23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6-22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11-27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11-09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11-02
《傅雷家书》读后感01-12
傅雷家书读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