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1-09-03 09:08: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家应该都看过读过《弟子规》吧!可是大家真正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读完《弟子规》有什么感触,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领悟到的。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和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让我感触最深!“首孝悌,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孝顺这一点许多人都没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对我们恩重如山。愿为我们赴汤蹈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我们。就如《游子吟》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来和大家说说黄香是如何孝顺父亲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给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子捂热。黄香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孝敬父亲,我要向他学习,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不让父母操心,还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有余力,则学文。”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余下来的力量一定要去学习文化知识,有些人努力学习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书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学习,误入歧途,走上了偷窃、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学习的好与坏,决定了你一生的成与败,在学习上我们的前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与例子。学习要用“三余”,“三余”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为一年之余;晚上也没什么事可做为一天之余;雨天没什么事可作为平日之余。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从小也不爱学习,母亲训斥了他,告诉他要树立远大理想,报效国家,于是岳飞发奋苦读,最后成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弟子规》是本好书,他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孝顺父母,努力学习,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3

  学习《弟子规》有感一直以来,我的字都写得不好,所以老是被妈妈批评,甚至撕本子。撕的我都有点恨她了,心想:干嘛老撕我本子?我已经尽力去写好了,只是手老是不听话,总喜欢歪来歪去。看看对错不就得了。

  可我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说了怕挨妈妈的拳头。唉,怎样才能写好字呢?今年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全校同学都在诵读《弟子规》。只因平时学习时间紧,我的《弟子规》断断续续地,一年了还没背完。趁这个暑假,妈妈要求我坚持继续往下背。

  每天早上15分钟,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背完了,而且还能从头到尾背出来呢。还别说,《弟子规》里的学问还真不少,而且都是前辈们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如果字写的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

  这里说的不正是我吗?原来,我写不好字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写字时精力不集中!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每次写作业时,我脑子里总想着布娃娃、折纸、小零食、总不能安静,难怪字写不好。为了提高书写质量,我开始集中精力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妈妈让我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几个大字用电脑打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每次写字时,我都要先大声地读上两遍,妈妈说这是为了提醒我注意。然后开始写钢笔字,再练毛笔字。

  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天晴,每天早晨30分钟的写字课我从未间断过。每次写字,我都记着《弟子规》里的那句话。一个假期下来,我的字大有进步,妈妈看了很开心。她把我的作业本前后进行了对比,我看了后觉得很羞愧。

  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注视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心,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只要坚持练习,你一定能写好字。”我答应到:“嗯,我会的。”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义务,这也是我对妈妈的承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4

  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图书馆看了《弟子规》一书,这本书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深刻的影响着我。

  《弟子规》是教我们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从古代到现在,小学生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父母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后妈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后妈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最终把鱼带回了家,后妈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王祥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父母尝一尝。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做家务;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

  《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5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读后感6

  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遍遍聆听先贤的教诲,心中的那盏明灯被渐渐点亮,那种有所依托的感觉让我觉得充实无比。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真理。《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虽已成为历史的篇章,但却见证着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如果说《弟子规》……

  经典用不会磨灭,就如《弟子规》为我点燃的明灯永不会熄灭一般。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读后感7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在书海中找到乐趣,我在幼儿园就能背《弟子规》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开头的八小句点出了这本书的大意,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然而,最令我受益无穷的还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当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这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件往事。

  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阳当空高照,快把大地都烤焦了。天气闷热得使我只得呆在客厅里边享受空调边看动画片,正当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时,听到一声叫喊:“吃饭了!”我想一定是那个爱找麻烦的妈妈!于是,我没有回答,继续看我的动画片。“吃饭了!”又听到妈妈的叫喊声,真让人讨厌!于是,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烦死了!我正看着动画片的高潮部分呢!等会儿再吃不行吗。”也许是妈妈不耐烦,也生气了,没等一会儿,只见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客厅,立刻伸出食指把电视关了,喝道:“滢旭,你没听见妈妈叫你吗?怎么那么没礼貌!”我只好不耐烦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慢吞吞地走进餐厅,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愤怒。我磨磨蹭蹭地吃着饭,撅起嘴巴嘀咕着:“我就是还想看,我就是想看完再吃饭嘛。”

  读过《弟子规》以后,那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妈妈每天那么辛苦工作,回到家还要做饭,我不但不帮忙,妈妈做好饭以后,我还百呼不应,真是太不应该了。

  现在的我,真正理解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确实在行动中做到了这一点。《弟子规》这本书在我的成长中将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弟子规》读后感8

  这几天,教师让我们背了《弟子规》,我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下头我就说几句吧。

  背了《入则孝》,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情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前面我做的很好,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不仅仅是父母叫要答应,其他长辈、同学、朋友只要叫我要立即答应,那是对别人的尊重;后面我就做的不太好了。

  爸爸妈妈有时想让我帮着打扫家里的卫生,可我总认为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总对妈妈说:“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我不管。”背了《入则孝》,我身上的懒虫去掉了很多,不等妈妈命令,就主动帮着干点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啦,虽然活很小,妈妈总是开心地笑。

  还有一句,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爸妈教导我时,我总以为自我什么都懂,爸妈太唠叨,老是捂住耳朵,大声说:“不听、不听!”爸妈责怪我时,我比他们声音好大,惹得妈妈很生气,干脆给我来个“主板炒肉丝”,妈妈揍完我又悲痛有心疼。想想以前自我的种种行为,我觉得自我那么做真不对。

  爸爸妈妈把我从小养大多不容易呀!手把手教我认字,深夜抱着我去看病,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我为什么要顶嘴惹他们生气呢!这一段时间我表现得很好,低眉顺耳,特温顺。嘿!还真好,爸妈见我不顶嘴,说上两句就算了,过后还笑眯眯地夸我懂事了,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样甜。

  《弟子规》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会牢记在心,让他伴随着这我成长,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是一本教会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书籍,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本必读的教育读物,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足见其魅力。我相信这本经典读物会得到无数人的喜爱,不单单是引导我们如何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经典称作为经典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管你读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与感悟,这也就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朗朗上口的三言韵文,传承了儒家思想,完美诠释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精髓,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它教会人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如何端正自己的行为,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何做一个博爱,仁慈的人。举例可谓面面俱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对于作者细致全面的讲解,我表示由衷的佩服。每一条行为规范都可以做一个主题展开详述,其中我对“入则孝”中的如何孝顺父母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状,完全背离老祖宗的传统。面对父母的批评,做子女的就应该顺从的听取教诲,而不是贸贸然顶撞。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想法多了,听不进去任何说的话,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当面顶撞,搞的父母都不敢当面说他的不是。父母在做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耐心劝导,始终把孝和尊重放在首位。不管什么时代,父母对子女的心永远不会改变,他们最大的期望不是要子女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而是平平安安。只有当你为人父母了,你才会理解这样的心,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读《弟子规》,为的就是及时发现自己的行为,及时改正自己忽略的不良行为,用书中的要求规范自己,鞭笞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一儿童经典诵读,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弟子规》这本书也像我们的另一对父母一样,时时教育着我们,使我们不会犯更多的错误,我们应该常看看《弟子规》,背背《弟子规》,使我们的规矩常记在心中,同时也要记住我们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报答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11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是我读了《弟子规》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蕴涵了很大的人生处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缺点,也会有一些隐私,别人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场合委婉地指出;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更不可以随意张扬,因为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宿舍有个同学新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几个同学轮流抢来试穿,个个爱不释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学却发现裙子不见了,急忙去找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眼神平静的扫了一眼我们,随即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老师已经知道是谁拿了,但是老师相信,她不是坏学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学生。”说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个同学的床上。我想,当时老师从我们的神色中已经知道了真相,但是却没有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保留了那个同学的尊严,让她主动改正错误。这样做比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出那个同学,然后那个同学对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还有一次,我班两个关系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无意中知道了另一个男生家里的境况。原来,男孩的母亲因为贫穷离开了那个家,男孩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了精神病,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关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这事,不但没有安慰,还当着男孩的面在众人面前大肆宣扬,措词还极其不雅。自尊受到践踏的男孩实在是忍无可忍,挥手就给了那个男生一拳,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旁观的人都制止了,最后两人都受了伤。可见,宣扬别人的隐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只是小细节,却藏着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12

  中华经典,千古流芳;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奇光异彩,独一无二。

  ——题记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许多旷世之作。但是,在我心里,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规》。

  孝,万物之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话,那就真的可以说不不配当人。纵观历史,有那么多的榜样可以学习,孔融尽管很小,但他却知道让梨,知道孝顺亲人;董永虽然很穷,但他为了给父亲看病,卖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只为了那一份难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鸦知反哺情……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要知道孝顺自己的亲人。

  自从读了《弟子规》,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进点孝,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头悄悄生根发芽。

  莫忘,万物之根——孝!

  信,万物之本

  “凡出言,信为先”,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总用无限感慨。诚信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一份快乐。所以,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诚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就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这就是一种公认的美德。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多一点诚信,少一点欺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莫忘,万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虽不是山,却比山要高深;虽不是海,却不还要深沉;虽不是地,却比地要博大。这就是,一本魅力无穷的旷世之作,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恒之作——《弟子规》

  感谢有你,让我的心灵开出一颗开花的树,清香永存!

  莫忘,万物根与本!

《弟子规》读后感13

  最近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他使我们我们受益匪浅,他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能使人的思想提升。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自己、爱父母、爱朋友、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和谐,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对我有五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做的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好。

  第二、做人要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们要坚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的人。

  第三、要谦虚谨慎,互相关心。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

  第四、待人接物要怀有恭敬之心。“满招损谦受益”,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第五、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养德行。目的是让自己活的有意义,而我们通过《弟子规》明白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许多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只要我们认识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瑰宝”。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是其中之一。儿童读经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引导人们在无尽的历史中前进,是教育孩子培养忠诚和家庭风格的最佳读物。如果你能仔细阅读《弟子规》,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将对你大有裨益。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改编的。礼仪标准是一个人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一棵树只有根扎得紧紧的,才会茁壮成长。要成为一个人,一个人必须建立最好的道德。只有谦虚、尊重、善良和博爱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中立和不可战胜的地位。这就像绘画: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如果运用他的想象力,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此外,我在书中提到了“胸怀宽广,努力学习。功夫一到,所有的颜色都会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所以跟着笔记走。当被问及时,问出真相。”这几句话最让我感动,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些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不能拖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它对自身的影响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例如,我们应该很容易学会并背诵《弟子规》,但要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需要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有一些原则。然而,他们在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限制。学习《弟子规》必须言行一致。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们必须把圣教会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然而,“早起晚睡。老来容易,珍惜此时。”告诉我们早上早起,晚上熬夜。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他就会从一个少年步入老年。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与时间赛跑。

  每次读《帝子·桂》,我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帝子·桂真是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和他相处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15

  “明明,别玩了,快去写作业。”

  “知道了!知道了!我马上去。”

  “你今天在学校中饭都吃了些什么菜,吃饱了吗?”

  “吃饱了,吃饱了,别老是问我了。”

  “明天周一,去学校别忘了系红领巾。”

  “我知道了!”......

  “妈妈你真是啰嗦,我耳朵都要长茧了。”

  父母的千叮万嘱,在我们心里就是“啰嗦烦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却误解为“多管闲事。”“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这样兄弟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每次我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会记着给弟弟留一份。遇到弟弟不讲理的时候,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对他凶,在和弟弟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分享和谦让。

  记得有几次放学和几个同学结伴回家,事先也没有电话通知父母,等到了同学家玩得忘了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结果让妈妈担心的到处打电话询问,最后确定在同学家才放心。

  还有一次妈妈和我聊天说起:说我从一年级到现在也学了不少兴趣班,可惜的是没有一项能长久坚持下来,对待兴趣课提不起热情,积极性不高,回来以后也不练习,结果都半途而废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出必告,返必面,居无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父母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自从知道这句话后,我决定改掉这些坏毛病,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轻易放弃!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发觉不了的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努力我想我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弟子规》读后感

2.弟子规读后感

3.弟子规的读后感

4.《弟子规》读后感10篇

5.《弟子规》读后感15篇

6.弟子规读后感800字

7.弟子规读后感300字

8.弟子规小学作文四篇